“虽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自作,令他作……乃至……无福,为无招福耶”
“大德!不也。”
十一~十四
受……想……行……识……乃至……
十五
“所见、所闻、所思、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
是无常耶
”
“大德!是无常……乃至……”
“虽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自作,令他作……无福,为无招福耶
”
“大德!不也。”
十六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于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乃至……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四b)。
2 “煮、令煮”。原本vadhato vadhapayata以pacato pacayato改之。
3 原本节号码有误,不改之。
[七] 第七 因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
由取于何
由现贪于何
而起如是之见:众生之杂染乃无因、无缘;众生成为杂染是无因、无缘。众生之清净是无因无缘;众生成为清净乃无因、无缘、无力、无勤、无人势、无人勇。一切之众生,一切之生类,一切之生,一切之命乃无自在,无力,无勤而决定、结合,依本性而转变,于六种姓受苦乐耶
”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之见:众生之杂染……乃至……受乐苦。
五~七
受……想……行……
八
因有识,由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众生之杂染……乃至……受乐苦。
九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
色是无常耶
是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虽不取……有变易之法,而起如是之见:众生之杂染……乃至……受乐苦耶
”“大德!不也!”
十~十三
受……想……行……识……乃至……
十四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乃常耶
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虽不取苦而有变易之法,以起如是之见:众生之杂染……乃至……受乐苦耶
”“大德!不也。”
十五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于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乃至……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乃至……为趣三菩提。”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四a)长部经典(原典一、五三页),中部经典(原典一、五一六页)参照。
[八] 第八 (大)见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
由取于何
由现贪于何
而起如是之见:谓此七身非作,非作之所作,非化,非化者,非令生,如柱之立坚固而住,不动,不转变,不相互逼迫,不能相互乐、苦,乐苦。
三
以何为七耶
地身、水身、火身、风身、苦、乐、命是。此七身乃非作,非作之所作,非化,非化者,非令生,如柱之立坚固而住,不动,不转变,不相互逼迫,不能相互乐、苦,乐苦。
四
以利刀截其头亦不害其命,以刀入其七身之间。
五
复以百四十万之生门为始,有七百、六百之生门。五百业、五业、三业、一业、半业、六十二道、六十二内劫、六种族、八人地、四千九百活命、四千九百出家、四千九百龙家、二千根、三千地狱、三十六尘界、七想胎、七无想胎、七节胎、七天、七人、七鬼、七池、七崄、七百崄、七梦、七百梦、八百四十万大劫之间,不论愚人或贤者,流转轮回后,以究竟苦之边际。
六
于此间,谓:无有“因我此持戒、禁戒、苦行、梵行、令熟未熟之业,继续忍受已熟之业至灭尽。”以桀可量乐、苦,于轮回中无有边际,无有增减、消长。
七
譬如掷缕丸之散解,不论愚人或贤者,而散解乐、苦。”
八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九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之见:谓此七身非作,非作之所作……乃至……散乐、苦。
十~十六
受……
十七~二二
想……
二三~二八
行……
二九~三四
因有识,由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谓此七身非作、非作之所作……乃至……散乐、苦。
三五~四十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
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虽不取无常、苦而变易之法,当起如是之见耶
谓:此七身非作、非作之所作……乃至……散乐、苦。“大德!不也。”
四一~四六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
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虽不取彼,当起如是之见耶
谓:此七身非作,非作之所作……乃至……而解散乐、苦……乃至……
四七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于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乃至……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为趣三菩提。”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四c)长部经典(原典一、五六页、五三~四页)中部
经典(原典一、五一七页)。
2 “七天”原本satta dibba以satta deva改之。
3 “七崄”之前语pavudha完全不明白,于长部经典原注可说是pavuta ti ganthika
[九] 世间常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
由取于何
由现贪于何
起如是之见:世间为常耶
”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之见:世间为常。
五~八
因有受……想……行……识,由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世间为常。 九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
是无常耶
”
“大德!是无常……乃至……”
“虽不取苦变易之法,以起如是之见:世间应为常耶
”
“大德!不也。”
十~十三
受……想……行……
十四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
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虽不取苦变易之法,以起如是之见:世间应为常耶
”
“大德!不也。”
十五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于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乃至……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注1 本经以下第十八经止,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五b)。
[十] 世间无常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
由取于何
由现贪于何
而起如是见:世间为无常耶
”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十三
“诸比丘!因有色……乃至……识是常耶
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虽不取苦变易之法,以起如是见:世间应为无常耶
“大德!不也。”
十四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
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不取苦变易之法,以起如是见:世间应为无常耶
“大德!不也。”
十五
诸比丘!圣弟子……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一] 有边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
由取于何
由现贪于何
而起如是见:世间应为有边耶
”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二] 无边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
由取于何
由现贪于何
而起如是见:世间为无边耶
”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三] 命即身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
由取于何
由现贪于何
而起如是见:命即为身耶
”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四] 命身异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
由取于何
由现贪于何
而起如是见:命与身为异耶
”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五] 如来有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
由取于何
由现贪于何
起如是见:如来死后为有耶
”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六] 如来无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
由取于何
由现贪于何
而起如是见:如来死后为无耶
”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七] 如来有无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
由取于何
由现贪于何
而起如是见:如来死后为有无耶
”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八] 如来非有非无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
由取于何
由现贪于何
起如是见:如来死后为非有、非无耶
”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八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由现贪于色,以起如是见:如来死后为非有、非无……乃至……
九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
色是常耶
是无常耶
”
“大德!是无常……乃至……”
“虽不取苦变易之法,以起如是见:如来死…
《第三 见相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