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家庭,这样的婚姻,如果还能不破不散,那真是异数了!
4凡是建立起互补有无、互相照顾的生命结合体,都算是大家庭
做任何事都要建立相辅相成的默契关系,弥补彼此的不足,便是同甘共苦的家庭结合。
有人问我:「圣严法师,你专门在做照顾别人的事,有谁在照顾您啊?」
我说:「世界上有许多人专门让人照顾,也有许多是专门在照顾人,这就是公平合理!例如我的职业和身分,就是学习着如何做好一个照顾他人而成长自我的人,但愿不要麻烦别人来照顾我;如我非得要人照顾而且有人愿意照顾的话,不论是谁,我都感谢!」
如果世间没有人需要佛法的照顾,我这个和尚不是就没事情可做了?如果大家都拒绝好心人的照顾,一切菩萨岂不是没有修行福德智慧、积聚成佛资粮的因缘了?因此,不论是家庭乃至社会,凡是互补有无、互相照顾,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场合及环境,都算是家庭。最小的家庭是两个人的共同生活体,渐次扩大,一个社会团体,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为了全体人类的共存共荣,互惠互利,都可算是安家的工作。
(二)如何乐业
1精进不懈,惜福培福
凡是人类的工作、事业,以及身口意的一切行为,都称为业。乐业就是不论成败、贫贱、富贵,都能尽自己的本分,努力的工作。成功不骄傲、失败不气馁、贫而能刻苦、贱而能上进、富而能节俭、贵而能勤劳,这是敬业乐群的基本定义及原则。能够如此,那就是知福、惜福、培福、植福,而使得人人有福了。
2以全体众生为安业的对象
不过,乐业的范围,可大可小。最小的事业,是个人的举手投足、一言半言、起心动念;次大的事业,是你个人从事的某项专业或专职的工作;大事业是社会大业、国家大业、人类世界的千秋大业,以及一切众生的生死大业。
作为一个佛教徒,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一切众生的生死大业负责,让一切众生都能解决生死之间的大问题;活着时,要珍惜生命,感激生存,感恩生活,要好好地运用我们有限的这个生命旅程;死亡时,要心存感谢、充满喜悦,要无惧、无忧、无悔、无怨、满怀着悲愿心,迎向光明的前程。
3乐业必须安业──身口意三业清净
安业是安心工作,有一项安定的职业,并不等于持久固定在做同样的工作,亦不等于既不求升迁,也不准改行。
乐业的业,是指乐于通过身口意三业,来从事任何安定而自利又利他的工作,因此要为一切行为负起责任。
一般人只知道不做损人的事是负责任,佛教徒则更进一步,凡是不做有利于他人的事,也是不负责任;一般人只知道对身体及语言的行为负责,佛教徒则对自己的心理行为更要负责,所以常用惭愧心来修忏悔行,因为身体的行为及语言的行为,修善作恶,都是由于意业的起心动念。
因此,乐业先要安业,安业先要检点心理的行为,然后才能够对身、口两种行为尽责负责,乐在其中。
4在安定和谐中,把握现在的今天,走出新鲜的明天
佛法讲因果、因缘。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关系一定是存在的,如果种因而见不到果,无法立竿见影,那是因缘尚未成熟,就像今天做了事,不一定今天就得薪水;如果未曾记得今生种了什么因,却有大祸或是大福,那是由于不知在那个过去生中种过恶因及善因。因此,我们要对过往无怨无悔、无骄无馁,落实于现在最重要;立足于安定和谐的现在,把握今天,走出新鲜的明天,才是乐业的基本态度。
5积极进取中,时时踏稳脚步,步步站稳立场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胜利是大家都希望的,如果明知不可为又不得不为,成功了是意外,失败了则是意料中的事;失败有大小,有明有暗,一败之后,永远站不起来,是大败;屡败屡起,波折升降,是小败。明吃亏是智慧型的小失败,屡次吃亏而不能自知、不知防范,是愚蠢型的大失败。
胜败虽是兵家常事,如果屡战屡败而竟不知怎么败的,那还能够安业乐业吗?所以一定要「识人,识己,识进退」,踏稳脚步,站稳立场,失败了再努力,成功了更努力,便是安业乐业的准则。
如何保护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环境
为了因应现代社会的变迁,让大家都能安家乐业,法鼓山积极提倡四种环保运动,那就是:心灵环保、生活环保、礼仪环保及自然环保。
(一)心灵环保
所谓心灵环保与心理健康、心理卫生、心理建设等是非常接近的。释迦牟尼佛来到人间,留下了庞大的圣典,其中所记录的佛法,都是为了要提升人品、净化人心、改善人的环境,这些就是心灵环保的内容。
《维摩经》中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心的行为能够主导身体和语言的行为,每一个人的行为都能影响整体的环境;因此,法鼓山的具体工作,就是在观念上,劝导大家要少欲知足、知恩报恩;在方法上,劝勉大家要用念佛、拜忏、持诵、禅修等项目,来做心理层面的净化。
心灵清净,对于所处环境的感受,一定是安定的、安全的;心灵不净,纵然佛国在眼前,也会觉得所处的环境是不安混乱的。
有一次一家保全公司的保全人员,要我坐在他们的车上,两边各有一个人,都佩带着手枪,说是为了让我有被保护的感觉。
我跟他们说;「本来我是来去空空,觉得很安全的,现在你们坐在我旁边,反而让我觉得危机重重!」因为万一手枪走火,或是有人看到两位保镖在左右保护着,误以为我很有钱,动了歪主意,结果适得其反,而且我身上也真的没有钱,反教对方失望,岂非对不起人了!
因此,如果心中没有安全感,你就不得安全,心中不为安全问题烦心,就是安心的人,而且你所处的这个世界,就是佛国净土。
(二)生活环保
如果生活整洁、简朴、节约,就不会浪费自然资源;安宁、平静、清净,就不会制造环境污染,人类生活环境的品质就会改善。
目前我们所处的环境,有空气污染、土地污染、水资源污染、噪音污染等,到处脏、乱、浑、浊、不安宁,使大家失去了安全感和安定心,因此法鼓山正积极推动生活环保。
例如我们提倡旧物新用、儿童玩具及书籍交换、垃圾分类分级、资源回收,该用、需用的用到不能用为止,不需用的尽量少买乃至不买,并且推广环保餐具及环保购物袋;鼓励办公室里一纸至少两用,然后集中回收,转为再生纸。
(三)礼仪环保
佛教特别重视礼节和威仪。目前法鼓山所提倡礼仪环保的内容包括:在个人方面,待人接物时要合掌问讯,一言一行,尊敬对方,除了要口称「菩萨」、「师兄」、「师姊」、「阿弥陀佛」、「谢谢你」等,并且不说粗俗语、低俗语、流俗语;在社会群体方面,提倡婚丧喜庆的隆重庄严,并曾出版了一本《一九九四年礼仪环保实录》,里面详尽介绍了这几年来持续推行的佛化联合婚礼、佛化联合祝寿、佛化联合奠祭的情形,同时也分别出版了《佛化家庭手册》、《佛化奠祭手册》、《丧礼与助念手册》、《礼仪环保手册》以及《佛化婚姻与佛化家庭》等小手册。
其中的佛化婚礼,是针对中国人婚丧喜庆的习惯,渐渐变成吵闹喧哗与浪费铺张,只讲排场,不顾尊严,失去了礼仪的功能,品格低俗,早与现代世界的文明脱节,甚至被国际媒体视为奇风异俗,因此,我们不遗余力的在推行礼仪环保,目前已有很好的反应。
(四)自然环保
佛陀曾告诉我们,我们的身心世界,都是修行佛法的道器和道场。我们对所处的自然环境,要将它当成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看待,也要当成是自己的家、自己的床铺、自己的座位来看待。因此,保护自然环境的观念,不但对动物要爱护,对植物以及一切生物的生存环境,空中的、地面的乃至地下的一切资源,都要善加保护。
用法鼓山的共识来因应崭新的世纪
我们的理念──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我们的精神──奉献我们自己,成就社会大众。我们的方针──回归佛陀本怀,推动世界净化。我们的方法──提倡全面教育,落实整体关怀。
法鼓山所推动的全面教育,包括从结婚、胎教、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宗教的人格教育、老年人的关怀教育以及临终关怀的生死教育。目的是在对人类关怀,提升人的品质,使得人人都能见到自心中的净土。
大家不要小看自己,只要有一个念头跟慈悲、智慧相应,那么你这一念,就是生活在自己内心的净土里;以这样的精神,影响我们的家庭及全面的生活环境,人间净土就会普遍地、渐渐地落实出现了。
法鼓山所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净化人心、净化社会、提升人品、改善环境、安定人心、安定社会。如此,才能完成和谐的人生、和乐的社会、和平的世界。
但愿我们共同努力、实践、推广,让我们有大信心、大愿心,因应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九日,讲于法鼓山纽泽西州联络处,姚世庄居士整理,作者亲自增修成稿)
《平安的人间》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