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初机学佛决疑▪P17

  ..续本文上一页,欲求无祸,绝不可能!

  我没有时间看经听讲,请用速简的方法,答覆几个问题,好吗?

  客:什么是佛法?

  僧:人之初。(婴儿没有分别心,自然没有是非,故云是佛法。)

  客:什么是世间法?

  僧:赵钱孙李。(有人我,就有是非,故云世间法)

  客:这样又太简单。请说明学佛目的和要领,以及修持的方法。

  僧:离若得乐,转凡成圣,是学佛的目的。止一切恶,行一切善,是学佛的要领。一心念佛,求愿往生,是学佛的方法。

  客:何谓一切恶?

  僧:损人利己者是。

  客:何谓一切善?

  僧:自他两利者是。(倘能损己利他更好)

  客:何谓一心念佛?

  僧:无一切念,谓之一心念佛。

  客:无一切念,那念什么?

  僧:念诸众生。(度众生是诸佛的本愿,是故念之。)

  客:这样说,我又糊涂了。

  僧:以前还不是这样。

  客:佛法的真正目的何在?

  僧:首先使大家做好人,行好事。末后导众生出苦海,证菩提。

  客:你有办法使我学佛没有?

  僧:牛不喝水,按不低头。

  客:你说我不能学佛是不是?我并非不愿学佛,而是生活忙碌,没有办法。

  僧: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谈到生活,佛法并不是教人不要活,而是告诉我们要务正业,才生得舒服,活得痛快。而众生感受痛苦的原因,就是大家的生活方法太没规矩,如能依照佛法去作,没有不好的。

  客:佛教用莲华是什么意思?

  僧:我国用梅花作国花,是象征我们的民族精神,佛教用莲华,藉以表示佛法的能量。因为法性平等,法力无边,其救度众生的功能,如水滋润万物。莲华性习水,且有花则实,好比众生受佛法的薰陶,即可离诸热恼,圆成佛道,因此用之。若用别的花当然也可以,但有形不应名之过。如用兰花或玫瑰,你定会说,佛法渊博,犹如大海,应用莲花较为合理。我想这是很可能的事。附带的说明一点,我们众生往生西方所坐的莲花,是弥陀的愿力和众生的愿力所成,好像我们利用各种交通工具一样,如明此理,就不会感到奇怪。

  客:笑云:这样说很有道理。

  僧:佛法不仅有道理,而且是真理。

  客:今天的收获甚丰,以后再来请教。

  僧:请教倒不敢当,只要对佛法有兴趣,欢迎发问,欢迎研究。

  我对佛法有几个问题,能不能为我解答?

  客:佛法主要目的是什么?

  僧:使一切众生了生脱死,同登彼岸。

  客:儒家也谈生死问题啊?

  僧:是的,不过他讲的是养生送死。

  客:看起来这两句话的意思很相近?

  僧:远得很!所谓了生,是使其了解生身的原因,和生存的方法。脱死,是脱离死亡的果报,和求得不死的办法。了脱生死,即是解决和结束生死的意思。所谓养生送死的养生,是养其已生,送死则是送之将死。至于生从何来,死归何处?只说:“末知生,焉知死”,如此而已,怎可与佛法的了生脱死相提并论?

  客:佛教了脱生死的办法是什么?

  僧:修行。所谓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思想言行。方法可分禅、教、律、密、净。只要能用心去修,不管那种方法,都能清净六根,永脱轮回。这个道理,好比太空船(众生),因受地心引力(业力)的影响,所以不能脱离地球(三界),必须假藉火箭(佛法)抛射(解脱)的力量,才能进入(脱离轮回)太空。

  客:学佛修行,是否可以不死?

  僧:可以。但不死的不是肉体,而是神识(精神、灵魂),因为修行能使我们的言行,不造生死的恶因,当然就不会有生死的恶果,所以说不死。这和出狱的犯人一样,只要从此不再犯罪,就不会再做犯人。

  客:到了不生不死的时候,是怎样的情形?

  僧:我没到那程度,碍难奉告,但是可从理论上去推测,到那时候,一切都是究竟的,究竟又是什么样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还是用犯人来说明一下比较好。犯人在感化期间,所听到的是,只要能改过自新,将来可以过著自由生活。但是从来没有享受过自由的犯人,做梦也想不到自由是什么样子,但真正自由的人,他也感觉不出自由是什么。你想了解那种情形,只有赶快修行,到了不生不死的时候,你比我现在所了解的更清楚。希望将来在常寂光中,不要忘了给我通个消息。

  客:今天获益不少,可惜我的程度太差,、吸收不了,以后再来请教。

  僧:欢迎发问,欢迎研究。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何能使生于安乐,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先难后易,苦尽甘来的意思。如当著活的时候尽是忧愁患难,至死才得到安乐,这样解释是不正确的。

  我认为生于忧患的“生”字要作开始解,死于安乐的“死”字,应作最后讲才对。因为我们无论做任何一件事,开始总是困难重重,这是生于忧患,经过一番努力,最后获得成功,是谓死于安乐。古德云:“不经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即是此义。

  至于想生于安乐,倒也不难。依世法来说,为人只要知足,就可减去一些意外的忧患。若依佛法,必须持五戒,行十善,就能办到。不然,生于安乐,必死于忧患。请看凡是贪取不义财物的人,以供无谓的享受,眼前是生于安乐,等到判刑受罚,就成死于忧患。人生在世,一定要相信因果,而用自己的智能和劳力,换取应得的享受,才是真的安乐。

  我们念佛修行,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为难行的要行,难忍的要忍!等到恶尽善满,念绝情空时,必感化佛来迎,往生净土,这才是真正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的职业刚好和你相反,有时想起来也很难过!为了生活,不能不干,不知这样可否学佛?

  为了生存,当然要有个正当职业。但社会上谋生的行业很多,不一定要干这一行才能生活。你看别人不也生活得很好吗?既然想起来也难过,那早就该改行,光是难过有什么用?希望你立即改正过来,不然,当你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金钱上,又忘了难过。

  孔子说:“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你还知道难过,证明还有善根,只要能放下屠刀,仍然是个好人。或者说,你不干,我不干,大家就没得吃,那怎么行?对,其实这和吃味精一样,有人没有味精,就说菜不好吃,但味精问世是近年的事,在没有味精以前,大家不也吃得胖胖的?假使大家不杀生,就没有人吃肉,也没有人养。如说不吃肉就不能活,我绝不相信,因为我们都活得很好。我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位屠夫老板,清早从外面回来,看见肉凳上有个死人,当时吓了一跳,心想,这不是好事,准备过了年改行,但是这件事就像城隍庙的横匾写的“不由人算”。当晚他就患了重病,并且告诉他的太太说:“许多人在这里找我算帐,怎么办呢?叫他们出去好不好?”这样拖了半年,后来在床前放了一把刀和木盆,作猪叫而终。

  现在能学佛,当然比不学要好些,但是功德不大,希望能立即改业,才是治本的办法。

  一念万年,万年一念,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与因果有关系。所谓一念是因,万年是果。好比你因事去某地找人,下车后既未看路标,又不请问别人,而盲目的去找,结果走错了路。后来发现不对,就改变了方向,才达到目的。请看图,就明白了。

  你从A地出发到B地找人,至C地下车,由于判断错误,走到了D地,这是一念万年,因为你知道走错了而立即改变方向,这是万年一念。

  由此看来,这一念是多么重要!我们之所以成为众生,就是错在当初的一念,现在如再不觉悟,改变方向(修行),将来又不知道走到那里去了!前天报载被军法判处死刑的抢劫犯,也是因为一念之差,而铸成大错,后来虽然其言也哀,哭泣求恕,怎奈木已成舟,悔之太晚!法律的手段是残忍的,但目的是仁慈的,除暴安良,是政府的责任,所以不能说法律太严,只怪他们的行为过于放肆。由于他们都很年轻,所以有人为他们的死而叹息,我们当然更不例外。希望人人以此为鉴,改恶迁善,时时做好人,处处行善事,虽然他们是不名誉的牺牲,却换取了别人的幸福,我认为这样比消极的叹息更有价值。

  凭良心说,今天的窃盗,绝不是因饥寒而走险,完全为享受而犯罪。论他们的智能并不比一般人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究其原因,是被宿世的冤家对头,在冥冥中所驱使,使以达成报仇雪恨的目的。不要认为这是说鬼话,但有点根据。前天有位警员朋友来玩,谈及治安问题,他说:“从台中抓来一名抢劫犯,查他的资料,家庭环境很好,也会读书,问他为什么这样糊涂?你知道后果的可怕吗?”犯人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更没想到后果,事后才知道什么都完了!”假使认为我说的不对,请你说出理由来。

  韩非子说:“礼禁于前,而法制于后。”我们要挽救青少年犯罪的危机,维护社会国家安全,必须即早学佛,才是治本的办法。因为我们的思想活动,好像夜间行车一样,没有灯光,非常危险!你们要是真的疼爱子女,为了行车安全,必定会教他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为了他们前途幸福,也应该教他们赶快学佛,懂得因果轮回的道理,当不致于胡作非为了。而自己更应该念佛修行,藉以消除子女宿世恶业,使大家身心自在,永无烦恼!

  佛法是人生的明灯,苦海的舟航!有了它,才不会瞎撞与沉没。我们弘法的目的,是为消除众生三业的热恼,使社会安宁,家庭幸福,绝无其他任何目的。务期父以教子,妻以戒夫。果能如是行去,必使人人敦伦尽分,事事如意吉祥。

  大家都说修行难,究竟难在那里?如何克服?

  这个问题我认为难在看不破,放不下,否则一点也不难。所谓看不破,就是对宇宙万有的事理不明,不了解缘生性空的道理,才会感觉得难。所谓缘生,就是宇宙万有乃因缘和合而生的意思,好比种子(因),必…

《初机学佛决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