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惑录-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三)▪P7

  ..续本文上一页另一个堡垒,而经中讲的不是这样。别说佛经了,即使世间的大哲学家、大科学家,他们的思维都是线式思维,他们的思维是成体系的,是系统的,一环套一环,中间不能出现任何漏动,若中间有丁点儿的漏动,你的整个思想体系都完了。爱因斯坦公布出来相对论后,有好几位大科学家都自杀了,为什么?他们是深爱牛顿理论体系的,他们接受不了牛顿力学竟然不圆满这个现实。

  你说看不懂佛经,那么你别在语言文字上打主意,你应该想法子训练你的思维方式,这是根本。

  论典的文词倒比较繁琐,可没听说哪位要翻译论典的。请问你的职业是干啥子的?

  问:写字的。

  晓:写字儿的就是作家了,你应该把你的本职工作干好,写上几本能在文坛上立万儿的书,给文学殿堂中添几个人物形象。或许是我孤陋寡闻,但确实是没听说过文坛上有你的名字儿,你自认为该是几流作家?

  问:你说话怎么死难听。

  晓:对不起,我这话确实太刻簿了,向你道歉,这主要是我对现代人把佛经改为白话文这件事儿实在是深恶痛绝,还请你原谅。

  佛教是有文有义的,有文有义才叫佛法。当你把经典改为白话文时,这里还得说你改的很好的,不好的不算。即使你改的很好,一点儿义也没走样,那也没文了,因为文代表一种思维模式,改文就表示改变了思维模式。

  更糟糕的是现在人把佛号、经文配上流行乐,制成磁带卖,大街小巷都是,这样简直是糟蹋佛教,这是不尊重佛教。

  问:普及佛教有什么错?

  晓: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记取,在南北朝到宋朝这段时间,“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佛教普及,但历史上的四次大法难就发生在那时。为什么?就因为佛教太普及了,真普及也算,那只是假像,幷不是人们真了解佛教,人们是不尊重佛法呀。物以稀为贵,多了就不知道珍贵了。

  问:比如我杀了人,死后要堕地狱,可是在临终时,有人帮我诵经、修福,那么我就生到善处了,这是不是功过相抵了。

  晓:在佛教因果理论中,根本没有功过相抵这一说,杀了人是一定要受报的。“善恶若不报,天地必有失”。至于为什么当下你生到善处去了呢?这是因为,在业果受报上有个原则,首先一个是重业先报,第二个原则是何业现前何业先受报。杀业是比较重的,本该杀业先受报,送你下地狱,可是,在你临终时,有人给你诵经修福,修福这一业因先现前,那么你这一业就先受报了,所以你现在就先生到善处去了。

  问:早晚总得报,晚报不如早报,何必多此一举呢?

  晓:你是死鸭子嘴硬,别说堕地狱了,比如说现在要枪毙你,不把你吓得尿裤子就不错了。

  你临终时由于诵经的功德,使你生到善处,比如人道,诵经有三宝之力,使你有机缘修行,当你修好了之后,再去受那时的杀生之业报。到那时,因为你修好了,虽然下了地狱,但不受苦。所以,别看早晚都要受这一报,但不一样的。

  问:堕地狱怎么能不受苦?

  晓:有一句话叫“生病不害病”你懂不懂?

  问:这啥意思,我真不懂。

  晓:维摩诘生病了,但他没害病;释迦牟尼受金枪马麦之报,但他不苦。为什么?

  问:那是圣人为度众生而方便示现的。

  晓:人云亦云,只会听老和尚们的废话,“生病不害病”是有了病虽身苦但心不苦,因为这是明白了为何有这病报,心理上坦然接受。这“地狱你是一定要堕的,苦你是一定不受的”也同样,你修好后,明白了堕地狱是因为先时杀了人,坦然受之,身苦心不苦,随缘消旧业,任运穿衣裳。你若现在就堕地狱,虽然明白因为杀人,但做不到坦然受之,吓得尿一裤子,身苦心也苦。

  问:菩萨也有生死,凡夫也有生死,二者的生死有什么区别?

  晓:区别可大了。菩萨的生死是随众生而生死,凡夫的生死是不得不生死。

  

  问:众生都成佛了会怎么样?

  晓:这个问题在Internet网络上见过。众生都成佛这个情况是永远不可能出现的。经上告诉说,有五种种姓,有人本来就是声闻种姓,有的人则是缘觉种姓,有菩萨种姓,有不定种姓,还有无种姓众生。

  问:有人说定业不可转,然而地藏菩萨又有灭定业真言,这是怎么回事儿?

  晓:没有不可转的业,只是缘具不具的问题。说定业不可转那是权巧。若真不可转,就成了“常”,违背“诸行无常”。注意——《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宗喀巴大师说过,已经感过果的业就没法再改变了。

  问:佛教与基督教有什么区别?

  晓:佛教呢,包括各个宗派,面太宽了,我拿其中的净土宗做例子吧,因为目前可以说净土宗的影响最大。我们看净土宗,净土宗它最重要的是“信、愿、行”。这一点儿很重要,它的入手点儿就是信!信呢很难,念《阿弥陀经》不怀疑的差无几人,若一个人说他一念《阿 弥陀经》就相信了,那么,或者他是圣贤,或者他是傻子。正常人呢,可以说百分之百地不 相信,一个信的都不会有!《阿弥陀经》上说的很明白,这是“不可思议难信之法”,这就 是人道众生的共业。这信、愿、 行,一入手就让你信,它不讲道理。“你先信了再说”,你真信了自然愿就来了,进而努力 行持,最后呢?达到诸法实相。那么信是手段,循入诸法实相才是目的。而基督教呢?年轻人 信仰的多,为什么呢,它讲道理,道理一讲,你一听,“对呀,人家说的对头,是这么回事 儿~~”渐渐地,你就入了基督的门,信仰了。它这个呢,讲道理是手段,信是目的。这就 是这两个宗教的区别。或者说基督教是一因生万法,上帝造万物;而佛教则是一因生一法。 阿含经上有个故事,一个人盖庙偷工减料,然而后来忏悔了,偷工减料使得来生做痤子,但 因为忏悔了,忏悔也受报,因果丝毫不乱,使得他的声音很好。

  问:平时修行该怎么用功?

  晓:修行根本无一定的方法。注意,我是说没有一定的方法,可不是说没方法,一定的!你 只要认清了目标、方向,认清了自己当下的地位,就要随着缘份的改变、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你修行的方法。我是学《瑜伽师地论》,你们大概看《菩提道》的相对稍多一些,因为现在《菩提道》还有高僧在努力弘扬,而《瑜伽师地论》目前没有弘扬它的代表人物,你就按《菩提道》来。认清你的目标是佛地,认清你当下的位次 是凡夫位,这认清了,你就明白该修什么了。在凡夫位该修的就是道前基础呀,基础有了, 修“念死无常”,这一法修好了后,“观恶趣苦”,接着修“皈依”,然后是“观业果”, 这几步修好,你就是半个圣人了。然而我们不是这样的。我们现在人,好一点儿的,一入手 修四谛,修十二因缘,这本来就不是凡夫位上该修习的东西!这还是好的,那些差的一入手 就 是六度四摄,你根本不会成功的。有些居士们很谦虚,给我说时很爽快地承认自己是凡夫, 但承认是凡夫只是口头上承认,在潜意识里不承认,都把自己高看了。看看他修的什么法就 知道他的心态了,一上去,“唉,我要参禅”,能说你这是承认自己是凡夫~~你越参越惨 。

  我来举个例子说明修行时方法一定要随时变化。比如我要去九华山,可我现在还在这二楼房 中。目标、当下的地位都是清楚的,那么我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什么?是下楼出门!下去楼后 ,比喻修行位次变了,就得坐汽车去车站。或打的,或坐公交车都行。到了车站后,我的修 行位次又变了,登上火车、到南京,到南京是修行位次又变化了,必须去坐船到池州,到池 州后如修行位次又变化了,打汽车到九华山,到九华山就是目的达到了,成佛了。这一路修 行方式随时在变化,没有一定。你说我现在还在楼上,却非坐船不可,行吗?不行的!这就象 还是凡夫非一入手就是禅定波罗蜜、六度四摄……只能说瞎浪费时间。我站在这楼上,呼破 喉咙,累死也上不了船的。

  修行就得这样。自己认清自己当下的位次,然后决定,你说我现在是八地菩萨,有没有必要 非让修皈依?八地对于皈依已经是任运、无颠倒了。

  问:法师你总说能相所相,到底什么是能相?什么是所相?

  晓:所谓能相就是定义,就是用名相(名词)来界定一个事物,而所相就是符合定义的事物本 身。

  问:密宗的双修是怎么回事儿?

  晓:双修是悲智双修。有悲心不住涅槃,有智能不堕生死。这叫双修。任何人都得修,其实不只密宗,显宗也得如此。这悲与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缺一不可。

  不知道啥时候,悲智双修被解释成了男女双修,还搞出了抱在一起的欢喜佛,这简直莫名其妙,经典上可没见过有这说法。

  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又该怎么解释?

  晓:我讲个故事。在以前藏地有个大强盗,叫奔公甲。这个强盗厉害成什么样子了,你都想不出来——若有小孩子哭,一说奔公甲来了,小孩吓得就不敢哭了;有一个老太婆,一个人与她开玩笑,说奔公甲来了,这老太婆竟然吓死了,你说这个强盗有多厉害~~杀人不眨眼 !后来他皈依阿底峡尊者后,精勤用功,三年没睡觉,当生就证道了,这才叫放下屠刀立地 成佛。你这个人坏时坏到了极点,一旦转变过来,善的势力也是极强极强,会很精进。这就 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对于一个一般人,你连屠刀根本拿不起来,你怎么放下屠刀?我给 你一把刀子,来,你把我杀了,你敢吗?别说咱俩人无冤无仇,即使一个仇人你也不见得手 不软。有一个什么电影,隋炀帝的一个妃子,半夜里拿刀要杀炀帝,竟然手发抖,最后却扎 在了杨广的胳膊上。

  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是劝人而已。比如甲做了很多坏事,他现在想修行善法,有人就对甲 抱有成见,甲就破罐子破摔了。这时候给他说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能够促使甲往好 处去而已。可不是说你把刀子一放,立马一下子就成佛了。成佛得修三大阿僧祗劫呢~~如 果一件东西很容易就得到了就不会感到珍惜的,反正放下屠刀,可以立地成佛,那我再杀两 个人玩玩吧,这怎么行。

  有一个富翁快死了,但他儿子很不成器,他就对儿子说——今天你要是能挣一文钱回来,我 就 把家产留给你,不然我就把整个家产散给别人。老太婆知道儿子笨,给儿子了十枚铜钱,儿 子拿着钱去给富翁,富翁随手把钱丢在床头熬药的火炉里——这不是你挣的。儿子笑笑走了 。儿子出去给别人当了一天苦工挣了一枚铜钱,回来交给富翁,富翁又顺手往火炉中丢,这下 儿子急了,手往火炉中去抓。富翁说——这才是你挣的。看,不是自己出力挣的,十枚也不在 乎,是自己出力挣的,一枚也很心疼。若不精进干,放下刀子,立马送一个佛让你当,你就觉 得没什么了。天下本没有免费的午餐。

  问:现在僧俗间的关系该怎么相处?

  晓:远离!尤其是对于年轻僧人来说,必须与居士保持一段距离!这也符合美学原理。距离产 生美。朦胧美。有句诗叫“墙里开花墙外香”,太近了你就看不到他的优点了,为什么有些 人名声远扬然而在自己单位却一点儿也不突出。所以,要想对僧人产生恭敬心,就必须保持 一段距离。

  问:我连续听你讲了这么几次,我发觉你很不谦虚,对老法师们的思想都有意见?这样合适吗?

  晓:其实在我内心来说,对于老和尚们我很尊重,我很尊重他们的人格,老和尚们的所为可以做为我等后辈的表率、榜样。比如早晚殿,我在九华山是个特殊人物,没人理我,上殿是五八,不上殿是四十,有我不多,没我不少。然而老和尚,比如我见本焕老和尚,九十多岁的人了,只要不在医院,坚持总上殿,这足以令我们效仿了。人格上我绝对尊重他们,但思想上我不一定同意他们的见解观点、理念,因为老和尚与我是两个人,我们两个各有各的因缘。我在九华山佛学院教书,教材的书面内容,学生们也能看懂,毕竟来说不是小学生,那么,我就把重点放在理念的培养上。我有一句话,叫做“打倒佛,打倒道,打倒上帝”……

  问:可真是叛逆者~~

  晓:你暂且耐下性子听我说完。佛教、道教、耶教现在都还存在,我的话就得罪人了。那么我们说儒教,因为儒教已经没有了。我们说“打倒孔子”,为什么打倒?孔子并没有得罪我刚晓呀,就因为他是儒教的教主。但孔子的思想到底如何呢,我们并不清楚,我们现在认识的孔子不是真孔子,而是经过董仲舒、朱熹等人改装过了的孔子,我们把这董、朱等人改装过的孔子当做了真孔子,我说的打倒孔子也是打倒经过董仲舒、朱熹等改装过的孔子,并不是打倒真孔子。

  那么我说的打倒佛呢,同样,因为释迦牟尼的本来面目到底怎样呢?除非你是圣者,我们凡夫是不知道的,我们现在所认识的释迦,是经过先辈老和尚们改造打扮过了的佛陀,那么我们就要打倒,我鼓励大家不要被先辈祖师们把你吓住了,孟子有句话,叫做“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这说法其实并不新鲜,禅宗祖师们有言:“踏破毗卢顶上行。”毗卢是法身佛,祖师们要把法身佛踏在脚下,跳到法身佛的脑门子上蹦两个高高儿,那么我这打倒佛,也只敢拿化身佛甚至假佛开刀算得了什么。

  当我们把这些经过改装的佛、道、上帝等都打倒,显露出真正的佛、道、上帝,这就够了。也就是说,让神圣的归于神圣,让平凡的归于平凡。

  

《解惑录-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三)》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