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惑录-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四)

  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四)

  

  问:哎,不好意思,我是第一次见到真的出家人,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以前只在书上看过。咱们年纪看起来差不多算同龄,说真心话,对于名利你们到底怎么看待?

  晓:没关系,随便你怎么叫,只要听明白了你是叫我的就行。

  我们都言不由衷,口是心非。有个笑话——当一个政治家对你说“是”时,那就是可能、也许,当他说“可能”时,那就是不行,假如说一个政治家说“不”,那他就不是政治家了。有时候口里说的与实际情况完全相反,比如李宗吾,他搞了个“厚黑学”,南怀谨说,其实李宗吾既不厚又不黑,是一个很正派的人,很高尚的人。关于名利呢,也是这样。现在我不能代表所有出家人,没有人来选我做代表,我也不够资格做这个代表,我只能说我自己是怎么看待名利的。

  名、利谁不爱?这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行了。寇老西儿说,我想做官,而且要做大官。

  你不要被书、影视作品把你给骗了,书上说出家人都放下名利,看破名利,其实呀,只有看不破名利的人才把看破名利挂在嘴边,他们是没有机会得到名利,当有机会时一个比一个贪婪,只有已得到了名利的人才有资格说放下名利。这是“酸葡萄”心理,吃不到葡萄的人才说它酸,得不到名利的人才鄙视名利,你哪有资格~~比如我,我只是个小和尚,要名没有,有几个人知道我刚晓的,没有~~要利没有,一个月那俩单金,还不够买书的。我没有名利我怎么放下它~~

  我在《工人日报》上看过苏阳的一篇《贵族情结》,说受苦人一旦翻身,马上歇斯底里的贪婪相就表露得淋漓尽致。这是人的共性。

  还有人来信说,“我们捐款修铜像,为什么在《甘露》上没见到名字登出来呢?”其实他这么一问就够了,谁也不是傻瓜,我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可他还非要再来这么一句,“并不是我们图名”,这才真叫此地无银三百两。给大铜像捐款的有多少?十年也登不完。我是在山上顺手拿一本功德簿下来登的,本没次序,你名字虽没在《甘露》上登出来,但只要有收据,就是没错,耐心等着,名字一定会登的,只是时间不确定。

  问:既然你爱名利,为什么我们结缘给你钱你却坚决不要?

  晓:有贼心没贼胆儿。

  问:佛教为什么恁重男轻女?

  晓:你凭什么说佛教重男轻女?

  问:不少经论上都说女身不好,什么“女身垢秽,非是法器”,甚至说,“蛇害人,犹可手捉,女色惑人,是不可触。”我想,若是佛陀在我面前这么说我们女人,我怕忍不住要踢他两脚,还把女转男身说成是修行所得的福报之一。还有,女身是有漏之身之类……

  晓:你引的这几句话,大概是《大智度论》中的,能看这大部头的论着,应该来说是不错的,可惜你白读了。你误会了,大乘佛教说的男人女人,不是指我们说的男人女人,你长男根但不见得是男人,长女根也不见得是女人。若长男根的就叫男人,长女根的就叫女人,那么女转男身也太容易了。你不用求佛,你要求钱,求医生,变性手术成功率很高的。大乘佛教说的男人是什么意思呢?是意志坚强,做事雷厉风行,很有气概的意思,而大乘佛教说的女人则是意志薄弱,唯唯诺诺,很小家子气。大家看我刚晓是男的,但若我刚晓做事优柔寡断,那就是女人,你们别看这位小姐是女身,但若她做事一是一,二是二,拿得起放得下,这就是男人。也就是说,有这雷厉风行气质的才叫男人,否则就叫女人。所谓女转男身就是,你这个人本来很小家子气,一点儿信心也没有,学佛以后就有智能了,一有智能自然就充满信心,干什么都朝气蓬勃。如此而已。至于有漏,漏就是烦恼、不自在,它与智能刚好反劲儿。你看我们谁不是烦烦恼恼?那么,我们都不能称男子汉、男人,我们都是“女人”……

  问:中观与唯识究竟哪个更究竟?

  晓:你认为呢?

  问:我老师说是中观究竟。

  晓:我是问你,不是问你老师。

  问:我也不知道。

  晓:什么叫做究竟?

  问:这算什么话~~

  晓:这是问你怎么理解“究竟”这个词。

  问:究竟不就是彻底吗?

  晓:好。其实在佛教中,只有成佛才算彻底,能使你成佛的都是究竟法,修中观也能成佛,修唯识也能成佛。所以,绝对不能够说中观究竟,也不能够说唯识究竟,更不能说天台、华严等究竟,因为各宗都究竟、各宗都方便。

  问:这是打马虎眼儿~~

  晓:中观是依佛经而来,唯识也是依佛经而来,华严等各宗都是。所以根本不能够说哪个究竟,因为所有的佛经都是应机说法,都是方便权巧。也可以说,佛陀是行骗了四十九年,把人从烦恼中骗出来,他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那是八万四千个圈套,所以我经常对学僧们说佛是大骗子,最高明的骗子,他把我们都骗了,但我们心甘情愿,他把我们骗得心服口服。

  问:佛一生到底说没说过真话~~

  晓:这问题就不要再问了,你这一问显得你很笨。

  问:我承认笨,但我仍然问。

  晓:问我也不回答了。三缄其口。

  我补充一句,佛教中只有应机不应机,而没有对不对、究竟不究竟。历代祖师说的某宗究竟、某经究竟等,这种说法到我这儿,就算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以后要抛弃,彻底抛弃究竟这个词儿,把这个词儿做为历史文物封存起来,让后人说起来时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个词儿就行了。

  你记住,如来无定法可说!

  问:《金刚经》上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又该怎么理解? 

  晓:你的问题还不少呢?问题多就说明你的见思烦恼多。随你怎么理解都行,只要对你修行有帮助就可以了。只有骗子才强调自己说的是真话,真的是真话就不需要强调,人家能听出来的。这就是对机的问题,就是祖师们说的究竟与方便的问题。

  问:那么,佛是否造业?

  晓:如来不造业。因为他从来不刻意于做什么、不做什么,总是什么该做他就做,该说他就说。

  问:为什么有的人终生行善,临终时却不得好死?

  晓:你问这个问题,我想起来了一件事儿。曾经有人给我写过一封信,西北一个居士写的。他是说有人问他一个问题,就是你现在问的问题。他当时给人家回答,行善是不是真行善,让人家自己打心眼儿里想想,说大部分的行善是伪善。他说当时人家就没什么说的了。他的这封信我没有给回。当然,一般来说,我很少给人回信,有时候我觉得哪封信应该回了,我就让别人给回,我自己很少直接给回。

  这居士的回答可以说是错误的,但也可以唬住人。因为对于我们凡夫来说,只要打心眼儿中一想,都很难说自己的行善确实是善,若按确切地说,随顺真实的行为才叫善,违逆真实的就是恶……

  问:这个问题的主要重心该在哪儿?

  晓:佛教是“一因生一法,时间不确定”。这就是重心。你把握住这个就该能解答这问题。

  问:一因生一法与不得好死又有什么关系呢?

  晓:一生行善无数,这是种因,善因自然不会得恶果的。善因得恶果无有是处。临终不得好死这个恶果,一定是曾造了恶因的关系,因果你别搞错。我来举个例子——

  雷锋,这是我们时代的强音。雷锋的一生,可以说是光辉的一生。按我们的说法,雷锋精神就是菩萨精神,时时处处都是为别人。但雷锋是怎么死的~~被电线杆砸死的。这该是佛教说的横死,横死一般指非正当死亡。有人很不理解,雷锋一生行善却结果横死,这是不是因果错乱了呢?大家以为如何呢?

  问:因果想来不会错乱吧?

  晓:说话要理直气壮。因果绝不错乱的!雷锋做好事,虽然你没有看到他来世是什么报应,但至少你看见了国家对他的评价,毛主席为他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人民对他的评价是很高的。而他的横死,是有横死的因。

  我们知道,我国的汽车方向盘都是靠驾驶室的左侧,则司机要倒车,他也只能看见左侧,当时雷锋下车来照看让司机倒车时,他本应站在右侧,可他也站在了左侧,则两个人都只看左侧,而电线杆在右侧,这样呢,使得倒车时车撞倒了电线杆,打住了雷锋。如此来看呢,是雷锋照看倒车时违犯了规则,这是近因,至于远因呢?我也没有神通,也就不知道了。

  问:时间不确定呢?

  晓:就是说受报的时间需看诸缘,什么时间缘合了什么时间才受报。

  问:有本《佛说九横经》吧?

  晓:对的。

  问:列宁有句话,宗教是鸦片,这话到底该怎么看待?

  晓:这话大概不是列宁的,是马列主义中的,但确切也说不准是谁说的(现在查到了,是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的,原文在《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一卷第二页)。我们《甘露》上曾登过一篇文章,叫《佛教与现实生活》,是李家振先生的文章。李家振是佛教文化研究所的。这篇文章实际上是他在九华山佛学院所开讲座的录音整理稿,不过经过了李先生本人的审定。

  李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是这么解释这个问题的──鸦片本来是一种药,具有特别好的镇痛效果。人们在很痛苦的时候,他摆脱不了这痛苦,这时候怎么办呢?找一种药来镇痛。宗教就是起这种镇痛的作用。鸦片是当时最好的镇痛药,所以马克思说宗教是鸦片。

  后来翻译到中国,中国的理论家们把鸦片解释成了抽大烟,这解释方法不对。有心人可以查一下罂粟的种植历史,看看它是在什么时间被认定为毒品的。

  问:人生的痛苦,只止痛行吗?那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呀。

  晓:马列对佛教到底懂多少呢?不见得!毛主席伟大吧,写出了了不起的《矛盾论》、《实践论》,但至少他对《金刚经…

《解惑录-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