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惑录-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四)▪P3

  ..续本文上一页告诉过我,说他老爷子吸烟就吸醉过。那么对于佛教徒来说,这也是不允许的。

  当然,淫、妄、酒也是各有几缘,也就是几个条件,具备了才算犯戒。你们让自己的皈依师给说说。

  另外,居士也可受八关斋戒,八关斋戒的前五条就是刚才说的五戒。

  第六条就是不着香花鬘,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这就是不刻意化妆打扮,诱人犯罪,不贪图享乐。

  问:那为什么造佛像要装金,庙还要那么的富丽堂皇。

  晓:后人搞出来的这么一套,自有深意,但若说它就超出了问题的范围,跑题了。我们先不说它,在开始时,佛并不让给自己雕像。

  问:不对,不对,有一本《造像度量经》,经是佛说的呀,怎么能说佛不让给自己雕像。

  晓:可以说那是一本假经,你详细看看其中的内容。

  这第六条戒就是这样,毕淑敏有一篇《素面朝天》,也是这样。

  第七条叫不坐卧高广大床。关于这条戒也有些不合理的地方。当然不是说戒条不合理,而是后人的解释不合理。比如藕益大师解释说,高是床足不超一尺六,广是宽四尺,大是长八尺。莲池大师说:“佛制绳床,高不过如来八指,过此即犯”等。我看他倒是拉大旗扯虎皮,还有解释说:“如来全身丈六,指阔二寸,如来肘长一尺八寸”,这些资料,不管它从哪儿来,它不合道理,我们不取它。

  那么这不坐卧高广大床的真实意是什么呢?听我说,当然我也是贩卖前辈的东西。

  在最早,人都是坐在地上的,有一个小曲叫《老来难》,大家应该看看,我也记不得了,但中间有两句意思是说,老人们坐时坐不下去,坐下去了又站不起来,“站起好象拔大树,坐下犹如倒大山”,老人们操劳一辈子了,这时候我们就给老人们弄一个架子,让老人们坐,这是对老人的尊敬。年轻人你就坐地下,老年人才坐这个架子,这架子就是床。老年人、长辈人坐在床上,年轻人在下边儿陪着,不准抢老人的高位子。学佛人你得谦虚,你不准坐上位,这个叫不坐高广大床。

  问:藕益、莲池说的数字都是出自《阿含经》。

  晓:圆明出版社出过一本《五戒八关斋》,中间是选了两部经,其中有《佛说贤圣八关斋法》,这部经就是出自增一阿含,是东晋的瞿昙僧伽提婆译的,从信法师给做了一个简单的注释,中间就说了——“其高广,不是指座床的大小,而是指尊卑”,这些资料,若你们需要,我回到九华山后,可以给你们寄一份来。

  第八条不用说了,就是不非时食。

  问:你前边儿说了,这不非时食是肚子饿了就吃,但别人的解释都是有依据的,是不是不要否定人家的。

  晓:对的,你这说法还是对头的。《阿含经》上有一段,当然,我也记不得原文了,大意是这样的——说人听法呢,即使你听佛陀说的,也得经过思维,而后再相信;你从众多比丘处听来的,也得经过思维之后再相信;你从一个比丘处听来的,也得经过思维之后再相信(即长阿含四大教法)……

  问:据说现在上座部地区的佛弟子还是过午不食。

  晓:不错,但请看一下《阿含经》,注意,不看《阿含经》枉称学佛,若想学唯识,我一般在最开始是先劝大家学《阿含》,《阿含》里边儿说过午不食可不是因为早上天食,晚上饿鬼食。当时印度人一天吃饭次数很多,比丘们一天托六次钵,人们讥讽说出家人是为了吃饭方便而出家,不是为修道,于是,佛让一天吃三顿,这就减少了一半。再以后,比丘们晚上出去托钵时发生了许多不好的事儿,很不如法,佛才让一天吃两顿的,把晚上这一顿也省掉了。

  问:比如说现在来做一个调查,一定有90%的人不同意你的观点。

  晓:没关系,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我有自信,我的观点没错。

  问:你好象不信任大德们的著作,为什么?

  晓:因为有许多所谓的大德,自己并不写文章,而是雇枪手写,现在的大德如此,那么古代的大德一定也有这种情况。

  问:雇枪手?!不可能吧?

  晓:多得很,我顺手都可以抓出一大把。比如××法师,自己根本不识几个字,《禅露集》出了好几集;××法师,出了五十万字的《海法一滴集》,其实他连一个字也没写,不过这本书是弟子们写的,没掏钱买枪手……

  问:那么对于古人的著作,我怎么知道是不是真是书上写的作者的著作?

  晓:一般来说,对于一个人,他的思想应该是有线索可寻的,也就是说他的思想有一个连续性。在这篇文章中他是这么一个观点,在另一篇文章中一般观点不会与前篇截然相反。这样呢,我们可以通过“抱团”,来确定真伪。当然,有时候这个人年轻时的著作会与临死时的著作观点不同,但我们研究他的整个著作,会发现他的思想有渐变过程,这也说得通。

  有人的文章,你会发现他第一篇与第二篇的思想就拧劲儿了,而且第一篇文章与第二篇文章的写作时间相差仅半个月。这就值得怀疑了。为什么如此呢?因为不一个枪手。

  问:你对伪科学伪宗教的态度怎样?

  晓:坚决反对,但问题是我分不清哪是真科学真宗教,哪是伪科学伪宗教。所以,智能最重要。

  问:人死时到底怎样?

  晓:《西藏生死书》、《中阴救度法》、《度亡经》,你都可以看一下。

  问:我看过一本《自杀的真相》,说死是很痛苦的。

  晓:其实人死时一点儿也不痛苦。

  问:你怎么知道?

  晓:因为我死过!人死的时候,死者本人一点儿也不会痛苦,但在活着的外人看来,死者挣扎抽搐,活者的人自作聪明,说他是痛苦,其实这是机体的机械反应。就象含羞草一样,你手一碰,它就会收缩,人们自作聪明,见含羞草收缩就说它也有神经系统,其实这也是机械反应。自作聪明真的害死人。人们都怕死,不能坦坦然然,就是受了死很痛苦这思想的流毒。这思想对我们没有好处,怕死也得死,何如坦然接受呢?没死过的人在胡说八道,我死过我怎么能不清楚呢?

  问:你什么时间死过?

  晓:这是我的隐私,恕我不告诉你。

  问:为什么我们现在人的根机会越来越不如以前的人呢?

  晓:你的说法我不同意!现在人与以前的人比起来,一点儿也不比他们逊色。现在人老认为自己的根机不比前人,可见我们受前辈祖师大德的思想“流毒”影响之深。我们一定得有信心。这一次我来说唯识,大家看人家世亲,多么的狂,人家有信心呀!天然禅师,在没出家时去赶考,就是考国家公务员。路上遇见一个和尚,和尚问他干什么,他说去考试,和尚说,你这个人当官太可惜了,你本来可以做佛的,却只去做官,天然真的就不去考试而出了家。大家看看,做官不如做佛!还有一个禅师,我一时忘了名字,他于官场交往颇多,大家熟悉了说话就很随便。人家劝他还俗,说你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出家太可惜了。禅师说,哪儿呢,若我们出家人都回来做官,还哪儿能轮到你们这些人。禅师是多么的有信心!

  我们现在人都没信心,这很可悲。我们一定得树立这么一个观念:我们绝不比古人差。我们也确实不比古人差。二者之间的区别在哪儿呢?外部环境。以前人呢,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他们得一天为了嘴而忙,二十四小时差不多得十二三个到十五六个小时干体力活,休息七八个小时,这样呢,就没有剩余时间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后来生产力水平慢慢发展,人们一天只需七八个小时为衣食而操劳,这样想事情的时间就多了。到现在更不得了,空闲时间更多,一星期只干五天活,五天中间也是磨洋工,想事情的时间太多了。这是区别。

  问:你这与我有什么区别?古人有信心,现在人没有。

  晓:我还没说完。前辈们也有没信心的人,比如《大乘起信论》的作者,这明明是咱中国人的作品,为什么非要假冒马鸣的名字呢,即使你承认是中国人的作品又怎么了,我们绝不会因为是中国人的作品而轻视它,中国人也有好作品!《六祖坛经》,很干脆,是中国的六祖说的,又有谁轻视它了,它的地位又有谁能否定~~何苦假冒印度人的名字呢?印度人怎么了,印度也有坏东西!这都是没有信心的表现,况且他这一假冒给后人弄了许多的麻烦。我们现在人呢,对于前辈们的好东西,却给丢了,倒把坏东西给继承了,真是颠倒!

  我们一定得把信心树立起来。古人并不比我们强,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思惟,把包袱扔掉,轻装上阵,毛主席说的,“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前途一片光明。

  什么都可以没有,但自信一定不能没有!

  问:庙里的神你喜欢哪一个?

  晓:小朋友的问题就是好玩儿,你喜欢哪一个?

  问:阿难。

  晓:为啥?

  问:他长得俊。罗汉堂中的神都丑得很。

  晓:我也喜欢阿难,不过我是喜欢他的诚实。小朋友当然不会明白。在《楞严经》上,佛问阿难,你当时为什么出家,阿难说,我当时是看到哥哥你成了佛,很是庄严,我羡慕你的庄严因而出家。佛又问阿难,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会栽到摩登伽女的手中呢?阿难说,我平时总想,你是我的哥哥,你成了佛,把你的道行分给我一点儿就行了。

  你看人家阿难多诚实。我们现在人呢,若问你为什么出家?回答的答案都是高尚得很,堂皇得很,真的吗?自己知道!我们都得向阿难学习,学习他的诚实。小时侯老师就教我们做个诚实的孩子,但我们直到现在仍不诚实。

  问:法师,你对现在的佛教有什么宏观的想法?

  晓:小和尚奢谈什么呢,作为佛弟子,只不过为了佛教尽自己的能力而已。我倒觉得,佛教到中国已经两千年了,形成了许多既定的观念,它们日积月累,成了习惯力量,我们现在需要重新认识它们,重新清理这些东西,打破既定观念。我们不能再…

《解惑录-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