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大意是——我们现在大都是在骗众生,骗佛菩萨,自认为一天念多少佛,有多大功德,佛念完了照样做坏事,你不堕地狱就绝好了,还想往生,怎么可能。所以说,没有菩提心这个根本正因,念佛、拜山很勤只是在枝末上下手,那只是成佛的助缘,现在人成道少,主要就是没有菩提心。至于末法时代这说法,是三阶教的教义,实际上这种思想在北朝已流行,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中说,正法住五百年,像法住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实际上是昙无谶说的。信行大师在 中国隋唐时特别强调,当时是佛教在中国最兴盛的时候,大师看到了兴盛背后的隐患,信行大师的忧患意识本是积极的,可我们现在却做了消极的借口,信行大师在天之灵,一定喊冤了。
问:一个人的见解是否正确到底如何判定?
晓:很简单,依照圣言量判定……不知道什么叫圣言量?!完了,完了,那我们就说依据佛的经典。
问:有的祖师之间的见解也不一样呀?
晓:这就要用智能来判定。一般来说,那些专家学者们,他们只是研究佛法,他们也会有邪见,但这关系不大,通过辩论可以破斥。有无读过《梵网经》,里边谈到邪见,大多都是修行者的邪见。因为修行者的见解是通过实际修证而得到的,比如禅定的经验,这邪见就特别难破。这心态在百法中叫什么?……没关系,大声说,对,叫增上慢。这时就得多看经典,依之判断。
问:佛经看不下去,我只喜欢禅宗公案,猛然看去平平淡淡,但越品越有味。
晓:佛教各宗的教理本无差别,不同的只是行门。禅宗主要修行在于截断你的外向思维寻求。现在社会上出了不少禅宗公案改成的“哲理小品”,方杞、王静蓉等都是写家高手,还把公案加以发挥,看他们的书只能把你引入歧途。你若真喜欢禅宗,就看《京德传灯录》等,那完全是简单的记录,它不会把你的心引向外求。公案本没意思,那是禅师为挡住学人外求之心而立的堵堵墙壁,只是挡你的心不让外弛而已,这就是“面壁”。你竟然越思维越觉有趣,不是南辕北辙吗?有位教授说,看公案得注意,有的是师父境界无弟子高,但为顾脸面,顺口胡说的,让注意区别,这教授看起来对禅宗也不大懂。
问:禅与净土的区别到底在哪儿?
晓:比如我们要到九华山去,甲把地图烂熟于心,有能力自己去,乙呢,不知道路,就去请个向导,两种方法都可以到九华山。去九华山比喻到佛地去,甲把地图烂熟于心比喻上根者修禅宗开了悟,可以自己一直走下去而不迷路,直到成佛。乙比喻我们这些人,根器不好,自己没有能力,只有请向导,凭阿弥陀佛领路才能到佛地。往生就是请到了可靠的向导。
问:密宗的即身成就是怎么回事?
晓:我不懂密宗。在此世界是释迦佛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成佛,大概即身成就可能是到他方世界成佛。
问:我是工学院的老师,现在对佛教很感兴趣,请问法师我从哪儿入手最好?
晓:我们学佛有一个共通的入手点,就是做人。从做一个人格完美的人入手。
问:我还谈不上信仰,只是把佛教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法师你看我该选哪宗哪派?
晓:(笑)你对自己不负责任,干吗要把自己的前途交付给我来决定?男子汉应该支配自己的命运!我建议你用上四五年的工夫,把各个宗派都了解一下,然后自己选择学哪宗哪派。
问:法师,你在九华山,请问地藏菩萨到底能否成佛?
晓:(笑)地藏菩萨若不能成佛那我们根本就没有指望了。
问:地藏菩萨不是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吗?众生哪儿能度尽?
晓:读经得注意理与事。成佛的正因是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无菩提心你再修也是魔道而非佛法。其它的助缘相对来说,都是小事一桩。你在田里种下了稻籽,只要条件具备,你不让稻籽长成熟可能吗?不想成熟也得成熟,不由自己。你只要发了大菩提心,若机缘一到,不成佛也得成!地藏菩萨发了最上品的菩提心,当然可以成佛!
晓:已经不早了,今晚上就到这儿。现在我们对唯识还不了解,还提不出问题,等什么时间能对它提出问题了,就表示有进步了,以后慢慢来。我给大家说个问题,大家回去思考一下:坛经上说——菩提自性,本自清净。既然自性本自清净,我们现在心地为什么却不清净了,成了生死凡夫?
问:(抢接)被外境染污了么!
晓:先别答。若心地本来清净,则心净一切净,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山河大地,皆是法身。净心看外界的一切该都是清净法身,清净的法身绝不会染污你本来清净的心地,如同绝对干净的清水不会污染本来干净的茶杯。若说外境会染污心地,必须外境是脏的,而只有心地脏才能外境脏呀。苏学士说佛印禅师是牛粪,就是由于苏学士心地不净。经上明明说菩提自性,本自清净呀,有人举例说茶杯泡久了茶被染污,但茶杯自身本还干净。这例子是不确的,世界是一不是二,你那例子是二不是一……
问:什么才是一的世界?
晓:挺心急的么。一的意思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假如我的心量只是一件衬衫这么大,那么袖口脏了,我就说是衬衫脏了,我要把整件衬衫放水中,而不会去剪袖子下来洗;你若头痛的厉害,我就说是你这个人病了,我不能只把你的头砍下来送医院,而要把你整个人送医院。这就是一的世界。但这心量太小,把它扩大,扩到整个国家:韩国两位前总统被审判,有人说韩国腐败透顶,这一粒老鼠屎坏了整锅汤。把心量再扩大到整个宇宙,两颗星星撞了,我就说宇宙是变化的。这里的变化佛教称为变现。宇宙包括无穷的时间和空间,什么都不出宇宙的范围,它是一个整体,佛教称这整体为如来藏性、真如、自性、识等(其中的差别现在先忽略),唯识宗说万法唯识——一切都是识变现的结果。星星为什么撞了?宇宙变化的结果!或者说撞星星这件事是宇宙“生”出来的。
问:自性不会被染污,只能说太阳被乌云遮挡,茶杯被茶垢蒙蔽,它们自身永远是清净的。
晓:你说的这还是二的世界,何况坛经上告诉——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一有光明,扫除一切黑暗,没有东西可以遮住从心地里发出的清净自性光明,何况你说的“永远”就违背三法印。现在不说太远,还回头说清净自性与生死凡夫这个圈子你怎么把它转圆。这是关系到我们成佛的大问题,大家回去一定得思考一下。
问:法师,我昨晚翻来覆去地考虑你最后提出的问题,始终想不出来答案,还请法师给解答一下。
晓:你心思没用对,学佛法应该这样——若有问题,你就先别管它,只管看经就行了,在这本经中的疑惑,在另一本经中就解答开了。南怀谨先生说搞学问就得这样,他说看儒家书籍得这样,道家典籍得这样,佛教经典更得这样,这叫“以经解经”。
问:可佛教经典那么多,大概得用车子拉,看完得多长时间,最少你给个线索。
晓:我干脆给你说吧——《圆觉经》上对这个问题就有解答,当时是金刚藏菩萨提出的问题,可金刚藏菩萨遭到佛陀喝斥——“如是分别,非为正问。”就是说你这问题本就问错了。
问:这个问题使得我昨晚几乎没睡,怎么错了?!
晓:对,是错了!我们不是金刚藏菩萨的境界,当然有这问题是必然的(我们的心一直是散乱的,思维这问题比乱七八糟好多了,而且这也是个值得一参的话头),也没有人来喝斥我们。有一个笑话,甲与乙争吵,甲说七八五十五,乙说七八五十六,去找县长评理,县长把乙打了四十大板,“甲已经胡涂成那个样子了,你还与甲吵,我不打你打谁?”我们现在就与那个傻子甲一样,聪明人是不会来喝斥我们的,当我们若到了金刚藏菩萨的境界还有此疑问,自然就会遭到喝斥了。
问:佛是怎么对金刚藏菩萨解释的?你大致给说一下。
晓:不必了,下去自己看《圆觉经》。其实,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即使没看过《圆觉经》,你们也应该可以辩倒我的。昨晚上清师问识从什么时间开始,我就说了识是无始的。《华严经》中不是说过么: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华严经》是佛说的。你动一下脑筋,佛是说一切众生都有菩提种子,菩提种子就是清净自性,就是佛性。佛在这里可没有否定识的存在。识我们一般指阿赖耶识,阿赖耶就不是纯清净的。这就是菩提种子本有,阿赖耶也是找不到开始时间的。而我们平时的作为呢,若发菩提心行清净善,就熏习了菩提种子;若我们造恶,就熏习了阿赖耶中的有漏种子。
问:《华严经》上只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可没有说一切众生皆有阿赖耶识。
晓:我立一个论式——刚晓有手。我在说刚晓有手时,幷没有否定刚晓有脚。
问:没否定但也没绝对肯定。
晓:要以经解经。“万法唯识”也是出自圣言量。
问:这不还是你有道理?!
晓:辩论当然得步步有道理。不过结果还没出来,别灰心,我最后一定会输的。你想,《坛经》上只说“菩提自性,本自清净”,而没说“阿赖耶识,本自清净”。况且菩提自性、阿赖耶识都是无始的,经上常说,“不二法门”、“一真法界”,那么菩提自性、阿赖耶识这二者是一个整体。菩提自性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是真如,是无为法之一,金刚不坏,是体;而阿赖耶识乃心王,有为法之一,有为法都是不实在的,是用。体用不二。佛性如水,赖耶如波,永不分离。比如有一个盾牌,一面是金,一面是铁,金如菩提自性,铁如阿赖耶,虽然两面,但它是同一个盾牌,修行仅只是把这铁的一面去掉(应为转变)而已。
问:把铁这一面去掉那不是只剩“体”而无了“用”。
晓:这么笨?!一条磁棒,有N极、S极,…
《解惑录-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