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从中间砸断,不是还照样有N极、S极。何况回归本性,了生脱死,不正是我们的目的吗?这最好了!
问:去掉铁这一面,盾牌的质量不就小了?
晓:天哪,这个例子没举好,叫你缠住了。菩提自性、阿赖耶识是不能论质量大小的,你说它多大就多大,说它多小就多小。况阿赖耶只是转变而已。
问:我越听越觉不对,《唯识概要》上是这么讲的——先画一个圆圈,表示清净自性,然后再画一个圆圈,圆圈里边点了不少点点,表示阿赖耶识。解释说,由根对尘产生识而使得清净自性变成了不清净的阿赖耶。
晓:种子有本有和新熏两种,你说的是新熏的部分(受熏只是阿赖耶五业用之一而已),而且你的说法本不圆满,我们现在先把它“封杀”。
问:我知道了!刚才法师说体、用,一、二时,我一下子明白了。法师昨天提问题时问如何由清净的菩提自性变成了生死凡夫,有菩提自性,有生死凡夫,你这就是二,可别人一举例茶杯被染污、乌云遮住太阳,你说人家的例子是二不是一,不对!允许你的问题二就不允许别人的答案二?!
晓:好,这我还不服么?以我的矛攻我的盾,这就把我说服了。我补充一点——因为菩提自性(佛性)、阿赖耶识都是无始的,故而六祖说这一念若是与菩提自性相应,当下即佛,若这一念落入阿赖耶,当下即凡夫(前念觉即佛,后念迷即凡夫)。这下明白了吧,还有菩提自性永远清净也不是恒常不变,而是动态的平衡清净。
问:《唯识概要》的说法哪儿不圆满?
晓:这就是所求的答案。很多大德都说——原本的清净自性,由于一念无明,使得根尘相对时产生了不清净的识,但你想,水不洗水,尘不染尘啊,无明难道是无中生有?这说法最早是僧肇大师提出的,原话不记得了,大致意思是,“由真起妄,修行使得返妄归真”,他这说法按唯识宗观点来看,是不对的。修行是返妄归真,但最初绝不是由真起妄,最初就是妄而不真。唯识讲万法唯识,识乃无始,何来由(清净自)性到(染污的阿赖耶)识,说真如,真如乃八识自证分。僧肇的说法,最早反对的是禅宗的弘忍大师,其实在《圆觉经》《胜鬘经》《楞严经》中都有关于这问题的论述,近代有月溪禅师明确说僧肇大师错了。
问:我爸爸什么也不信,他老说我——你念佛也得一天吃三顿饭,我不念不也一天三顿饭?我真没办法回答。
晓:你爸爸是做什么的?
问:我爸爸是厂长。
晓:你可以给你爸爸说——我吃饭是肚子饿,而爸爸你呢吃饭可能就是为了一笔贷款,或者为了要卖出产品,买来原料。这不就是区别吗?你是因为肚子饿而吃饭,这是吃饭的正因,而你爸是为了贷款,为了业务而吃饭,这不是吃饭正因。因不正吃饭,时间久了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问:我是皈依了××师父,师父能说会道,可以解答我们提出的任何问题,可两个月前他忽儿还俗了,我们一下子感到心里很空落。师父怎么能这样呢?
晓:师父为什么不能这样呢?这很正常呀!佛教允许,国法也允许。我们凡夫都有这么一个错觉,认为出家后重又还俗,这样“倒驾慈航”,是见不得人的。当然,做事不能够从一而终不是好现象,但知难而退也未尝不是勇气。不能够做一个好出家人,倒不如还俗做一个好居士。为什么呢?僧团中间有人要出去还俗,同时也还有人要出家,来加入僧团,这样形成一个双向流动,才不至于使这僧团变成一潭死水。就象中国没有改革开放时,我们只有落后,当我们把国门向美国、向世界打开之后,人才双向流动,反而我们现在国力日益强大。佛教也得这样,要还俗的,谁也强求不得,他要从僧团中自然淘汰出去,但同时还会有人来补充,从目前来看,补充量远大于淘汰量。佛教现在可以说是处于一种半开放状态,这才不正常。我有时出门,尤其是到北方,总有人问——你年轻轻的为什么要出家?人家都好奇呀!人们不了解佛教呀!其实这很不利于佛教发展。我们居士也这样看待还俗问题,这是佛教的悲哀。我们是佛教徒,然而在皈依三宝时根本就没有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皈依三宝,你皈依的是佛、法、僧,现在不说佛与法,单说僧。你师父不叫“僧”,“僧”是和合众,是六和敬精神,你皈依的是六和敬精神而不是你师父这个人,这种精神现在还存在呀,你师父他只是一个见证人而已,你绝不能因为你师父不是你理想中的、从一而终引导你的师父就退失信心,这是你的正信不具足。你应该回头修皈依三宝。你大概是郑州的吧,我对你很有些面熟的,郑州有些居士在学《菩提道》,日常法师就讲阿底峡尊者对任何人讲法都讲皈依三宝,绝对有道理。
问:假如每一个出家人都还俗,佛教还怎么发展?
晓:我刚出家时,沉君骂我——假如所有人都出家,社会还怎么发展?当时我说,你这假设毫无意义,因为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实,至少沉君你就没有出家,人人出家是不可能的。你现在的假设也是,至少我刚晓现在就没有还俗。文革时也不是个个都还俗,九华山就有一个老师太,我不知道名字(现在知道了,是香山茅蓬性妙师太),住在凤凰松那儿。
问:现在有很多冒充的假出家人,她一来就说是什么名山大寺的,要化缘盖庙。一下子也搞不清是真是假,后来才发现是骗子,我已被骗过好多次,这该怎么办?
晓:没办法,我们只能自己提高警惕。为了能识别真假,对佛教的常识多了解些就行了。到外边冒充出家人行骗的大多是湖北、安徽的农村妇女,她们利用人们的迷信及怕死的心理作案,而且不论哪个季节一般出去都戴着帽子,你就不妨拿下她的帽子看看是不是光头。假的都是把长头发盖在帽子下而已,因为她作过案后过一段时间还要回家过日子,就不可能理光头的。再者呢,她到你家去,你就不妨让她给你背一段《楞严咒》,她不会背你就不给钱。我们甘露寺就收到不少这样的信,人家说是我们甘露寺坤悟大师的弟子,还有慧兰、悟真什么的,甘露寺哪儿有什么坤悟、慧兰、悟真。可是一般都是来信感谢她们给人家消了灾、免了难,这真没办法,所以说我们让大家都了解佛教,以后就不上当了。
问:我有好几次见到出家人在酒馆喝酒。
晓:这也正常,因为现在出家人的素质普遍不高,当然会有不少乌七八糟的事儿,但作为正信的佛教徒,我们不能丧失信心。就象共产党员一样,本来党员就应该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然而现在大部分党员不是这样,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共产党领导我们取得了一个个的胜利,我们中国的国力越来越强大,经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我们对国家有的是信心。出家人也有不少好的。
问:我遇见过好几次这种情况,人家都说我是唯心的,有没有办法反驳?
晓:没办法,也没必要反驳,因为佛教学者在外边宣传就说佛教是唯心主义。我们现在一定要树立一个观念——唯心不等于落后,唯物也不等于进步。王志远先生在九华山讲课时举了个例子。严复,一个大翻译家,翻译了《天演论》,是唯物论者,但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谭嗣同倒是佛教徒,是唯心论者,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改良派,主张变法。我们是唯心主义,但不是庸俗的唯心主义,而是彻底的唯心主义。若一个人说自己是唯物论者,然而却来骂我们唯心,大概他不是马克思辩证唯物论者,而是机械唯物主义,我们自己得理直气壮,不能让人家一说我唯心,我就觉得自己落后保守了,这是不对的。
问:唯物与唯心的区别到底在哪儿?
晓:唯物是物质第一,唯心是精神第一。其实呢,对我们修行人来说,这种分法意义不大。因为这是哲学上的分法,而佛教是宗教,不是哲学。对于佛教界来说,研究佛教的那些专家学者,他们是做学问的,他们丢弃佛教中这一套系统的修练方法,只拿了这套教理——教理只是佛教的一部分,不能代表全部佛教。中国化的佛教就有这么个弊端,重教理轻操作程序——这样有失偏颇。佛教讲“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就成了唯心主义。修行者会明白,心是体,物是用,心物一体,体用不二,怎么去分第一、第二。何况,有第一则成了有主宰,有主宰就是有神论,佛教本是无神论啊!还有,佛教的根本教义——缘起性空,就有很大“物”的成分。所以佛教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因为佛教是宗教,宗教只有究竟不究竟之别,而无唯物唯心之别。
问:法师,唯识宗讲“万法唯识”,那么这张桌子该是我的第八阿赖耶识变现的吧?
晓:在要求不甚严格的情况下,可以这么说。
问:那么我死了,难道说这桌子就不存在了?
晓:当然存在了!你死与桌子有什么相干?地球少“我”,照转不误!
问:桌子是我的第八阿赖耶变现出来的,我死了,桌子还存在,这不是很奇怪的吗?
晓:可以从两方面来说,第一、我虽死了,只是正报体变了,八识还存在,故而桌子还存在;第二、也就是万法唯识的道理,严格来说,阿赖耶识,不能说是你的、我的,本来阿赖耶是主体,“我”只是客体,“我”的阿赖耶,则“我”成了主体,阿赖耶成了客体。主客体颠倒是不行的。我也是阿赖耶识的相分,桌子也是阿赖耶识的相分,我拍桌子也只是阿赖耶识的相分互相拍打而已。一个大力士抓住自己的头发想把自己提起来,他把脸憋得如同老母鶏生鶏蛋一样通红也是提不起自己的,因为这个人是一个整体。同一个系统之内,物理上有“内力不做功”,就是这样。你死了,是阿赖耶的内部变化,桌子也是阿赖耶内部的事,万法唯阿赖耶的变现。
问:以前古印度有四种姓制度,现在有没有了?
晓:我也不知道。其实哪儿都差不多,古印度的四种姓,第一是婆罗门,相当于现在的高级知识分子。…
《解惑录-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