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梦参老和尚:楞严经▪P23

  ..续本文上一页。迷了是凡夫,不能够用如如智去缘如如理,就是它的智不能缘理,不是像佛如如智能缘如如理,这就叫众生了。

  【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曰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由于众生遗此本明,把这个本有的体遗失掉了。虽终曰行而不自觉,就是失掉觉性,把那个觉悟的自体迷掉了。冤枉而入诸趣,这样的六道轮回流转不息。一切众生都是这样的,这叫遗此本明流为众生,失掉了元明之体就迷真了,把真性的本体迷了。所以你眼见的色,耳闻的声,乃至意知的法,都失掉本明的用;没有本明的照用,而你自己并不知道。觉了就不会了,不自觉就到六道轮回里去轮转吧!所以加个「枉」字,真是冤枉。就是我们一切众生就是这个样子冤冤枉枉的在六趣流转,完了自己还不明白。舍了这个身,就受那个身,就在六道里轮回不息的转。不应当入而入,就叫枉入,众生本具的菩提涅槃,涅槃菩提,元清净体,因此每个众生都有成佛机会,接着又反闻闻自性,不要向外闻。所以入六道轮回就是自已找自己的烦恼,自作自受。所以佛对阿难说: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

  佛在这个地方又对阿难说,你现在要想知道怎么能得到大定(入楞严定),怎么能在这个路上走,进入奢摩他路,愿意出离生死。既然你是这样,那我就再问问你吧!佛的意思就是说,你要想圆悟你自己的真心,修习楞严大定,要得到它最初下手的方便法,那你怎么样认取呢?你又是怎么样荐识的?先问他这些之后,才能使他的妄心消失,然后才给他显奢摩他路,给他显示入手的方便方法。

  【实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阿难言:见。】

  这个举臂示现,没有说,只是示现,举起拳头让他来看,说:你看见我的拳头没有?阿难照实答复说:我见到了。但是佛在举拳的时候,阿难并没有明白。本来佛在举拳的时候,就是在说法,不假语言的说法。但阿难不明白,佛只有问他了,说:你看见我的拳头没有?阿难言:看见了。

  【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

  「佛言,汝何所见」,佛问他:你见到什么了?「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我见你举起你的臂,把你拳头攥上了。「为光明拳,耀我心目」,佛面是金光闪闪的,拳也是光明的,你这个光明的拳在我眼睛前头晃来晃去。但是佛让他见性,他只见拳,不见性。佛给他显示让他见性,可他只见尘,不见性;那你见尘就把性给迷了,见尘而迷性。佛这一段就是告诉阿难,要认识你妄的根本。汝何所见?阿难没开悟,佛让他见性,他见的是拳,不是见性。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

  【佛言:汝将谁见?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

  佛问他:汝将谁见?你用什么来见到的?阿难就很奇怪了,阿难说我与大众都是用眼来看见的呀。佛,你一举,我的眼睛就看见了。这就错了,佛知道阿难是见尘而不是见性。佛让他见性,不要他见尘。可阿难就只是见尘,而不见性,还没有把世间相放弃了,只在尘境上瞎琢磨。佛又问他:你用什么来见的?汝将谁见?阿难答复,就是用我的眼睛来看见的。假使阿难要回光返照,能见性不见相就好了,可在这个时候他迷得太深了,根本不能够按照如来的显示来思维,所以他在答的时候就全是错误的认识。阿难不但自己有这样的错误,还引大家一起来作证,说我们大家现在都是用眼见的。可佛的意思是眼不能见的,因为眼见的都是妄。在前头佛已经给他破除过了,但他还是没有醒悟,还是说我与大众,同将眼见。佛这个举拳示现,是想让阿难用根,不是用这个眼根来识取,而是用性见的奢摩他,要由生死之路,进入真正的涅槃之路。但阿难还是循尘,还是循着六尘境界,不知道返本归真,不能认得识精元明。前头讲的遗,遗却了是八识的识精。现在阿难还是以肉眼,以肉眼能见来答复佛,这就是前文所说的缘所遗者。遗失了什么呢?遗失了见精元明。答的时候不合佛意,佛就又问他见精元明。

  【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

  佛见着阿难还是不理解,佛就又对阿难说,「汝今答我」,现在你答复我的话。「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假使我屈指为拳是你眼睛所见,那什么是你的心?你又是怎么认识我这个是拳的,认识拳耀。你要是眼睛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

  【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

  「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阿难就说:佛,你现在是征心所在,我明白了,你是征心所在。那我推求到处找,找我这个心,我现在明白了。怎么明白的?能推者就是我的心,我这么推求这个就是我的心。这当然是错误的。「佛言,咄!」,咄就是呵斥他,振奋他。「阿难此非汝心」,能推求的怎么能是你的心呢?禅宗学楞严经最高兴了,这就是佛的禅宗意思。咄!就是呵斥他,没有说话。此非汝心,这不是你的心。这都是你的妄想,哪里又是你的心呢?征求你心所在。他想我推求寻找的这个东西就是我的心,你把它当为心,其实这就是妄的本,认妄为本,那么你推找的这个心是攀缘的心。阿难的尘、根都还没有消失、没有除掉,依旧是以尘影心来计度佛所问的问题。前面的七处征心,都没把他这个妄心给征掉,他现在所说依然还是妄心。佛就很严肃的呵斥他、来制止他,此非汝心,这不是你的心。佛到这个时候已经知道阿难迷得很深,没有办法自己醒悟,迷情深固,所以就是呵斥他,咄!在经卷、禅宗说这叫师子吼,禅宗经来吼,大吼一声,破你的妄识。这不是你的心,让他醒悟。【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

  这一喝把阿难吓了一大跳,同时说「此非我心,当名何等」?这还不是我的心,那管它叫什么呢?

  【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佛就告诉他了,此是前尘,「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这是虚妄相,是你的妄想相,把虚妄相当成真性,把虚妄相当成你的心,这就是迷惑你真性原因了。「由汝无始,至于今生」,从无始以来到现在。「认贼为子」,是强盗,不是你的子孙,你把贼当成儿子,把妄当成真的,所以就迷惑了你的真性。「失汝元常」,你本来具足的体性就失去了。因为失去元常,你就不认真性,所以你才流转,在生死中流转不息。你能推的这个心,就是现在现前的尘境,是虚妄的相,以妄起分别想,把诸尘的境界相,当成你的妙明真心,这是有虚妄来显现的,本来就没有的。举例吧!像空中的眼睛花了,梦中的景象,你作梦,不是真实的,是作梦,你把梦中都当作真实。但那是虚而不是实的,虚而不实,妄而非真,所以就叫虚妄相想,这是你想的,但又是没有的。在一切的虚妄相中而起的想、而起的分别,这都是错误的。同时在虚妄相上再加上虚妄,这是前尘所分别的影子,前头的尘所留下的影子。那尘影,随六尘境界相有则有,六尘境界相没有了,则无,它也就没有了,随着尘影而起生灭,来惑乱你的真性。你怎能把这个当成是真性呢?失汝元常,失汝元常就是把你本来常住的真心给失掉了。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佛这么一呵斥他,他就对佛说了,说世尊!我是你的宠弟,我是你最小的、最宠爱的弟弟,引这个情缘。佛呵斥他,阿难就惊惧了,这个不是我的心,当名何等?惊惧是不安了,很不安了,就迫不急待的样子,站起来就问佛了,避座合掌,说佛呵斥这不是我的心,此非我心,那这叫什么?当名何等?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这是过去的尘影,是你的虚妄相,你想这虚妄的相能当你的真性吗?惑汝真性,就因为你从无始以来到现在,认贼为子,失掉汝的元常,把原来常住的真心失掉了,所以你才流转生死。本来就是虚妄的,再加你的妄想,就把法尘的影子当成你的心了。阿难就向佛表达了,佛很宠爱我,我的心也是很爱佛的,我才出家。我的心不止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河沙国土,承事诸佛,也供养一切善知识,发大勇猛,做一切难行的法事,都是用的这个心;纵令谤法,乃至退失菩提心,永退善根,也是这个心。就是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是用这个心。我爱佛,羡慕佛,乃至于出家,供养如来,供养一切善知识,发的很大勇猛心,都没失掉,都是这个心。现在佛说这个心,如今发明不是心,那我不是没有心了?没有心了,跟土、跟泥巴、跟木头不是一样了?若失掉这个见闻觉知,更何所有?说此非心,我实惊怖!佛说你这个不是我的心,我非常恐怖、惊恐。不止我,兼此大众,无不疑惑。请佛你开示吧!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这一下佛给他推究,说我能推想这个心不是心,是虚妄相,在相上所起的妄想,这个不是心。那完了,我没有心了,那跟土塑木雕又有什么差别呢?要离开这个见闻觉知,我什么都没有了,没有知觉了。

  阿难还是没有明白,觉知心本无所有,在七处征,就是七十处征也是征不到,七百处征也征不到,因为本来就没有。咱们经常说无心道人,那就是性空。「自性本空因境有,境若亡时心亦无」,一切的心是一切境生的,心亡境寂,心若亡时,境也清净,两俱空,这就达到目的了,「心亡境寂两俱空」,这就是我们的真心,真心本来无所有。

  例如在我们中国,慧可大师是参达摩…

《梦参老和尚:楞严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向佛陀学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