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梦参老和尚:金刚经▪P14

  ..续本文上一页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所以如来说一切诸相,全是假的,即是非相,相即无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我们可以把这个做小一点,我可不是我,我看谁也不信;我不是我,他也不是他,你也不是你,我、你、他没有。可以转换目标,我变成你了,你变成他了,他又变成我了,就这么随时变换。今生我是男的,来生我是女的,我最近看那个写科学论断的因果,就是能转好几生。如果拿金刚经讲很容易通,但是你讲因果报应的时候,有些人不信。他是女的,他转到这家来是男的,他还认为他是女的,他还找他原来的家庭,他到他那家庭去拿东西,哪个东西在哪他清楚得很;但是他现在是几岁的小孩,他死的时候五、六十岁了。当时论证,现在时候欧美科学家研究这个问题。我说他研究顶好研究研究般若经,那在社会学问里头研究研究不出来,影子都没得。

  现在科学发达能帮助我们认识一切诸法全是虚妄,若看一切诸法没有一切诸法,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凡是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那才是见到真实了。因为这几句话你很不好印证,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说众生非众生,这个你跟人家说,人家信吗?说:你不是你,他信吗?他不信。说:你是他、他是你,你可以信吗?这类故事很多了。借尸还魂,藉人家肉体,他进入另一个人肉体,他把他本来的肉体失掉了,另一个肉体的主宰者,另一个肉体的灵魂,那就有斗争,你占了他的肉体了。梦中他进入他的体了,他那个灵魂回来,他身体没有了,这类社会上现象很有的。但是要能来领会能明白一切诸相即是非相,所有你看见一切相都不是真实的,假的,没有的显现,显现的又没有了。特别在有情的当中,你不容易相信;无情的当中,你可以相信。我们每天讲经,以前讲时没有前头这个供桌,你今天出来这么一个供桌,我来我一看,喔,可能是观音圣诞十九没有撤的,明天可能一撤没有了。这很多现相,今天有,明天就没有了;明天有,后天没有了。有些人今天遇到了,这说长远一点,明年你遇不到了,他死了,很快就消失,很快又冒出来了,就这样生生灭灭、灭灭生生,哪有一个真的,一切都没有。

  所以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这个说法不是等它灭了才说它非相,就是现在在它相上说非相;就是一切众生存在,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后头还有一句是名众生,这样来定的众生标准。一切诸法不生,不生就不灭了;一切诸法生,生了就一定要灭,有生必有灭,有成必有坏。但是我们生的时候欢喜,消灭的时候就悲哀,你懂得这个道理了,生也没什么欢喜,消灭也没什么悲哀,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但是这个得要你思惟,从文字上不行的,文字是不能解决问题。你把这个义理,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你感觉着痛,本来没有痛、也没有个不痛,只是你感觉而已。你很痛的时候,别人看见你,他也不知道你的痛;但是别人痛的时候,你也感觉不到别人痛。等你感觉到一切众生痛苦的时候,你认识到一切众生痛。但是能认知这个不痛,一切众生苦你感觉着没有,没有苦。那得众生不生,生的不生,还什么苦?不生也就不灭,一切法又翻过来对着说,这样真正进入空相。你看着有形有色的这个相在,它变了,没有了。比方我们现在中间这供桌,明天可能就没有了,今天还没拆除。相随时变,因为它是生灭法。我们现在是讲的不生不灭,什么呢?智慧,只能用迷悟来代替。一切众生跟佛同体的、平等的,就是迷悟之差别,迷了就不平等了,悟了就平等了。这个道理得靠思惟。

  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一切众生即非众生,从文字上你怎么解释你也没办法进入。但是你观照,你想,为什么佛说一切诸相非相?如何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这叫参了。参就是你观,观再变化一点思惟修,想,想什么?想空义,诸法是在空中建的,让它还归于空。你这样经常修行,虽然不能成佛,像我刚才说的痛苦你能减少。老了的时候,你也这样观想观想我还年轻,你别认为老了,认为老了爬不起来了。我还年轻,经常想还行,还行就行;你想不行了,精神上先就失落了,那你肉体没办法支持,这是精神变物质。好好想吧!今天就讲到这里。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上段经文佛给须菩提说要发菩提心的时候要离开一切相,但是一切众生心都是见着境界相才发心,譬如到寺庙里头看见三宝或者看见男女师父形相而发心的。上段经文佛告诉说要离开一切相,相即非相,要离相而发心,因此佛再嘱咐须菩提如来所说的法是真实的,所有说的语言是真实的语言,是称实而说的所以叫实语;如语是指法性说的,如如不动的,不是虚诳的。一切菩提都是离体离言,在其他经论上叫离言真如,但是这种甚深的法人家不容易信,不但不信而有怀疑。所以佛才一再说如来说的话是真实的,是如如不动,如实说的、如理说的,没有虚妄。就是再嘱咐未来的一切众生,要信如来的真实话,这都是劝信的话。

  前经文一再说在末法时代后五百岁的时候,众生对于甚深的法不容易进入,真理不是虚妄的,不容易进入。在唐代的时代,对于学甚深般若法的门,都称义学沙门。义学沙门就是离开一切经文,专追求它的义理,不论在事上说,在理上容易进入了,一切事都是理、都是实相,言说是没有实义,但言说是显实义的、是显实相的。佛所说的法随众生机都是真实的,没有虚诳的。有的佛在前段说,例如说在说阿含的时候就说的世间相,到般若时候说的离开世间相,好像前后所说的不同,好像佛的语言前头说的一样,后头说的又是一样,好像有差异。实,佛是对机说的,不异的,没有变化,是应机而说法的。这都是劝众生信,学到这个法的时候不要起执着知见,要把你那妄心、妄念、虚妄的分别停歇下来。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完了佛又嘱咐须菩提,须菩提,如来说的法都是自己所证得的,就是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是空的、寂静的,所以说无实无虚。空的,不是找个实体,要找个物质的实体没有,性体是无体的。所以就是如来,他的体本来是如,如不是虚妄,如如不动。但是你要执着发菩提心,实在有个什么样子、有个什么实体,这是错误的,没有,这是执着知见,不能入如来的法。如来所得的法无实无虚,无实的意思,因为法体是空寂的,空寂的你要找个相,没有,找相就是执着。所以言其实无相可得,这就叫实,无相可得叫实。佛所说一切法有没一个处?就是这实体,法性的性体,究竟在什么地方。既无相也无处,无相可得,还找它什么处处呢?那就是假的了;它又不是假的,但是随体而产生的妙用。因为我们讲过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大家很容易理解,理解什么呢?体,理解这个实体,你说它虚的,遍法界尽虚空界,一切众生都得到利益,不虚!你说实有的,无相可得,离开言语,离开心缘相,离开思惟的心缘叫不可得,不可以说有。说有,说无,说亦有亦无,说非有非无,离开这四句都是错误的。解释这法性理体叫离四句绝百非,离开你言说相,离开心里的思惟相,一有言说、一有思惟就是执着,这就叫执着。但是须菩提请问佛的时候,云何降伏这个心,云何住这个心,佛就告诉他如是降伏如是住。我们下文再进一步说,重新又解释。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假使菩萨心住于法上,或者住到财物上,住在人的关系上,心住于法来布施。但是我们众生心都是看见这个人很苦,对这个人产生一种怜悯心、悲心,乃至于施给他财物,如果有这种的用心法,这叫住法而行布施。心住于法而行布施,这就譬如一个人到了暗室里头去,黑暗没有光明的,你还能看见什么吗?那么行布施应当怎么布施呢?心不住于法,没有个能施者,也没有个受施者,也没有所施的物质,这叫三轮体空的布施。假使一起执着,再一执着你所布施的相,有没有功德?有,但是这个很小了,不合乎于金刚义,那就有执着,执着人,执着法,总之就是法执。假使一个人他的眼睛是很好的,没有病,再加上太阳的光,加日月光明,加三光,能够见种种色。如果眼睛有病的人,就有日月三光他也见不到,盲者见不到。执着法布施,就如盲者一样的。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当来之世;当时佛跟须菩提说法,这个当来就是指未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这个是赞叹能够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的这个众生。受持,就是持、领受,领受了之后把它持之不舍,就叫受持。受持的方法就是读经,读就是修行,读诵大乘就是修行,特别专说,因为咱们讲的是般若波罗蜜经。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人,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这个含义是这个读经的行者,受到佛的加持,佛知道你了,也看见你在诵经,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这段经文有一段重要的含义,我们读经、读金刚经算不算是执着?佛上面都遣,不要执着。读经,能读的人,所读的经典的法,而且你又发愿持之不舍,耽误了要一天没读,你心里就难过,或者是你不会不读的,坚持受持。因为读经的时候要对照,对照什么呢?让它照亮你的心,这个不是执着。为什么?它能使你的心趣向于真如,把你一切的执着,以读经的功德把它执着消灭掉。而且你要求财富,求什么功德,金刚经是最大的,虚处求实,在那个虚处求真实,虚处才有真实。好比这有个杯子,你在这杯子求个毛巾,不行啦!这有实物了。如果你求的是虚的,求杯子也好,求毛巾也好,求…

《梦参老和尚:金刚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