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法界:谓诸众生之色心等法,虽有差别,却同一体性,依其平等之理性,为一切事相之所依;如水与冰,相状虽异,体性不别。
理事无碍法界:谓理事显,事揽理成,理事互融;如水与波,波本是水。
事事无碍法界:谓一切分别事法,皆为称性融通,平等之理性所显,大小相互相容,重重无尽;也就是理事既无碍,事事亦无碍;如水与波,此水此波,彼水彼波,以及一水一波,多水多波,相互融通。
四、四种缘起--本宗之教理,以缘起为主,所谓法界一乘,具起至极,万有之缘于万有而起;也就是一切有为之法,皆因缘而起,本宗立四种缘起,分述如后:
业感缘起:谓惑、业、苦三道轮转,而至因果相续;惑为心之病,业为身之恶,苦为生死之果报;也就是说:心之病为缘,因而造身之恶,身之恶为因,由是感生死之果;例如心起瞋恚是惑,因而与人结怨(杀他)成业,由是此业而感未来之苦(报)果;依此可见众生之身心世界,皆由业力而生起。
赖耶缘起:即阿赖耶,译义为藏,能含藏万法无量之种子,乃有情之根本依识,而生有为之万法;也就是说众生之身心世界,皆由此无量种子遇缘而生诸法。
真如缘起:即如来藏缘起,谓平等真如为无始以来、不增不减之实体,由于染净之缘所驱使而生种种之法;也就是说随染缘而成六凡(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随净缘而成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所以,十法界皆由真如随缘而生起。
法界缘起:谓法界为一大缘起,无论是有为法、无为法、色心依正、过去未来,皆无单立者;以一法成一切法,以一切法起一法、也就是说万有缘于万有而起!不是众生之业力,不是差别生灭之心识,不是平等不生灭理性之真如;是为万法彼此融通,互为缘起,重重无尽,所以,法界缘起又叫做无尽缘起。
五、六相圆融--出典于华严经,十地论中阐述之,贤首曾述其义,兹依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或谓五教章),仅述其概略于后:
总相:一含多德,如人身具眼耳等根识而成一体;如房舍总合梁柱瓦石诸缘而成。
别相:多德各个而非,如身体虽为一,但眼耳等诸根识各个不同,因身与根识相对之平等差别;如房舍中之梁柱瓦石诸缘,与总相实各有别,此诸别相,依止于总相而成就总相;换言之,也就是若不别则总义不成,因总由别成,无别便无总。
同相:多德不乖角,具各个成一总之义,如眼耳等诸根识,具各个成一身之义,并非是身外之物;如梁柱瓦石诸缘,和合而成房舍,不相违背,因此均为总体之缘,非是余物。
异相:多义相望,各异形类,如眼耳等相貌各异,而诸根相望;如梁柱瓦石诸缘,彼此相望,形类各异。
成相:多义正缘起而成一总,如眼耳等诸根缘起而成一身;如梁柱瓦石诸缘,部份相依而成全体,各具特性,而和同成事;于是房舍乃成。
坏相:多义各住自法而不移动,如眼耳等住自位而各自为用;如梁柱瓦石诸缘,梁柱自梁柱,瓦石自瓦石,各住自法,原本不是房舍。
附:六相三对:六相如以金狮子喻,则狮为总相。狮之五根差别为别相。五根共从一缘起是同相。五根(眼耳等)互不混乱是异相。诸根聚合而成狮子是成相。诸根各住自位是坏相。于是六相,实为一物六别,六成一物;依总别乃能成与所成相对,所成是总相,能成是别相。依同异乃谓能成之法诸缘和合,和同成物是同相,形类各别为异相。依成坏乃就缘起而言,缘起之用成就是成相,自性不动是坏相;归纳总别是体,同异是相,成坏是用,合为三对,是名六相三对。
六、十玄门--乃十玄缘起无碍法门之简称,兹依华严疏钞及探玄记略述要旨:
同时具足相应门:十方三世之一切诸法,由于缘起所使,举一法即具一切法,圆满具足,相互照应而显;缘起乃诸法之自性,故一切诸法于同一时,同一处,为一大缘起存在。华严经妙严品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说明事事无碍,法界之总相。
广狭自在无碍门:一法之力用无际限名广,守一法之分限不坏本位名狭;然而,大非定大,置毛端而不窄,小非定小,含太虚而有余,华严经云:「以小世界作大世界,大世界作小世界。」所谓事圆理融,自在无碍者是。
一多相容不同门:乃谓一佛土与十方一切佛土互相容纳,却不失一多之本位,华严经云:「以一佛土满十方,十方入一亦无余。」所谓一月千光,潭潭印月,便是这个道理。
诸法相即自在门:乃谓一切诸法,互融互即,不相妨碍;也就是说:一法即为一切法中之一法,彼既为一切法中之物,故废己而同他,一法之体,全为彼之一切法;即一切法之外,更无一法为虚体,所同之一切法为有体;华严经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譬如水之与波,不相舍离。
隐密显了俱成门:乃谓一切诸法,互摄无碍;也就是说:一切法显而一法隐,一法显而一切法隐,显隐互易。华严经云:「或东方见入正受,或西方见三昧起,于眼根中入正受,于色法中三昧起。」此说显隐,体无前后,故不妨碍。
微细相容安立门:乃谓一能含多,一多不杂,任何微细中亦含容一切诸法;华严经云:「一毛孔中,无量佛剎,庄严清净,旷然安立。」有若玻璃瓶中,盛满芥子,或如明镜中显映万像。
因陀罗网法界门:梵语因陀罗即帝释天,其宫殿前悬有珠网,珠珠各显一切珠影,相互交辉,重重无尽;华严经云:「诸佛知一切世界,如因陀罗网世界。」此法门,正是经中有名之帝释天珠网喻。
托事显法生解门:乃谓寄托一事,即显无尽法门,令人深生信解;如扬眉瞬目,无不是道。
十世隔法异成门:乃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各三世为别,形成九世互入,一念为总世,总别合共十世;十世隔历,同时具显;华严经云;「知无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是无量劫。」所谓无量无数劫,解之即一念,如夜梦百年,成之一念。
主伴圆明具德门:乃谓如来说法,理无孤起,由于万法成一大缘起,法法皆交彻;任举一法,他法伴之,速带缘生;华严经云:「法界修多罗,以佛剎微尘数,修多罗以为眷属。」诚然,犹一佛主而说法,则一切他佛为之伴;如此缘起之法,互为主伴。
七、十宗说--贤首教义,分大小乘为十宗,兹分述如后:(依五教章)
我法俱有宗:夫佛法以无我为通理,而于佛教中立有我;也就是人我与法俱有;故谓之附佛法之外道。
有法无我宗:乃立法体实有无人我,也就是法有我空的说法。
法无去来宗:乃谓人我固空,但现在法有,过去及未来则无。
现通假实宗:乃谓不但过去及未来无体,即现在之法,也有假有实。
俗妄真实宗:乃谓俗为假,真谛为实,也就是世法转倒,出世法非倒。
诸法但名宗:乃谓一切有漏无漏之法,但有假名,均无实体。
一切皆空宗:乃谓大乘始教,正指空始教,立有为、无为、毕竟一切诸法皆空。
真德不空宗:乃谓大乘终教,真如不改实德;说明如来藏具无量德,随缘而起,真如之义不空。
相想俱绝宗:乃谓大乘顿教,能缘之心与所缘之境俱绝,此为泯诸法相,绝心识之想,直入真性本体而论证。
圆明俱德宗:乃谓大乘圆教,圆满明朗,法性妙德具足,无一法欠灭,一真法界,无尽无极;称性圆明,众德具足,事事无碍,主伴无尽。
八、法界三观--法界者,所观之境;三观者,能观之心。本宗法界三观,乃初祖杜顺大师依华严经而立,兹分别条述于后:
真空观:真是非虚妄的念虑,空是无质碍的色相;穷尽法界诸事相,无有一自尔的别性,皆归于平等空性;但不是顽无的空,而是真如之理性,超然而离诸相;基于肉眼所见之森罗万象,皆是妄情偏计,犹若空中之花,其性无实。如是,廓然无相,空色无碍,泯灭知解,心境俱融;即是真空妙有,妄情之观,属于四法界中之理法界。
理事无碍观:理是性静明体,事是形相分限,为显实空,泯情所见之事相,以立真如之空性;但此真如,不是凝固无为之顽体,乃具不变随缘两种意义,虽以不变,常往无作,然为随缘,变造一切诸法。是以,肉眼所见之森罗万象,皆是真如之随缘;因此,随缘之万象即是真如;犹若水与波,波即水,或谓色与空,空即色是同样的道理。所以,观广大之理,咸归一尘,也就是了尘之色,通达法界,融万象之虚,全一真之明性;理事交彻,圆融无碍,是为理事无碍观,乃四法界之理事无碍法界。
周遍含容观:周遍是为无所不在,含容是为无法不摄;既知法界一一之事相,是为真如之随缘性起,而所起,不是分取真如之性,性是一昧平等者,不可分取,纵任一微尘,悉真如之全体,完备了理之一一事相;像理性之法界融通,一一事相亦遍含容诸法界而重重无尽;也就是观全事之理,随事而一一可见,全理之事,随理一一可融;所以,一多无碍,大小含容,互摄互融,隐现自在,是为周遍含容观,乃四法界之事事无碍法界。
第八节 密学派
一、缘起--本宗以秘密真言为宗,又称作密教,即所谓秘密之教法;以大日(毗卢遮那)如来为教主,由金刚萨埵亲受灌顶(四皈依法)与开顶(传授曼陀罗法),而承受大日如来之秘密(…
《佛法哲学概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