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金刚乘心意练习——本尊庄严密咒敬授之最胜心意练习
南无咕汝爹哇打坚尼吽
(敬礼上师本尊空行圆满)
莲华生大师已于生圆次第成就,得本觉显现之灌顶。得住于大手印身契之成就。于显现界中,游戏于整个诸有及现相中。为现国王、王子及未来世有情利乐故,乃授与卡珍公主·磋嘉妈,如下教法,名为密咒教授之最胜心意练习。
磋嘉妈白言:嗳妈呵(奇异哉),大师!吾欲请求本尊与庄严修习之口授。以无有不依本尊得成就者故,乃应修如何本尊?
师云:修本尊与其庄严之法者有二:对下根之次第观想及对上根之无二身观修。
甲一对下根者
下根者当修如宝之觉心,即菩提心。首汝行者,无论何处,以秘密甘露或瓶水洗手、口、面等,于适意座以圆满或半跏趺而坐。
次当顾视为苦及苦因缠缚之三界众生。首发菩提心,以度披出轮回故,当修本尊身!次发悯一切众生之悲心,欲其离苦之关切,及要使其得乐之喜悦,并无执,欲其不离于乐。
嗣后,诵嗡、阿、吽三字,建立自为本尊之佛慢,并观本尊心间莲日月上之种子字。
再观种子字放光,召请十方一切诸佛菩萨,并一切上师、本尊、空行降临面前虚空。向之顶礼供养,忏侮罪障、随喜功德、皈依三宝、请转*轮、请勿入灭、生起觉心、回向功德之源(汉译者按:依原文次序译出)。遣送诸上师等或融入自身,两者皆可。此等均为积集资粮之次第。
于此之后,以积集智慧资粮故,从心间种子字放光,将自身转成光蕴。并放光向十方,将情器亦转成光蕴。此光遂得十方一切佛菩萨加持。
光反入时,器世间化光融入情世间,再融入自身,而自身之光融化,犹如镜上水气之消。此即融入莲座、日月、再入于种子字。种子字再次第融入新月(汉译者按:指种子上之“)”)及那打。那打之光为心之本性,其量为发端之百分一。如此数数观想。
当观想渐失时,诵观空咒等,及后出定。
如是圆满二资粮即成就二身为果。
于空性中,观自心性乃以本尊种子字之形式显现。又或观想种子字,转成表义庄严。由此变化,生起所修本尊之整个头、及庄严等,而种子字,则置于心间莲日月上。
由此放出三光召请一切善逝、上师、本尊天及空行从十方来至面前虚空中。献以五妙供。召智慧尊降临安住。
观想善逝及部主于顶上灌顶。及后遣送。
再观想顶喉心三处日轮上之三种子等,以为身、语、意之胜住。专一观修本尊。
若观想至疲累时,即作唪诵。
一、耳语金刚诵者,乃只令衣领听之。
二、具韵金刚诵者,乃依大成就修法时之韵律而作唪诵。
三、秘密金刚诵者,乃于意中唪诵。
四、如轮之诵者,乃观想从口出、入于脐而融入心中。
五、如鬘诵者,乃转动心间种子字周围之咒鬘,专一观想各咒字。
六、集中语之唪诵者,乃将心集中于所诵咒之声。
乙一间隙修法
磋嘉妈白大师言:修本尊法间,应如何作?
大师言:若不能唪诵,则供多玛及于摇铃后作赞颂。遣送智慧尊后,住于常人思维中。
若汝行者,欲献成就之供养,于面前置一图画、佛像或经卷,并以花染之香水献曼达。一刹那间,生起本尊佛慢,并由心中种子字放光。召请住于十方之一切法身及色身。请法身住于法器及经卷、色身则住于汤嘉及佛像。
观想住于十方之诸佛菩萨、上师、本尊、空行等不可思议海会,住于面前。向之献供,并作七种清净法。
于此之时,向本尊献食子。向护法则献水食供,做渣渣、泥像,或作其他修法。
若欲读一切善逝之语,观想一刹那间,舌变成空性,由此生一吽字,再由之生出一独股杵。观想言语由种子字经杵而出。无数之汝身,充满大千世界,各各于口中具杵。再观此语言为一切众生所闻,并于轮回中解脱。此为诵经之仪轨。
此等为常修中,间隙所修之法。
乙二结印生起次第
磋嘉妈白大师言:云何以圆满次第承接生起次第?
大师答云:若欲修习圆满次第者,自观想成本尊后,遣送智慧尊。将三昧耶尊融入光明,转成本尊种子字成一“吽”字。吽字渐收成那打。那打渐小,而成明空性。于此境界中,住于“万有之当体”中,空、无分别了知、非有非空。又或数数思维上师所授圆满次第之口耳教授。
若汝行者如是修习,每日三或四课,则汝可于即身,或无用再生于中有处,住于大瑜伽,得本尊大手印身。纵生起次第之力未全具,于再生时,住于大瑜伽境界,无疑成就大圆满之持明位。
此等均为对下根者之渐修法。
甲二对上根者
磋嘉妈白大师言:具上根者又如何修持?
大师答言:若具上根者观想本尊,已无须次第行之。只须诵一心咒,一偈甚或动念思维本尊,即能确实观成,当下即成及自成者,如泡沫出水。此乃从法界中召请本尊。
自成本尊为空,见本尊无自性为智。空智无分。
世俗谛为无间现成本尊,胜义为了知本尊自性,以无有故空,故世俗与胜义无分。
本尊现为父佛为方便,现为母佛为智慧。故方便与智慧无分。
本尊现为相者乃大乐,无自性为空,故空乐无分。
本尊现为相者为觉,其相无自性为空。故空觉无分。
本尊现为相者为明,其无自性为空。故空明无分。
如是自观成本尊,身既可见而又无自性,故超老死。语为不断或心咒无断。意超生死故为法性续。
每日四相——行、住、坐、卧——均不离本尊,此为具上根者之道。此为极难而为过往世专修者之所修。
乙一观想次第
磋嘉妈白大师言:敬请开示观想本尊者如何令本尊常存心中?
大师答言:首为观本尊之口诀,无论观对生或自生本尊,得上师口授后,上师当赐汝弟子加持及护荫免受魔障。
次安坐适意,置一精制本尊画像于面前,稍坐令无余念,遂由足至首观察至细。再观全貌。间作小息暂不想画像令己松弛。如是屡屡观看整日。
该晚作整夜眠,昼起再看,于晚间不作本尊观想,而住于无念中。
嗣后,纵不观想,本尊亦坚住心中。若不能,观像、闭眼及观想面前之像。尽自然观起本尊之时间而坐。若观想变蒙或不清,观察画像后再作观想,令其坚住。断诸妄念而坐。
若如是修持,即有五种觉受:动之觉受、成就觉受、串习之觉受、坚定觉受与圆满之觉受。
一、若一时心未能定,即有无数思想、意念与回忆,此为动之觉受。经此渐能驭心,此觉受如悬崖泻下之瀑布。
二、后稍作本尊观想,全形相与显色同时坚住于心,此为成就觉受,犹如小潭。
三、再者,无论远近,观察均甚清楚,而于一坐中六分一时清楚住于心间无有粗想,则为串习之觉受,如河之流。
四、次,无有念动,能整坐观想,此为坚定觉受犹如须弥。
五、再次,若能终日,或再多不失本尊之手足,甚至身毛之坚固观想,而无妄念,此为圆满之觉受。
行者修之,直至诸觉受!
若久坐而观想本尊含糊,身不调顺。人感厌倦,而无法继续观修,此时妄念更多,故当稍歇,再作观修。
直至能观想清楚,勿于夜间观修。总言之,作短坐之观修为至要。于有阳光,天晴或有油灯时观。莫于刚醒或疲累时观。
晚间,作整夜眠而于翌日作八短坐观修。
观修时,若率然起坐,则集中力失,故应渐修。
若于修时能观想清楚,可于夜间、黄昏或清晨修之。
总言之,勿令厌倦,观想时集中意念,令串习性稳定增长,并观想本尊之整个形相。
乙二延长观想
磋嘉妈白大师言:观成本尊当持多久?
大师答云:当获明相,及如上稍有稳定时,持之时限可作延长,一般而言,唪诵所占时间最多,然唪诵之时未至,一座之长短,则按能住于观想之时间。
于每坐之内测量,出入息之相间为至要。若以外测量,时与座数为至要。
以坐数而言,可保持每日每夜四坐,每坐愈长愈好。度量坐数之作用在于不坏自身调节,能有和谐之修习,易于集中,及能作长时间观想。
至于记数,勿以声数之,当用心中数珠。如是,渐增数量;令休息与观想相间而行。
若说以影记数,将昼夜分成十六或八坐,每隔二日影作修。余作休息。简言之,修八坐短坐,而间八以休息。
稳定后,每日修两短坐渐作延长。渐次即能作整日修、昼夜修、半月、整月等。
简言之,无论修法如何稳固,勿令疲累,等间行之,任运延长,安住无想不动明空中。
此为延长本尊观想之口诀。
乙三清除过患
磋嘉妈白大师言:于观想太专时,于形态上之过患当如何清除?
大师言:若欲清除形态上之过患,其中有二:认知过患及除治之。
又于认知而言亦有二:共与不共。
共过患有忘失、懈怠、忧虑、昏沉、掉举、太紧与太松。
一、忘失观想者,为观修时散乱。
二、懈怠者,为懒散而想:“稍后再修”。
三、忧虑者,为恐观想不成,反成妄念。
四、昏沉者,乃因外境,因缘,或自然而得之昏沉。
五、掉举者,乃由外境或特有行为故,而生之者。
六、太紧者,观想已得,然仍不满足故,再加功观想。
七、太松者,观想渐失,亦无动于衷。
于观想本尊之时有以下十二种不共过患:雾与云、上下颠倒、形态变、数量变、坐式变、身显色变、只见显色、只见形态、靠边坐、渐失。
今开示除治过患之法。对七共过患,当以八种用功以除之。
对忘失用系心。以信、决定及精进对治懈怠。以正念作忧虑之药。以对治昏沉故,生起热切、沐浴或经行。于掉举时,生起厌离轮回,以绳系心于执持,缚于观想之树。简言之,对昏沉与散乱,用警觉为守护。以平和对欲用功过紧。若过松时,以精进观想。
对于对治本尊法之不共过患,观看法像每一细节,若遇云雾或含糊,观无念空性后再修,以无念、观法像,及观想相间而修。
此身比例、庄严、坐式、形态变动、观想身为物质、极巨且稳。想鸽能于鼻孔中进出,鸟、羊、鹿等于臂足…
《空行教授 第六节 金刚乘心意练习——本尊庄严密咒敬授之最胜心意练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