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空行教授 第六节 金刚乘心意练习——本尊庄严密咒敬授之最胜心意练习▪P2

  ..续本文上一页间游玩,想其如佛像般稳固。

  若数量变,集中观想一至二尊。若只现显色,观其形态。若其色按自身血、胆等热而变红、变黄,当作休息。若其相渐次消失,集中清楚观面及手。至于不完整之过患,逼真观想整个身相,包括庄严及表征。

  简言之,不坏此等过患生起疲累而修,嗣后,观无念空性,及后,观看及集中本尊身相。

  此为清除观想本尊时诸过患之口授。

  乙四以本尊作锻链

  磋嘉妈白大师言:若以本尊作锻链,应如何为之?

  大师告言:以本尊作锻链之口授者,乃以无念观修直至远离上述过患。以无念及本尊观想,相间而修。若能清除过患,观想本尊,可离无念而专观本尊。

  今以本尊锻链者,若能无过患观本尊,观其站直、坐卧或俯卧、于平原或山峰、或近或远,于石中或水底。以随欲观本尊于何处而锻链。

  乙五与本尊融合

  磋嘉妈白大师言:若与本尊融合,当如何行之?

  大师告言:以本尊作锻链已,并串习之,将之融入自身。或作单尊、或作刹土坛城之观想。以与本尊连系至胜义故,本尊乃由自身之意观想而出并住。汝心之与八识,乃成身相及本尊之智。以胜义言,其为觉性之心,大本生智慧、果之自性,本尊不由他处生。纵示何相,以无自性故,成无二相。成本尊身乃离执著,以其金刚身、语、意乃以无自性而显现故也。

  纵汝心现成本尊,其本无自性。以无法度量或作如是如是之表示,故其为法身。

  汝行者,以于此义修习故,当守此法之六三昧耶。勿断授汝口诀上师之信心。作有益三摩地而离无益者。勿令专注被世务荒废。保任直至圆满勿弃本尊,密守汝修之本尊勿作弃一本尊以受另一本尊之思维。任一所修之本尊平等,以观一切佛故,若非知有本性无自观修诸佛。即使本尊之观想亦为思维之一,除此以外,无有成就或观想之处。佛菩萨乃含于汝之本尊中。又或观多个本尊,仍为自心之展现。若观单尊,亦为自心显现。

  此为与本尊融合及连于胜义之口授。

  乙六成就本尊之法

  磋嘉妈白化身大师云:若欲以本尊为道而成就之,当如何为之?

  大师答曰:成就本尊之法,先于面前观成本尊,再观自生以巩固观想。于此之时,应停诸念诵。

  今将修本尊之时,布置成就坛城及供品。于面前放诸法物,稍作休息后,坐于适意座中。

  召请上师及本尊与眷属,顶礼、献供、赞颂、及作八支。令本尊化光融入自身,如同自成本尊之法。为关房结界并清净供品。

  以三三摩地等,观想坛城及本尊。作胜住及灌顶。召请及融入智尊及皈依、献供、赞颂等。

  再次观想智尊于面前,与自身分开,而作念诵。念诵圆满,作赞颂。

  将与已分开之本尊,再次融入自身,住于本尊慢而睡。

  明早起来即成本尊而作念诵,并如前修仪轨。

  清净饮食并以之作会供。

  以此法,无论以单尊或眷属坛城作锻链,均能成就之。

  此为成就本尊之口授。

  乙七成就之相

  磋嘉妈白大师言:成就本尊之时,何种成就之示相当现?

  大师告言:示相有四:相、梦兆、示现及实相。

  相有四:烟、焰、萤火及无云晴天,此为境界进境之例证。

  五种梦兆如下:见佛与菩萨与己别,见佛与己无二,见己为本尊无前后,见一切佛菩萨向己敬礼及供养及梦见一切佛传授开示甚深法。

  再者,屡梦一己赤身为清除习气之相。梦攀梯升天,为入道之相。梦见骑狮象为登地之相。梦见神祗微笑,为得授记之相。

  纵得此等殊胜之梦,亦无须兴奋。

  有修持中之外、内、密示现。

  一、修法中之示现:见物质如细物、种子字、意表、细身相等,或粗念如火、水等五色球体等。

  二、内示相者为观本尊时察内外息之动,身浮如棉,及离老坏等。

  三、密示相者,乃修本尊时见其为幻尊,智慧本自存在,对一切人慈悲平等,一切觉受为智所照现。

  实相者乃指外内相。外相如见光、见本尊法相等、巨响或香味,油灯自燃,颅器飘浮及轻安等。内相则为悲心扩大,执著消除,脱离偏见,具清净三昧耶,敬爱上师佛故,不惧轮回与不受魔罗所迫。

  若此等示现生时,勿作兴奋,继续精进。

  此为修本尊时所现诸示相。

  乙八修习之果

  磋嘉妈云:修本尊有何功德?

  大师言:修习本尊之功德为清净障碍及积集资粮。

  以观本尊令思量静止故,能清净业力之障碍,扰人之情绪及轮回之处。

  以积聚资粮言,共分五果:道果,即四持明位,及最胜果。

  持明果有二重:功德与圣量。功德为六通与四神力。圣量为四持明位,即成熟位、持命力位、大手印位及自生位。

  最胜果为观本尊时变成柔顺,纵功德与智力不多,必成圆满佛位。

  乙九五道之配合

  磋嘉妈白大师言:以般若乘言,必须以道作次第。如何能将修本尊坛城,配合五道,直至圆满?

  大师答言:修本尊坛城者有四面:资粮这、见道、修道、加行道。

  此四次第可配以行果四相:行为资粮道,行圆满为见道,果(成就本尊——汉译者按)为修道,大成就则为加行道。

  丙一资粮道

  资粮道有四。修当体为暖之胜定,修微妙观想,及单尊为顶,修全部显现及详细身相为忍,修无碍聚集为世第一法。

  一、以当体正定,决定一切为汝心所造,于无生本心中修无念。修之至悟。

  此胜定为无生空性之自性展现,即修此认识,了然悟空有不二。犹如空中为光所照,所现明明了了,却于明下中无有分别。

  若修至调顺后悟于此,即已越大小诸乘之界限,当显现成就暖之十一相。

  ·虫不于身上生。

  ·内外染污清净。

  ·离四大诸病。

  ·得身安乐。

  ·调伏自妄念。

  ·离诸食物,光彩容焕不衰。

  ·欲念不兴。

  ·离五欲。

  ·趋小乘见与行,习气尽。

  ·八风不动。

  ·能忍甚深法。

  此为十一不退转之相。

  二、于顶中修微妙观想及单尊者为专注此微妙正定及单尊直至于三界中广现。

  专注于顶位之相,为内外欲不对外物生,而不为外五大所害。此为心与外像融合之相。

  三、于忍位修详细身相之瑜伽者,乃以三部、五部或任何数佛部锻链寂忿诸尊。

  修持娴熟后,能于当下正定中放光,及本觉能观想乃至千佛之坛城,为圆满之相。

  得忍位及能显诸像之力调柔之相,为能转沙成金,变水为干地,炭中生芽及能控制一切所感之物,此为驾御自心之表相也。

  四、于无碍道中成就聚集为世第一法者乃修法界大乐之义。若已观想稳定,可续观五种庄严,并于吉时修仪轨等。

  若此等专注力强,得身命之持明位,并能于六、十二、或十六月内得佛部之总持。身命力如同日月,可于一时将寿命延至百年。

  若专注力弱,则得成熟之持明位。弃此身时,于中有中得本尊圆满身,此为生起次第坚定之果。

  丙二见道

  今当解说行圆满之见道。觉此身为幻化身后,染污已尽,得出生死身命不变之持明位,不留形之后,得五智四神力后,觉胜义之本质,纵于三大阿僧祗劫中显现为无数相,于见道中现神力,及作利生事业,于种种诸行中无染著,并于化身处得亲传。并离道之退转。

  丙三修与加行道

  今述成就作为修道。修道者得虹身大手印位后,将胜义引为实行也。

  纵于修法时,汝心与诸佛之心无别,仍须于下座后求保任,故意住于定中也。然今住于不动专注中,此为大手印之持明位,且于阿的瑜伽不动之觉受。于此境中不动作显现与幻作,以利乐有情。于意或表示中,即能从报身处得教授。

  若大成就之加行道,自生之持明位,汝之功德庶几与佛之无上功德同也,然此定境能否增益,仍有别也。自生之持明位即能即时增强矣。

  聚众开示,得加行位,金刚正定,以无勤神力利益众生。此为智慧现为诸行,亲见法身,得其教法及加持,清净边见之微细障碍。

  此为得行果四相、五道、四持明位之渐道。

  乙十顿超

  磋嘉妈白大师言:宣说密咒捷道,可否顿超诸道者?

  大师答言:亦有顿超诸道者。有等可同时经资粮道、见道、修道而达加行道。无用拾级而上,有等人可由见道得究竟,于修道得佛位,亦有渐次至终得佛果者。众生以其根器与专注力作如是分。

  此四种人分修四种法,不计来生再趣入佛道之事。盖果位密咒乘者能于即生离轮回过患,无须再世,便得三摩地位,本自成就之身也。

  以得无分地并于一期得法身故,上根者得修法身之道,串习之,并以当体为道。

  以得无上智地,并得大乐身故,具悲者得修大乐之道,串习之,并以大乐为道。

  以得大聚集轮地,并得化身故,具忿者得修超升之道,并串习之,此等人以本尊为道。

  如是,清净三身之界,串习而得三地,此等果均于汝心,决定佛果,非在余处。

  此为顿超诸阶之道,具无上功德。

  乙十一身与智

  磋嘉妈白大师言:云何得密咒果,五身与五智?

  大师告言:如上诸根者,以上述四法为道,得最胜果,自生五身,与五智之果也。

  法界体性智者,为一切诸佛之相,汝内在之本性、无构造者,本然无修自性,无整、无生、本来清净、不生不灭。

  大圆镜智者,纵法界离诸实物,其本性自明,万法如镜中显现,以无自性故,于明念而得明明了了。

  平等性智者,法界为无有间断自生觉性,而此觉智,乃无构造者。诸觉受为无生、无二、为大平等。

  妙观察智者,仍住于无二平等中,万法总别之相,无混杂与全体,无明习气已弃,而遍满之智生起,无有迷念。

  成所作智者,乃如上寂而常照。此无分之智乃自生,保任二利之圆满。

  此五智乃汝觉性中,不断别别而生,然皆不离法界之根本智者。其根本者,为本然俱有之法界体性智,三时中,行者无有稍离也。

  左为五身之生也。

  法身为无整治之本性,甚深自然,不生不灭,而无构造者。

  报身为觉性中自生智之受用,以诸身与智,藏于汝心故也。

  化身为智慧所生之大悲,遍然显现。

  大乐身为觉心之无生大乐。

  自性身为前四身无分,为自觉心之自性故也。

  以五身及五智乃自生故,各为一切佛之身。行者于道中次第观此五智为自心之本性,当行者离此色身时,以无得得五身五智,以超乎诸念而念之。

  左为于佛位,利有情之宣示。一日于众水中反映背后,仍为一日。同理,真实圆觉者之法身,不离本性之平等,幻然显现,或为报身或为化身,对应等空有情之根器。于利乐众生之同时,法身仍为无念也。

  如日不知利于众生,二身亦无利有情诸行之分别。利生乃由敬信力故。

  大师告言:磋嘉,末世中五百年后,密咒者多,只能说而不修其义。他们把密咒道,变为咒术,滥用三昧耶物,于空洞仪式中。他们于市集中建茅蓬。宣称修双运,而实质沉迷世欲。宣称修度脱,实沉于嗔怒。好坏混淆,他们将口诀作交易,甚至由师售与弟子。他们将密咒作为投机,怀政治动机,及自私野心而修。

  于此末世,密咒将由语言所障。密咒加持力,因不明其义而消失。故得成就者少,密咒接近消灭。以来世宿业具器者故,当将此语传承记下,及宝藏之。

  于也巴之高峭洞中,于猴年末秋月廿二日,余、磋嘉母,记下此口授宝鬘、密咒心意练习,并藏之若宝。当遇宿业具器者时,愿此等语授清净其智慧之障碍,而愿其得持明位。

  宝之印、密之印、深之印、托付之印。

  

  

《空行教授 第六节 金刚乘心意练习——本尊庄严密咒敬授之最胜心意练习》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