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空行教授 第四节 密咒道十基础及其甚深口诀乘教授答问▪P2

  ..续本文上一页

  莲师云:皈依与受戎为修法之根本。

  磋嘉妈白言:何时当受皈依戒,又何时当受其他按自生起之戒?

  大师云:若惧下道时,应生起皈依戒,敬信三宝。

  深信因果时,受居士戒。

  欲出轮回时,受沙弥戒。

  远离诸恶趣时,应受具足戒。

  生起大悲,见己与人平等,受愿菩提戒。

  若以他人比一己更高,受行菩提戒。

  若于任何修法,具皈依与发心,并以生圆次第共,得方便智悲双运,汝之法已成真实法。

  若见、修、行、果与道合,则汝之法已清除迷乱。

  于见修中决定,并于修持精进,迷乱已开始转为智慧。

  总之,任修何法,不能合生圆次第、见与行持、方便与智慧者,则如欲以独足而行。

  甲十四离弹天

  莲师言:修法者,应远离下道。

  磋嘉妈白言:何谓也?

  大师云:勿著乐、明、无念之奢摩他境界。若著之,则无法脱离声闻独觉之地也。

  藏人每以皈依为低法,僧众无有纪律,自言修大乘者无菩提心,密乘行者不守三昧耶,瑜伽行者无正定。

  故此藏人难有悉地。

  甲十五身语意之三昧耶

  莲师言:修法者,必须守三昧耶,然此甚难。

  磋嘉妈白言:如何守三昧耶?

  大师云:见上师为佛化作人身者,得觉身三昧耶。

  见其语之教授为如意宝珠,得觉语三昧耶。

  见其口诀为甘露,得觉意三昧耶。

  若对本尊已离取舍,得身三昧耶。

  若于密咒决定,得语三昧耶。

  若悟心性之自然境界,得意三昧耶。

  总之,若心清净,则戒清净也。

  甲十六十五逆境

  莲师言:修法者,有十五逆境必须离者。

  磋嘉妈白言:何者为十五?

  大师言:绮语、嘲弄、轻心能障正定,故须离弃。

  眷属、朋友、弟子令修法分心,故应离弃。

  物质、生意与享乐使修法散乱,亦应离弃。

  得、誉、称,为修法之绊,应离之。

  眠、情、怠为修法之主敌,应离之。

  总之,修法者最危险者为中断。

  甲十七十五顺境

  莲师言:修法时应具十五顺境。

  磋嘉妈白言:何谓也?

  大师云:闻、思、修为修法之基本架构。

  勤、诚、信为修法之三柱。

  见、戒、善为修法之三功德。

  不染、离著、离执为修法之三种和合要素。

  总之,现无一行者共如上任何之三,故难以与佛法之主旨配合也。

  甲十八廿一种徒劳

  莲师言:修法者,有廿一种徒劳。

  磋嘉妈白言:何谓也?

  大师言:若不摒弃伤害有情,发菩提心为徒劳也。

  若不守三昧耶,受灌顶乃徒劳也。

  若对己之心无裨益,博闻教法徒劳也。

  若行功德时,混杂以恶行乃徒劳也。

  若行不善,依止上师乃徒劳也。

  若为导师,不作修法,并行恶业,为徒劳也。

  若为八风所动,乃徒劳也。

  若随一导师,而凶恶以对如母有情者,为徒劳也。

  若常作不善,自称畏地狱,为徒劳。

  若不以菩提心,又无虔信,布施为徒劳。

  若不决定坚守,受戒徒劳。

  若不调治嗔心,修安忍徒劳。

  若常沉掉,修禅定徒劳。

  若不慕觉道,修精进徒劳。

  若嫉妒及五毒增,修般若徒劳。

  若修大乘教法,而无大悲徒劳。

  若不知自性,修定徒劳。

  若不实行,受口诀徒劳。

  若作利乐有情事,而非由菩提心起乃徒劳。

  总之,纵此等皆为徒劳,而作此诸法皆无益,然无知者,不会听从。

  甲十九四种不还

  莲师言:修法者,当具四种不还。

  磋嘉妈白言:何者为四?

  大师云:常念死,不堕于此生之世法。

  积十善功德,不堕三恶道。

  具大悲不堕恶趣。

  观空性不堕轮回。

  总之,修法者应远离此世之关注。

  甲二十四不能

  莲师言:修法者,有四种不能,故当弃之。

  磋嘉妈白言:何谓也?

  大师言:若不念死,无有修法之闲暇。

  不信因果者,不会放弃恶业,不能成就上道并得解脱。

  不怖轮回过患,不知出离,于解脱道不能成就。

  若欲为一己得出离解脱,而不为他得解脱之想者,无能达圆满佛位。

  总之,若不转离规限此生之目标,无法于修法中得成就者,能弃世间法者,实如麟角也。

  甲廿一善用

  莲师云:修法者,应善用四无用物。

  磋嘉妈云:何谓也?

  大师云:善用无用之身者,当守清净之戒。

  善用无用之所有者,发菩提心,并慷慨。

  善用无用之好景者,以积福资粮作因,以积慧资粮为果。

  善用无用之学识者,当精进修持。

  若不能善用彼等,一切所作皆为世法已。

  甲廿二五无谬

  莲师云:修法者,应有五无谬。

  磋嘉妈云:何谓也?

  大师云:汝当无谬守所受之戒。

  汝必须无谬修慈、悲及菩提心。

  当观业因果时,应无谬回避最细之黑业。

  当观上师与佛无二时,应无谬常观在汝顶上。

  总之,观一切相皆空时,汝当无谬。

  甲廿三修六度

  莲师云:修法者,当修六度。

  磋嘉妈云:如何作修?

  大师云:若无吝啬或偏见,此为六度之布施。

  若能善巧消除妄念,此为六度之持戒。

  若全离嗔愤,为六度之安忍。

  若不懈怠,为六度之精进。

  若离散乱,又不著味静虑,为六度之禅定。

  若汝喜离概念分别,此为六度之智慧。

  甲廿四三种追求

  莲师云:修法者,当有三种追求。

  磋嘉妈云:何者为三?

  大师云:下根者,一切追求只为未来世之故,未及其他者,故无法不趣上道(译者按:指六道中较上者)。

  大师云:中根者,厌弃轮回,求诸功德,故无法不得解脱。

  大师云:上根者,只知为一切有情发菩提心,故无法不得圆满觉悟。

  总之,一般人自破晓至入黑所求者,均为此生。被妄乱所困,无法不于来世中,入于恶趣。

  甲廿五五种真哀悼

  莲师云:修法者于亲属去世时哀悼,此为正确之法,修法者有五种真哀悼。

  磋嘉妈云:何谓也?

  大师示云:当与大师分离,应以祭品哀悼。

  与善友别时,应以积集资粮作哀悼。

  若竟与师违背,当发露忏悔作哀悼。

  若违犯戒律,当以还净作哀悼。

  若心为八风所飘,以深出离心作哀悼。

  总之,人不知一切之无常者,无法除净其哀伤。

  甲廿六耕耘四法

  莲师云:修法者,当具耕耘四法。

  磋嘉妈白言:何谓也?

  大师言:当以虔信翻心中粗糙之土。

  以修持作施肥以改心态。

  发菩提心以种善根种子。

  如耕夫以精勤将智慧之耙系于方便智慧双运之耕牛,完全除去五毒。

  如上所作,无法不合觉悟之芽,结佛位之果。

  总之,甚多人不会为解脱之耕耘,却对世间之耕作不倦,悲乎众生!

  甲廿七八种寂静

  莲师云:修法者,应守八种寂静。

  磋嘉妈白言:何谓也?

  大师言:守身之寂,住于静处不堕边见,以此离爱嗔。

  守语之寂,住如哑子,以此不会于修法中受与人绮语所扰。

  守意之寂,不为散乱所制,能使住于无念法身之自性中。

  守意欲之寂,离净与不净食物之想,此等令生活简朴及使空行聚集。

  守口授之寂,非器勿说,此能得传承之加持。

  守德行之寂,即时而作不落虚伪,此能得进境,而避收集诸障。

  守境界之寂,离诸著相或希冀,并勿将境界语人,此能令一期得大手印成就。

  守觉悟之寂,远离野心,不落边见而住,此能令觉悟时即时解脱。

  总之,不能以纵一食时间而修者,不能于念咒圆满前守寂静者,不能闭多言之口者,无能于守寂中得少许成就。

  甲廿八魔罗之诱惑

  莲师云:修法者为魔罗所惑然不察者。

  磋嘉妈云:何谓也?

  大师言:有权势者为傲慢之魔罗所蔽。

  高官为雄辩与染污之魔罗所蔽。

  平民为愚痴之魔罗所蔽。

  富人为忙碌与致富业务之魔罗所蔽。

  修法者为增其资产之魔罗所蔽。

  彼等为养儿与眷属之魔耀所蔽。

  彼等为大弟子之魔罗所蔽。

  彼等为钟爱佣仪之魔罗所蔽。

  彼等为仇敌之魔罗所蔽。

  彼等为眷属软语之魔罗所蔽。

  彼等为善妙严饰之魔罗所蔽。

  彼等为美语甜言之魔罗所蔽。

  彼等为其染著之魔罗所蔽。

  彼等为美貌与爱慕之魔罗所蔽。

  一切染污之行为,均为魔罗之蔽障。

  内心之五毒,为汝心之魔罗。

  六根习气,为外物之魔罗。

  著味静虑为内境之魔罗。

  希求大圆满之果为见之魔罗。

  一切无上功德亦均为魔罗。

  一切无明与染污亦魔罗。

  最大之魔罗为我执。

  其不在任何一处,而只在汝边。汝必须于内杀之,若能如是者,其不会从外而侵。

  甚多人不知此魔罗。

  甲廿九四基本功德

  莲师云:修法者,应具四基本功德。

  磋嘉妈白言:何者为四?

  大师云:具大悲者有正觉心。

  离伪善者,能守戒。

  无欺诈者,具清净三昧耶。

  离爱染者,无愧具无不共患难之交。

  总之,若具诚信,于修法必成;若具决定,必能守戒。若欲修法必须谨慎;如汝心中之骨般稳固。

  甲三十五毒从根斩断

  莲师云:修法时,应将五毒从根断。

  磋嘉妈白言:何谓也?

  大师云:具嗔者痛苦最大。

  愚痴者如畜牲不懂佛法。

  大傲慢者,不能积集功德,并多仇敌。

  具大贪欲者,不能守戒并多诽谤。

  大妒忌者,喜好阴谋。

  勿追逐此五毒,从内杀之,并于生时即脱离之。

  纵于此五毒者,自制哀愁。

  甲卅一调心

  莲师云:修法者,应先调心。

  磋嘉妈白言:此何谓也?

  大师云:当以慈爱之水,熄嗔心所烧之火。

  以强力之药所成之桥,跨贪之河。

  以燃妙察智之炬,驱无明暗。

  以精进之凿,夷平傲慢之山。

  以穿著安忍之暖衣,挡嫉妒之风。

  总之,此五毒,汝之首敌,若沉溺之,将败坏轮回三界中之尔。勿令之放任,此甚危险者也。

  甲卅二五种见

  莲师言:修法者,应具五种见。

  磋嘉妈白言:何谓也?

  大师云:当见非物质之心性,超乎佛法之语言。

  当见若离执著,一切法均自解脱。

  见一切境界…

《空行教授 第四节 密咒道十基础及其甚深口诀乘教授答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