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師雲:皈依與受戎爲修法之根本。
磋嘉媽白言:何時當受皈依戒,又何時當受其他按自生起之戒?
大師雲:若懼下道時,應生起皈依戒,敬信叁寶。
深信因果時,受居士戒。
欲出輪回時,受沙彌戒。
遠離諸惡趣時,應受具足戒。
生起大悲,見己與人平等,受願菩提戒。
若以他人比一己更高,受行菩提戒。
若于任何修法,具皈依與發心,並以生圓次第共,得方便智悲雙運,汝之法已成真實法。
若見、修、行、果與道合,則汝之法已清除迷亂。
于見修中決定,並于修持精進,迷亂已開始轉爲智慧。
總之,任修何法,不能合生圓次第、見與行持、方便與智慧者,則如欲以獨足而行。
甲十四離彈天
蓮師言:修法者,應遠離下道。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勿著樂、明、無念之奢摩他境界。若著之,則無法脫離聲聞獨覺之地也。
藏人每以皈依爲低法,僧衆無有紀律,自言修大乘者無菩提心,密乘行者不守叁昧耶,瑜伽行者無正定。
故此藏人難有悉地。
甲十五身語意之叁昧耶
蓮師言:修法者,必須守叁昧耶,然此甚難。
磋嘉媽白言:如何守叁昧耶?
大師雲:見上師爲佛化作人身者,得覺身叁昧耶。
見其語之教授爲如意寶珠,得覺語叁昧耶。
見其口訣爲甘露,得覺意叁昧耶。
若對本尊已離取舍,得身叁昧耶。
若于密咒決定,得語叁昧耶。
若悟心性之自然境界,得意叁昧耶。
總之,若心清淨,則戒清淨也。
甲十六十五逆境
蓮師言:修法者,有十五逆境必須離者。
磋嘉媽白言:何者爲十五?
大師言:绮語、嘲弄、輕心能障正定,故須離棄。
眷屬、朋友、弟子令修法分心,故應離棄。
物質、生意與享樂使修法散亂,亦應離棄。
得、譽、稱,爲修法之絆,應離之。
眠、情、怠爲修法之主敵,應離之。
總之,修法者最危險者爲中斷。
甲十七十五順境
蓮師言:修法時應具十五順境。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聞、思、修爲修法之基本架構。
勤、誠、信爲修法之叁柱。
見、戒、善爲修法之叁功德。
不染、離著、離執爲修法之叁種和合要素。
總之,現無一行者共如上任何之叁,故難以與佛法之主旨配合也。
甲十八廿一種徒勞
蓮師言:修法者,有廿一種徒勞。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言:若不摒棄傷害有情,發菩提心爲徒勞也。
若不守叁昧耶,受灌頂乃徒勞也。
若對己之心無裨益,博聞教法徒勞也。
若行功德時,混雜以惡行乃徒勞也。
若行不善,依止上師乃徒勞也。
若爲導師,不作修法,並行惡業,爲徒勞也。
若爲八風所動,乃徒勞也。
若隨一導師,而凶惡以對如母有情者,爲徒勞也。
若常作不善,自稱畏地獄,爲徒勞。
若不以菩提心,又無虔信,布施爲徒勞。
若不決定堅守,受戒徒勞。
若不調治嗔心,修安忍徒勞。
若常沈掉,修禅定徒勞。
若不慕覺道,修精進徒勞。
若嫉妒及五毒增,修般若徒勞。
若修大乘教法,而無大悲徒勞。
若不知自性,修定徒勞。
若不實行,受口訣徒勞。
若作利樂有情事,而非由菩提心起乃徒勞。
總之,縱此等皆爲徒勞,而作此諸法皆無益,然無知者,不會聽從。
甲十九四種不還
蓮師言:修法者,當具四種不還。
磋嘉媽白言:何者爲四?
大師雲:常念死,不墮于此生之世法。
積十善功德,不墮叁惡道。
具大悲不墮惡趣。
觀空性不墮輪回。
總之,修法者應遠離此世之關注。
甲二十四不能
蓮師言:修法者,有四種不能,故當棄之。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言:若不念死,無有修法之閑暇。
不信因果者,不會放棄惡業,不能成就上道並得解脫。
不怖輪回過患,不知出離,于解脫道不能成就。
若欲爲一己得出離解脫,而不爲他得解脫之想者,無能達圓滿佛位。
總之,若不轉離規限此生之目標,無法于修法中得成就者,能棄世間法者,實如麟角也。
甲廿一善用
蓮師雲:修法者,應善用四無用物。
磋嘉媽雲:何謂也?
大師雲:善用無用之身者,當守清淨之戒。
善用無用之所有者,發菩提心,並慷慨。
善用無用之好景者,以積福資糧作因,以積慧資糧爲果。
善用無用之學識者,當精進修持。
若不能善用彼等,一切所作皆爲世法已。
甲廿二五無謬
蓮師雲:修法者,應有五無謬。
磋嘉媽雲:何謂也?
大師雲:汝當無謬守所受之戒。
汝必須無謬修慈、悲及菩提心。
當觀業因果時,應無謬回避最細之黑業。
當觀上師與佛無二時,應無謬常觀在汝頂上。
總之,觀一切相皆空時,汝當無謬。
甲廿叁修六度
蓮師雲:修法者,當修六度。
磋嘉媽雲:如何作修?
大師雲:若無吝啬或偏見,此爲六度之布施。
若能善巧消除妄念,此爲六度之持戒。
若全離嗔憤,爲六度之安忍。
若不懈怠,爲六度之精進。
若離散亂,又不著味靜慮,爲六度之禅定。
若汝喜離概念分別,此爲六度之智慧。
甲廿四叁種追求
蓮師雲:修法者,當有叁種追求。
磋嘉媽雲:何者爲叁?
大師雲:下根者,一切追求只爲未來世之故,未及其他者,故無法不趣上道(譯者按:指六道中較上者)。
大師雲:中根者,厭棄輪回,求諸功德,故無法不得解脫。
大師雲:上根者,只知爲一切有情發菩提心,故無法不得圓滿覺悟。
總之,一般人自破曉至入黑所求者,均爲此生。被妄亂所困,無法不于來世中,入于惡趣。
甲廿五五種真哀悼
蓮師雲:修法者于親屬去世時哀悼,此爲正確之法,修法者有五種真哀悼。
磋嘉媽雲:何謂也?
大師示雲:當與大師分離,應以祭品哀悼。
與善友別時,應以積集資糧作哀悼。
若竟與師違背,當發露忏悔作哀悼。
若違犯戒律,當以還淨作哀悼。
若心爲八風所飄,以深出離心作哀悼。
總之,人不知一切之無常者,無法除淨其哀傷。
甲廿六耕耘四法
蓮師雲:修法者,當具耕耘四法。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言:當以虔信翻心中粗糙之土。
以修持作施肥以改心態。
發菩提心以種善根種子。
如耕夫以精勤將智慧之耙系于方便智慧雙運之耕牛,完全除去五毒。
如上所作,無法不合覺悟之芽,結佛位之果。
總之,甚多人不會爲解脫之耕耘,卻對世間之耕作不倦,悲乎衆生!
甲廿七八種寂靜
蓮師雲:修法者,應守八種寂靜。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言:守身之寂,住于靜處不墮邊見,以此離愛嗔。
守語之寂,住如啞子,以此不會于修法中受與人绮語所擾。
守意之寂,不爲散亂所製,能使住于無念法身之自性中。
守意欲之寂,離淨與不淨食物之想,此等令生活簡樸及使空行聚集。
守口授之寂,非器勿說,此能得傳承之加持。
守德行之寂,即時而作不落虛僞,此能得進境,而避收集諸障。
守境界之寂,離諸著相或希冀,並勿將境界語人,此能令一期得大手印成就。
守覺悟之寂,遠離野心,不落邊見而住,此能令覺悟時即時解脫。
總之,不能以縱一食時間而修者,不能于念咒圓滿前守寂靜者,不能閉多言之口者,無能于守寂中得少許成就。
甲廿八魔羅之誘惑
蓮師雲:修法者爲魔羅所惑然不察者。
磋嘉媽雲:何謂也?
大師言:有權勢者爲傲慢之魔羅所蔽。
高官爲雄辯與染汙之魔羅所蔽。
平民爲愚癡之魔羅所蔽。
富人爲忙碌與致富業務之魔羅所蔽。
修法者爲增其資産之魔羅所蔽。
彼等爲養兒與眷屬之魔耀所蔽。
彼等爲大弟子之魔羅所蔽。
彼等爲鍾愛傭儀之魔羅所蔽。
彼等爲仇敵之魔羅所蔽。
彼等爲眷屬軟語之魔羅所蔽。
彼等爲善妙嚴飾之魔羅所蔽。
彼等爲美語甜言之魔羅所蔽。
彼等爲其染著之魔羅所蔽。
彼等爲美貌與愛慕之魔羅所蔽。
一切染汙之行爲,均爲魔羅之蔽障。
內心之五毒,爲汝心之魔羅。
六根習氣,爲外物之魔羅。
著味靜慮爲內境之魔羅。
希求大圓滿之果爲見之魔羅。
一切無上功德亦均爲魔羅。
一切無明與染汙亦魔羅。
最大之魔羅爲我執。
其不在任何一處,而只在汝邊。汝必須于內殺之,若能如是者,其不會從外而侵。
甚多人不知此魔羅。
甲廿九四基本功德
蓮師雲:修法者,應具四基本功德。
磋嘉媽白言:何者爲四?
大師雲:具大悲者有正覺心。
離僞善者,能守戒。
無欺詐者,具清淨叁昧耶。
離愛染者,無愧具無不共患難之交。
總之,若具誠信,于修法必成;若具決定,必能守戒。若欲修法必須謹慎;如汝心中之骨般穩固。
甲叁十五毒從根斬斷
蓮師雲:修法時,應將五毒從根斷。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具嗔者痛苦最大。
愚癡者如畜牲不懂佛法。
大傲慢者,不能積集功德,並多仇敵。
具大貪欲者,不能守戒並多誹謗。
大妒忌者,喜好陰謀。
勿追逐此五毒,從內殺之,並于生時即脫離之。
縱于此五毒者,自製哀愁。
甲卅一調心
蓮師雲:修法者,應先調心。
磋嘉媽白言:此何謂也?
大師雲:當以慈愛之水,熄嗔心所燒之火。
以強力之藥所成之橋,跨貪之河。
以燃妙察智之炬,驅無明暗。
以精進之鑿,夷平傲慢之山。
以穿著安忍之暖衣,擋嫉妒之風。
總之,此五毒,汝之首敵,若沈溺之,將敗壞輪回叁界中之爾。勿令之放任,此甚危險者也。
甲卅二五種見
蓮師言:修法者,應具五種見。
磋嘉媽白言:何謂也?
大師雲:當見非物質之心性,超乎佛法之語言。
當見若離執著,一切法均自解脫。
見一切境界…
《空行教授 第四節 密咒道十基礎及其甚深口訣乘教授答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