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语空人心 第九讲 人人心中有净土

  第九讲 人人心中有净土

  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 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唐朝·六祖慧能今天我们能在净行法师主持的灵山讲堂,聚集一会,共飨佛陀法食,真是因缘殊胜,悦乐万分,共同参赞这“灵山法会”的妙悦。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创造心中的净土”。在未开讲之前,我们把题目稍作解释。经上说,佛要从心中作,不是向心外求,而“自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为什么还要去创造心中的净土呢?是的,吾人自性本来清净,能生万法,但是由于我们受境所牵,受到情染,心生愚迷,虚妄烦恼,以致“性地”受到污染。正因为人的性地受到污染,精神生活不能提升,自性般若不能显现,所以现在不能过实现的生活,未来(人生的终点)不能超生于佛界(一真法界或精神世界)。所以我才订下这个题目,说明净的本质,净的创造性与喜悦,净的培养,和净土的宇宙观。

  心中自有太阳

  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内在的心理世界,它与外在的世界一样,有山河大地,有时雨春风;每当风雪交加之后,总是恢复晴空万里,万物峥嵘。你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光明力量吗?那是在这个内在心理世界里,有一个伟大的法体,一颗纯真的心,一股活泼的创造力量,那就是我们心中的太阳。它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治愈我们的创伤,光耀亮丽我们的人生。它赐给我们朝气和活力,让我们有毅力转败为胜,化挫败为积极,转逃避为进取,扫除贪、睼、痴三毒,化烦恼为菩提,去过喜悦实现的人生。

  你必须懂得应用心中自己本有的光明性智,这光明性智是本自具足,本来就有的。只要你扫除心中消极的念头,你的光明性智就会出现:只要你不被物欲所蒙蔽,你的智慧的太阳就会高照,只要你宽容别人,你的心中即刻晴空万里。

  在《华严经》中讲到宇宙的主体和精神世界的基元,现出毗卢遮那佛,你知道这尊佛代表什么吗?这尊佛象征着光明自在。毗卢遮那佛的意思就是光明遍照的醒觉,所以这尊佛的汉文译名就是大日如来佛。它就是法身佛,就是精神生活的主体,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本来就有的光明面,本来具足的智慧,本来自在的菩提。

  现在我们要注意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每个人既然心中都有一尊大日如来佛,那么我们的光明觉性为什么显现不出来呢?各位仔细想想,你的光明觉性真的一点也显现不出来吗?真的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世界,一点儿光明面都没有吗?不然,你其实表现了许多光明面,比如说你崇尚客观和理性,通情达理和实践善行,表现慈悲和同情,发挥积极向上的精神等等。这些都是光明面,这些都是我们心中自性如来,光明遍照的力量。但是,你我的心中也未必始终光明如一,总是有贪婪和憎恨,免不了为爱欲而烦恼,破除不了虚妄的名利,熏染其中而不能自拔。这些又是我们的消极和烦恼。因此,我们正生活在光明与黑暗并存的心理世界。

  为什么我们会处于喜悦自在与烦恼痛苦之间呢?为什么佛陀要强调般若(智慧)和烦恼是同体呢?为什么我要生活在有恨也有爱,有喜也有悲,有同情又有憎恨,有善良又有罪恶之中呢?各位请注意!昆卢法性是绝对光明的,我们心中的太阳是绝对光明的。我们所以会生活在光明与黑暗的矛盾,善良与罪恶的矛盾,爱与恨的矛盾,是因为我们心中有了障碍,有了成见,有了执著,有了一口咽不下的怨恨之气。

  

  这些障碍就像是乌云一样,障蔽了阳光,阻隔了光明的来源,所以我们的心情也跟着阴霾起来,快活不起来。禅家告诉我们,你必须扫除心中的障碍,那就是净的功夫,使你的心中成为净土。风和日丽,万物并育,免于狂飙和霜雪的凌虐,免于雷电的袭击,免于一切烦恼和坏念头的危害。

  人只要彼此能把成见放下,就能和谐相处;只要不拘泥在已学的知识,我们就懂得创造;只要不斤斤计较过去的恩怨,一切自然平静;只要你放下贪婪之念,你再也不会穷困;只要你不再自我中心,只顾想到自己,你就不再觉得别人亏待你。这就是净心的真谛,也就是促进光明醒觉的唯一途径。

  净心能使智慧的光明性显露出来。精神生活的智慧没有成规可以引用,没有过去的教化可以直接套用,因为它必须建立在自由自在的光明觉性上。所以六祖慧能说:

  “自心地上,觉性如来光明。”

  每一个人都必须净化自心,使自己真正从许多偏见、自私和欲望中解脱出来,那才能放旷而行。真正的公义不是用一些现成的规范来衡量,而是用净心不偏私来实现。真正的自由不是放纵自己,为所欲为,而是从欲望的纠缠中解脱出来。

  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价值观念是多元的,所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的意见是分歧的,所以众说纷纭;如果我们不去实践净行,就会生活在盲目和肤浅的躁动之中。

  我们生活在多元的社会体系之下,人的交往是复杂的,所以我们很容易陷于纠纷;彼此之间的竞争是剧烈的,所以很容易摩擦。因此,如果没有净行,我们无法获得安稳。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请净一净心,把一些无关紧要的顾虑放下,光明本性自然发挥功能,发现最好的解决之道。当你有了什么苦闷情绪时,记得把它摆开,去旅行,或者找个朋友聊聊天,你的恶劣情绪一过,积极的活力将再露光芒,因为你心中自有太阳。

  洗去心中的忧闷

  每个人都要懂得洗去心中的浊恶情绪与愤怒,才能恢复本有的自在与活力。生活在这个紧张复杂的工业社会,想要保持恒常的清净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学会如何排遣忧闷,获得自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唐朝神会和尚说:

  “常生清净心,定中而有慧。”

  现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身在尘世,要如何才能常生清净心呢?关于这个问题,属于北禅的神秀禅师认为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虽然这是一种消极的方法,但对于现代人如何修持净的功夫,仍然不失为好方法。因为我们生活在烦浊的社会中,总免不了要发生紊乱,产生心理困扰的。因此,我很推崇一位心理学家所说:你每天都要打扫一下心理殿堂,在出门时,记得提醒自己,今天就是一个快乐如意的日子;回家时,记得把你沾染的灰尘和烦恼掸落,回复清净之身。

  最近我读到高登(Arthur Gordon)所写一则亲身体验的故事。他说,他到壮年,事业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可是最近却觉得心灰意懒,有着莫名的苦闷与空虚。渐渐地愈发觉得严重,一直到有一天,不得不去看医生了。他去看一位医生,告诉他自己的身心情况。

  “你并没有什么玻”医生说:“如果你想治疗你现在所说的病,我倒愿意开个处方给你试试1医生随即拿起笔纸,在四张纸上各写了几个字,分别把它摺好,放在一个药袋里,送给他说:“你明天要照我的话服用,九点钟以前自己到海边,不能带报章杂志,不能听广播,可以带一点午餐,到了海边,分别在九点、十二点、三点和五点,依序各服用一帖。”

  他半信半疑地走出诊所。第二天依照医生的嘱咐来到海边,下了车,看着无垠的大海,海风迎面吹拂。九点钟到了,他打开第一个处方,上面写着“谛听”。他真的静下心来谛听,他听到海涛声,海鸟的啼叫声,海风拂面声,望着一碧万顷的海和天边的浮云,听着大自然的节奏。慢慢地,他忘掉了自己,而投入属于大自然才有的安宁。他的心胸与大自然的壮阔似乎拥抱吻合为一体了。他的郁闷被海风吹散了,被海涛洗净了。他甚至可以听到自己心跳的自然节拍,陶醉在无忧与忘我的清净世界。

  到了中午,他打开第二个处方,上面写着“回忆”二字。他开始回忆自己的过去。想到少年时代的无忧无虑,想到创业时期兢兢业业的精神,想到事业初有所成的喜悦。他在海滩上优游地漫步,想着过去偌多的绮丽往事,父母的慈爱,兄弟间海滩的嬉戏与追逐。

  太阳已渐渐移到三点钟的位子,他打开第三个处方,上面写着“检讨你的动机”。他坐了下来,仔细地想着自己做事的动机,觉得早年创业时代,总是为了服务的观点,热诚地工作,而现在呢?自己好像都是为了利益,彼此强烈敌对,只顾赚钱,失掉了经营事业的喜悦,他告诉自己,人毕竟是要关怀别人才有温暖。想到这里,自己已深有所悟了。

  到了傍晚,他打开最后一个处方,上面写着“把烦恼写在沙滩上”。他走到沙滩,写下“烦恼”两个字,一波海浪随即淹没了它,洗净了它。他走向归途,深悟人生的道理。

  从此以后,他再度恢复活力。因为他知道自己该怎么生活,该做些什么。医生的教诫,虽然只有四张小纸条,但它的效用,岂是药物所能及。

  禅学非常注重反省与忏悔。《六祖坛经》是禅学的宝典,其中“传香忏悔”那一品,六祖慧能传授了无相忏悔。它的本义,就是要个人从许多名利色相中解脱出来,心生清净,发大智慧。他说:

  “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

  当我们透过净化的过程,使自己的身、口、意三方面真正清净无染时,我们就获得心灵的自由。把现在、过去和未来三世的错误与痛苦一起忏悔改正,我们就能从烦恼中解脱,去过现实的生活。

  转识成智是净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免不了受到外境的干扰,而产生种种错误的想法。这些错误想法是导致我们生气、愤怒、忧郁和苦闷的原因。使我们变得不净,变得痛苦万分,很想解脱这些痛苦,但却无从着手。

  如果我们去求助于禅家,他会告诉你,真正使你痛苦的是你自己,是你自己为自己预设了一个痛苦的圈套,然后钻入其中呀!六祖慧能说:

  “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

  有一位禅门弟子,对于一切烦恼源自取,既取之,又如何解脱,颇感困惑。于是很有技巧地问他的老师。他…

《禅语空人心 第九讲 人人心中有净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