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遇到任何事情能平心静气,不慌不乱,表示一个人能自制,能把持原则。一个能自制的人,才是真正属于自己,获得自由,不被外在环境所动,得大自在。
你能以平直的态度去待人处事吗?你将来是一个医生,有一个人急急忙忙,呼天抢地的把病人送到你的诊所,你会不会受他干扰,而乱了阵脚呢?当你操起刀来为病人进行手术时,正因为他是自己的亲人,自己会不会有不同的心情而影响到手术的品质呢?平常心对你们学医的当然重要,要亲疏不二,不要受缘所迁;要急缓不二,视若平常,这些道理各位都是清楚的。
各位一定有过这种经验:有时为了特别要保管某些东西,不以平常保管的方式处理,把它放在某个隐密地方,反而忘了它放在哪里。急用时翻箱倒柜都找不到,那是因为不平常的缘故呀!
运动员参加比赛,如果不训练平直心,比赛情况稍有起落,就会严重影响心情,影响士气。平常心就像一个大水库,它能调节水源,蕴藏发电,可是湖面总是平静如常。因此,平直之心是孕育智慧的最好途径,是精神生活的调剂法门。有一次百丈怀海的弟子问道:“什么是大乘顿悟法要?”
百丈怀海说:“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所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
我们偶尔听到朋友对某人有些批评,等到我们真正跟他相处的时候,则往往因为先入为主而对他心存偏见。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和对立,大部分源自缺乏平直心。
一个平直的人总是心平气和的,因此他能冷静的思考。他总是对别人说,慢点!让我把事情弄清楚。有一位朋友,他一向非常冷静平直,我从他那儿学到很多待人处事的法则。有一次我把一件重要的证件遗失了,我忧心如焚,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想去办理遗失补发,他却笑嘻嘻地告诉我:“老兄!要遗失一个证件可不是那么容易,别急着去办理补发,放自在一点,它可能还会飞回来哪1过了两天,那份证件果然由一位好心人邮寄回来。
教育子女,更需要平常心。你们都要做人父母的,千万记得,对待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平常心、平直心,万不可爱之太深,责之过切,揠苗助长。
对待朋友更是如此,古人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饴。”在平常自在中建立起来的友谊才是知交。至于夫妻之情,天伦之乐,若能以自在平常之心处之,自然琴瑟和鸣,得享天伦之乐了。
莫须在意生活的艺术就是不要太在意,有时就是有点不修边幅,也不以为意才好。生活的本质是自然而不是刻板;是自在惬意,而不是苛刻造作。对待别人,得过且过,不宜太挑剔,这样自然宽心无忧。
我们有许多的不安与烦恼都是因为太在意惹来的。有一位朋友订做了一套新衣,其中有一点点瑕疵,竟然为那一点点瑕疵去跟服装店老板吵得面红耳赤。太在意的人,每天总会惹出许多是非。特别是对自己的苛责,就像强烈的酸液在腐蚀你的心灵。
胡适之先生说,作学问要在无疑处生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这种有疑处不疑的功夫就是不在意。人能学会不在意,就可以放旷而行,少忧绝恼,心理自然清闲,神情自然自在,福分无比。
不要太计较得失,你自然达观起来;不去理会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只求问心无愧。直心去生活,无入而不自得。所以六祖慧能说:“直心就是道潮。
一个人愈是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愈是举棋不定,坐立不安,无所适从。那是戕害自己心理健康的原因,是糟蹋幸福快乐的关键。
在禅学公案中,有这么一则非常有趣的故事:有一天一位在家弟子去拜访赵州禅师,由于没有带礼物,心里觉得很在意,于是对赵州说:“老师!我什么都没有带来。”
赵州是一个非常机警的老师,总是抓住任何机会,为学生解惑。他说:“那么你就放下吧!
这个学生没有听懂老师的启发,却更在意起来,便说:“老师!我什么礼物都没有带,你怎么叫我放下来呢?”
赵州听了又说:“那么你就提着吧!
各位!这位学生显然还是没有懂得老师的旨意,所以不能释怀,仍然带着那非常在意的心情生活。我想,那一定是愚迷痛苦的。
人不免有一点小错,就心理健康的法则来看,要懂得原谅自己。只要改正就行,用不着太在意,太在意就失去宽阔的心胸,无法超然物外,直证真空妙有的法性。
我再讲一则故事给各位听听。有一次善慧大士(即傅大士)讲《金刚经》,梁武帝突然驾临。大众皆惊动站起,这时只有善慧端坐,从容不动。皇帝的近臣告诉他说:“圣驾在此,何不起坐?”
大士说:“法地若动,一切不安。”
对的,一个人的心若惊动了,真正的道场也动了,当然一切行为举止都显得不安了。本省有一句话说:“吃饭皇帝大,睡觉皇帝大。”一个人的行住坐卧都要从从容容,千万不要因什么事太在意而乱了方寸。
又有一次善慧大士身穿衲服,头戴道士的顶冠,脚穿庶民的鞋子。梁武帝看了就问他:“你是和尚吗?”
善慧以手指他所戴的帽子,于是梁武帝就说:“那么你是道士罗!” 善慧又以手指指脚上穿的庶人鞋子,梁武帝又说:“那么你是凡俗之人罗!”
各位!善慧所表示的是非僧、非道、非俗,他打破了僵化的形式,随遇而安。更重要的是把儒、释、道三家予以融合。诚如善慧自己所说:“道冠儒履佛袈裘,会得三家成一家。”他融合三家,超越三家,这是何等的洒脱啊!
不要在意就是佛法所谓“无心”。无心就不会有憎的情绪,不会有爱愤自责的烦恼,更不会有多欲的不安。所以说:“无心是道”。能如此便是任运逍遥。唐朝志明禅师答复学生问什么是无心时说:
“见闻觉知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如鸟空中只么飞,无取无舍无憎爱,若会应处本无心,始得名为观自在。”
各位先生!你们将来行医就是要当一个无心道人。没有贫富之分,没有地位之别,不计亲疏,不计得失。那就是慈航普度的观音,救苦救难的大医王。
莞尔之趣
人生乐趣何其多,触目遇缘无非净光庄严,喜悦柔顺。你走在街上,仔细玩味,你会发现霓虹灯真的很美。看看每个人都兢兢业业在努力工作,油然心生敬佩。你看看青年朋友,结队成伴郊外散心,他们涉世未深的朴素欢颜,更是可掬可爱。你触目所及何处不是喜悦呢?
各位!请多留意,世上不是只有愁眉苦颜,只要你抽出一点时间和心情,一朵盆栽中的小花,可以把你带入喜悦情趣;一声鸟语,可以令你悟入无尽遐思和喜悦。偶尔,你应该伫足看看路边的花草,他们在向你微笑;偶尔,你应该停足看看繁华的橱窗,那儿的陈列多么别致动人。
快乐就在你的生活之中,放下尘劳,体会莞尔的喜悦,即使一个干瘪的老人,也能泛耀出最动人的人性之美,又何况稚子们咯咯笑声,声声响彻云霄呢?你用不着在生活之外寻找欢悦,只要你稍加留心,欢乐确实无穷。禅家说: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过梅花下,春在枝头已十分。”
各位!请不要用不满的心情去生活,那会破坏你的生活情趣。你要用感谢的心情,积极奉献,自然会欢喜满筐。你要学会感谢父母,心存喜悦,你要感念老师,心存敬意;你要感谢同学朋友,庆幸缘分难得。
不满的心情会起心病,起先是对别人不满,对局势不满,对社会不满,最后会对自己也不满,那就是心玻不满不是进步的动力,谦虚才是成长的原因。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自在不但使你愉快,使你有好的性灵生活,同时也是潜能得以发展的契机。好好学习自在的生活态度,自然处处无碍,所作皆成。
(1986年春演讲于国防医学院原讲题为“清心与自在”)
《禅语空人心 第二讲 自在无碍永无拘》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