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那就傻了,那就苦了。
若人称名忆念者。归依者。观察者。如法华经普门品说。无愿不满。
这是说西方世界这些大菩萨们,他们都是候补佛。我们现在可以说,名字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普贤、弥勒菩萨,我们知道他们都在西方极乐世界。连弥勒菩萨也在啊。《无量寿经》后半部,弥勒菩萨当机,弥勒菩萨也在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你要能够忆念,能够归依,能够观察,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事事都如愿呐。
菩萨爱乐功德。
菩萨欢喜积功累德,
如海吞流。无止足情。
这个流就是河流,所有河流都流向大海,好像这大海把所有河流里面的水它都吸收进去了,它没有止足的。
如释迦牟尼如来。
这底下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真的事情,经上记载的。
闻一目暗比丘吁言。
这个就是眼睛不好,大概眼睛失明了。纵然不是失明,大概也是很严重的白内障之类的。为什么?他要穿针,他穿不进去,总是这一类的。那个时候他没有眼镜,所以他就在那里叫了:
谁爱功德。为我维针。
维针就是穿针,你们哪个要想做功德,替我穿个针吧!穿个针也是功德嘛。这佛听到了,
尔时如来从禅定起。
佛在那里打坐,听到这个比丘说这个话,他就起来了,起来到他面前给他说:“我爱福德”,于是就给他穿针。
尔时比丘暗闻佛语声。惊喜交集。白佛言。世尊。世尊功德犹未满耶。
说你的功德还没满吗?你还喜欢功德,还要修功德吗?
佛报言。我功德圆满。无所复须。但我此身从功德生。知功德恩分故。是故言爱。
这一点意思太好了,这是我们世间人常讲,“知恩报本”。佛怎么成佛的?是累积一切功德而成的。今天听说人有修功德,哪能不欢喜呢?虽然自己功德圆满了,不需要再修了,感念功德圆成佛道,这是感恩,这叫不忘本,这释迦牟尼佛示现给我们看。再看下面这一首颂。
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
我们先把这个偈的意思说一说。西方极乐世界,无论是依报正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物质环境与人事环境,没有一样不清净,所以清净是他的总相。这个地方的确是*轮常转,佛说法,菩萨说法。不但佛菩萨说法,六尘都说法。所说之法,无比的清净。垢是污染,决定没有污染,没有污染就是清净。六根所接触的,都是无比的清净。因此我们无始劫以来的这个染污,烦恼、妄想、习气,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很容易断除的。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不容易断除呢?我们想断,但是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境界是不断增长污染,那哪里能断得了呢?所以,那边的环境清净,清净才能够断除这个污染。“化佛菩萨日”,西方世界阿弥陀佛的化身无量无边,可以说,西方世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尊阿弥陀佛的化身。弥陀化身跟他的真身无二无别,所以我们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会自己感到我很荣幸,我天天跟着阿弥陀佛,天天不离开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能分无量身啊。菩萨亦复如是,所以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些大菩萨也是天天围绕在我们身边,这是化佛化菩萨。“日”是代表光明的意思,“如须弥”,须弥在此地表真实,真实不虚,住持无量的功德。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佛土。但是小菩萨。不能于十方世界广作佛事。所利狭小。
此地这个佛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因地法藏菩萨的时候,见到十方世界许许多多诸佛的国土,这个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小菩萨,小菩萨是指没有见性的菩萨,我们都称他为小菩萨,也称之为权教菩萨,没见性的。这些菩萨智慧小,能力小,不能于十方世界承事诸佛,广化众生。不但他的智慧德能不大,他的心愿也不大,心量不大。
菩萨先治一切诸佛及众生应供养应教化种种事业。
菩萨是泛指修学无上菩提的人,这都称之为菩萨。菩萨先做什么呢?先要做一切诸佛及众生应供养的、应教化的这一些事业,实在上说,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里面所讲的 “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除业障”,就是这些事业,这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像天亲菩萨在此地教导我们,念佛用 “五念法”。 五念是一念,一而五,五而一,就是一念当中含着有五门,我们念佛,句句佛号里面都具足五念门,这个功夫就得力了。第一要紧的就是要有真诚恭敬心。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想到,我念佛我很诚心,我很恭敬啊,哪一个人发现到我的心不恭敬呢?没有啊。每一个人都觉得我的心很真诚,很恭敬。其实呢,都是假的。什么叫做诚?这个诚的定义,我们就没搞清楚。从前曾国藩在读书笔记里面将这个诚简单的下了个定义,他说的很好,跟佛法这个意思很相应。他说:“一念不生是为诚”。我们这个心很诚,我的心很诚,你看他起了个念头了,这个念头就不诚了。果然是诚心,这个念头没有。有妄念,哪来的诚心呢?可见得这个诚不容易啊。所以菩萨在此地教给我们一心,一心是诚,是真诚,是恭敬,就是讲的礼拜门。二心就不诚了,所以教你一心称名。我们是不是一心称名呢?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还在打妄想,还想别的事情,这就不诚了。不但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没有一个杂念,不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也没有一个杂念,那才叫一心归命。这个要紧啊。妄念来了,怎么办呢?赶紧念阿弥陀佛,把妄念念掉。烦恼来了,怎么办呢?赶紧念阿弥陀佛,把烦恼念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起来的时候,用一句阿弥陀佛,都把它念掉。这才叫一心归命,这个是真的恭敬供养。我们自己用这个方法,也劝导别人用这个方法。
及入三昧。
三昧就是功夫成就了,妄想、执著不生了,心地得清净了,三昧就是清净心。我们用念佛的方法得到的,就叫做念佛三昧。
身心不动。
身心不动,不是一个人变成木头了。身没有妄动,身之一举一动都如律仪,都跟戒律威仪里面讲的自自然然是一样的,不会违背,不会乱动。心地清净,不会为世出世间一切法所动摇。心不动,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只有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除这个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个就是身心不动。
如实修行。
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常作佛事。
佛事是什么?就是教化众生,把我们自己修行的方法、修行的成就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帮助别人修学,这叫常作佛事。
如实修行者。虽常修行。实无所修行也。
为什么说修无所修呢?修是真的认真修,一点也没有松懈,无修是指他心地清净,他不著相。自己修行,没有著修行的相;教化众生,没有著教化众生的相。般若法门里面所说的三轮体空,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他的身心常在清净不动之中。这个就是“如须弥住持”的意思。
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如来眷属。欲供养他方无量诸佛。或欲教化无量众生。此没彼出。先南后北。不能以一念一时放光普照。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
这是法藏菩萨在因地时候见到这个状况。如来眷属就是佛的学生,我们都有这个愿望,希望自己能够供养他方无量诸佛。你要不信的时候,你看我们在台湾每年过年,每一个寺庙道场都拜万佛忏。拜万佛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想亲近一切诸佛如来嘛。拜万佛忏没错啊,诸佛如来还是一尊都没见到。这个就是法藏菩萨所看到的,这是很苦恼的一桩事情。还有一个现象,“此没彼出,先南后北”,好辛苦啊。我们现在在此地,就这么辛苦。今天大概我们全世界佛教最辛苦的人是星云法师,我在温哥华,有人告诉我,星云法师现在一年三百六十天,他有两百天在飞机上。这就没有神通啊,此地没了,那里就出去了。你看前几天不是在我们此地嘛,此地没了,不晓得又到哪里出去了,听说到温哥华那边去了。“此没彼出,先南后北”,好苦啊,这是事实呀。“不能以一念一时”,这一念一时那就得用神通了,一念一时分身应化身,像释迦牟尼佛说的一样,千百亿化身,那就方便了。一念一时,哪个地方有感,这个分身应身马上就应化了,“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所以法藏菩萨发了这个愿:
愿我佛土。诸大菩萨。于一念时顷。遍至十方。作种种佛事。
这个愿兑现了,所以我们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一个愿力加持我们,使我们立刻就有能力分身到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我们分身去的,化身去的呀。阿弥陀佛面前,我们还在那里,没有离开。没有离开阿弥陀佛,分身千百亿,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这个能力。如果我们把这个事情看清楚了,再想一想,你要不要去呀?你要不去,从美国到台湾要飞十几个小时,好辛苦啊。到达西方世界,就没有这个辛苦的现象了。哪个地方有感,那个地方就有应,感应道交。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毫无辛苦。
若不一时。则是往来。若有往来。则非不动。
所以西方世界你这个分身化身,尽虚空遍法界,哪里都能去。他同时的,同时达到的。所以《弥陀经》上讲,“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同时达到的,没有往来。的确像《楞严经》上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没有往来的现象。所以说身心不动,不动才能遍十方,动就不能遍十方了,动就很辛苦了。这是这首偈讲的。“无垢庄严光”,无垢是清净,庄严是美好,光是表智慧。“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这个诸佛会就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法会,上供诸佛,下度众生,只要与你有缘的人,没有一个不得度。所以唯有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才有这样的殊胜能力。再看第三首:
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
这是说明菩萨到他方世界去见佛,见佛一定要有供养。用什么供养呢?天乐,天华,天衣。这个衣,前面跟诸位说过了,大家要记住,不是像我们这种衣服,我们这种衣服佛菩萨不要的。就像我们现在讲的幢幡、宝盖、旗帜一类的,这些东西都是属于衣这一类的。妙香,用这些东西来供养,这…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