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家读过《无量寿经》,虽然是有量的无量,但是那个数字没有人能算得出来。何况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人不是一生圆成佛道,证究竟佛果。证得究竟佛果,那就是真实的无量寿了。那个不是有量的无量了,确确实实是无量的无量。我们这一个法门,是从有量的无量契入无量的无量。昙鸾法师听了之后,把那个仙道舍弃掉了,专修净土。所以他是净宗的一位大德。他作这个注解,他的修行方法就是依据天亲菩萨修行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在这一部论上。他给它作了注解,注解很长,我们这个本子是节录的,所以叫节要。我们现在看这个文。
论曰
从这两个字以下,就是属于下卷的长行,以这个论来解释前面所说的偈颂。
解义十重。一者愿偈大意。二者起观生信。三者观行体相。四者净入愿心。五者善巧摄化。六者离菩提障。七者顺菩提门。八者名义摄对。九者愿事成就。十者利行满足。
这些文字,我们在文里面一段一段来介绍。
一 愿偈大意
愿是天亲菩萨发愿求生净土,他作的这个偈颂。那么这个二十四首偈颂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地方为我们说明了。这是节录的最重要的几句话:
示现观彼安乐世界见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国故。
说的再多,这一句是它的主题,是它的中心。当然也是我们同修们大家的愿望,我们也像天亲菩萨一样有这个愿望。天亲菩萨在此地这个修行的方法,值得我们做参考,要用这种方法来念佛,是决定往生。
示是指示,指示出来。我们不知道修学的要领,菩萨为我们指示出来,展现出来,使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地方的观,他不用念,不用想,他用观。观跟念、跟想,差别在哪里呢?大家都知道,净土主要的有三部经。除了《无量寿经》之外,第二部是《观无量寿佛经》,用的观字。第三部《佛说阿弥陀经》,我们称为小本。这净土三经,三经实在讲,是一部经。《无量寿经》是净宗的概论,把西方世界他的来源、他的历史、他的理论、他的事实真相,为我们详细做了介绍。《观无量寿经》里面,就是《无量寿经》的补充。最重要的,它补充了三桩事情:第一个是理论,二方法,往生的方法,三九品的因果。这是《观经》里面讲的详细。至于小本,这是世尊无尽的悲心,劝我们念佛往生。我们在小本《弥陀经》里面仔细去观察,世尊四番的劝勉。我们常讲“一而再、再而三”,他三而四啊。劝我们四次,应当要求生净土。这是佛的苦口婆心,劝我们往生,求生净土。观是理性的,讲想是属于感情的。如果我们把感情舍掉,完全用理智,理智就叫观。你看《般若心经》,观自在菩萨,这是观世音菩萨啊。所以这个观,不但是眼看叫观,耳听也叫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用这一个字作代表。理性而不是用感情,所以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都用观这个字作为代表。我们仔细去观察,仔细的去思惟,去想象,因为这个观里面有思惟,有想象,有这个意思在。但是刚才说过了,它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是理智,不是迷信。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但事实你明了,它怎么形成的这些理论也清楚。你对它完全肯定,毫无怀疑,你求生的愿心自然就生起来了。我们对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会怀疑呢?没搞清楚啊。都搞清楚了,就不怀疑了。天亲菩萨清楚了,天亲菩萨明白了,所以他一切放下,一心归命求生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最重要的一桩事情,见阿弥陀如来。见佛啊,见佛才闻法呀。什么人给你说法最可靠呢?阿弥陀佛。世尊在《无量寿经》里对阿弥陀佛的赞叹,说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佛平常在许多大乘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佛佛道同,成了佛之后都是平等的,没有大小的。既是平等,既没有大小,为什么偏偏赞叹阿弥陀佛第一呢?称他为佛中之王,这里头必有道理。这个道理是大道理,在这个论里面也为我们显示出来了,天亲菩萨对我们说明了,我们接着往下面看就知道了。这就是这一段,就是他写这一篇文章的理由、缘起,这是要“示现观彼安乐世界见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国故”。写这一篇报告,确实是他的心得报告。
二 起观生信
(一)示五念力
前面讲示现观,怎么个观法呢?
云何观。云何生信心。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
这个行,古时候念[hen],念破音字,当动词用。现在人已经不太注重这些了,念[xing]也可以,我们就随俗,只要大家明白这个意思就可以了。
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
他的目的达到了,我们往生见佛的目的达到了。那要怎样达到这个目的呢?你要修五念行成就。可是,前面这一句不能疏忽:善男子善女人,着重那个善字。所以从前李老师常讲,念佛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李老师给我们讲过很多次,说我们台中莲社,那个时候莲友有二十多万人,而真正往生的多少呢?也不过三、五个而已,不成比例啊。原因在哪里呢?就是这个 “善男子善女人”。 善男子善女人念佛才能往生。那我们自己是不是善男子善女人呢?我们自己都以为我们是善男子善女人,你看每天都念阿弥陀佛,每天都念经,在佛菩萨面前表演的都很乖啊。其实,它有标准。这个标准在哪里呢?标准在《观无量寿经》。韦提希夫人遭到了家庭的变故,儿子叛逆不孝,厌倦娑婆世界,想求生净土,请教释迦牟尼佛,修什么样的法门才能往生。世尊在没有讲这个方法之前,先讲净业三福,告诉他,如果要真正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应当修三种福。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这是第一条,人天善。你能把这四句做到了,你是善男子善女人,是人天的善男子善女人。第二条,“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小乘里面的善男子善女人。可是诸位要晓得,小乘是以人天善作基础,往上提升。这个是小乘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我们这个法门是大乘,大乘还要加四句: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三条,总共十一句,这十一句你统统都做到了,就是此地的善男子善女人。可见得这个标准不简单呐。现在我们学佛,传授三归依,传授重戒,这个戒律都没有详细讲清楚,也就是糊里糊涂归依了,归依以后还是糊里糊涂,没搞清楚。戒是受了,戒的内容不晓得,怎么样修持也不知道。糊里糊涂归依,糊里糊涂受戒,糊里糊涂学佛,学佛学成一个糊涂佛,那怎么能往生呢?这个不能往生。这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的。关于三归依,我们有一个录音带,过去在新加坡详细作了一次说明。有同修从录音带把它整理出来,出了一个小册子,希望同修们要多去看看。这些基本的知识,我们有一个《认识佛教》,非常非常重要。学佛,佛是什么,不能不清楚。佛教究竟是什么,佛教了我们些什么,我们学佛的目的又何在,都得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不能含糊。所以,《认识佛教》跟《三归依传授》这两个小册子很要紧,大家一定要多看几遍。三福非常重要,从三福再建立六和,六和敬,能把三福六和做到,你这一生当中一定得幸福快乐,你的家庭一定很美满,事业很顺利,社会能够和谐。这个是学佛法现在得的利益。现前就离苦得乐,将来往生决定是可靠的,决定靠得住啊。所以,这个善男子善女人,着重一个善字。我们一定要认真断恶修善。凡是与三福违背的,那就是恶,我们要把它断除。与三福相应的是善,一定要认真去学习。从哪里学起呢?从孝顺父母学起,你才是真正的善人。我们在海内外介绍这一部经典,确实有不少同修听了之后觉悟了,回头了。现前的社会,大家都晓得,婆媳很难相处,中国外国都一样。儿女结了婚了,不愿意跟老人住在一起。不肯跟老人住在一起,念阿弥陀佛不能往生。为什么原因呢?头一句就没做到嘛。这个孝养父母他就没做到,他怎么能往生呢?这个善男子善女人没他的份,那底下就完全都没有了。所以有不少人觉悟,这个我都看到了。搬出去了,搞了小家庭了,念了《无量寿经》,学了佛了,又回家去跟公婆住在一起,去孝顺父母。这个做法我清楚,他想往生,他真的想求往生,想见阿弥陀佛。他回头了,真的肯依教奉行了,很难得。这叫真正学佛了,他真干了。佛法不是在口头上,不是在理论上,一定要应用在生活当中,你真的去把它做到。还有人回去了,侍候公婆,有时候遇到我,“法师啊,侍候公婆很不容易啊”!这不容易也要学呀,这是叫你学佛,学忍辱波罗蜜,学禅定波罗蜜,学智慧波罗蜜呀。你不在这个环境,你到哪里学呀?公婆是菩萨,天天折磨你,让你修禅定,让你开智慧呀,大善知识啊!你要感激他才对。你能够以这样的心态,这才是真正的善的标准。你确实改过自新、断恶修善,这才能成就,才能够往生,才能够见佛。
(二)五念门
何等五念门。
何等五念门呢?先把这个名目介绍出来。
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
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想到了,天亲菩萨修行,跟我们修的的确是不一样。我们平常修净土,就是老实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其实,有没有老实呢?不老实,一点也不老实。什么叫老实呢?这一念当中具足这个五念,这就是老实,这个佛号能摄心,能入念佛三昧。我们念佛心散乱。昨天我在台大讲经,有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他念佛念了很久,读经念佛都不能摄心,心都是散乱的。问我有没有方法能够摄心,能够使心清净。原因在哪里呢?他这个念里面,没有这些内容,只有一个空空洞洞的佛号,没有内容啊。这个五念门,底下有。
1,礼拜门
云何礼拜。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
我们为什么要修礼拜呢?礼拜是身业,身语意三业要相应。身要礼拜,专门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应就是应供。正遍知、如来,这是佛的十号之一,佛有十个名号,这个地方用了三个…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