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P17

  ..续本文上一页,用如来,应供,正遍知。这些名词我们也不要解释,解释浪费时间。这个佛学常识,诸位多看看就明了了。

  菩萨之法。

  净土是大乘法,大乘是菩萨之法。念佛人都是修大乘的,念佛人就是修的菩萨法,这个自己一定要清楚。

  常以昼三时夜三时。

  这两句就是日夜不间断,没有间断的。古印度把一昼夜分作六个时辰,白天三时,晚上三时。我们中国古时候,这个时间的单位是把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我想这个大家都知道,分成十二个时辰。现在我们时间单位是采取西洋的,也是世界上统一的用法,二十四个时辰,所以我们称小时。小时只有中国人称,在外国人,称小时他不懂,他就迷惑了。为什么会是小时?因为这个时间单位比我们中国小,比印度更小,所以称它做小时。那么印度的一个时辰,就是现在的四小时。昼三时,白天十二个小时;夜三时,晚上十二个小时,二十四个小时不间断啊。

  礼十方一切诸佛。不必有愿生意。

  不必有愿生意,这是菩萨,菩萨日夜这个礼敬,不一定求生。凡是大乘菩萨,都是这个修学法。那么也许诸位看到这个,就觉得为难:我哪有时间拜佛,一天拜到晚,那我体力也不够啊!你要是这样看法呢,那开经偈里头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是错解如来真实义,你搞错了。诸位要晓得,佛法的修持,不重形式,重实质。实质是什么呢?恭敬,对于一切诸佛如来的恭敬心,日夜二十四小时一分一秒都没有忘记,是这个意思,不一定礼拜。你是菩萨,你一天到晚从来看到佛一拜也没有拜,你也具足了,你这个礼拜法具足了。如果你天天拜佛,一天拜十万拜,没有恭敬心,没有诚敬之心,你一拜都没有,那个都不作数的。所以,论心不论事。大乘法论心不论事,不重形式。小乘法是论事不论心,所以小乘人很执著,执著在事相上。你一天拜三千拜,一拜也不能少。大乘菩萨论心不论事,心地的的确确是真诚恭敬,这就是真诚恭敬心时时刻刻都存在,这个就是菩萨之法。我们讲,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绝对不会有一分一秒失掉的,这是菩萨。

  今应常作愿生意。故礼阿弥陀如来也。

  这一句,跟别的菩萨就不一样了。别的菩萨礼佛,就是我们用现代话讲,恭敬诸佛,真诚恭敬诸佛,礼拜是这个意思,他不一定求生净土,没有求生净土这个念头。我们今天这个念头,念念要求生净土,那么我们就专礼阿弥陀佛,我们这个礼敬就有了对象了,专礼阿弥陀佛。所以我在讲归依的时候,讲到末后,落实在我们实际修行上,我跟大家讲:“我们归依佛,归依阿弥陀佛;我们归依法,归依《无量寿经》;我们归依僧,归依观音势至”。这是落实在我们修行的层面上来说。有些人,我听说,我听大陆上一些老法师跟我讲的,他说有人批评,净空法师这个说法太狭义了,这不是佛的意思,是他胡说八道。大陆上这些老法师听了不服气,他说你们如果认为净空法师说的不对,来跟我辩论!所以还有不少老法师很赞成,老法师同意我的说法。为什么呢?我们决定求生净土。实实在在讲,我们今天读到《往生论》,天亲菩萨就是这样的,这个说法不是我创举的啊。远在一千多年前,天亲菩萨就这样说啦。我们归依就是归依阿弥陀佛,就是礼敬阿弥陀佛,绝对不会错。

  2,赞叹门

  云何赞叹。

  赞叹是口业。

  口业赞叹。称彼如来名。

  由此可知,这个赞叹就是称名。所以诸位要晓得,念佛不是念在口上。这一点,这个意思,古人没有问题,现在有了问题。现在大家听到念佛,都是口念。实际上,在经典、在古人注疏里面,我们这个念,它叫“称名”。“念”,不一定称名。你看我们中国这个念字,这个字也是会意,中国文字是个符号,你从这个符号里面体会这个意思。念字上面是个今,今就是现在,下面是个心。换句话说,你心上真有,那叫念,不一定在口上。口上没有心上有,那叫念。口上有心上没有,没有念啊。所以古人看到人家称名,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天喊念十万声佛号,你看寒山、拾得还笑话他,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喊破喉咙也枉然呢?心上没有。口里有佛,心上没有。心上有叫做念,不一定在口上。那个真正念佛人,从来没有听到他念一句佛号,他往生能上上品往生。为什么呢?他心上真有。这个诸位要晓得。我好像是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在景美图书馆,有一位老居士来看我,说他念佛念了三年了,功夫不得力,妄念没有减少,烦恼也没有减少。问我有没有什么方法。我就劝他,我说念佛最重要的是要放下万缘,你的功夫不得力,就是你放不下。他就告诉我,他说师父啊,我什么都能放下,就是孙子放不下。我就告诉他,我说这就是他的心上只有他孙子。口里有阿弥陀佛,心里是孙子,你说那怎么办呢?这个没有法子了。所以我就教给他一个方法:你把你的孙子换成阿弥陀佛,你就成功了。你看他每一天口里念着阿弥陀佛,手上拿着念珠,他没有念“孙子,孙子”,他没有念,心上真有孙子啊。念,他是念在心上。我们常讲心上人,他心上人是他孙子,那个叫念啊。几个人能把阿弥陀佛变成心上人呢?那这个人决定往生了,那你跟阿弥陀佛决定相应了。口里头念不念没关系,心上真有,这个是实念。口是称,口是称赞。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就是归依的意思,恭敬的意思,礼敬的意思。念出声音来,一个是提醒自己,心里头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同时也能够劝别人念佛。因为三福最后一句,“劝进行者”,这是化他。大乘佛法要自利利他,我们要把这个殊胜的法门介绍给别人。那有些人不信佛教的,怎么个介绍法呢?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他听进去了,他只要一听进去了,阿赖耶识中阿弥陀佛的种子就种下去了。这个对他是非常非常大的利益,他自己并不知道,我们很清楚: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将来一定会往生,而且是我们跟他结的缘。我们先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将来以后他的缘成熟了,他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就跟着阿弥陀佛一块去接他。接他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在什么时代,你是什么人,我是什么人,我念一句阿弥陀佛,你听在耳朵,就这个原因,你到极乐世界来了,结这个法缘。我们往生西方世界也是如此。过去生中生生世世许许多多的善友,已经往生的,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们也跟着佛一起来接引。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很热闹,不寂寞,我们的熟人太多太多了。不往生,六道里面是非常寂寞的。每一个人业力不相同,一转世各各不能再见面,再见面也是陌生人,也不相识。唯有生到极乐世界,与你自己生生世世家亲眷属、同参道友天天见面,天天团聚。这个都是些事实的真相。天亲菩萨在此地告诉我们,称名的时候,

  称彼如来名。

  彼如来就是阿弥陀佛。

  如彼如来光明智相。

  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劝初学的同学们要读经,要把《无量寿经》念的很熟。当然,最好三经一论都熟,你一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听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他的光明,他的智慧,他的功德,以及他接引十方众生往生的境界,立刻就浮在我们心头上。你这个经教不熟,你就没有这个境界出现。境界很熟,念这个名字我们就想到这个人,想到他的功德,想到他的智慧德相。

  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那么我们起心动念,一切的行为,就会以阿弥陀佛为标准,作为我们修行的榜样。我们的想法、看法、做法、说法,都要跟佛一样。佛的样子在哪里呢?三经就是佛的样子。所以我们经很熟,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思想见解行为都跟佛一样。不一样的地方马上把它改正过来,这叫学佛。学佛要学得跟佛一模一样,这叫学佛。不是念几句名号就叫学佛,那是结个法缘,结个缘而已。有口无心,那没用处的。所以说是接触名号,与如实修行相应。

  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者。彼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

  这无碍光就是阿弥陀佛。《无量寿经》上说了阿弥陀佛十二个名号,这十二个都是用光,这个诸位都念的很熟。此地特别用无碍,没有障碍呀,佛的智慧光明没有障碍。“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这一句是自利,破无明就是开智慧。所以这一句名号,古德在注疏上告诉我们,就是我们自己真如本性的德号。所以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道理就在此地。这个理论,《观无量寿经》里面说的很详细。虽然经文不多,但是很清楚、很明白的显示出来。所以这个名号确确实实能破自己的无明,开发自己的智慧。正如同《无量寿经》上讲的三个真实,“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一句话跟禅宗里面所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一个意思。如果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说开化显示,开是开启,我们本来是闭塞的,所谓是像茅塞顿开。显是明显,很清楚、很明显的展示在我们面前。真实之际,就是事实的真相。我常讲,世尊四十九年为我们说了许许多多的经典,传到中国来,少部分啊。那个时候交通相当不方便,运输很困难,所以总是挑选好的、重要的带回中国,不是完整的。那么我们中国编成大藏经,这大藏经说什么呢?一句话,“诸法实相”,《般若经》上讲的。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实之际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我们本人,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环境。换句话说,佛为我们所说不是别的,说我自己跟我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你要是把这个事实搞清楚了,你才晓得佛教不能不学,不学就是迷惑颠倒啊。我们自己本身有现在,我们有过去,还有未来。过去还有过去,未来还有未来。几个人搞清楚呢?我们生活的空间,现前生活空间没有离开这个地球,可是过去我们生活的空间,未来生活的空间,尽虚空遍法界是我们生活的空间,太大太大了。佛把这些真相给我们说清楚,我们就明白了。明了,那就叫破无明。现在我们都不清楚,都不明了。不但过去未来不清楚,我们这一生自己都不清楚,甚…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