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P18

  ..续本文上一页至于今天从早到晚发生的事情也糊里糊涂过去了。这个无明就很重很重。这一句佛号我们念到功夫成片,就是得清净心。念到一心不乱,就是得心自在,心自在就开悟了,就明了了,就通达了。再念到理一心,无明就破了。你看,不要用其他的方法,就是这一句佛号。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是破无明,就是开发显示真实之际。一心把阿弥陀佛挂在心上,刚才讲了,能把阿弥陀佛变成自己的心上人,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住真实慧”。你看《金刚经》上须菩提尊者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两个问题:“云何降服其心?应云何住?”降服什么?我们的妄念。妄念怎样降服?我们的心要安住在哪里?《无量寿经》就讲的简单清楚。住真实慧,真实慧是什么呢?就住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真实慧,真实的智慧啊。要把阿弥陀佛摆在心上,其他的拉杂东西放下。为什么呢?其他的东西都是生死轮回,你能把这些东西放下,就是把生死轮回放下了。把阿弥陀佛摆在心上,那你就是往生不退成佛,你这一生不可思议的成就。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能满众生一切志愿”,这是化他。你看,自行化他都能够达到究竟圆满,显示出这个法门真实不可思议。那要怎样修行,这是我们当前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怎样真实的修?底下就说了:

  云何为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

  先说你为什么修行不得力。不得力,与阿弥陀佛这个名、道理(义是义理),与名号的意思不相应。就像我刚才讲了,一般人念的这句阿弥陀佛,口头上念,心里头没有,那就不相应,那就不如实修行。要心与口相应,这才行。哪些不相应呢?菩萨给我们说了三条:

  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

  对于西方世界这个信心。我很信佛,很相信。自己以为很相信,其实是假的。譬如我举个例子,今天晚上在这里讲这样重要的一个法门,你们大家来听。如果说今天晚上有一笔买卖,可以赚一亿台币,你今天晚上来不来?保险不来了,那就“若存若亡”,那就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不要说一亿台币,整个世界给我,我也不要。为什么呢?还是搞六道轮回嘛,不是真的嘛。这个真的,能了生死出三界呀。那你那个心就是真的,就相应了。所以还是把世间名利看得很重,“若存若亡”啊。这样念佛不可靠,往生很难。

  二者信心不一。无决定故。

  譬如说,念佛不错,那边那一个参禅坐禅很好,又想去坐坐禅;那边说来了个仁波切,灌顶念咒很有感应,有神通,又去念咒去了,这信心不一,这个也不行,这个也不相应。

  三者信心不相续。余念间故。

  这就是讲你念佛功夫断断续续,所以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净念相继”,你不能够做到相继。相继就是不间断,你有间断。间断当中,一定有杂念进去,所以你念佛功夫是夹杂、间断,这就不相应了。

  是故论主建言我一心。

  到底下我们就看到,天亲菩萨念佛,这三种毛病都没有。他是一心称念,完全符合大势至菩萨“净念相继”,所以他能够成就。大势至菩萨在念佛方法上只给我们说了八个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天亲菩萨把这两句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让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应当怎样下手,应该怎样称念,才能够相应。

  3,作愿门

  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这是五念里面的第三。礼拜、赞叹前面说过了,这个第三就是发愿。我们现在讲发愿,心里面常常要有强烈的愿望,有很坚定的愿望。“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个跟《无量寿经》上面所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相应了。我们念佛的目的在哪里呢?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毕竟”这两个字很肯定,有坚决的意念。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那么由此可知,有真信、有切愿,就决定得生。最怕的是怀疑,所以怀疑实实在在是菩萨往生最大的障碍。那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呢?因为菩萨修行,在他方世界修行很困难,修行的环境不好,恶缘很多,善知识难遇,因此在修行过程当中是进进退退。西方极乐世界就好,阿弥陀佛常常会照顾你,你不会退转,也不会遇到障缘也就是不会遇到障碍。所以他底下一句说:“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楞严经》上给我们讲了三桩事情:奢摩他,毗婆舍那,禅那。这是菩萨行里面重要的三个科目,禅不能离开这三样东西,我们修净土也不能离开。但是参禅的人,他现在就修,而我们呢,是到极乐世界再修。这个不一样在此地。我们先到极乐世界,然后再如实修行,这真正修行,这个里面便宜就占的很大了。奢摩他是什么?这是印度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止”;毗婆舍那翻作观,止观。这个止的意思只可以说是接近,不能达到圆满的意思。譬如底下举了三条,这就是平常我们讲止的意思。止是止息一切恶业,从此以后不再造恶了。譬如经典里面常说,“不净观止贪。慈悲观止嗔。因缘观止痴”。这个是平常的说法,我们特别把它举出来。因为贪嗔痴是三毒烦恼,一定要把这个毒拔掉。如果这个毒要不拔掉,不但我们道业不能成就,往生不能得到,实在说,一个健康幸福的生活都有障碍。由此可知这个三毒非常可怕,一定要知道,要想方法把这个三毒止住。这也是止的意思,这个是通义。本经还有别义,我们看底下一段:

  奢摩他云止者今有三义。

  有三个意思,这三个意思就比较完整了。

  一者一心专念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土。此如来名号及彼国土名号能止一切恶。

  止在这个地方显示出来了,不但我们现在要一心专念,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还是一心专念。为什么呢?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个是学佛的同修,尤其是修净土的同修,我们听的很熟:“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究竟怎样不可思议,不知道。如果你真正知道它是如何的不可思议,你就会很勤奋、很认真地去执持名号了。这是我们在大经里面,以及《弥陀经疏钞》、《弥陀经要解》里面都讲的很多,也讲的很详细,在这个地方我们不能不多说几遍,已经听到的加深印象,没有听到的要好好注意的听。当年世尊在世的时候,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这个小故事,大概学佛的人都知道:在隋唐时代,差不多是一千多年,一千三百年前,隋唐时代中国的佛法非常兴盛,日本、韩国、越南的高僧都到中国来留学。在那个时候有一些高僧大德就常常想,世尊这个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哪一部经是第一?在这一切经里面去找,到最后的结论,几乎大家都公认,《华严》是第一。《华严》是根本*轮,性、相,理、事,因、果,都非常的圆满,真的是一部佛学概论,其他所有的经典都是《华严》眷属,《华严》的枝叶,也就是《华严经》某一部分,佛详细给我们说明。这是指一切经都是解释《华严》的,《华严》这是总纲领。那么,《华严》跟《无量寿经》作个比较呢,则是《无量寿经》第一,把《华严经》比下去了。为什么呢?《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圆满。如果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华严》不算圆满,还有缺陷。那么《无量寿经》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归宿,这是《华严经》的精华,《华严经》的归宿啊。所以这才认识《无量寿经》在整个佛法里面,它的地位高出一切经,比《华严》还高。《无量寿经》现在这个本子,我们读的是会集本,这个会集本一共是四十八品,这四十八品里面哪一品第一呢?那继续再找找第一,当然是第六品第一。第六品是四十八愿,我们仔细去观察这部经,自始至终就是世尊为我们详细介绍四十八愿。这一部经里头,字字句句都离不开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第一啦。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这四十八愿一共有四十八条,哪一愿第一呢?这个问题古大德可以说大家都公认,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是什么呢?十念必生,就是名号。所以这样一比较,才知道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整个佛法的最高峰,没有比这个更高的了。念这一句佛号,就等于四十八愿都念了,等于《无量寿经》都念了,等于一部《华严经》也念了,等于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统统念到了。不仅如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无量无边的经典,都不出这一句名号。所以名号功德真正不可思议。你要把它真的认清楚、搞明白了,你才晓得名号之可贵,名号一定要受持,这是教你“一心专念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土”。这个名号,以及西方极乐世界,佛在经上教给我们,教我们常常想念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就是我劝同修们要把《无量寿经》念熟,最好念的能背过。为什么呢?你就会常常想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如果不念佛,不想西方极乐世界,那就叫打妄想。妄想也叫修行,修什么行呢?修六道轮回,修三恶道呀,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我们要把念头转过来,念阿弥陀佛,想极乐世界。你看,“能止一切恶”,我们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都被它伏住了,都止住了。妄想分别执著伏住了,不但三恶道没有了,六道轮回也没有了,这才能出三界。

  二者彼安乐土过三界道。

  三界就是六道轮回,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里面有六道,所以叫三界道。过是超过,西方极乐世界超过六道轮回。

  若人亦生彼国。自然止身口意恶。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身、口、意三业再不会造罪业了,因为西方世界没有造恶的缘。没有造恶的缘,所以不可能造恶,这就止恶了。

  三者阿弥陀如来正觉住持力自然止求声闻辟支佛心。

  净宗是大乘佛法,决定不会退转做小乘。阿罗汉是小乘,辟支佛也是小乘,这叫三不退。所以生到西方,就圆证三不退,不会退转去做小乘。这个地方需要说明的就是“阿弥陀如来正觉住持力”,这一句实在讲,就是四十八愿,阿弥陀佛本愿的威力,能够帮助我们得到三种不退。不但得到三种不退,几乎得到圆满的三不退,这个是很不可思议。因为要是讲得三不退,圆…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