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P20

  ..续本文上一页这样的,回向众生),回向菩提,回向实际。实际就是真如本性,回向到本性。这三种,实在讲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为什么一开头把众生摆在第一呢?佛告诉我们(佛不告诉我们,我们不知道呀),我们这一个人,不止是只有这一生,我们有过去生,过去还有过去,无始劫到今天,在六道里头生生死死轮回不息,我们跟一切众生结多少的冤仇!不要说从前了,就想想这一生,这个几十年之间,你每天吃的这些动物肉,那些动物甘心情愿被你吃吗?它要是不甘心、不情愿,它弱,弱肉强食,它没有能力抵抗,被你杀了,被你吃了。来生它要投到人,你要投到畜生,他要杀你,要吃你。这吃来吃去,没完没了啊,所以这里面冤业太深了。为什么学佛,认真修行常常会遭遇魔障?就是这些冤家债主,看到你学佛想成就,他的仇还没有报,恨还在心里头没解开,他能甘心情愿让你走吗?总是来找麻烦的。于是,菩萨有智慧,我把我所修的一切功德都回向给你,给一切众生,与一切众生解冤释结,把这个冤结解除,我成佛之后再普度大家,对大家都有好处。他要明了了,他就放你一马,让你成就。你成就对我有好处,就不要再报复了。所以回向众生是非常重要。念念能为众生着想,这样子我们这个冤结才能够消除。这是成就大慈悲心,这个大慈悲就是无条件的对一切众生,爱护、救拔,没有任何条件,这叫大慈悲。如果是有条件的,就不叫大慈悲了,大慈悲是指没有条件的。

  以己功德回施一切众生。

  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统统回向给一切众生,

  作愿共往生彼阿弥陀如来安乐净土。

  像我们天天念的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这个意思,这就是把自己的功德回施一切众生。可是要有真心,要真诚发愿,不是嘴巴里把那个回向偈念几遍,那个没有用。如果说有口无心这样回向,不但没有功德,我想了想,恐怕还有罪过。什么罪过呢?打妄语呀。当着佛菩萨像前面,佛菩萨给你作证明,打妄语骗佛菩萨、骗众生,也骗自己,这个就有罪过了,这就不好了。所以一定要发真心,要发的是真愿:我们修积的功德,与一切众生分享,愿大家同生极乐国。

  生彼土已。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得奢摩他毗婆舍那方便力成就。

  到那个地方,止观成就了。止是定,成就了。观是慧,成就了。有定,有慧。定怎么样呢?不会被外境所转。不被外境所转,这是定力。观呢,能知一切众生的根性,知道用什么方法去教化众生,帮助众生。到这个时候,

  回入生死稠林。教化一切众生共向佛道。

  有了这个能力,就是有了智慧、有了定力,我们要回来,要回到六道轮回里面来,回到十法界里面来,帮助这一些苦难的众生,帮助他们往生净土。只有往生净土,是最快的解脱之道,是最快的成佛之道。在此地,我要特别提醒同修,修净土跟修其他大乘法门不一样,特别是专修,不能杂修,那个感应之快,感应的真实,是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够相比的,我们看到许许多多。我在国外,有一些法师看到我的法缘很好,问我:净空法师,你的法缘那么好,能不能教给我?其实我教给他,他要相信才行。也有相信的,这相信的都转过来了,法缘真的很好。为什么好呢?念阿弥陀佛,讲《无量寿经》,你的法缘就好。阿弥陀佛加持你,十方一切诸佛加持你嘛,那法缘怎么不好啊!你学其他的法门,靠自己的力量啊。靠自己的德行、自己的力量,那很有限啊。我们念阿弥陀佛、讲《无量寿经》,是靠佛的力量,不但是靠阿弥陀佛,靠一切诸佛如来的力量,所以这个法缘好啦。不但法缘好了,身体也好了。从前身体不健康,现在健康了。从前的面貌不圆满,现在圆满了,样样都好了。如果你要是杂修呢,就没有这个好相,专修才有。不能怀疑,要有坚定的信心,决定不怀疑,决定不退转、不改变,一句佛号念到底,感应不可思议。

  前面教我们观察,这观察很重要。实在讲,这个五念法,礼拜,称赞,作愿,回向都很简单,只要有真诚的心,在一念当中很快就完成,就圆满了,唯独观察。所以向下很长的文字,都是教给我们观察。经很长,我们要去想经典里面的依正庄严,真的还不晓得从哪里想起。天亲菩萨把这个经文的内容,把纲领抓出来了,我们就依他这个纲领的方法去想、去观,那就方便很多了。

  (三)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

  云何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

  这就是我们怎样去观察,也就是像《十六观经》里面,我们怎样去观想。说观想我们比较容易懂,说观察就不懂,其实大家要把刚才讲的这个意思记清楚:观,不分别、不执著,经典上讲的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就是观察。

  彼佛国土庄严功德者。成就不可思议力故。

  整个西方世界依正庄严,一一皆是不可思议。

  如彼摩尼如意宝性相似相对法故

  这底下是举个比喻,像这个摩尼如意宝珠。得到这个宝珠,想什么它就变现什么。西方神话里面讲神灯,它比神灯还要有效,变化还要多多,这不可思议的太多太多了。正如世尊在《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即使西方世界的人,也没有办法说得出来,极乐世界那个庄严有多少种类,多少数量。没人能说得出来,等觉菩萨也说不出来。那么天亲菩萨在此地帮我们归纳,归纳十七种。这十七大类,我们平常观想就有了一个标准了。以这个标准来观想,我们凡夫的心力可以能够达到。

  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十七种

  从第一,“一者庄严清净功德成就”一直到“十七者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这个十七条我们不要念,后面一条一条介绍,我们把这个文省掉,看底下这个一到十七(注)。第一是总,后面十六是比喻。所以这十七句有总有别。

  1,庄严清净功德成就

  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者。偈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故 

  这一句是总说。这个偈颂就是上卷,上卷有二十四首偈颂,第一首是天亲菩萨归依三宝,求三宝加持。这第一、二首是赞叹,求佛加持。真正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从第三首开始。这个就是第三首开头的两句。要把这个二十二首偈子统统在长行文里面详细说明,这个就是论的这一部分。

  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

  这个不可思议。这一句“观彼世界相”,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胜过六道轮回。如果从形相上说,这两个世界不能比啊。但是这个地方的胜,不是指这个意思,不是两个世界比较,“噢,极乐世界比我们这个地方好,好太多啦!”不是这个意思。他这个地方的胜,是讲我们带业可以往生,这个就太殊胜了,这就真正不可思议。使我们六道里面凡夫都能够圆满成佛,这是任何诸佛刹土里面没有的事情。“胜过三界道”,它的意思在此地注解里面就讲的很清楚。凡夫人是指六道,六道里面的人是烦恼成就的。实在说,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呢?就是烦恼变现出来的。你有烦恼,就有六道生死轮回。你烦恼断了,你就出了三界了。所以阿罗汉断见思烦恼,烦恼断了,超越轮回了。这个是通途的法门。换句话说,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大乘、小乘,各宗各派,包括禅宗,也包括密宗,见思烦恼不断,你就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所以成就太难太难了。不能超越六道轮回,纵然你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这是无色界最高的一层天了,寿命八万大劫,那还是有限量的。八万大劫到了,怎么办呢?要往下堕。他不能往上升,没得升了,那就往下去了,还是要搞轮回,所以他不究竟。不断烦恼就不能了生死,麻烦在此地。一切法门当中,只有这一个法门,不断烦恼也能了生死出三界。诸位要知道,只有这一门。所以叫门余大道。八万四千法门以外的这一个特别法门,念佛求生净土,带业往生。烦恼没断,为什么能脱离轮回呢?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的,使念佛人能够往生,临终的时候佛来接引。佛为什么不接引别人呢?佛实在讲,大慈大悲,希望个个人都到极乐世界去,那个人不想去,不肯去,那佛不能拉他呀。我们念佛人想去,喜欢去,所以佛来接引我们。那不想去的呢?不是佛不慈悲,不接引他,这叫他自己有障碍,障碍他不想去,他对这个世界还贪恋呐。所以念佛人一定要把这个世间放下,把世缘放下,不能挂在心上。自己身体还在这个世间,还没走之前,心要向往极乐世界,心先去了。这个身呢?回向里头不是说嘛,“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我们要兑现。怎么报恩呢?唯有弘扬佛法,才能报佛恩。我们全心全力把净土法门,把净土的经典,现在还有录音带、录影带,普遍介绍给全世界的大众,这就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我们做这个事情,这个事情这是真实功德,你可以带得去的呀。你做其他的,带不去,真实功德是带得去的。“三界系业毕竟不牵”,阿弥陀佛的愿力啊,阿弥陀佛的光明神通啊!我们三界的业力力量消失了,不会再牵着我们去搞六道轮回了,毕竟不牵。所以这个现象就是“不断烦恼得菩提分”,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成佛了,所以这个法门叫当生成就的佛法。当生一生,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晓得,是活着去的,不是死着去的,所以这个法门叫不死的法门。为什么呢?临终的时候,你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没有死,没有断气呀。佛来了,欢欢喜喜地跟他去了,身体呢,不要了,丢了,这样去的,不是死了以后再去呀。死了以后没法子了,那个太难太难了,所以这个法门是活着走的。我们在助念、送往生的人,我想大家会有这个经验,往生的人如果他的福报大,他走的就很清楚,没有病苦,有福报的人啊。福报是从哪里修的呢?就是刚才讲了,“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你真做,嘴巴念不行。要真做,真做你就有大福报,你临终的时候站着走,坐着走,预知时至,一点病苦都没有,走得自在,走得潇洒。像从前香港何东爵士的老太太,临终往生的时候还开…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