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P28

  ..续本文上一页辟支佛,超过权教菩萨,那就是入了法身大士。《无量寿经》在经题上就把这个修学的标准告诉我们,所以我们修学的标准是清净平等觉。用什么方法修行呢?老实念佛,只要你肯老实念佛,你就能达到这个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那个往生的确是得大自在了。实在讲,自在往生,不需要那么高的标准。功夫成片里面也有三辈九品,上三品功夫成片的功夫,就可以自在往生。在这个世间想多住几年都可以做到,随时想走随时就走得了。所以像李老师这样的功夫,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如果讲得清净心,那就不容易,不是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得到的。功夫成片,上品的功夫成片,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换一句话说,西方极乐世界自在往来,对我们来讲不是难事情,只要你认真肯干,你对于净土三经,或者净土五经的道理通达明白,方法能够正确的运用,你就可以做到。

  凡夫众生以身口意三业造罪。轮转三界无有穷已。是故诸佛菩萨庄严身口意三业。用治众生虚诳三业也。

  这一段是述说十方诸佛刹土六道众生的状况。六道众生之所以轮回三界,就是因为这个三业造罪。造罪受报,受报的时候又造罪,于是因果循环,永远没有出离之时,所以说“无有穷已”。那么诸佛菩萨大慈大悲,给我们作一个榜样,教导我们怎样才能够脱离生死轮回,所以这庄严三业,像前面所讲的,身业,口业,意业。这个心业就是意业。

  如是等众生若遇阿弥陀如来平等光照。若闻阿弥陀如来平等意业。是等众生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三业。

  这一段叙说的这个众生,跟阿弥陀佛有特别的因缘,如果没有缘就遇不到。遇到了而不相信,不能够发愿念佛,那是缘不成熟。所以这个法门,虽说难信之法,这个难信里头缘非常重要。正如同《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由此可知,我们遇到阿弥陀佛,能生信心,能欢喜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善根就不少。善根多少的标准在哪里呢?就在《无量寿经》上。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就像阿阇世王子他们那一帮人,佛说了,过去生中无量劫里曾经供养四百亿诸佛如来,善根还没成熟。诸位想想,供养四百亿诸佛如来,这个善根没成熟,遇到这个法门,只是动了一个念头,希望我们自己将来成佛,像阿弥陀佛一样,往生净土这个愿还生不起来。由此可知,遇到这个法门你真正肯发愿求生净土,就证明你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超过阿阇世王子,也就是说你过去供养诸佛如来不止四百亿,一定超过,你才会有这个善根。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那是真难,不是假难。这一桩事情谁都帮不上忙,一定要过去累积深厚的善根。那么,你遇到“阿弥陀如来平等光照”,阿弥陀佛的平等光在哪里呢?这一句就是指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叫《清净平等觉经》,这个《无量寿经》第一次在中国翻译,汉朝时候的译本,经名就叫《清净平等觉经》。所以这一部经,就是阿弥陀佛平等光照。我们现在得到这个会集本,更是圆满,更是究竟,所以这个本子在这个短短的还不到十年,李老师往生之后这个本子我们才推出来,不到十年,已经弘遍全世界了。我最保守的估计,这个本子这些年来所印的应该有三百万册了,流通到全世界。这是任何一部经典流通这么快速,这样受人欢迎,可以说过去没有见过。我们不敢讲绝后,真的是空前,过去没有过这个现象。为什么有这样殊胜的样子呢?这决定是弥陀跟十方诸佛的加持,否则的话不可能有这样的盛况出现。所以我们遇到这一部经,读到这一部经,就是阿弥陀佛平等光照。你一天念一遍,佛光就照一次;念十遍,佛光就照十次。所以你常常念,念个三年五载,你的业障自然消除了。佛光照著,业障可以消除,智慧可以增长啊。所以读诵《无量寿经》的感应,非常不可思议。“若闻阿弥陀如来平等意业。是等众生皆得解脱”。前面是遇,这个地方是闻,在程度上讲不一样。遇是你遇到,闻这就入进去了。契入这个字就是菩萨的三慧:闻慧,思慧,修慧。在《无量寿经》上,得到慧解,我们一般讲,或者是读经,或者是听经,开悟了。这个闻就是开悟的意思,闻思修三慧,那这个阿弥陀平等意业你就得到了,所以他能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三业”。他的身、语、意业就跟阿弥陀佛很接近。这是修行真实的利益,无比殊胜的境界。我们能不能得到呢?给诸位说,能得到,而且人人都能得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如教修行。你能够如教修行,你就能得到。得到这一个境界,往生就自在了,像前面跟诸位报告的,可以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也不碍事,就是我们常讲的生死自在,可以达到这个境界。那么,具体修法到底是怎么样子的呢?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我劝一般同修,依照《无量寿经》修行,首先要把经念熟,经不熟不行,要熟透,换句话说,要能背诵,而且背的很熟,这一部经里面每一句经文,随时随地都在脑海里面能够清清楚楚的显示出来,要熟到这个程度。这是第一个阶段,熟透之后再第二个阶段,要求解。经里头字字句句的意思要搞清楚,要搞明白。如果经义不清楚、不明白,我们没法子修行。所以一定要求解,明了之后要把它做到,那叫修行。所以修行是在第三个阶段。你这个经不熟,不明白,不了解,你怎么修法?行就是行为,思想、见解、言语、造作,这是行为。我们的行为有错误,前面讲了,我们的行为是造罪业。你所想的,你所思的,你所说的,你所造作的,全是罪业。今天我们要依照佛的标准,把我们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使我们自己对于宇宙人生一切的想法、看法、处事待人接物种种做法,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阿弥陀佛在哪里呢?就在《无量寿经》上,你能够依照经去做,经就是自己的思想行为,自己的思想行为就是《无量寿经》,你将来往生一定是上上品往生。为什么呢?你跟佛的气氛没有两样,所以你得平等三业呀。

  凡心有知则有所不知。

  这是凡人,凡人的心有知,你知道的不少,有知,有知就有所不知。那个有知是什么东西呢?叫妄想。不要以为你真的有知,妄想不是真智慧呀。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之所以不能成佛,那个病根就是妄想执著。妄想是什么呢?就是有知。执著是什么呢?执著就是有欲望。所以有知就是所知障的根源,有欲,这个欲望,就是烦恼障的根源。我们常讲二障,所知障跟烦恼障这二障从哪儿来的,我们要清楚。所以诸佛菩萨,他无知,他无欲,他没有欲望,他没有知。无知,所知障没有了。无欲,烦恼障没有了。二障破了,圆成佛道。

  圣心无知

  圣人的心无知,所以它起作用的时候,

  无所不知。无知而知。知即无知也

  无知之知,那个知是怎么来的呢?众生有问题请教他,随问随答,这是有知。众生要没有问题问他,他无知。所以即使有人问他,他答复出来的话还是无知。为什么呢?他没起心动念,没有想想你这个问题问我,我该怎样答复你,没有这个念头。就像我们敲这个磬一样,敲的重它就响的大,敲的轻它就响的小。你敲下去,它没有说想一想,我该怎么应你,它没有念头。所以真心离念,圣心就是真心,凡心就是迷心,妄心。妄心里面有知,真心里面无知。所以世尊当年说法,在一切经里头《般若经》讲的时间最长,二十二年讲《般若》。说法四十九年,讲《般若经》就用了二十二年。在现在收集的经典当中,《般若经》部头最大,有六百卷。六百卷《般若》,说的什么呢?给诸位说,只说了四个字:“无知无得”,就说这四个字。这四个字世尊说了二十二年,我们还没搞清楚。怎么知道没搞清楚呢?我们还是有知,还是有得,这就是二十二年讲的我们还是没搞清楚。《心经》是大般若的纲领,大般若的纲要。《心经》末后总结,也是“无知亦无得”。那么我们想求知,念念想求有所得,这个就是造罪业,这就是轮回的根本。只要你心里头有知有得,你就免不了轮回。在这个状况之下,如何能够了生死出三界呢?只有念佛求生净土,这叫带业往生。带什么业呢?带有知有得,带这个业往生。如果不是从修念佛法门,有知有得就决定出不了三界,不管你修哪一个法门,依旧在六道之中,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像我们这种根性,这个境界达不到。达不到那就要晓得一定要依靠阿弥陀佛,一定要依靠净土法门,带业往生,横出三界。

  5,庄严大众功德成就

  何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故。

  这个地方讲的大众是在庄严主成就里面说的,主是阿弥陀佛,因此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天人不动众”这一句是指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九品往生的大众。天人是带业往生的凡夫,不动是八地以上的菩萨,意思就是指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蒙弥陀愿力加持,都是“清净智海生”。这个清净是弥陀的功德成就的,智海是弥陀的智慧成就的,所以是阿弥陀佛无量劫所修积的功德智慧加持的,使西方极乐世界人人都得平等三业。

  6,庄严上首功德成就

  何者庄严上首功德成就。

  这个上首不是别人,就是阿弥陀佛,至高无上,在西方极乐世界至高无上的首领。

  偈言。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故。

  如须弥山这一句是比喻。须弥山是这个世间最高大的一座山,称之为王。在众多世界,每一个世界都有须弥山。每一个世界众生业力不相同,所以这个世界粗妙不一样,须弥山的大小也不相同。众多世界众多须弥山里面最大的一座须弥山,我们就称它做须弥山王,用这个来比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所以用这个来比喻。这是显示极乐世界的导师,跟他方世界诸佛如来不一样。“胜妙无过者”,胜是殊胜,妙是微妙,这是以阿弥陀佛跟其他诸佛比较,阿弥陀佛的殊胜微妙超过…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