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真相。
如是成就巧方便回向
这就说到这个方便法身了。
知真实法身则起真实归依也。
这个归依不容易呀。我们这个世间学佛的同修都归依了,明天我们就要传授归依,大概也不少人到这儿来参加归依。你从哪里归,你依什么?如果不晓得从哪里归,也不知道依什么,这个归依就是假归依,空归依。归依这两个字,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菩萨都天天要念的,不能舍弃掉的。为什么?等觉菩萨还没成佛,他还要归,他还要找依靠。真正的归依,是归依自性三宝。在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讲的好,他不说“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为什么呢?怕大家听了这个名词产生错觉,把这个归依误会了。听说归依佛,就想到佛像。听到归依法,就想到经典。听到归依僧,就想到出家人。这就糟糕了,错了,不是这个意思。归依自性三宝。自性三宝是什么呢?佛是觉的意思,觉而不迷。法是正的意思,正知正见,这是法。僧是净的意思,身心清净,一尘不染,所谓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是我们的归依处。“知真实法身则起真实归依也”,这是什么境界?法身大士的归依,圆教初住菩萨。可见得人家授受的三归跟我们不一样。为什么呢?他已经知道真实法身了,我们不知道啊。
何者菩萨巧方便回向。菩萨巧方便回向者。谓说礼拜等五种修行。
这就是天亲菩萨在本论里面所提倡的这个五念门。
所集一切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乐。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
法身大士智慧开了,真相见到了,这才晓得,所有一切法门里面,唯有这一个法门最方便、最真实,能令一切众生跟菩萨一样证清净法身,圆成佛果。他们晓得,权教菩萨不知道,阿罗汉、辟支佛更不知道。我们凡夫怎么可能会知道?我们如果要没有得到释迦佛的讲经,这些菩萨大德们的传法、讲解,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个事实呢?诸位现前能把这桩事实听明白了几分,就如同佛在《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你为什么能听懂?菩萨都听不懂,你比菩萨还高明?这个原因是你过去生中的善根,现前诸佛如来的加持。你把这个意思听懂了几分,而每一个人听懂的程度都不一样,有人听懂一、二分,有人听懂三、四分,这就是每个人善根福德不相同,善根厚的就会多懂一些。而诸佛如来的加持,那个力量与你的善根福德恰好成正比例。你有一分善根福德,佛的加持力量就显出一分。你有两分的善根福德,佛的加持就显出两分。佛的加持力量跟你的善根福德恰好成正比例。这是每个人闻法,悟处为什么会不相同。有人一听他就懂得了,有人一听还是模模糊糊,原因在此地。不管我们是懂得或者是不懂,都应当要学菩萨。真正肯学菩萨,这个人就有福了。怎样学菩萨呢?“不求自身住持之乐”。换句话说,我们今天在这世间上,我们的生活享受,物质享受、精神享受,我们不求这些。我们求什么呢?“欲拔一切众生之苦”。我们看到这个世间许许多多苦难的众生,我们希望去帮助他。我们自己享受里面节省一点,能够帮助他们一点,这就是菩萨。我们自己求生净土,我们也帮助他们明了净土,帮助他们发愿求生净土。我们每天念回向偈,回向偈不是嘴皮上念的,是要去把它做到的,那才叫真的回向,真实的归依。我们天天念“上报四重恩”,怎么个报法?“下济三途苦”,你用什么方法去救济三途苦?三途──饿鬼、地狱、畜生,饿鬼、地狱、畜生在哪里呢?就在眼前。这些饿鬼、地狱、畜生还没有变饿鬼,还没有变畜生,还没有下地狱,现在这些人,看看他的思想、他的造作,将来要堕地狱,将来要变饿鬼,将来要变畜生,我们要去救这些人。已经堕了三途,我们没有能力救了,那是地藏菩萨的事情,他去救去了。我们要救的是什么?现在造这个业,还没有堕落,那么我们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一念回心,他就决定不堕三途,决定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下济三途苦我们不认真地去做,那个回向偈就是骗人,自欺欺人。要真的去做。我们用什么方法帮助这一切众生,才与佛相应,与法相应?就是劝人明白佛法,劝人修学净土。我们今天印经、讲经,讲经每个人都要讲,不能不讲啊。一部经不会讲,讲一句可以啊,一句总会讲。讲一句什么句呢?劝人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最好。这一句你总会讲嘛,一部经不会讲,讲一句嘛。所以碰到人就讲,管他听得进去听不进去、喜欢听不喜欢听,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时时刻刻处处都劝人。现在我们印的书、做的录音带到处送,这个就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的具体的行为,我们真的在做。
无量寿经。三辈生中皆发无上菩提之心。即是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净佛国土心。
《无量寿经》上所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个一向专念没问题,我们都懂得了,就是念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那属于一向专念。那还有发菩提心呢?一向专念是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发菩提心是第十九愿。发菩提心,此地这是说的很具体,很明白了,那就是愿成佛的心,就是四弘誓愿里面“佛道无上誓愿成”,即是度众生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真正的菩提心。四弘誓愿有了一前一后,当中两愿自然在其中。誓愿要发,要断烦恼,要学法门。
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不得往生也。
可见得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一定要发菩提心。为什么呢?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法门,不发菩提心不是大乘人,纵然念佛念的很好,阿弥陀佛想来接引你,西方极乐世界大众反对,那你就不能去了,阿弥陀佛也不能违背大家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发菩提心,跟所有一切大众、跟阿弥陀佛如来同心同愿同行,这样才行,才能往生。
回向谓以己所集一切功德
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
施与一切众生共向佛道。
把我们自己所修学、所集的一切功德,统统布施给一切众生,与一切众生共享,令“一切众生共向佛道”。
巧方便者。
巧是善巧,善巧方便。
谓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彼佛国即是毕竟成佛道路无上方便也。
这一句话很重要,这就是给我们说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成佛之道。所有成佛之道,这一条成佛之道最快速,最稳当。其他成佛之道跟这个不能相比,这个要知道。善巧方便在现在方法很多,我们可以利用科学的工具,把摄受一切众生,也就是劝导一切众生,尽心尽力把它扩大,令一切众生都有缘分听到这个法门,都有这个缘分看到净宗的经典。他能见、能闻,自然就发心,就发愿念佛求生净土。
六 离菩提障
这是我们修学不能不知道的,障碍要远离。我们常讲的业障,业障无量无边,在这里归纳为三条,三种。
菩萨如是善知回向成就。即能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
这三种与菩提是相违背的。菩提是觉,相违背就是不觉,就是迷。这下面三条:
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
所以诸位要晓得,一个人能够舍弃自己一切享受去帮助别人,这是真实智慧。我们世间人说这是傻瓜。因为他自己傻,看别人都傻,他不晓得那是真实智慧。我们自己的生活要节俭,把多余的来作弘法利生的工作,这是真正的智慧。
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这个是真正的慈悲。没有慈悲心,看到众生苦不闻不问,这就是没有安众生的心,这个安是安抚众生,没有这个念头。真正有慈悲心的人,看到一切众生在受苦,他就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他。“远离”,决定舍弃无安众生。舍弃无安众生,就是念念要安乐众生,要叫众生得安乐。他存这个心,有这个念头在,这个人就是慈悲,有菩萨的慈悲。
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故
这是菩萨,这是善巧方便,怜愍一切众生。众生无知,不知道对于三宝、对于圣贤恭敬供养,因此菩萨对一切众生,绝不要求他们供养,绝不要求他恭敬。这是依方便门,因为他不懂。如果要求众生供养,要求众生恭敬,众生不供养你、不恭敬你,那你就不度他,就不怜愍他了,那你就没有慈悲,也没有智慧了。所以决定不求,不求供养,不求恭敬,这样才能够普度众生,特别是度那些罪苦的众生。罪业深重的那些众生,迷惑颠倒,不懂礼仪,不明道理,所以菩萨对他一切随顺,没有一丝毫的要求,无条件的去帮助他。
七 顺菩提门
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故。何等三种。一者无染清净心。以不为自身求诸乐故。二者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以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
你看,远离三种违背菩提心门翻过来,就得到了。染是污染,决定没有污染,心没有污染,精神没有污染,思想见解没有污染。他为什么不会被污染呢?“以不为自身求诸乐故”。也就是说,这个世间的五欲六尘他统统放下了,贪嗔痴慢他也放下了,所以他不污染了,他的心清净了。身心清净,是这样得来的。如果贪图世间名闻利养,他的心就不清净了,他的心就被污染了。菩萨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凡夫贪图“自身的诸乐”,贪图享乐,其实凡夫贪图的这个乐,这个五欲六尘享受之乐,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我们仔细去思惟一下,得不偿失。得到眼前的快乐,五欲六尘的受用,这个受用的时间很短暂,不长,后来的时候要受三途苦报,要受无量劫呀。所以他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所以菩萨不干这个傻事。财、色、名、食、睡,佛在经上给我们提出警告,叫地狱五条根呐。你要贪图吗?贪图,将来那个代价就是堕地狱,地狱、饿鬼、畜生,就是你要付出的代价。不得了啊!你今天这个世间荣华富贵你能享几年啊,那个地狱里面,李老师给我们指出来,那是根据经上讲的,地狱里面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两千七百多年。我们中国号称五千年的历史,在地狱里头才两天。那个地狱的寿命多长呢?短命的是万…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