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童蒙止观讲记(悲华禅师)▪P37

  ..续本文上一页个杯子什么,他产生了第六意识,是这样一个过程,这就是第七末那识和第六意识这样一个区别。但是五根识无疑是最细微的。吸取五根识然后再辗转产生第六第七意识这样的分别意识,也是粗跟细的差别。它们辗转相生,这就叫舌根识修观。

   “五身受触时修止者。随所觉触即知如影幻化不实。若受顺情乐触不起贪着。若受违情苦触不起嗔恼。受非违非顺之触。不起忆想分别。是名修止。云何身受触时修观。应作是念。轻重冷暖涩滑等法。名之为触。头等六分名之为身。触性虚假身亦不实。和合因缘即生身识。次生意识忆想分别苦乐等相。故名受触。反观缘触之心不见相貌。当知受触者及一切法。毕竟空寂。是名修观。”第五这里讲到一个触,身根的触,所谓贪念世法者,这个我们凡夫对这个贪念也非常的深,世间之所以有家庭男女夫妻其中这个身触的乐受那是个非常重要的执着,若能远离这个执着的贪爱而得自在那很多生死苦乐也就不产生了,因为这个东西也不是眼睛所看到的色,也不是耳朵所听到的声,不是舌根,也不是其它香鼻子所闻到的香,他全是一种触受,这里面配合着六勤妄想使凡夫深深难着,又有凡夫贪着异性身体这种搂触,那么按照《入菩萨行》里面所说的那样,你手摸着这个细滑的绫罗绸缎不也一样是享受吗,这种触滑之受其实与绵花这个绫罗绸缎的受他性上是一致的,那凡夫何以偏偏对女色女身之受而贪爱呢,那这不仅仅是个触受的问题,五根识统统最后都辗转次第生成意识,所以说心想最重要,在《佛说四十二章经》里面也讲到这个问题,有一位比丘他修行他觉得自已实在是没办法断欲最后想把自已的男根给断了,佛陀说不对。修行不能这样过于绝对,就象弹琴一样,弹得太紧弹不出声音太松也弹不出曲调,其实这个欲心关键是心意,你如果能把心意控制住把心意给解决了那何必要去断掉这个根呢?一样的道理,对这种男女身触的受其实并不是在触滑上接摸上有产生这样的贪着,它真正上是配合着这个五根尘而产生的意识上的分别观,无始以来串习的所谓的美女美男无始以来所串习的所谓的心中所爱念的人爱念的对象等等通过文学艺术所谓的人物,无始以来在轮回当中虚假象中串习的虚幻的这种欲心而导致的,所以都在于心想上。具体如接触一只手,如果你事先不知道这是你心中所爱念的对象,你还以为是摸到另外一个东西,你不会产生这种感受的。所以说通过如是观察可以知道他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我们修道人该做的事,毫不回避当下修止观。若能了知实相则妄想心退,从止的方面来讲从观的方面来讲悟实相,所以这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好了这里讲到了一个触受。最后来看一下六意知法中修止观相。

   “六意知法中修止观相。如初坐中已明讫。自上依六根。修止观相。随所意用而用之。一一具上五番之意。是中已广分别。今不重辨。”这里智者大师说前面已经很详细了,不再多说了。“行者若能于行住坐卧。见闻觉知等一切处中。修止观者。当知是人真修摩诃衍道。”这里赞叹如大摩诃衍道。“如大品经云。佛告须菩提。若菩萨行时知行。坐时知坐。乃至服僧伽梨。视眴一心出入禅定。当知是人名菩萨摩诃衍。复次若人能如是。一切处中修行大乘。是人则于世间最胜最上。无与等者。”这里赞诵这种历缘对境修禅不断的功德,行住坐卧当中见闻觉知等一切处中修止观,他说这个人是真正地在修道,修什么道,摩诃衍道,就是伟大圣道的意思。所以这里以大品经为例,佛告须菩提说,若这个人在行的时候坐的时候乃至服僧伽梨都能知道一心一意出入禅定,入定,这样的人就是伟大的圣者,就是伟大的修行者。他说如果有人能一切行中修大乘,他说他是世间最胜最上无与等者,何以故?因为这条涅槃之道这条解脱之道最终将成佛将超越世间将永离生死之苦将永弃轮回这般的功德。释论偈中说:

  闲坐林树间  寂然灭诸恶

   憺怕得一心  斯乐非天乐

  人求世间利  名衣好床褥

  斯乐非安隐  求利无厌足

  衲衣在空闲  动止心常一

  自以智慧明  观诸法实相

  种种诸法中  皆以等观入

  解慧心寂然  三界无伦匹 

   这是一个修行者自在解脱的境界。这种自在这种安乐远胜世间安乐,所以这里讲到“淡泊得一心,斯乐非开乐”,这比天人的仙人过得都还要快乐的生活,这是真正安乐的人生,是来自内心修证的功德,所以自依止自安住自解脱,这是我们佛教修行人的风采,我们世间人都不知道这各快乐。大家都从外在上去寻求,对内心的这些东西无能为力,所以说佛法真的是难闻,修行真的是不易。若有人能知此道能知此法真的功德无量,天上人间无有能比。下面你看求世间种种名利名衣好床褥,这不是真正的安乐,求利无厌足啊,这个是无止休的欲望。“纳衣在空闲,动止心常一,自以智慧明,观诸法实相,种种诸法中,皆以等观入,解慧心寂然,三界无伦匹。”你再好的东西世间的人都没有一个修道者这种修习止观修道的快乐来得究竟安乐,所以叫三界无伦匹。好了,今天。讲这个《童蒙止观》的上卷到今天就全部讲完了,也占用了大家不少时间了。大家可以好好地再重新回顾一下。我们这个讲解录音也会在网站上上传,一层层地讲下来,从最初具缘第一,诃欲第二,一直讲到弃盖第三,调和第四,方便第五,正修第六 ,我们已把正修行第六讲完。下卷要讲的是善发第七,觉魔第八,治病第九,证果第十,讲的是种种善根善境界,功德境界,以及还要去辩别魔境,然后出现的禅病如何对治,最后讲到印证,什么叫做登圣果的智慧和境界,这就是《童蒙止观》。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来做个回向。

  愿以此行胜功德,庄严诸佛净刹土,

  吾等发愿与众生,皆共于此成佛道。

  我此普贤殊胜行,为得文殊妙智慧,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胜妙诸佛刹。

  愿我常生诸佛前,愿我能遇善知识,

  生生世世遇妙法,在在处处不离僧。

  我以所行此功德,愿结众生三宝缘,

  祈请上师常住世,轮回苦海愿相随。

  愿我福德日增长,愿我业障渐轻微,

  愿我为道能布施,持戒忍进修定慧。

  愿我所行无憍慢,慈悲喜舍利人天,

  信解行证瑜珈行,回向众生成佛道!

  如来所化无量比丘众,辗转相承清净法身扬,

  四念禅法世尊亲口宣,恒沙有情获得解脱福。

  南传法脉传承永不断,苏伉敏达尊者足下祈,

  外显声闻内秘菩萨行,解脱妙道精华为众启。

  唯愿一切生生世世代,怙主与吾何时无分离,

  祈愿圣尊长寿久住世,法音传遍十方无量界。

  

  获得利乐唯一处,大觉教法久住世,

  受持佛教圣者等,唯愿长久如宝幢。

  威德上师长寿永无尽,无边有情获得快乐福,

  自他众生积资断诸障,愿得捷径大觉之胜地。

  生生世世愿遇清净师,不离殊胜妙法恒受用,

  五道十地功德胜圆满,祈请速得金刚持果位。

  大觉导师降临世间处,教法如日普耀十方界,

  受持教法僧徒相和合,教法长久住世愿吉祥!

  外显佛及文字等净相 内熟气脉明点呈佛像

  密净觉性妙力融法界 愿具六别法证童瓶身

   好了,我们前面在讲法之前提示大家做发心,那么如是正行结行完者最后应该回向,要想使我们所修一切善法所行一切法不仅仅成为有漏功德而转化为无漏功德,应该注意发心正行和结结三种殊胜,一定要如理如法地回向,做不到完全究竟的真实回向也要随顺佛菩萨来回向,把一切功德把自已所造的功德以及一切众生所造的有漏功德和诸佛菩萨所造的无漏功德聚集在一起,回向给三世回向法界回向众生回向菩提,不但如此而且还要观想自已的身体生生世世受用的身体,你看这个生来死去一生又一生改头换面,不知道这个尸体堆起来这个比须弥山还要高,不知道我们这个身体做过多少功德利益,所以说我今天要回向,因为此生一切一切的一切都能够做佛事,别人难怕碰到我的身体看到我一眼他都能种下菩提种,这样发愿,那将来我们成佛了这愿满了那么我们的身体就能做佛事,就比如说寺庙里面佛祖的那个像,为什么我们看到会那么欢喜,一和掌都能种善根,都能得解脱呢,就是因为往昔生中佛菩萨这么发愿,所以说佛菩萨这么发愿回向我也这么发愿回向,所以大家也要有这样的心来做回向,观想这些最后以此心来念诵回向文,这个方为无毒殊胜之回向。好了今天晚上耽误大家时间,就先讲到这里,大家吉祥晚安。

  

  

  《童蒙止观》第九讲

  隋 智顗 撰

  悲华禅师 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嗡门芝西日瓦Ra达 班匝茫嗦哈 嗡答Ra呢答Ra亚 摩匝呢摩匝亚 摩恰呢摩恰亚 芝旺瓦Ra得嗦哈

  

  南无Ra纳扎雅雅 纳美阿雅阿瓦洛格得效Ra雅 波德萨多雅 玛哈噶热呢噶雅 达雅塔 嗡阿噶这 波噶这 呢噶这 噶章噶这 噶若这 泽德作拉噶若哲波Ra耶所哈

  

  内外魔煞三暗等 刹那寂灭于法界

  佛子誓愿谛实力 祈愿如是获成就

  

   南无古鲁贝

  原始怙主普贤王如来 三传历代传承上师尊

  由自吾等本师释迦文 普扎布楚苏伉等化身

  具足功德根本上师宝 请住我心莲花月轮垫

  已于大慈恩门摄受我 祈请赐予三门得成就

  

  金刚上师具德佛 顶礼三世永住尊

  示现三宝胜依境 无有分别作归依

  真实意化清净供 供养胜尊祈纳受

  阻碍悉地海魔障 忏悔一切罪障过

  十方三轮清净法 无欲行持随喜之

  清净四边无垢染 圆满菩提而发心

  如来自在大菩萨 供养三清净之身

  世代所集诸善业 总集回向大菩提

  

  遍地香涂鲜妙杂花敷 须弥四洲日月顶庄严

  …

《童蒙止观讲记(悲华禅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唐代天台忏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