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几夫僧。像这样的清净僧,在世间极为难得,于其身心中,具有种种的功德,能够摄化世间,为众生作福田,我们如对清净僧思惟观察,礼拜供养,就能得到自己所应得的福德!什么叫做真实僧
是指已得四向四果的圣者僧。他们已经具足智德与断德,足够资格称为大丈夫。如以向来所说,前三果及四向,已经分证五分法身,而第四阿罗汉果,已经满证五分法身。所谓五分法身,就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到了圣者的阶位,对于所受的戒法,不论是性戒遮戒,都能守持得清净,其戒体决不可再破坏,是为成就戒身。同时,对于所修的八解脱及九次第定等,亦能无所惑乱的修学,是为成就定身。以无漏智慧洞见四圣谛的真理,是为成就慧身。于有为诸行得到决定性的解脱,是为成就解脱身。进而对于解脱因果的分别,没有丝毫的错谬,是为成就解脱知见身。如是具有五分法身功德的真实僧,我们如能三业精勤的礼拜供养,思念他的种种功德,自然会使自己功德的增上,是为如法的念僧。
四、念戒:戒是道德的规律,为佛弟子者,要做一个佛化的新人,必使自己的身L行为,纳于道德的范畴内,就是合于道德规律的才可去做,不合道德规律决不可做,唯有如此,我们身心才得清净!讲到佛弟子,由身份不同,所受的戒亦别,如在家二众的受持五戒,出家僧尼的受具足戒,沙弥、沙弥尼的受十戒,式又摩那的受六法戒。所受的戒法虽各有所不同,但如法的守持则是彼此一样的,不容有受戒而不持戒的。受持如来的禁戒,不特能轨范行为,亦有殊胜的功德。据昆尼义钞说:在家二众受三归五戒的,闻佛说法,可证初二果,受八关斋戒的,闻佛说法,能进一步的证得三四果。诸位现在所受的是八关斋戒,看来虽只不过足一日一夜戒,但其功德确是极为殊胜的。澫益大师曾说:“只此一日一夜八关斋戒为所缘境………则为具足一切匝沙佛法无量功德之藏。斋戒为法界,一切法趣斋戒是趣不过,是名为念戒”。一日一夜的斋戒,尚有这样的殊胜功德,何况是尽形寿的五戒、十戒、具足戒
更何况是尽未来际的三聚净戒
其功德的殊胜,更是不言可知。华严经说:“具足受持威仪戒法,能合三宝种姓不断”。净戒关系三宝的存续,其重要性有如此,怎可对戒律的蔑视
如常思念戒行的功德,就不会违犯净戒!
五、念天:佛弟子思惟三宝的功德,想念自己的持戒功德,这是理所当然的,但为什么要念天
且如通常说,修学佛法的,不应求生天,生天尚且不是佛弟子所求的,念天还有什么意义
不错,诸天是下究竟的,佛亦再三的开示我们,不要以生天为学佛的唯一目的,但在你未得解脱前·总不免是在六趣往来的,而天上所有的福乐,毕竟胜过人间很多,不失为我们仰望之处。且生天不是想生就得生的,亦要具备生天所应有的功德,所以真正说来,念天不是贪图天上的辐乐,而是念诸天人所有的功德,想到他们是怎样生天的,回想自己是不是亦具有这样的功德o·经过这样的思念,发现自己有信三宝的功德,有持净成的功德,有听闻佛法的功德,有布施贫穷的功德,有智慧抉择的功德,正因为自己具有这么多的功德,相信自己不但可以生天受胜妙乐,就是渐次得涅槃亦不成问题。有了这样的自信,就更勇于做善事,不致再堕落下去!足以佛法所说的念天,不是没有他特殊意义!又此念天法门,阿含及斋经,是明念欲界的六天,谓念戒善得能生天。华严经说念天,是念兜率天上一生补处的大士功德。涅槃经说念天,是念第一义天。这是更深一层的别解,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念天,这里所说的念天,如阿含所说念六天功德。
六、念施:佛说斋经中,没有说到念施,但其余的诸经,都说到六念,最后一念就是念施。澫益大师说念施可以摄在念天中,因为施足生天的条件之一。诸经六念法门中既说到念施,现在不妨顺便谈谈。布施是实际利他的善行,因为在这现实世间,特别在印度这国土,不论是古代或现代,贫穷困苦的人,的确是很多的,到印朝礼佛陀圣迹的,都同有此感!佛出现在印度,亦可说是为救贫苦众生而如此的,所以在大小乘经中,都特别强调布施功德。而富有的在俗佛子,亦颇能遵循佛陀的教示,广行惠施。如黎斯达多长者,受了佛陀的感化,就能做到:“自今以后,门不安守,亦不拒逆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行路乏粮者”。不特如此,还能“于四城门广作惠施,复于大市布施贫乏,复于家内布施无量”。救济贫穷而施舍自己的所有,这功德的确是很大的,每个经济力量许可的,都当随分随力的去做,既使无衣无食的得到饱暖,白己亦可培植殊胜的功德!佛法行者,特别是在家学佛的行者,应运用自己多余的钱财,多作有益社会人群公共福利,使这社会上的苦难人群得到温暖。一般所谓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不忘贫苦大众,功德确是无量。世人所以不肯布施,就是不知布施功德,果常念施就乐于行施。
六念法门,从阿含圣典去看,主要是为在家学佛的行人说的。…坦因为信众的理智薄弱,不能从智制情,为生死别离,荒凉凄寂的阴影所恼乱,所以致他们念!:观想: 三宝的功德,念自己持戒与布施的功德,念必会生天而得到安慰”。斋经中亦说:“奉持八戒,习五思念,为佛法斋,与天参德,灭恶兴善,后生天上,终得泥洹”。如是六念法门,虽多为在家信众说,虽是受八关斋戒者所当修,而实每个佛法行者,都可修此六念法门的,特别是念佛法门,在我国有独特的发展,希望多多以念佛摄心,而得一心不乱!
诸位发心受八关斋戒,而又如法修持六念法,那所得的受用,决定不可限量!因为斋成与六念,如如意宝珠一样,常能出生一切宝物,衣服饮食,金银七宝,亦饀随意的出生,所以如能恒常的习念,不但生天没有问题,就是小世的三乘善根,亦能予以有力的增进!不过依佛法说,无论受戒或修持什么法门,址重要的还是内心清净,内心清净,修什么都得成就,内心不净,所修的叮能成为魔业,这是我们不得不特别注意的!要得内心的清净,还得戒行的约束,以戒约束于身门,从念清净于内心,如是三业清净的熏修,下得自在解脱,是无有是处的!
结 说
受戒是人道的初始,不论那一类型的佛子,都得受木饺所当受的戒,不受戒是小大像个佛子的,因为表现自己为佛化的新人,没有合法的行为怎行?但既受了所应受的戒后,就得专心一志的奉持,无论在什么时侯,不论对什么尘境,都要亿念受体,甚至于穿衣吃饭,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中,亦不可须臾的忘了这受体,如果忘了而小亿念在心,随时随刻会有违犯戒行的可能!设受戒而不严格的守持,不但不能得到成的功益,反而获得极大的过失。这是佛在经律中所一再告诫我们的,我们能不有所警惕?
发心受戒,以在家众说,不论是受五戒八戒,都要恭谨摄持,不得有所违犯,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亦要保持戒行的清净!不说对于重戒的护持是如此,就是轻戒亦不可以轻易毁犯。涅槃经中说有这样一个事实:过去有位菩萨行者乘浮囊漂流过海,漂到海的中央时,特来个罗刹向菩萨讨浮囊。菩萨对罗刹说:你要我什么都可以的,就是这浮囊不能给你,不说整个浮囊不能给你,就是少到如微尘那么一默,我也不能给你的。当知菩萨不给罗刹的浮囊,就是我们所受的戒,如果戒行有亏,就会丧失慧命!诸位在此受八关斋戒多次,唯一望于诸位的是如法奉持!
《入关斋戒十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