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合成一有情,如是可能亿本所作。以作用蕴所作事,根本蕴能亿故”。婆沙的二蕴说,虽在说明记忆的现象,但记忆与业果相续。上面曾一再说过,在过去所作的经验,怎样能保存不失的意义上,是有共同意趣的。这二蕴说,依生灭作用的五蕴现象,与恒住自性的五蕴本体,从体用差别的观点,分为作用、根本二蕴。这本来与有部的法体与作用大体相同,但有部,关于业果相续与记忆作用,纯粹建立在生灭作用的相似相续上,二蕴说者,却把他建立在诸法的本体上。……说转部,主张有常住的;一味的根本做细五蕴,所以有移转。依法体恒存的见地,从前所作的,现在还可以记忆;自作自受,也就可以建立。一味的根本蕴,是诸法的自体,足三世一如,是常住自性,这在有部也可以许可的,只是不许在法体上建立记忆等罢了!这一味的根本蕴,确乎是种子思想的前身。在间断的五蕴作用背后,还潜伏著一味恒存的五蕴;一味的五蕴,是生起间断五蕴的根本。这二蕴,拿种子思想来说,就是种子与现行。种子说,虽是依一味蕴等演化而成,但在时间上,比较要迟一点。像窥基的一下就用种子,细意去解说他,不免有据今解古的毛病。说转部的二蕴说,是从有部分出的初期思想。异部宗轮论,除了几点特殊的敔义而外,也说说转部与有部大体相同。所以用有部法体与作用的思想去解说他,比种子说要正确得多”。从印顺法师的这个详细分别的解说中,移转的诸蕴是什么,一味蕴与根边蕴是怎样,可以明确的了知了。异生位中亦有圣法者,是对有部异生身中没有圣法说的。有部认为因缘生法,并不是真的有某一法体新生出来,只是从缘使某一法体生起作用而已。所以从未有过无漏现行的行者身中初念无漏现前时,是没有他的同类因的。说转部不然,他认为异生位中就有圣法了的。唯识学采源说:“这圣法,窥基解说做“即无漏种法尔成就”。在凡夫身中的圣法,当然不会生起现行,必然是潜在的,被隐覆的。不论他的名称如何,意义如何,他有无漏种子的性能,这是不会错的”。执有胜义补特伽罗者,是对有部的世俗补特伽罗说的。胜义,是真实的意思。胜义补特伽罗,依基师的解说,就是诸法真实自体的实法我,这实法我的行相,徽细难知,难可施设。“既不是蕴外别有,该是即蕴的吧
诸法自体,固可以称为实法我,但他是各各差别的,是否可以建立为统一性的胜义我呢
窥基的解说,还有商榷的余地”。要明了说转部所立的胜义补特伽罗的真相,必须与他所说的一味蕴及根边蕴联系起来看。印度之佛教说:“经量部之本计,立法体常住之一味蕴,作用生灭之根边蕴,即此二者之和合,说有胜义补特伽罗。依此可说有移转,与犊子部同”。所以“说转部的二蕴说,虽采用了体用差别的见解,但在建立补特伽罗的时候,却不像有部那样单建立在生灭作用的相续上。依婆沙论说,他是总依根本与作用二蕴,在体用不离的浑然统一上建立的” (引唯识学采源)。从这种种方面联系起来考察,可知他的目的,也是要在刹那生灭的诸行中,解决那从前生转到后世的一个重大问题。这问题解决了,无我无常的世间问题,也就迎刀而解了!
余所执多同说一切有部者,是指此宗所余的宗义,同说一切有部所执是一样的。多同的话,是可商榷的…当知经部从有部流出以后,在长期的发展中,由于思想的演变,又产生了不同的派别,不是凝固的未变。说经部宗义多同有部,约初流出说则可,约后流派说则不可。现在不妨举出异于有部的几点如下:一、有部说三科皆实,经部说蕴处是假,唯界是实。二、有部说三世实有,经部说过未无体。三、有部说无为实有,譬喻师说无为无实。四、有部说三有为相有实体,为不相应行蕴所摄,经部不立不相应行,约一期相续说有四相,而此四相是无实体的。五、有部说四果中的初果无退,第四果有退,经部说初后二果皆无有退,共有退者唯中间的二三果。、六、有部说所缘的境界都是真实的,经部却提出了境无实体的主张。七、有部说梦、影、像、化等都是实有的,经部说这些都是无实的。八、有部说心心所法各别有体,同时相应,譬喻师说心所即心别无有体,次第现前。九、有部说诸阿罗汉亦有非学的有漏法,譬喻者说,不特阿罗汉身纯是无漏的,就是非情的外色,亦有无漏法。十、有部说,不论异生圣者,在他命终时,共心必然是散非定的,经部说,异生命终虽是散心,佛入灭时却在定中的。十一、有部说菩萨受生,虽没有染污的淫爱心,但仍有染污的亲爱心,经部说菩萨受生,是以不染污的异熟心受生的”十二、有部说择灭有体,经部说择减无体。十三、有部说有无色的有情,有无心的灭定,譬喻者说没有无色的有情,没有无心的减定。十四、譬喻老说的离思无异熟因,离受无异熟果的思想,也与有部完全相反的。像这种种的说法,彼此完全站在敌对的立场,怎可说他余义多同有部
因此,部派佛教的研究者,关于有部与经部的教义,有比较研究的必要!
上来已将二十部派的教理思想,根据木论的组织次第,略为分别说明;但各派的思想,实不止此,如要了解部派佛教的思想全貌,须从整个小乘的阿毗达磨藏中去采索方可!愿有志者深入小乘论藏的法海中去采取吧!
《异部宗轮论语体释》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