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悦——快乐呼吸16法(阿姜布拉姆)▪P22

  ..续本文上一页挥作用,并以佛法指导心。

  锣槌

  ……词穷之时,听众们仍然在观察,他们明白自己尚未完全了解锣槌,观察越久,感受就越丰富,但他们后来的感受,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们小时候在学校学会的用来描述事物的语言,即是佛陀所说的世俗谛,当错认词语所描述的现象为实相时,它们会妨碍我们进一步理解实相。当听众说,那是木棒并认为自己已经明了它的实相时,他们就会停止探究,我必须诱导他们继续观察,等到一切词语皆穷尽,他们继续以静默安定的心去观察,直到看见更深层次,更难以描述的内涵为止。

  世上最美的竹子丛

  我第一次参加闭关时,每天在植物园都会看到一丛非常精致美丽的竹子。闭关结束后大约一周,我再次去植物园,却发现那不过是一丛普通的竹子,单薄灰黄无趣,和参差不齐的小灌木差不多。其实改变的是我的心而不是竹子。闭关结束,我的心不再那样安定,现在只能看到竹子的外在缺陷而无法深入觉知竹子美丽与无穷的实相。

  当我们的心非常安定时,即使最普通的事物也会变得极其精致迷人,我们会发现他们很新鲜,甚至可以注视他们数小时而不生厌烦。

  手电筒加地图

  ……退出禅那之后的心,可比喻为照亮前方一切事物的强力手电筒,但如果不知道该将手电筒照向何处,你就不可能发现深观的藏匿处。因此除了强力手电筒外,我们还需要一份精确的地图,即是佛陀的教导,法。

  如果只有地图而没有手电筒,或手电筒发出的光线不够明亮,我们还是无法发现深观。就像学者们可以熟稔理论知识,但缺乏禅那的亲身体验,也无法产生深观。

  对于拥有地图者,曾亲耳听闻老师的教导并勤于发问与钻研的人,如果同时拥有强力手电筒,即禅那中加持的心,就已经非常接近深观了。如佛陀所说,道从禅(手电筒)智(地图),得至涅槃。”

  第五章 解脱的深观

  深观苦与乐

  四圣谛是佛陀的核心教法,其中第一谛是苦谛,因此佛陀才说众生无法觉悟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为彻底了解苦。

  当禅修者真的在退出禅那后获得对于苦的深观,且没有任何疑惑时,深观将帮助 他彻底了解苦的完整意义。

  一旦彻底了解了苦的意义,你将明白,深观是建立在不可思议浩瀚庞杂的洞见之上的,它深入心髓了解苦,而不仅仅停留在思维的表面。建立深观之后,心中的渴爱与执着开始瓦解,禅修者将觉悟到再也无任何东西值得执取——生活由此改变。

  此外,禅那的经验,亦打通了彻底了解苦的第二条通道——深观乐!禅那的主要特色之一便是前所未有且持续的禅悦,那种持久的快乐即便是爱情也无法与之相比。于是,你自然想问这种禅悦是怎样的,以及它来自何处。

  绞绳

  阿姜查有一个绞绳的比喻。对这种快乐做出了清晰地解释。一个人一出世,脖子上就被套上了绳子,由两个强壮的分别叫五入处和造作的无形恶魔紧紧拉住,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他已经习以为常。然而有一天,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解脱束缚,摆脱五入处与造作的重担,并体验到不可思议的喜乐,这种喜乐完全不同于他先前所理解的任何事物,直到那时,它才了悟真正的快乐,以及绞绳和两个恶魔是多么令人痛苦,也明白了痛苦的止息即是快乐。

  我们一生下来,心就被身紧紧地绑住,被五入处、与造作(一直、选择、控制等)持续束缚,而我们就这样长大并习以为常,甚至很享受五入处的世界。我们即便修习关于五入处或意志的正念,也还是无法辨识其痛苦的本质。假如我们一直认为所见即是实相,那怎么可能了解苦呢?然后有一天,你第一次进入禅那,五入处与造作暂时消失,身体也随之消失,心此生第一次将诶托一切造作和五入处的活动,也解脱了如绳索般紧缚美丽之心的沉重身体,我们感受到禅那中无上的禅悦,并了解到快乐和痛苦各是什么。了悟到身即是苦,见听嗅尝触时时皆苦,造作(种种行为)也彻彻底底是苦,并深观苦的普遍性(诸事皆苦)。我们还了悟,禅那中的禅悦时巨大痛苦在禅那期间消失的结果。

  除非你有过禅那的体验,并经历过一切五入处都消失的情形,否则你就无法理解,为何在晨光中看着露珠莹润的玫瑰是苦,聆听动人心弦的音乐是苦,甚至最美妙的性爱也如烈火焚身般令人痛苦。

  也许你认为这种说法很疯狂,但当你亲身经历禅那时,就会发现这些说法非常真实,如佛陀在经中说,凡夫称为快乐的事物,觉者称之为苦。深观使禅修者能见到凡夫难以企及理解和感动的事物。

  监狱的譬喻

  另一个譬喻同样可解释深观乐。如在监狱出生和长大的人,不曾踏出监狱半步,他不明白监狱生活的痛苦,若有人说他的生活苦,它肯定不同意。但有一天,他有机会离开监狱,进入到无法想象的广阔世界,体验到真正的自由。这时,他才可能了解监狱生活的痛苦,同时也明白逃离监狱、及早结束痛苦才是快乐。

  在此譬喻中,监狱好比身体,监狱的高墙就像五入处,而残酷严苛的狱卒则相当人们自己的意志(即造作者),前人挖掘的地道帮助他逃脱,那就是禅那。人们只有体验过禅那后,才会明白五入处的世界不过就是被五面墙围住的监狱,它可能会稍显安全,但终究还是监禁死囚的牢房。只有在进入深刻的禅定之后,人们才会了解意志即是折磨者,它伪装成自由,却阻止人们快乐的安住。只有逃出监狱,人们才能获得信息,生起深观,了悟苦谛。

  总而言之,如果没有禅那的经验,禅修者将因为世间知识太受局限而无法彻底了解苦(第一圣谛),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正觉。

  深观无常

  认清一切事物的无常本质看似容易,因为任何事物显然都不可能永久长存,我们甚至不需要成为禅修者就明白这个道理。然而,假如知道无常就能觉悟,那为何觉悟的人那么少呢?

  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无形的盲点,诸事万物的变化始终存在,只是不够明显,所以我们看不出来,有些事物过于稳定,以致我们无法察觉出他们的变化,这些就构成了无明的盲点,以下譬喻进一步说明了这个道理。

  电视的譬喻

  想象你在家看电视,画面不断变换,节目频道都不断变化,甚至在关掉电视,只剩下空白屏幕时,我们还可以观察空频道。但此处生起的任何一种无常观都是肤浅的,它无法断除你对电视的执着。

  同理,我们虽能随观关系变化,昼夜交替、花朵凋零、生老病死,看见诸多事物的无常,但对他们的渴爱却依然无法平息。随即你随观死亡,看到生命消逝,你的执着仍无法消解。医院太平间的工作者和丧葬业者每天都能看到死亡,到那他们并未觉悟,这种随观是肤浅的。

  让我们回到关于电视的譬喻上,想象你坐在家里看电视,并随观无常。突然间,不止节目停止,整台电视机也随之消失了,它在一瞬间完全消失!这完全出人意料,令人震惊且改变了你的生活观念,深观就是这回事。

  有些现象是那样的牢靠我稳定,我们看不见,也无法想象它的无常,例如我们的意志。 即使我们在某些需要专注的活动中压抑意志,可我们还是知道,那个造作的潜能或意志始终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始终被控制着。

  在深度禅修中,造作的潜能或意志突然消失了,就像看见电视机突然在眼前消失般出人意料令人震惊和怪异。在禅那种,尤其在第二禅之前的禅那中,过去人们认为始存在的某些东西(造作的潜能或意志)已完全停止、消失,但意志持续运作,且较以往更明亮、清晰。我们的理解力在正念之下被冻结,心比钻石更坚硬明亮,如虚空般不可动摇。这便是深观无常的意义,你将看见一些难以想象或令人沮丧的真相,我,造作者或意志都被制止,而意识仍在持续运作。生起这样的深观之后,你再也无法认为自己是自我的主宰。

  消失的海洋

  请想想你看着海面上的波浪上下起伏,就如看着乐受与苦受上下起伏一般,这也是在随观无常,但只是肤浅的随观。现在再想象突然整片海洋消失了,连周围的陆地也不见了,一切都不见了。这即是深观,难以想象,令人惊讶且令人沮丧,海洋怎么可能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呢?你的旧有观念被完全颠覆,人生从此改变。

  禅那中的情况即是如此,禅修者随观乐与苦的波浪,在五入处之海起伏,然后整片五入处之海完全消失,连同包含五入处的身体也随之不见。

  由此,禅修者真正脱离这个世间——欲界,而进入禅那的领域——色界。他对于无常的真正意义以及衍生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他深观五识止息,再也不会认为见听嗅尝触者是我。

  眼球和望远镜

  ……若觉知的对象都消失,则觉知者也必然已经消失,此时深观生起,你会知道觉知的对象时无常的,觉知者也不是我。

  这便是禅那与无色定的情况。五识在进入初禅时已经消失,现在剩下的是意识,它被层层剥开,就在达到八解脱的最后一支,灭一切受想定(灭尽定)前,最后残余的恶意是消失。意识的眼球(心)止息,一切皆消失,深观发现觉知者(心),一切存在的基础,我,……全都是无常的,终于归于灭,这就称为灭度(般涅槃“。

  因此,当禅修者运用禅那的经验深观无常时,其深入程度将远超过他的预期,他会看见曾坚实的人生观彻底瓦解,长久以来固定成形的“我见”完全被颠覆。

  深观让人很快就了解到,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有任何东西能够稳定到可以让自我立足其上。你已经明白,可以立足其上的所有一切已荡然无存。

  深观无我

  深观会引爆三颗炸弹,苦,无常和无我。其中任何一颗都会破坏无明的基础,佛陀称他们为诸法三相。前面已经指出,深观苦与无常可以让人完全放下,并使自我无立足之地,现在,音波第三颗内观的炸弹——无我,它真的能把自我炸掉。

  与深观苦和深观无常相似,深观无我只有借助禅那中不断增强的心来实现,我…

《禅悦——快乐呼吸16法(阿姜布拉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开动真理之轮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