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奉持八关斋戒(那那瓦拉 上座)▪P3

  ..续本文上一页熏涂身,这种人未全犯第七戒中的六个要素,但破八关斋戒。

  30 问: 犯戒者应根据上述要素,来判断是否破戒。如果不犯任一要素,则未破八关斋戒。若犯了一条戒中的所有要素,则破了八关斋戒。对否?

  30 答:正确。

  31 问:如果奉持八关斋戒时,破了其中一条或多条戒,那么行者该怎么办?

  31 答:如果行者愿继续受持(八关斋戒),那么他(她)应重新受戒。(中文译者注 )这比破戒时舍戒要来得好。

  32 问:这本经书真正涉及了八关斋戒。请问五戒中的第三戒(中文译者注 )是怎样的?这条戒中有多少要素,分别是什么?

  32 答:第三条戒中有四条要素:

  1. 不应拜访的二十种女人。

  2. 意欲与二十种女人中任何人交媾。

  3. 设法性交。

  4. 性接触。

  33 问:是哪二十种女人?

  33 答:这二十种女人是:

  1.由其母亲照料的女子。

  2.由其父亲照料的女子。

  3.由其父亲和母亲照料的女子。

  4.由其兄弟照料的女子。

  5.由其姐妹照料的女子。

  6.由其亲属照料的女子。

  7.由其同族照料的女子。

  8.由同师门下修行佛法的弟子所照料的女子。

  9.由其丈夫照料的女子。

  10.和男子有不规矩的行为(国王对男子处以罚款),某姓某地的女子。

  11.男子购买其卖身契并娶为妻的女子。

  12.自愿与男子共同生活的女子。

  13.因男子的财产而成人妻的女子。

  14.因希求如衣服之类的物品而为人妻的赤贫女子。

  15.已接受男子求婚,并经过庄严宣誓的女子。在庄严的宣誓中,家长们牵着新郎新娘的手,放入一盆水中,祝福说:“愿你们俩互爱对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分离,就如这盆里的水不分开。”

  16.男子解脱女子重负后,娶其为妻的女子。

  17.与男子结婚的奴隶女子。

  18.与男子结婚的有工作的女子。

  19.男子在战斗中赢得并与结婚的女子。

  20.和男子生活一段时间并认其为妻的女子。

  男子侵犯以上二十种女子(原注 )中任意一种,及犯前述要素,即破第三条戒 (原注 )。

  34 问:女子在这儿是什么角色?这在第三条戒中是如何解释的?

  34 答:如果男子和女子互有情意,但此男子不适合该女子(中文译者注 ),那么他们互为不应拜访闲谈之人。

  35 问:此处根据行持方式,八关斋戒有几种?哪几种?

  35 答:根据低层次,中等层次,高层次排列,八关斋戒有三种。

  这三种分别是:

  1. 尼犍斋戒

  2. 牧牛斋戒

  3. 阿罗汉乘行者的八关斋戒

  外道异教徒奉持的八关斋戒称作尼犍斋戒。

  男女居士奉持八关斋戒时,有如受雇的牧牛工(有散乱心),称作牧牛斋戒。

  优婆塞和优婆夷所奉持的八关斋戒,由于行持殊胜的法门,称作阿罗汉乘行者的八关斋戒。

  36 问:这个解释非常短,难以理解。什么是更深入的解释?

  36 答:尼犍斋戒是八关斋戒中的不完全的部分内容。与第一条杀戒有关的是:行者持朝西方向的不杀戒,但其它方向并不戒杀。他们不杀母,杀父,亲属,朋友或某些有亲密关系的动物,但他们不戒杀除此外的众生。其它的戒条依次类推。简言之,此种斋戒是按人意愿持戒。此称尼犍斋戒。

  让我们看当今的优婆塞和优婆夷,根据经律来的求受和奉持牧牛斋戒的方法是正确的。但当行者受持这种八关斋戒后,沉湎于窃窃私语 — 谈论村庄,城镇,山,树,田野,花园,买卖,孙辈,此处彼处,此人彼人等等。这种交谈无益于功德。行者不能从持戒中获得福乐及信心。论的作者因而将这些人比作受雇的牧牛工(并非牛的主人)。早上,雇工们放牧牛群,寻找食物。晚上,赶回牛群至雇主家。在他们得到公平的报酬后,他们又想:“明天我们将在这儿喂牛群,后天我们将在那儿喂牛群。这儿有充足的青草和水,但那儿则没有。” 如此重复。雇工从不分享奶牛的产物(诸如鲜奶,白脱)。 这种持戒即称牧牛斋戒。

  如果在适时适地,受持阿罗汉乘行者的八关斋戒后,行者应根据其个人的喜好和善根,修习禅定和智慧观照。如果通过修习八背舍(tadanga pahana,中文译者注 )的禅定法门并未生起功德,那么行者应继续努力。如果行者思绪无定,或处在非修习禅定的时间或地方,若有能增加佛法信心的谈论(辩论),则应加入交谈。这能有效增长见闻,纠正可能有的见解错误。行者不应参与有竞争心,胜负心等的谈论(辩论)。如果这些佛法的交流不能带来如前所述之利益,若有听闻佛法的机会,行者应往听,以增益佛法上的信心(saddha),惭愧心, 畏惧心 (畏恶因-- kiri,畏恶果--ottappa),听闻(suta),精进(viriya),忆念(sati)及智慧(panna)。我们为了生起迫切的出离心(samvega)而听闻佛法。如果行者由于任何原因,碰到障碍,导致闻法不能获得上述功德,那么,修习(六念处的)禅定法门是很适合的。

  论的作者已经指明适合阿罗汉乘行者的八关斋戒中修习(六念处的)禅定法门的六个项目。它们是:

  忆念佛的功德,

  忆念法的功德,

  忆念僧的功德,

  忆念持戒,

  忆念自身慷慨布施,

  忆念布施,持戒和禅定的生天功德。

  根据行者个人喜好,可以修持这六个项目中任何一个。 但普遍认为行者不应仅修持这六条,因为仅修持这六条,那些精勤禅定的人便不能觉照得定,毕竟这六个项目仅是禅定法门中的一部分。

  因此,在阿罗汉乘行者的八关斋戒中,应行禅定和观照,这对禅、观行者是不难做到的。简言之,行者奉持八关斋戒时通过修习禅定,自身会得到利益。此即阿罗汉乘行者的八关斋戒。

  37 问:尼犍斋戒被认为是最低层次,牧牛斋戒被认为是中等层次,阿罗汉乘行者的八关斋戒被认为是最高层次。对否?

  37 答:对,是这样的。但在世尊的教法中,尼犍斋戒不包括在八关斋戒中。许多行者不愿或不能奉持最高层次的阿罗汉乘行者的八关斋戒,而仅奉持牧牛斋戒。如果行者能奉持阿罗汉乘行者的八关斋戒,甚至仅一天,则他们可视此为殊胜的福田资粮,从中体验到的巨大的快乐。他们真正没有虚度(指白白持戒),如在人间获得新生,趋入佛陀的教法。

  38问: 为何八关斋戒仅在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奉持?(中文译者注 )如果在另外的日子奉持是否就不称为八关斋戒?其它日子可以奉持八关斋戒吗?

  38答:八关斋戒同样可以在其它的日子奉持,不限于上述的几天。根据行持的方式,我将作简要回答。根据持戒日的不同,八关斋戒可分为三类。受八关斋戒的方法如前所述。

  39 问:奉持 (八关斋戒) 的不同种类是什么?

  39 答:

  1. 帕卡提八关斋戒 (pakati-uposatha)

  2. 帕提-加嘎拉八关斋戒(pati-jagara-uposatha)

  3. 帕提-哈日卡-帕卡哈八关斋戒(pati-harika-pakkha-uposatha)

  奉持帕卡提八关斋戒(pakati-uposatha)日为阴历上半月的初五,初八,十四,十五和下半月的廿十,廿三,廿九,三十。

  奉持帕提-加嘎拉八关斋戒(pati-jagara-uposatha)日为阴历月盈的五天,即初四,初六,初七,初九和十三;月亏的六天,即十六,十九,廿一,廿二,廿四,廿七(或廿八)。在一个月的这十一天奉持这种八关斋戒。

  在雨季的四个月,从七月十六日晚上开始,至十一月中旬结束,是奉持帕提-哈日卡-帕卡哈八关斋戒(pati-harika-pakkha-uposatha)的时期。

  拉加(Raja)经释阐述帕提-哈日卡-帕卡哈八关斋戒(pati-harika-pakkha-uposatha)是在雨季的三个月中连续奉持的。 如果行者不能在雨季的三个月中连续天天持戒,那么应从十月十六日至十一月连续持戒一个月。如果行者不能在一个月中连续天天持戒,那么应从十月十六日至月末连续持戒半个月。持戒的任何时期称帕提-哈日卡-帕卡哈八关斋戒(pati-harika-pakkha-uposatha)。

  一些文献阐述了奉持帕提-哈日卡-帕卡哈八关斋戒(pati-harika-pakkha-uposatha)的时期是七月至十一月的五个月。

  一些论中称这三个月是七月,十一月和三月。

  但是其它来源解释为八天,即初七,初九,十三,十四,廿二,廿四,廿八,廿九日,是唯一的奉持帕提-哈日卡-帕卡哈八关斋戒(pati-harika-pakkha-uposatha)的日子。

  希求功德的人应在以上的日子里奉持八关斋戒。其它日子是奉持五戒,而非八关斋戒。

  40 问: 通常,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奉持的八关斋戒叫什么?

  40 答:叫六斋日八关斋戒。

  41 问:现在常用的求受八关斋戒的段落是什么?

  41 答:段落如下,齐诵以下段落三次:

  mayam bhante tisaranena saha attangasamannagatam uposatham yacama.

   法师,我等求受三皈,并八关斋戒。

  42 问:求受八关斋戒时诵什么?

  42 答:(1) 行者先皈敬佛: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南无婆伽梵,阿罗汉,三藐三菩陀。(中文译者注 ) (三唱)

   (2) 然后,如下三皈: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dhammam saranam gacc…

《奉持八关斋戒(那那瓦拉 上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