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u-rakkhitaü);
c. 父母护男 (màtà-pitu-rakkhitaü);
d. 兄弟护男 (bhàtu-rakkhitaü);
e. 姐妹护男 (bhagini-rakkhitaü);
f. 亲戚护男 (¤àti-rakkhitaü);
g. 家族护男 (gotta-rakkhitaü);
h. 法护男 (dhamma-rakkhitaü);
i. 有护男 (sàrakkhaü)。
⑵.两种已婚的男人;
⑶.罚护男 (sapari-daõóaü)——有人准备刑具而说:「凡是到某某男子处者将会受罚。」
以从事之心——受乐的心。只要在插入时、插入后、停住或拔出时的任何一时受乐 者,即构成违犯。
以道入道——以自己的生殖器进入对方之道。
若性交对象是女人、女非人、雌性畜生或两性人,「道」是指三道:阴道(生殖器,女根)、肛门和口;
若性交的对象是男人、男非人、雄性畜生或黄门,「道」是指二道:肛门和口。
无论性交的对象是异性还是同性,当他们达到以道入道的程度并且受乐,即构成违犯。
所谓「达到以道入道的程度」,是指自己的生殖器进入对方的性交管道即使达到芝麻子大小的程度,也已构成违犯。
假如自己的肛门接受他人生殖器的插入,也是以道入道。
同时,性交时不论有无使用保险套,皆犯。
以下情况不构成违犯:
1. 与适合的对象,比如妻子或丈夫;
2.不知——熟睡或昏迷时即使遭攻击也不知道。
3. 不受乐——即使知道,但完全没有享受,完全不接受。
4. 疯狂者。
5. 心乱者。
6. 极度痛苦者。
四、离妄语学处
(Musàvàdà veramaõã)
离妄语学处,有时也译为不妄语戒。也就是戒除说虚妄不实话语的学处。
妄语,巴利语musàvàdà,又作虚诳语,是指心口相违,说虚妄不实的言语。如没有看见、听到、感觉及不知道,却说看见、听到、感觉及知道,欺骗他人。
说虚妄语除了用口头说出之外,也包括书写及打手势等身体语言,凡是由心存欺骗而作出的行为或语言皆构成违犯。
建议受持离妄语学处者也应避免以下三种语言:
1. 两舌 (pisuõàvàcà) ——搬弄是非,向A传B的是非,向B传A的是非,离间亲友。
2. 恶口 (pharusàvàcà) ——骂詈咒诅,使他人难堪。
3. 绮语 (samphappalàpa) ——毫无意义的世俗浮辞,能增长放逸、忘失正念的话题。
具足两个条件即构成妄语:
1. 心存欺骗;
2. 以各种方法使人明白。
以下情况不构成违犯:
1. 因冲动等未经思考而急速说出。由于无欺骗之心,所以不犯。
2. 欲说此而误说成彼——由于愚钝等原因,使所说的内容与想要说的不同。
3. 疯狂者。
4. 心乱者。
五、离放逸之因的诸酒类学处
(Surà-meraya-majja-pamàdaññhànà veramaõã)
离放逸之因的诸酒类学处,有时也译为不饮酒戒。
诸酒类,巴利语Surà-meraya-majja,直译为谷酒、花果酒、酒类。也就是戒除饮用各种酒类的学处,并且包括各种麻醉毒品。
谷酒 (surà) ——以稻米、糯米等所酿制之酒;
花果酒 (meraya) ——以花、果实等所酿制之酒;
酒类 (majja)——只是前面两种酒,以饮之会醉之义为酒类。凡其他任何饮之会醉的,服用了会导致失去理智、神志迷乱之物品,皆称为酒类。
放逸之因 (pamàdaññhàna) ——导致放逸的原因。凡是有心服用这些酒类之后,由此而导致陶醉、放逸,称为放逸之因。
此学处也包括禁止使用一切消遣性的麻醉物和毒品,例如:鸦片、大麻、摇头丸、迷幻药等。
具足三个条件即构成违犯此学处:
1. 酒(麻醉品);
2. 现起想要迷醉、消遣之心;
3. 饮(使)用。
以下情况不构成违犯:
1.不知道——以为是水或其他饮料而误喝。
2. 饮用不是酒而有酒色、酒香、酒味的咸酸酱 、苏打(sutta)或醋等。
3. 为了治病而服用混合有少量酒或吗啡、鸦片等的药品。
4.为了调味而加入少许酒于肉汤等之中。但如果加入太多酒而使之有酒色、酒香、酒味,喝了则犯。
5.疯狂者。
6.心乱者。
第四章 持戒的功德
一、在《法句经》第54~57偈中佛陀说:
花香不能逆风送,栴檀.答嘎拉.茉莉。
善者之香逆风送,善人之香飘诸方。
栴檀.答嘎拉,青莲.瓦西其,
如是诸香中,戒香为最上。
栴檀.答嘎拉,此等香甚微。
持戒香最上,上飘于天界。
具足诸戒行,住于不放逸,
正智解脱者,魔不知其道。
二、在《增支部·布施再生经》(A.8.4.5)中佛陀说:
「诸比库,持戒者的心愿能因[戒]清净而成就。」
三、在《长部·大般涅槃经》(D.16)中又提到,持戒者因具足了戒,能在今生和来世获得五种功德,即:
1、具足戒的持戒者因为不放逸而获得大财富;
2、持戒者以具足戒而善名远扬;
3、具足戒的持戒者无论走近哪一众中:若刹帝利众、若婆罗门众、若居士众、若沙门众中,走近时都有自信而不羞愧;
4、具足戒的持戒者临终不昏迷;
5、具足戒的持戒者身坏死后往生于善趣、天界。
四、佛陀还说到持守净戒上生天之因:
「诸比库,圣弟子具足圣者所喜之戒,无毁、无断、无斑、无杂、自由、为智者所赞叹、无执取、导向于定。诸比库,这是第四福果、善果,能带来快乐,为生天之因,有快乐果报,有助生天,导向可爱、可乐、可意、利益和快乐。」(A.4.6.2)
五、在《清净道论》中又说:
戒香实能胜,一切诸种香;
飘散至十方,成就不破坏。
持戒者为器,敬奉与尊重,
虽作少得多,持戒有大果。
现法之诸漏,不害持戒者,
持戒者能尽,来世之苦根。
若人界成就,及天界成就,
对彼具戒者,有愿得不难。
此究竟寂静,涅槃之成就,
具足诸戒者,心常追随彼。
戒为得一切,成就之根本;
多种功德相,智者分别之。
六、《小诵注-阐明胜义》在解释受持五戒能获得的各别果报时说:
离杀生能获得〔23种善报〕:手足健全,身体高大,灵活敏捷,步履稳健,优美,柔软,洁净,勇敢,大力,口齿清楚,受大家喜爱,柔和,友谊不破,大胆无惧,不受侵害,不会受攻击而死,随从众多,容貌端庄,外表俊美,健康少病,快乐无忧,与所喜爱、可意的在一起而不分离,长寿等等。
离不与取能获得〔11种善报〕:大富大贵,丰衣足食,财产无量,获得还没有的财富,已拥有的财产安全,容易获得想要的财富,财产不会被王、贼、水、火、不孝子孙等所败,获得奇珍异宝,世间最上,无所不知,生活快乐等。
离非梵行能获得〔19种善报〕:没有仇敌,一切人所喜爱,获得食物、饮料、衣服、住处等,睡眠安乐,醒来快乐,解脱苦界的怖畏,不会生为女性或不男不女,不忿怒,光明磊落,无惭颜,无愧色,男女互相喜爱,诸根圆满,五官端正,无疑惑,清闲,生活快乐,无飞来横祸,不会跟喜爱的别离等。
离妄语能获得〔14种善报〕:诸根明净,言语清晰、甜美,牙齿整齐洁白,不太粗,不太细,不太短,不太长,所触舒适,口有莲香,随从恭顺,言语受欢迎,舌头如同莲花、青莲花般柔软、红薄,不掉举,不轻躁等。
离放逸之因的诸酒类能获得〔30种善报〕:很快明了过去、未来、现在所应做的事,正念常现前,不疯狂,有智慧,不懒惰,不愚钝,不懦弱,不迷醉,不放逸,不愚痴,无恐怖,不激愤,无嫉妒,言语真实,不两舌、恶口、杂秽语,日夜无懒惰,知恩,感恩,不悭悋,乐施舍,有戒行,正直,不忿怒,有惭,有愧,见正直,大智慧,具慧,智贤,明辨是非等果报。
《三皈五戒(上座部)》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