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八识规矩颂》讲义▪P3

  ..续本文上一页使俱生我执消灭于无形,此时此位平等性智即圆满转得,故曰“无功用行我恒摧”。此智的妙用怎样

  即如来以此平等性智现他受用身土,为十地菩萨对机说法,故曰:“如来现起它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如来的报身名自受用,受用自己所应有的广大法乐,对十地菩萨示现种种与自受用身近似的身土,使地上菩萨易得受用与佛近似的殊胜法乐。故名“他受用身”。什么是十地

  菩萨见道破分别我法二执,断分别烦恼所知二障,得部份妙观察、平等性二智,受殊胜法乐,又有堪能广化有情,故初名“极喜地”。次修净戒,令戒行圆满,三业清净,远离犯戒尘垢,故二名“离垢地”。次修种种禅定,命定学圆满,能发出种种殊胜智光,故三名“发光地”。次修菩提分法,智慧火焰猛烈,焚毁种种烦恼,故四名“焰慧地”。次修出世离欲,同时又悲济有情,不舍世间,能使世出世道并行不悖,实属难能可贵,故五名“极难胜地”。次修种种缘起,深达法性,能令殊胜的无相般若现前。故六名“现前地”。次于一切巨细诸法平等观照,勤用功力,使无相智殊胜圆满,用功修行到最后边,故七名“远行地”。次修无功用行,随缘任运,观法化众,心常不动,故八名“不动地”。次修法无碍解,义无碍解,训词无碍解,辩说无碍解的四种智慧,说法利生,方便善巧,故九名“善慧地”。最后功行圆满,大法智云蕴含无量三摩地门、陀罗尼门,具无边慧、无边功德,如大云层蕴含无量微细水珠一样,故十名“法云地”。如是十地一地比一地胜进,一地比一地广大,层层深入,终至觉行圆满。在此长期过程中皆由如来现种种相应的微妙身土,说种种相应的微妙正法,领导地地菩萨依次前进,最极究竟,至佛果位。如是一切皆平等性智的妙用。 五、阿赖耶识颂 性惟无覆五遍行,界地随它业力生。 此中上句言赖耶识的性是无覆无记;相应的心所是遍行。阿赖耶识没有我法执著,没有障蔽,又不造善恶业,故其性是无覆无记,由此无覆无记性就附带显示出它的量是现量,境是性境,故颂中不别显它的量与境。赖耶识只有自性分别,不造善恶业,故不与善心所及烦恼心所相应,又与意识关系疏远,不缘名言,故不与别境心所和不定心所相应。因此,它的心所只是五遍行。 下句言赖耶识的界地。赖耶识于欲、色、无色三界皆有,不仅全通三界,而且三界九地皆是它随有情善恶业力之所变现。有情造业有善恶两类,皆能熏习成种。恶与善业皆有上中下三品。恶业下品感傍生,中品感鬼趣,上品感地狱;善业下品感修罗,中品感人趣,上品感天趣,故欲界六道所有的根身器界皆是赖耶识,随有情造业熏习成种之所变现。至于色界无色界皆是有情修世间离欲道所有定业熏习成种,赖耶识随定业力的高低胜劣不同,而变现出种种差异的界地。颂中所言“界地随它业力生”,即是显赖耶识通于三界,而且世间所有界地皆是赖耶识随有情业力之所变现,无赖耶识则无界地可言。 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 二乘谓声闻独觉二种小乘。前者闻佛声教才能成道正果,是为下根;后者在成道生中能无师自悟,证离系果,是为中根。此二但求一己解脱,无大悲利济群生的愿行,故通称小乘。佛陀对此二乘但讲我空,不谈法空,讲前六识,不讲第八赖耶识。故《阿毗达摩经》云:“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此中胜者指殊胜的大乘人。大乘人能通达世出世间深妙的缘起正理,能圆证我法二空的诸法实相,故佛陀必须向彼开示一切法所依的阿赖耶识。小乘人不尔,不能接受此殊胜妙法;若向彼开讲赖耶缘起,则不唯无一,而反有害。以故《解深密经》云:“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一般人只有第七识执第八识见分为我的俱生我执,并无第六意识执八识为我的分别我执。若向大惑不解的凡夫和但求自了的二乘愚者说阿赖耶识,则彼等将会在意识上用名言分别,执赖耶为我,从而增添其我执,助长其无明,故佛陀于小乘法中不谈阿赖耶识,而于大乘法中处处宣说此识。因之,大乘讲阿赖耶识时,小乘便起而反对,认为“大乘非佛说”;大乘人为了破邪显正。不得已而与之进行强烈的争辩。如《摄大乘论》、《成唯识论》等皆多有破小乘反对阿赖耶识之文。故此中颂文有“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之说。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 此二句言阿赖耶识具能藏诸法种子、诸法种子为其所藏、第七识执藏识为我的三藏义而得名,并显此识浩瀚无涯,藏种无量,如大海水因风击动而万波俱作,不可穷极。《楞伽经》云:“如海遇风缘,起种种波浪,现前作用转,无有间断时,藏识海亦然,境等风所击,恒起诸识浪,现前作用转。”正是此中“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之义。“七浪”者:谓七转识及彼心所的种子,因境等刺激而起之现行。现行复熏成种,如海波降而为水;由诸识种遇缘复起现行,如海水又因风击而复生波。由是种现熏生,辗转往复,犹如海水与波辗转往复,而无有停息之期。此正阿赖耶识集起名心的具体概况。 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此两句言阿赖耶识的作用。八识之中前七转识为能熏,第八赖耶具有“可熏性、无记性、坚住性、与能熏共和合性”四义,故能受熏;既能受熏,即能持种;赖耶识随引业力由内四大种变现根身为正报;由外四大种外变器界为依报;至于有情生命前后相续,死此生彼,全由赖耶识去后来先作主公。如是五用皆为赖耶所独具。由斯宇宙万物生生化化,无穷无尽,皆是赖耶识的功用,故此独名“所知依”。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 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此四句总显第八识转依相。菩萨在第八不动地前修,无功用行,推伏俱生我执,第七识不执藏识为我,故曰“舍藏”。初成佛位住金刚喻定,顿断第八识中一切最微细的烦恼,所知二障习气,及续生业习气,永除世间有漏生死苦果,故曰“异熟空。”由斯第八识染分赖耶全部消除,而净分执持无漏菩提种性的无垢识与大圆镜同时现起,由大圆镜智证得清净法身,现起至极庄严的报身及自受用土。同时此圆镜智妙用无边,普于十方尘刹,协助平等性智现他受用身土,协助成所作智现无量化身土,教化无量有情,故曰“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八识规矩颂》讲义》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