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都无法挽救这一过失。
业是缘起法。业的产生,离不开造业者、造业对象、所造何业及造业者的发心。以上内容,正是通过这四方面的差别,说明一些特殊业缘将招感重大果报。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帮助我们免造重大恶业,并能快速积集善业。
四、十不善业果报差别
果报大体有三种,分别为异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异熟果,是在由因感果的过程中,异时、异类、变异而熟。等流果,则是从等同之因流出之果。增上果,是依能作因的增上力而生。
1.异熟果
十恶业道,一一依于大中小之三毒而有三品也。彼中杀生者十,大者一一能感地狱,中十一一饿鬼中生,小十一一畜生中生。此《本地分》所说。《十地经》中,小中二果,其说相反。
第一是异熟果。所谓异熟,有三层含义:一是异时而熟,即因和果的时间不同。二是异类而熟,即因和果的性质不同,比如我们因行善作恶招感苦乐不同的果报,行为虽有善恶之分,但果报本身是没有善恶属性的,所谓“因有善恶,果唯无记”。三是变异而熟,即从因到果是发展变化的,就像从播种到结果,还要经过发芽、开花等过程。那么,造作十不善业将感得什么果报?
“十恶业道,一一依于大中小之三毒而有三品也。”大中小,指三毒的深浅程度。三毒,贪嗔痴。十不善业中,杀生等每一项不善业都会招感大中小三种不同果报。决定这些果报的,就是引发这一不善业的三毒烦恼的轻重程度。
“彼中杀生者十,大者一一能感地狱,中十一一饿鬼中生,小十一一畜生中生。此《本地分》所说。”以上所说的十不善业中,杀生等十种行为,如果以强烈的贪嗔痴烦恼造作,每种行为都将感得地狱果报;以中等的三毒烦恼造作,每种行为都将感得饿鬼果报;以微弱的三毒烦恼造作,每种行为都将感得畜生果报。这是《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所说的。比如以强烈贪心造作杀业乃至邪见,每一种都将感得地狱果报,以此类推。
“《十地经》中,小中二果,其说相反。”而在《十地经》中,中和小两种不善行招感的果报恰好相反。就是说,以中等三毒作恶,将招感畜生的果报;以微小三毒作恶,将招感饿鬼的果报。
2.等流果
出恶趣已,虽生人中,如其次第,寿命短促,受用匮乏,妻不贞良,多遭毁谤,亲朋乖离,闻违意声,他不受语,贪嗔愚痴三者增上。
第二是等流果。其中,等为平等义,流为相似义。也就是说,因和果相似的。
“出恶趣已,虽生人中,如其次第,寿命短促,受用匮乏,妻不贞良,多遭毁谤,亲朋乖离,闻违意声,他不受语,贪嗔愚痴三者增上。”造作十不善业后,首先是感得异熟果,然后将继续感得等流果。在出离恶道后,虽然已经得生为人,但果报并未结束,还要按照十不善业的次第继续感果。因为杀生使众生不得寿终,所以招感寿命短促的果报。因为偷盗使他人财物受损,所以招感穷困潦倒的果报。因为邪淫使他人妻女失贞,所以招感妻不贞良的果报。因为妄语而使他人蒙受诬陷,所以招感被人诽谤的果报。因为离间而使他人反目成仇,所以招感亲朋乖离的果报。因为恶口而使他人心生烦恼,所以今生就会时常听到令人不快的话语。因为绮语而说些毫无意义的话,所以今生就没人对自己所说的话当回事。至于贪嗔痴三者所感得的果报,就是三毒的力量越来越大。
3.增上果
杀生者,能感外器世间所有饮食、药果等微少无力。不与取者,常值旱潦,果实鲜少等。欲邪行者,污泥粪秽,心所不乐等。妄语者,农事船业不兴盛等。离间语者,地不平坦,高下难行等。粗恶语者,地多株杌、荆棘、瓦石、沙砾、渣垢等。绮语者,果不结实,或非时结果等。贪心者,一切盛事年月日夜转衰微等。嗔心者,多有疫疠、灾害、兵戈等。邪见者,于器世间胜妙生源渐见隐没等。
第三是增上果,这一果报表现于外在世界,属于依报的范畴。而等流果体现于我们自身,是正报的范畴。换言之,十种不善行将感得恶劣的生存环境。
“杀生者,能感外器世间所有饮食、药果等微少无力。”杀生,是杀害众生生命,使其失去生存机会,所以就会感得艰难的生活环境,凡生存所需的饮食、医药等种种资具都很缺乏,即使努力经营也所获甚少。
“不与取者,常值旱潦,果实鲜少等。”潦,同涝,指雨水过多,水淹。不与取,因为侵吞他人财物,就会时常遭受旱灾或水灾,广种薄收。
“欲邪行者,污泥粪秽,心所不乐等。”邪行,因为邪淫等不净行,就会感得生活环境充满污泥和粪秽,令人见之生厌。
“妄语者,农事船业不兴盛等。”妄语,因为所说为虚妄之言,就会使所从事的耕种、船运等各项生计都惨淡经营,难以成功。
“离间语者,地不平坦,高下难行等。”离间语,因为破坏他人的和谐关系,就会使人生道路充满坎坷,举步维艰。
“粗恶语者,地多株杌、荆棘、瓦石、沙砾、渣垢等。”株杌,露出地面的树根和砍伐后的树桩。荆棘,丛生多刺的灌木。沙砾,沙和碎石。粗恶语,因为对他人恶言相向,就会使生活环境极为恶劣,充满荆棘、砂石、渣滓、污垢等种种脏乱杂物。
“绮语者,果不结实,或非时结果等。”绮语,因为总是说一些毫无意义的话语,就会感得果不结实的遭遇,或是不按时令结果。比如百般努力却难以成功,当成功终于来临,却已无法享受这份成功。
“贪心者,一切盛事年月日夜转衰微等。”因为贪心不足,会使一切美好的事物日益凋零,逐渐衰败,难以长久保持。
“嗔心者,多有疫疠、灾害、兵戈等。”疫疠,瘟疫,急性传染病的通称。因为嗔心炽盛,会感得瘟疫、灾害、战争等诸多灾难。
“邪见者,于器世间胜妙生源渐见隐没等。”因为邪知邪见,就会感得世间能够受用的资源越来越少,以至隐没不现。今天的社会正是这样,因为观念错误而大肆开发资源,使地球亿万年累积的资源在短短几百年中被极度挥霍,频频告急。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世间所有的痛苦,包括我们个人的遭遇,也包括环境的恶劣,都是由往昔不善行为所招感。了解十不善业的果报,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世间的不良遭遇,同时也能提醒我们不再造作不善业。
五、依十不善业说十善业
白业者,于杀生、不与取、欲邪行中思其过患,具足善心,而作防护彼等之加行,与防护究竟之身业也。如是语四、意三,亦如是配。
其差别者,当说为语业、意业,此《本地分》中所说。事及意乐、加行、究竟等,随类配之。如配断杀生业道,事者,为他有情。意乐者,见过患已而欲断除。加行者,于杀正防护而行。究竟者,正防护圆满之身业也。依于此理,余亦当知。此中三果,初异熟者,以下中上善业,于人及欲天并上二界中生也。等流、增上二果,反不善业而配之,如理应知。
与不善业相反的就是善业,佛教中又称白业。
“白业者,于杀生、不与取、欲邪行中思其过患,具足善心,而作防护彼等之加行,与防护究竟之身业也。”善业的生起,是因为对杀生、不与取、邪淫等恶业过患反复思惟,对恶业带来的异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深信不疑,而生起断恶行善之心。从防护加行着手,进而防护究竟,保持身业的清净无染。
“如是语四、意三,亦如是配。其差别者,当说为语业、意业,此《本地分》中所说。”依此类推,四种语业和三种意业也是这么搭配的。这部分内容出自《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通过对妄语的防护,做到不妄语;通过对离间语的防护,做到不离间语;通过对粗恶语的防护,做到不粗恶语;通过对绮语的防护,做到不绮语。此外,通过对贪心的防护,做到不贪;通过对嗔心的防护,做到不嗔;通过对愚痴的防护,做到不痴。
“事及意乐、加行、究竟等,随类配之。”在谈到十不善业时,是从事、意乐、加行、究竟四方面来认识。与此对应的十善业,同样是由这些方面一一对应。
“如配断杀生业道,事者,为他有情。”事,所缘境。比如对不杀生来说,其所缘境,就是对自己以外的其他有情生起不杀害之心。
“意乐者,见过患已而欲断除。”意乐,心理基础。不杀生的意乐,就是认识到杀生的过患,从而决定断除。不仅要戒除杀生行为,更要生起“我决不杀生”的愿望,从观念上进行防护。
“加行者,于杀正防护而行。”不杀生的途径,主要是对杀业进行防护,从防护故意的杀生罪业,到防护微小的、无意造作的杀罪,把“我不杀生”认识变成一种习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究竟者,正防护圆满之身业也。”不杀生的完成,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造作杀生行为。
“依于此理,余亦当知。”根据这一原理,对其他九种行为也应该这样,从事、意乐、加行、究竟四方面加深认识,严加防护。
“此中三果,初异熟者,以下中上善业,于人及欲天并上二界中生也。等流、增上二果,反不善业而配之,如理应知。”上二界,色界和无色界。十不善业有异熟、等流和增上三种果报,十善业也同样有这三种果报。十不善业将感得三恶道的果报,而十善业将感得三善道的果报。根据所作的下品善业、中品善业和上品善业,将分别得生人道、欲界天和上二界天中。至于十善业的等流果和增上果,则可根据十恶行的等流、增上二果,相反搭配即可。如杀生的等流果为短命,那么不杀生的等流果就是长寿;偷盗的等流果为受用馈乏,那么不偷盗的等流果就是受用丰富。以此类推,就能了知十善业各自的等流果和增上果。
十善和十不善在造作及感果等方面,原理是相同的,只是内容相反而已。所以,此处就介绍得比较简单。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断除十恶的本身就是在常行十善。断除杀业就是不杀生,而断除邪见就是不邪见,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六、业的种类
…
《第三章 共下士道修心次第 第四节 深信业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