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指礼敬方式。礼佛,重要的不是完成这个动作,而是以此表达内心的虔诚敬仰之心。清净,是相对于染污而言。世上许多人对有权有势者恭敬有加,但这种恭敬是为了从中得到什么,是染污的发心,只能长养贪嗔烦恼,绝不是礼佛应有的发心。
“谓非仅礼一方一世之佛,须缘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由决定心,运用清净三业,恭敬而礼。”一方,是相对于十方而言。一世,是相对于三世而言。我们礼佛,所缘对象并非一方一世之佛,而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一认知,在知见尚未达到相应高度时,不是靠理解接受的,而要通过对三宝的信心来接受,此为“由决定心”。因为接受而依教奉行,以清净的身口意三业,对无量诸佛恭敬礼拜。
“三门各别礼敬中,初身礼,即“普贤行愿”等一颂。”三门总礼之后,是身口意三业的各别礼敬。与通常礼佛不同的是,这些礼敬都要辅以观想,这正是普贤行愿被尊为“愿王”的殊胜之处。首先通过观想完成身体的礼敬,颂文为:“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当我们礼佛时,要像普贤菩萨那样,观想自己化身无量,在刹尘般无边无际的诸佛如来前一一礼敬。
“谓先缘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复观自己化身无数,量等刹尘,而行礼敬。此须于彼普贤行愿起信解力,乃能发起。”这是关于身礼的具体观想方法。礼佛时,首先观想宇宙中有微尘那么无量无边的诸佛菩萨,然后观想自己化身无数。这些无量的我,正在礼敬无量的诸佛。佛菩萨像微尘般数不胜数,我也同样像微尘般数不胜数。这一修行的前提,是对普贤行愿产生决定不疑的胜解,否则是很难契入的。
“次意礼,即“于一尘中”等一颂。谓一一尘中皆有一切刹尘数佛,在菩萨众中,须生起随念彼等功德之胜解而礼。”接着,通过观想完成内心的礼敬,颂文为:“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之前的观想是:每个微尘都是一尊佛。现在还须进一步观想:每一微尘中有微尘数佛,每尊佛的身边又有无量菩萨海会围绕。而整个法界的微尘都是如此,都充满无量无边的诸佛菩萨,此外别无其他。对这些道理,大家先要以信心来接受。在礼敬的同时,将自己融入佛菩萨的无量功德中。
“次语礼,即“各以一切”等四句颂。当观自己一一身有无量头,一一头中有无量舌,一一舌中出无量妙音声,赞佛功德。海者,是极多意。”然后,通过观想完成语言的礼敬,颂文为:“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我们应当观想自己有无量的身体,每个身体又有无量的头,每个头还有无量的舌,每一舌头还能出无量的美妙音声,以此赞叹诸佛功德。这里所说的海,是形容广大无边。我们还可将山河大地的一切声音都观想为赞叹佛菩萨功德的音声,将心安住其上。在这样的观想中,世间不再是五浊恶世,内心也不再有贪嗔烦恼,因为其中只有佛菩萨的功德,当下就能成就无量福德。
以上明“礼敬支”,从身口意三业说明礼敬的用心方式。
② 供养支
有上供养者,“以诸最胜”等二颂是。妙华者,谓人天上妙奇花。鬘者,用各种散花配合连缀而成。此二者或系实花,或系仿造。伎乐者,有弦器等之音也。涂香者,谓妙香泥是。最胜伞盖者,即盖中之殊胜者是。灯者,谓香油等灯,及能放光之宝珠等。烧香者,指和合或纯一之香料。最胜衣服者,乃衣中之华美者是。最胜香者,谓能放香气遍满三千世界之香所掺合之香水是。末香者,香粉也,亦可燃烧。以此堆积,造成坛场,更加彩画,量等须弥者是。
次,无上供养者,“我以广大”等一颂是。其有上者,即世间之供物,此乃菩萨等以神力变成者。此中后二句,凡上二所陈有欠缺者,一切加之,此是显示礼敬供养等之心与境故。
供养支,包括有上供养和无上供养,共三个偈颂。供养是佛法的重要修行项目,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其一,强化佛菩萨在内心的重要性。通过供养,能不断提升我们对佛菩萨的感恩心。其二,去除贪著之心。我们所以会深陷轮回无法逃脱,正是因为贪著所致。修习供养,不仅是在舍弃物质,更是在舍弃贪著之心。出家就是最大的舍,舍弃对家庭的占有,对世间物欲的占有。其三,积累无量福德。因为资粮田远比世间任何良田更为殊胜,如果不加耕耘,实在是最大的浪费。正如宗喀巴大师所说:“此田若任其荒芜而不播种,其愚痴直无寻处。此福田既不分四季,亦不论主权,任何人可种,但须以信犁为耕而勤播善种。”
如果把供养比做播种的话,它的收获主要取决于两点。首先是供养对象,同样的耕耘,在肥沃和贫瘠的田地将有不同收获。所以,我们供养不同的福田,所获福报也大相径庭。其次是供养心态,心量有多大,所获福德就有多大。事实上,能供养的心比所供养的田更重要!《大智度论》讲到:舍利弗供养佛陀一碗饭,佛陀又将饭布施给饿狗。那么,是舍利弗供佛的功德大,还是佛陀施狗的功德大?一般人往往认为,当然是供佛的功德大。但《大智度论》的结论是:佛陀施狗的功德更大。因为佛陀的发心是无限的,所感得的福报也是无限。所以说,客观的福田固然重要,但主观的心态更是关键。这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不住于相,心呈现的状态便如虚空一般。以这种无限的心做任何事,当下所获即是无限。
“有上供养者,“以诸最胜”等二颂是。”有上供养,就是有限的供养。颂文为:“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妙华者,谓人天上妙奇花。鬘者,用各种散花配合连缀而成。此二者或系实花,或系仿造。”妙华,是天上和人间最美妙的花朵。鬘者,是以种种花朵连缀而成的花环。这两类既可以用鲜花,也可以用仿真花朵。
“伎乐者,有弦器等之音也。”伎乐,即以种种乐器演奏的音声。如古琴、古筝、琵琶、二胡、竖琴、扬琴等。佛教有以音声供佛的传统,我们每天唱诵的“天上天下无如佛”、“阿弥陀佛身金色”等,再配以法器,便是动人心弦的梵音。近年来,佛光山的星云大师率先将佛教音乐带入社会,影响日益广泛,起到了很好的弘法效果。
“涂香者,谓妙香泥是。最胜伞盖者,即盖中之殊胜者是。”涂香,是涂在身上的香膏,以种种上妙香料调配而成。伞盖,即云罗伞盖,是古代帝王外出或参加重大活动时所使用。最胜伞盖,就是伞盖中最为庄严华美的。
“灯者,谓香油等灯,及能放光之宝珠等。烧香者,指和合或纯一之香料。”供灯,可使用燃烧香油的灯盏,或是放光的宝珠等。烧香,指通过燃烧散发香味的线香等,可使用单纯的香料制作,或是以各种香料调配而成。我们平日燃香供佛时,也要选择上等的天然香料,切勿滥烧劣质化学香料,既起不到供佛的效果,还会污染空气,影响健康。
“最胜衣服者,乃衣中之华美者是。最胜香者,谓能放香气遍满三千世界之香所掺合之香水是。末香者,香粉也,亦可燃烧。”最胜衣服,即霓裳羽衣等华衣美服,质地做工均为上乘。最胜香者,即浓缩上等香料精华的香水,其香气弥漫天地,遍布三千大千世界。末香者,由香料研磨而成的粉状物,亦可燃烧,最常见的有檀香粉等。
“以此堆积,造成坛场,更加彩画,量等须弥者是。”可将上述供品堆积为坛场,兼以彩色图画,每种供具皆无量无边,多如须弥。
“次,无上供养者,“我以广大”等一颂是。”其次是无上供养,也就是无限的供养,颂文为:“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普贤行愿品》是转化心行的实修指南,指导我们将普贤菩萨所缘的境界转化为自身境界。这一过程需要观想,而观想的前提是对此具备坚定不移的胜解。佛法认为,宇宙万有皆是内心显现的影像,人类文明也是源于心的作用。但再辉煌的物质文明,仍无法使人了脱生死。我们的心本具佛菩萨那样的功用,现在却被我法二执所禁锢,无法产生应有的作用。修学《行愿品》,是直接以佛菩萨境界为参照,帮助我们开发自心本具的潜能。若自认是愚痴凡夫,业障深重,又如何对修行生起信心?信心不具,道业不生。所以,广大胜解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深信诸佛菩萨的境界,一方面深信自己本具佛性,且在生命某个层面与佛菩萨无二无别。
“其有上者,即世间之供物,此乃菩萨等以神力变成者。此中后二句,凡上二所陈有欠缺者,一切加之,此是显示礼敬供养等之心与境故。”有上供养中,香、花、鬘等世间供具,再多也是有限的,须以佛菩萨神力进行转化,将有限化为无限。上述供品中,如果有所乏少,可通过观想将山河大地转化成香、花、鬘等种种供具,以此显示供佛的广大心行。诸佛菩萨是无限的,我们能供养的心是无限的,所供养的供具也是无限的,此为心境相当。换言之,是安住于无限心行,并缘无限的所缘境。
无论我们是供一柱香、一朵花,还是千万柱香、千万朵花,其实都是有限的。唯有以无限的心行作为供养,才能将所有供品转化为无限。按华严的见地,一即一切,所有存在本来就是无限的。所以,佛菩萨才能“于微尘中转大*轮”,因为每个微尘都是一切。但凡夫被执著所蔽,一就只能是一,而不是一切。若能将有限的妄心去除,将我们赋予其上的错误设定去除,任何事物的当下便是无限!具备这一认识之后,所供之物皆可藉由观想之力,充满宇宙,遍布法界。即使最微小的供养,也能成就无量功德。
③ 忏悔支
“我昔所造诸恶业”等一颂,是依三毒为因,以身…
《第一章 依止善知识为入道根本 第二节 略示修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