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尘尽光生·大爱篇:智慧之泉▪P3

  ..续本文上一页小乡村,他们家附近有一座佛寺。这孩子个性憨直,反应比较迟缓,他的妈妈以爱心来抚养他、以菩萨的智慧教育他,耐心地陪他一起成长。

  在学校有些不懂事的同学会嘲笑、欺负他,每次看到他都会喊着:「呆子来了!呆子来了!」尽管同学作弄他,他都不愠不火,只是远离他们,自得其乐地玩游戏。

  他特别喜欢捡拾一些小东西、石头……,装满口袋带回家,甚至放在枕边陪他入眠。妈妈知道他有这个习惯,每天放学时就开心地问:「你口袋里有什么东西

  」小男孩都会乖乖地取出,让妈妈将口袋清理干净才进屋。

  有一天妈妈同样地问:「今天口袋里有什么东西吗

  」小男孩竟然护着口袋,往后退了几步,不肯让妈妈看。妈妈再问一次,并且把手伸进口袋,结果摸到一团软软的东西,她吓了一跳,就问孩子:「到底放了什么

  赶快拿出来!」孩子流着泪,小心翼翼地把牠捧出来。

  原来是一只刚脱壳、眼睛尚未睁开的小鸟,小孩在树下捡到的。妈妈看着儿子说:「不要弄痛小鸟哦!不能杀生,赶快送回去放生,让小鸟自由地生活。」孩子点点头,当他正要转身时,妈妈叫住他说:「等一下,你的衣服有破洞,先把衣服脱下来,妈妈帮你补一补。」

  她一针一针地缝补,心想:不如将衣服的口袋缝合,儿子就不会再乱放东西了。当她忙完之后,回头叫儿子,却不见踪影。她纳闷地想:孩子没穿上衣,会跑到哪里去呢

  过了一会儿,婆婆从寺院回来,一进门就说:「今天是浴佛节,你为什么让孩子光着上身去佛寺呢

  」

  她想不透儿子为何没穿上衣就跑到佛寺去,于是赶紧寻找着爱儿。走到屋后时,听到仓库里传出声响,她轻轻地走过去,悄悄打开门,看见儿子拿着一瓶水,小心翼翼地喂小鸟,还轻声地对牠说:「快点喝,佛祖会保佑你快快长大,才能飞去找妈妈哦!」他不断地对小鸟说话,又细心地一滴一滴喂牠喝水。原来这是取自佛寺的甘草水(浴佛节的浴佛水)。

  妈妈看了很感动,难得憨直的儿子懂得爱护生灵。她很欢喜、轻轻地走过去,对儿子说:「喂好小鸟后,记得赶快来穿上衣服哦!」她决定把原本已缝合的口袋拆开;因为小小的口袋,可以装满儿子的爱心,让儿子善良的本性有自然发挥的空间。

  小男孩天真善良的赤子之心,拯救了一只小鸟的性命。「人之初、性本善」,人人都有善良的本性、慈悲的心,我们都应该回归这分清净、纯善的本性,更要勇于付出爱心——尊重万物、爱护生灵,方能展现可贵的人性之美。

  孩子,你怕痛吗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行、住、坐、卧,时时都不离佛法——即使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或是简单的几句话,只要肯用心,都能受用无穷。

  佛世时代,为了将佛法普及大众,佛陀常常因材施教,尤其在简单的言谈对答中,便能赋与教化的功能。

  当时僧团以托钵维生,有一天,佛陀从精舍至王舍城托钵,在返回精舍的途中,经过一个小小的湖泊。有一群天真无邪的小孩,在湖边快乐地嬉戏玩耍,佛陀就停下脚步,站在湖边观赏。

  忽然间,有个孩子很大声地喊:「抓到了!抓到了!」原来他手上抓了一条鱼,只见鱼儿不断地挣扎,其它孩子看到了也都围过来,争先恐后地抓着玩。鱼儿离开水后不能呼吸,嘴巴张得很大,鱼鳃不停地颤动、张合,看起来很痛苦的样子……。

  佛陀赶紧走过去告诉孩子们:「小朋友,你们怕不怕痛呢

  」孩子们回过头看到佛陀,立即同声欢呼:「是佛陀耶!」佛陀亲切柔和地对他们说:「这条鱼在喊——好痛!好痛啊!你们知道吗

  」抓到鱼的那个孩子,听到佛陀这么说,赶快回到湖边,轻轻地把鱼放了。那条鱼儿再度回到水中,立即逃遁而去。

  佛陀很高兴地向孩子们招招手,他们也欢喜地爬上岸,围绕在佛陀身边,佛陀摸摸孩子们的头说:「你们要记得,如果是发生在你们自己身上,会让你们觉得痛苦的事情,就不可以加在他人或小动物身上;若是不小心做了不该做的事,会使自己也无法脱离苦难,所以,不能做错事啊!」

  孩子们听了似懂非懂,不过「不能做错事」这句话,他们都能够明白。佛陀以这几句简单的话,就能启发小孩的良知,让他们回归纯真、清净、善良的本性,这不仅是佛陀的慈悲与智慧,更是他的德行身教使然。

  疼惜小鸟的白衣人

  佛陀曾说:「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哪怕是一条虫或一只鸟,也有其生命的价值。

  在印度有个古老的小故事——在某处郊区,有一群工人收工后到树下乘凉。忽然间,他们听到小鸟奋力拍动翅膀的声音;过不久,又听到一阵吃力、哀鸣的叫声。于是,他们就循声过去,看到一只小鸟一直振动翅膀,想要往上飞,却一再地掉落下来,在地上挣扎着;旁边有一群孩子快乐地追逐着牠。

  这时,有位身穿白衣的人走过来,身旁还跟着几位随从。这位白衣人走到那群孩子的面前,说:「你们在玩这只小鸟吗

  」然后弯下身来,小心地捧起那只小鸟。噢!原来小鸟的脚被系上一条绳子,绳子的尾端还绑着一粒石头,难怪牠飞不起来!

  白衣人心生怜悯,打算放走这只小鸟,那群孩子却说:「小鸟是我们的,你不可以放走牠。」白衣人说:「好!我想买这只小鸟,需要多少钱呢

  」孩子们一听到有钱可拿都很高兴,就把小鸟卖给了他。白衣人随即轻轻地解开小鸟脚上的绳子,然后放牠飞走。小鸟十分快乐地展翅飞翔,并且在白衣人的头上绕了好几圈;而牠的叫声,也变得十分清脆悦耳。

  之后,白衣人对那群孩子说:「你们看!小鸟自由地飞翔、快乐地唱歌,不是很美吗

  万物都有其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权利,这就是天地间的生命之美!」说完之后,那群孩子和在一旁看热闹的大人听了都觉得很惭愧!白衣人看到大家都有了惭愧心,心里很高兴;他再次摸摸每个孩子的头之后,就带着随从离去。

  等他走远了,大家都觉得这位白衣人看起来不像是个普通人,因为他说的话很有道理。这时,有位孩子突然叫道:「他好像是我们的国王耶!」那位孩子所指的国王,就是「阿育王」。阿育王是一位仁王,也是很虔诚的佛教徒;他常常穿着一身白衣,走入人群、了解民情。

  有仁德的人才知道生命之美,也才懂得要尊重生命、及时付出。不过,只要用心,我们每天也都能尊重生命,享受到万物生命之美。

  野生的栗子树

  人生需要平和、稳定,世间一切有生命的动物也都不能缺少「和」。把心调得和气,对人才会有敬意;彼此互敬,才能互爱啊!

  日本有则童话——在某处山林里,生长了一棵野生的栗子树。有一天突然刮起了一阵强风,将已成熟的栗子吹落一地。一群猴子看到了,很高兴地拿了篮子来装,准备带回去和其它的猴子一起享用。

  当牠们正在捡拾时,有只猴子就说:「我们捡够了就好,其余的留给狐狸。」因此,牠们只捡了一篮栗子就回去了。

  不久,狐狸真的来了,牠看到地上有粟子,也很高兴地捡了起来。捡了一会儿之后,狐狸心想:留一些给鼷鼠吧!于是,牠适量地捡了一些就回去了。过了不久,果然有几只鼷鼠也跑来捡栗子,牠们捡了一阵之后,看看好像没有其它的动物会再跑来了,就将地上的栗子捡得一乾二净。

  没想到,后面又来了一只鼬狸。牠看地上已经没有栗子,而街上的栗子还很多时,感慨地说:「为什么我这么慢才来

  地上已经没有现成的栗子好捡了。」

  这时有只乌鸦飞来,看到鼬狸很失望的样子,生起怜悯心,就飞到树上,用翅膀去晃动树枝,树上的栗子就纷纷掉落下来,于是鼬狸很高兴地把栗子捡回去。动物之间也有这分「和」与「爱」,这是多么祥和的童话世界!

  人类却是因为缺少了这个「和」字,以致社会动乱不安。世界需要和平,社会需要祥和,人心需要和气,所以我们在分秒之间都不能疏于调和自己的身心。

  祖母的黑痣

  有位年轻人虽然辛勤地工作,却总是穷困潦倒。有一天,他经过某个村庄,看到一头母牛刚生下小牛。他心想:如果买下小牛,把牠养大再卖掉,就有经营生意的本钱了。恰巧牛主人正担心母牛若养育小牛,会消耗很多体力,无法好好地工作,就很便宜地将小牛卖给年轻人。

  年轻人带着小牛继续走,遇到一位独居的老婆婆,便向她租房间,并约定一段时间过后再付清房租及伙食费。从此以后,慈祥的老婆婆每天供应三餐给年轻人,也帮小牛准备食物。

  过了一段日子,年轻人觉得老婆婆每天辛苦地张罗他和小牛的食物,他却必须等到小牛长大才能还钱,实在很对不起老婆婆。于是,他向老婆婆说:「我不能再继续麻烦您了,我想到外地找工作谋生。长久以来承蒙您的照顾,无以回报,就将这头牛送给您吧!」老婆婆说:「好啊!你放心去找工作,我会好好地照顾牠。」

  老婆婆像疼爱自己孩子般,将小牛照顾得无微不至。由于小牛全身毛色黑得发亮,又常常跟在老婆婆身边,老婆婆就为牠取了一个奇特而亲昵的名字——祖母的黑痣。

  「祖母的黑痣」常与村里的小孩玩耍,和其它的牛只也相处得很和睦,在爱的环境中逐渐成长得强壮、乖巧又聪明。牠常常想着:老婆婆年纪那么大了,还要辛苦地养育我,我应该好好报答她,但是要用什么方法呢

  有一天,一群商人用牛车载了许多货物经过村庄,涉水过溪时,因为货物太重,所有牛车都陷入溪床的软泥,牛只再怎么使力也拖不动。商队里有个人很懂得牛性,他看见对岸有一群牛,就走过去想找一头强壮的牛来拉车,他一眼就发现毛色黑亮、脚力强健的「祖母的黑痣」。

  商人问看牛的人可否借用这头黑牛,看牛的人说牛的主人并不在这里。于是,商人便走向「祖母的黑痣」说:「牛啊!如果你肯帮忙拖动那些牛车,我就给你五百贯钱。」牛儿无动于衷,商人又说:「要不然一千贯

  」

  「祖母的黑痣」听了,轻快地跑向车队,商人将拖车的架子放在牠身上,牠勤快地拖起一辆又一辆陷在溪里的牛车,没多久就将牛车全部拖到对岸。商人用绳子将五百贯钱绑在「祖母的黑痣」脖子上,但是牠好像很不高兴,挡在车队前方,不让车队向前走。商人自知理亏,赶紧再挂上五百贯钱,牠才退到旁边让车队前进。

  「祖母的黑痣」就一路跑回家,老婆婆看到牠脖子上挂着那么多钱,非常惊讶地问道:「孩子,这些钱从哪里来的

  到底怎么一回事

  」

  可是牛无法回答,老婆婆跑去问看牛的人,得知事情经过,不禁感动得流泪,搂着牠说:「孩子,你花那么多力气赚来这些钱,我很感恩,也好心疼!」「祖母的黑痣」也亲密地将头贴着老婆婆的脸。

  人与万物本应和谐相处,在世间有两种要素万万不可缺少,一是「感恩」,一是「大爱」。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无不来自天地万物的赐予和社会人群的协助,所以应当事事感恩、时时感恩,发挥良能回馈世间。

  所谓「大爱」是悲悯一切众生,虽然众生的身形各有不同,但与人类一样也有喜怒哀乐的心情,也都本具清净圆满的佛性。人与人之间常不需言语交流即可明了彼此心意,人与其它生灵也可借由真诚的爱心来传达感情,营造温馨祥和的世界。

  感恩与大爱的力量无穷无尽,人生若能具足这两种胸怀,就没有什么难关不能突破;人人都把这光明良善的力量发挥出来,社会必定健全又安定。

  

《尘尽光生·大爱篇:智慧之泉》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