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要义 彼果智分第十一▪P10

  ..续本文上一页宫殿放出大光明来照耀一切世界。这是说佛的净土显色圆满。显色就是青、黄、赤、白等颜色。这里说的佛应该是受用身佛。

  无量方所妙饰间列,

  这是说佛土形色圆满,形色是一个偏正词组,重点在“形”上,形色本是形象颜色,一偏正就成了着重于形了,所谓形色就指长、短、方、圆等。“无量方所”就是指这个大宫殿(这大宫殿是一个建筑群,当然,这是瞎说)的各处,“妙饰间列”,这宫殿装修得都可好了。“饰”是装饰,“间列”是布局合理。佛的世界是自在的境界,想怎么变都可以。

  周圆无际其量难测,

  “周圆”,你划一个平面图形,要求面积相等,那么圆形的周长最大。是不是这样,我有没有说错?平面几何的内容也忘了。这个“周圆”就表示最大,说的是宫殿最大。大到什么程度?“无际”,无限大。“其量难测”,没法测量、没法思维。这是说佛土的大小,俗话叫占地面积。这一句说的是佛土的分量圆满。

  超过三界所行之处,

  佛土超过了凡夫的世界。比我们的世界圆满。我们的世界是有漏业成就的,佛土是无漏业成就的。这是说的佛土的方所圆满。

  胜出世间善根所起,

  佛土是怎么成就的呢?“胜出世间善根所起”,是这样成就的。善根有世间的、有出世间,我好心作了一点儿善事儿,这是世间善根,“胜出世间善根”则是成就道业的善根,成就道业还有成就二乘道业和成就菩萨道业的不同,这里指的是成就菩萨乘的道业。有人说还兼顾成就二乘道业,比如说极乐世界就有许多的大菩萨,还有大阿罗汉等。这也是一种说法吧。这是佛土的因圆满。

  最极自在净识为相,

  这是佛土的果圆满。这佛土就是由胜出世间的因所创造、所成就的。佛土是“最极自在”的,“最极自在”就是达到自在境界的极致,大自在!“净识”就是无垢识。这句论文说,成了佛之后,是以无垢识为清净世界的体相。也就是说,佛土是“胜出世间善根”为因而有的,但它也是佛的清净心所现的,要是没有佛的无垢识,也就没有那个“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的大宫殿。总之,就是说,佛土也是以识为体性。唯识无义。

  如来所都,

  这是主圆满。佛土是由如来所“都”的,“都”就是首领、头目的意思,这个我是查过字典的。就是说,在佛土里如来是头领。

  诸大菩萨众所云集,

  这是辅翼圆满。说,在佛土里可不是只佛住在那里,还有很多的菩萨也在那里住,他们在那里帮助如来弘扬佛法教化众生。这里我想还包括阿罗汉之类的,因为比如西方极乐世界就有很多阿罗汉之类的。反正这里指的是圣者。

  无量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常所翼从,

  这是眷属圆满。这是因为佛摄化一切众生的缘故。佛土里也有很多的天人;龙,龙是水族;还有药叉,药叉用汉语说就是暴恶鬼;还有健达缚,健达缚用汉语说是寻香,他是管音乐的神;阿素洛,用汉语说就是不端正。还有揭路荼,就是咱们说的大鹏金翅鸟;还有紧捺洛,这也是管音乐的,头上有角,但又象个人样子;还有莫呼洛伽,就是大蟒蛇;还有人与非人等。这就是咱们常说的天龙八部。这个咱们注意一下。虽然说这里说了有天龙八部,但这不是真的。你翻到无性释554页,倒数第四行,“此化非实”。什么意思?就是说,能到佛那儿去的,都得是大菩萨,大菩萨们都带惯了眷属,到这儿来参加法会,他习惯性地就化现出眷属来了,并不是真的天龙八部也来了。这就象冬天里我们戴帽子,到了春天天暖和了,因为戴了一冬的帽子,所以刚不戴帽子的时候还觉得头上戴着帽子一样。菩萨一直带眷属,现在一下子不带,也有还带着眷属的感觉,因为菩萨心力太强,所以在经典上也列出来(被见到)。

  广大法味喜乐所持,

  这是任持圆满。生活在佛土里的人也是要吃东西的,他们吃什么呢?“广大法味喜乐所持”,原来呀,是佛为他们说法,他们听佛说法,听众心里就有了喜乐的滋味。有了这喜乐,结果这儿的菩萨们就能够生活下去了,生命就可以存在了。这确实是不错的。

  作诸众生一切义利,

  这一句是事业圆满。你不能吃过饭不干事儿吧,他们作什么事儿呢?就作利益众生的事儿,利益众生的事儿他们都干。

  蠲除一切烦恼灾横,

  这是摄益圆满。“蠲除一切烦恼灾横”是说,在佛土里是没有一切的灾祸的,烦恼也没有,灾祸也没有。天灾人祸都没有,是一个清净的世界、安乐的世界。

  远离众魔,

  这是无畏圆满。在我们这个世界,有很多的魔,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天魔等等,他们来恼乱我们的身心,我们要修行,他们偏来捣乱,但佛国净土里没有魔。因为没魔,所以我们无畏。

  过诸庄严如来庄严之所依处,

  这是住处圆满。这是说佛的世界的庄严是最庄严的,“过诸庄严”,超过了所有的庄严,比二乘的庄严庄严多了,凡夫世界的装修给佛土根本就没法比。“如来庄严之所依处”,佛土是佛的无量功德所庄严的地方,是最圆满的。

  大念慧行以为游路,

  这是路圆满。“大念慧行以为游路”,“大念”是闻慧,“慧”是指思慧,“行”是修慧。就是说,在佛土里是以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为路的。我们凡夫要到什么地方去,要走公路、铁路,而菩萨要到佛地去,得走闻路、思路、修路。就是说,是以闻思修三慧为路的,沿着这条路就可以成佛。

  大止妙观以为所乘,

  我们在路上也不是步行的,在公路上就坐汽车,在铁路上就坐火车,现在在闻思修三慧的路上,是坐什么呢?坐的是无漏止观,也就是奢摩他、毘钵舍那。这个是乘圆满。

  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

  到了佛这儿了,还有一个门,你得进去,这个门是什么呢?是“空、无相、无愿”,这个咱们一般叫三解脱门。过了这个门就登堂入室了,就到常寂光净土了。

  无量功德众所庄严,大宝华王之所建立大宫殿中。

  这是依持圆满。依持就是依靠、靠山,经上说我每这个世界是以风轮为依持,要是没有风轮,我们这个世界就完蛋了。你看,现在环境污染,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这就是咱们这个世界的风轮出问题了,再不注意,问题就大了。咱们人以大地为依持,在地上生活,可以偶尔坐坐飞机,但不能永远离开大地。现在说佛土,则是以“无量功德众所庄严”的“大宝华王”为依持,就是说,佛土是建立在大宝华王上。注意,大宝华王就是我们的清净心。十八种圆满就说完了。

  如是显示清净佛土显色圆满,形色圆满,分量圆满,方所圆满,因圆满,果圆满,主圆满,辅翼圆满,眷属圆满,住持圆满,事业圆满,摄益圆满,无畏圆满,住处圆满,路圆满,乘圆满,门圆满,依持圆满。

  前边儿用论文说了一下清净佛土的十八种圆满,但没有说名字,当然,我说的时候给说了,人家原文上是没有说的,这儿无著论师给说了一下子。

  复次,受用如是清净佛土,一向净妙,一向安乐,一向无罪,一向自在。

  这是把清净佛土又用四种净德给说了一下。“受用如是清净佛土”,要是受用这清净佛土的话,也就是说,在这清净佛土生活的话,那会有什么好处呢?有四种好处:一向净妙,一向安乐,一向无罪,一向自在。“一向”就是一直。“净妙”就是清净微妙,没有不清净的事儿。一直是安乐的,从来不会有苦恼。一直是没有罪障的,一直是大自在的。

  复次,应知如诸佛法界,于一切时能作五业:

  十门分别的最后一门是业――诸佛法身(法身即清净法界)所作的事业。这里说佛所作的事业有五种,当然,五种都是利益有情的。

  一者、救济一切有情灾横为业,于暂见时便能救济盲聋狂等诸灾横故。

  法身佛所作的第一件事儿,是“救济一切有情灾横为业”,救济一切众生的灾横,水灾、火灾之类的他都救,这是他的事业,他要不干那他就不是佛了。“于暂见时便能救济”,他一看见他就要救,一下子也不停。无著论师还举了几个他救济的灾横例子,“盲聋狂等”,佛有法子使盲者得明,聋者得闻,“狂”就是魔症、精神病,让这些都恢复健康。“等”表示其他的衣食困难、水火盗贼之类的各种苦难。这确实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法身佛苦恼众生能见到吗?见不到!要知道这里说的法身佛包括受用身、变化身,这就见到了。这里就要说到广义的佛法了,五明都是佛法。

  二者、救济恶趣为业,拔诸有情出不善处置善处故。

  第二种是救济恶趣众生。刚才说的“盲聋狂”是指人道的苦难,现在说三恶道的苦难。对于恶道众生的苦难怎么办呢?“拔诸有情出不善处置善处”,佛可以令这些众生远离不善处而到善处去。怎么救法?你还没有落入恶道,他就劝你行善,使你不落恶道,你已经落入恶道的,他来打你、罚你(就是地狱狱卒)这样消你的业,让你赶快把业消完,快些出离恶道。

  三者、救济非方便为业,令诸外道舍非方便求解脱行,置于如来圣教中故。

  论文中的“非方便为业”是指外道的修行境界。“方便”就是解脱的方法,“非方便”则是指不正当的解脱方法,你想解脱,可是因为方法不对,修了半天也解脱不了,这就是“非方便”。有些外道修行是很努力的,但怎么也解脱不了。“令诸外道舍非方便求解脱行”,佛有办法使这些外道舍弃那些并不能使他解脱的修行方法,“置于如来圣教中”把他们安置到能够让他们解脱的如来圣教中,让他们照如来圣教而行就可以解脱了。

  四者、救济萨迦耶见为业,授与能超三界道故。

  第四、第五是说的佛教徒,第四是说小乘人有的有萨迦耶见,佛以“救济萨迦耶见为业”,“萨迦耶见”就是身见(执四大、五蕴和合的我恒常),你要是有身见,你就有苦恼,佛对这样的人也救度。“授与能超三界道…

《《摄大乘论》要义 彼果智分第十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因明讲记之一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