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攝大乘論》要義 彼果智分第十一▪P10

  ..續本文上一頁宮殿放出大光明來照耀一切世界。這是說佛的淨土顯色圓滿。顯色就是青、黃、赤、白等顔色。這裏說的佛應該是受用身佛。

  無量方所妙飾間列,

  這是說佛土形色圓滿,形色是一個偏正詞組,重點在“形”上,形色本是形象顔色,一偏正就成了著重于形了,所謂形色就指長、短、方、圓等。“無量方所”就是指這個大宮殿(這大宮殿是一個建築群,當然,這是瞎說)的各處,“妙飾間列”,這宮殿裝修得都可好了。“飾”是裝飾,“間列”是布局合理。佛的世界是自在的境界,想怎麼變都可以。

  周圓無際其量難測,

  “周圓”,你劃一個平面圖形,要求面積相等,那麼圓形的周長最大。是不是這樣,我有沒有說錯?平面幾何的內容也忘了。這個“周圓”就表示最大,說的是宮殿最大。大到什麼程度?“無際”,無限大。“其量難測”,沒法測量、沒法思維。這是說佛土的大小,俗話叫占地面積。這一句說的是佛土的分量圓滿。

  超過叁界所行之處,

  佛土超過了凡夫的世界。比我們的世界圓滿。我們的世界是有漏業成就的,佛土是無漏業成就的。這是說的佛土的方所圓滿。

  勝出世間善根所起,

  佛土是怎麼成就的呢?“勝出世間善根所起”,是這樣成就的。善根有世間的、有出世間,我好心作了一點兒善事兒,這是世間善根,“勝出世間善根”則是成就道業的善根,成就道業還有成就二乘道業和成就菩薩道業的不同,這裏指的是成就菩薩乘的道業。有人說還兼顧成就二乘道業,比如說極樂世界就有許多的大菩薩,還有大阿羅漢等。這也是一種說法吧。這是佛土的因圓滿。

  最極自在淨識爲相,

  這是佛土的果圓滿。這佛土就是由勝出世間的因所創造、所成就的。佛土是“最極自在”的,“最極自在”就是達到自在境界的極致,大自在!“淨識”就是無垢識。這句論文說,成了佛之後,是以無垢識爲清淨世界的體相。也就是說,佛土是“勝出世間善根”爲因而有的,但它也是佛的清淨心所現的,要是沒有佛的無垢識,也就沒有那個“七寶莊嚴,放大光明普照一切無邊世界”的大宮殿。總之,就是說,佛土也是以識爲體性。唯識無義。

  如來所都,

  這是主圓滿。佛土是由如來所“都”的,“都”就是首領、頭目的意思,這個我是查過字典的。就是說,在佛土裏如來是頭領。

  諸大菩薩衆所雲集,

  這是輔翼圓滿。說,在佛土裏可不是只佛住在那裏,還有很多的菩薩也在那裏住,他們在那裏幫助如來弘揚佛法教化衆生。這裏我想還包括阿羅漢之類的,因爲比如西方極樂世界就有很多阿羅漢之類的。反正這裏指的是聖者。

  無量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常所翼從,

  這是眷屬圓滿。這是因爲佛攝化一切衆生的緣故。佛土裏也有很多的天人;龍,龍是水族;還有藥叉,藥叉用漢語說就是暴惡鬼;還有健達縛,健達縛用漢語說是尋香,他是管音樂的神;阿素洛,用漢語說就是不端正。還有揭路荼,就是咱們說的大鵬金翅鳥;還有緊捺洛,這也是管音樂的,頭上有角,但又象個人樣子;還有莫呼洛伽,就是大蟒蛇;還有人與非人等。這就是咱們常說的天龍八部。這個咱們注意一下。雖然說這裏說了有天龍八部,但這不是真的。你翻到無性釋554頁,倒數第四行,“此化非實”。什麼意思?就是說,能到佛那兒去的,都得是大菩薩,大菩薩們都帶慣了眷屬,到這兒來參加法會,他習慣性地就化現出眷屬來了,並不是真的天龍八部也來了。這就象冬天裏我們戴帽子,到了春天天暖和了,因爲戴了一冬的帽子,所以剛不戴帽子的時候還覺得頭上戴著帽子一樣。菩薩一直帶眷屬,現在一下子不帶,也有還帶著眷屬的感覺,因爲菩薩心力太強,所以在經典上也列出來(被見到)。

  廣大法味喜樂所持,

  這是任持圓滿。生活在佛土裏的人也是要吃東西的,他們吃什麼呢?“廣大法味喜樂所持”,原來呀,是佛爲他們說法,他們聽佛說法,聽衆心裏就有了喜樂的滋味。有了這喜樂,結果這兒的菩薩們就能夠生活下去了,生命就可以存在了。這確實是不錯的。

  作諸衆生一切義利,

  這一句是事業圓滿。你不能吃過飯不幹事兒吧,他們作什麼事兒呢?就作利益衆生的事兒,利益衆生的事兒他們都幹。

  蠲除一切煩惱災橫,

  這是攝益圓滿。“蠲除一切煩惱災橫”是說,在佛土裏是沒有一切的災禍的,煩惱也沒有,災禍也沒有。天災人禍都沒有,是一個清淨的世界、安樂的世界。

  遠離衆魔,

  這是無畏圓滿。在我們這個世界,有很多的魔,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天魔等等,他們來惱亂我們的身心,我們要修行,他們偏來搗亂,但佛國淨土裏沒有魔。因爲沒魔,所以我們無畏。

  過諸莊嚴如來莊嚴之所依處,

  這是住處圓滿。這是說佛的世界的莊嚴是最莊嚴的,“過諸莊嚴”,超過了所有的莊嚴,比二乘的莊嚴莊嚴多了,凡夫世界的裝修給佛土根本就沒法比。“如來莊嚴之所依處”,佛土是佛的無量功德所莊嚴的地方,是最圓滿的。

  大念慧行以爲遊路,

  這是路圓滿。“大念慧行以爲遊路”,“大念”是聞慧,“慧”是指思慧,“行”是修慧。就是說,在佛土裏是以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爲路的。我們凡夫要到什麼地方去,要走公路、鐵路,而菩薩要到佛地去,得走聞路、思路、修路。就是說,是以聞思修叁慧爲路的,沿著這條路就可以成佛。

  大止妙觀以爲所乘,

  我們在路上也不是步行的,在公路上就坐汽車,在鐵路上就坐火車,現在在聞思修叁慧的路上,是坐什麼呢?坐的是無漏止觀,也就是奢摩他、毘缽舍那。這個是乘圓滿。

  大空無相無願解脫爲所入門,

  到了佛這兒了,還有一個門,你得進去,這個門是什麼呢?是“空、無相、無願”,這個咱們一般叫叁解脫門。過了這個門就登堂入室了,就到常寂光淨土了。

  無量功德衆所莊嚴,大寶華王之所建立大宮殿中。

  這是依持圓滿。依持就是依靠、靠山,經上說我每這個世界是以風輪爲依持,要是沒有風輪,我們這個世界就完蛋了。你看,現在環境汙染,南極上空出現臭氧洞,這就是咱們這個世界的風輪出問題了,再不注意,問題就大了。咱們人以大地爲依持,在地上生活,可以偶爾坐坐飛機,但不能永遠離開大地。現在說佛土,則是以“無量功德衆所莊嚴”的“大寶華王”爲依持,就是說,佛土是建立在大寶華王上。注意,大寶華王就是我們的清淨心。十八種圓滿就說完了。

  如是顯示清淨佛土顯色圓滿,形色圓滿,分量圓滿,方所圓滿,因圓滿,果圓滿,主圓滿,輔翼圓滿,眷屬圓滿,住持圓滿,事業圓滿,攝益圓滿,無畏圓滿,住處圓滿,路圓滿,乘圓滿,門圓滿,依持圓滿。

  前邊兒用論文說了一下清淨佛土的十八種圓滿,但沒有說名字,當然,我說的時候給說了,人家原文上是沒有說的,這兒無著論師給說了一下子。

  複次,受用如是清淨佛土,一向淨妙,一向安樂,一向無罪,一向自在。

  這是把清淨佛土又用四種淨德給說了一下。“受用如是清淨佛土”,要是受用這清淨佛土的話,也就是說,在這清淨佛土生活的話,那會有什麼好處呢?有四種好處:一向淨妙,一向安樂,一向無罪,一向自在。“一向”就是一直。“淨妙”就是清淨微妙,沒有不清淨的事兒。一直是安樂的,從來不會有苦惱。一直是沒有罪障的,一直是大自在的。

  複次,應知如諸佛法界,于一切時能作五業:

  十門分別的最後一門是業――諸佛法身(法身即清淨法界)所作的事業。這裏說佛所作的事業有五種,當然,五種都是利益有情的。

  一者、救濟一切有情災橫爲業,于暫見時便能救濟盲聾狂等諸災橫故。

  法身佛所作的第一件事兒,是“救濟一切有情災橫爲業”,救濟一切衆生的災橫,水災、火災之類的他都救,這是他的事業,他要不幹那他就不是佛了。“于暫見時便能救濟”,他一看見他就要救,一下子也不停。無著論師還舉了幾個他救濟的災橫例子,“盲聾狂等”,佛有法子使盲者得明,聾者得聞,“狂”就是魔症、精神病,讓這些都恢複健康。“等”表示其他的衣食困難、水火盜賊之類的各種苦難。這確實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法身佛苦惱衆生能見到嗎?見不到!要知道這裏說的法身佛包括受用身、變化身,這就見到了。這裏就要說到廣義的佛法了,五明都是佛法。

  二者、救濟惡趣爲業,拔諸有情出不善處置善處故。

  第二種是救濟惡趣衆生。剛才說的“盲聾狂”是指人道的苦難,現在說叁惡道的苦難。對于惡道衆生的苦難怎麼辦呢?“拔諸有情出不善處置善處”,佛可以令這些衆生遠離不善處而到善處去。怎麼救法?你還沒有落入惡道,他就勸你行善,使你不落惡道,你已經落入惡道的,他來打你、罰你(就是地獄獄卒)這樣消你的業,讓你趕快把業消完,快些出離惡道。

  叁者、救濟非方便爲業,令諸外道舍非方便求解脫行,置于如來聖教中故。

  論文中的“非方便爲業”是指外道的修行境界。“方便”就是解脫的方法,“非方便”則是指不正當的解脫方法,你想解脫,可是因爲方法不對,修了半天也解脫不了,這就是“非方便”。有些外道修行是很努力的,但怎麼也解脫不了。“令諸外道舍非方便求解脫行”,佛有辦法使這些外道舍棄那些並不能使他解脫的修行方法,“置于如來聖教中”把他們安置到能夠讓他們解脫的如來聖教中,讓他們照如來聖教而行就可以解脫了。

  四者、救濟薩迦耶見爲業,授與能超叁界道故。

  第四、第五是說的佛教徒,第四是說小乘人有的有薩迦耶見,佛以“救濟薩迦耶見爲業”,“薩迦耶見”就是身見(執四大、五蘊和合的我恒常),你要是有身見,你就有苦惱,佛對這樣的人也救度。“授與能超叁界道…

《《攝大乘論》要義 彼果智分第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因明講記之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