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要义 彼果智分第十一▪P12

  ..续本文上一页只有一尊佛,每一位菩萨所见到的都不一样。

  四、别别而见自性变动可见故,

  这一个是指你现在是初地,看见的佛是一个样儿,你登二地了,所见的佛又不一样,你登三地了,看见的佛又是一个样,你登十地了,看见的佛又是一个样儿。这是说你自见一个人。

  五、菩萨声闻及诸天等种种众会间杂可见故,

  在法会上,有菩萨、有声闻,还有缘觉,还有其他的众生,既然有这么多的众生来参加法会,所以这一定不是自性身,只能是受用身,这样才能各有所见。

  六、阿赖耶识与诸转识转依非理可见故。

  “阿赖耶识与诸转识转依”,转阿赖耶识是成自性身的,转诸转识成受用身。要是自性身就是受用身的话,就不该有阿赖耶识和诸转识的转依转成身的不同了,经上说“转阿赖耶识是成自性身的,转诸转识成受用身”,既然有这不同,就说明了自性身给受用身不一样,不然不是释迦牟尼吃饱了撑得胡说八道了吗?既然释迦牟尼是对的,当然就是我们错了。

  佛受用身即自性身,不应道理。

  所以说,受用身不是自性身,它们是两回事儿。

  何因变化身非即自性身?由八因故,

  这是说为什么变化身不是自性身。就是说,老比丘不是佛的真面目。这有八个理由。

  谓诸菩萨从久远来,得不退定,于睹史多及人中生,不应道理。

  “谓诸菩萨从久远来,得不退定”,菩萨从久远劫来就在修行,要三大阿僧祗劫才成佛的,在没有成佛之前,他早就得了不退转定。得了不退转定,一定是圣者了。从大乘说,最少是忍位才能得不退定,按小乘说,至少得是三果罗汉。他到这儿不是不修了,还是再修行着、上进着。现在好了,说“于睹史多及人中生”,到成佛之前的这一生,他从欲界睹史多天(即兜率天)没了后再来到人间受生~~这根本不合道理呀~~我再说一下,就是说,他早就得了不退转定,怎么会重退到人间来受生呢?所以这只能是示现身、变化身。要是真身(法身)绝对不会这样的。这是八因的第一、第二原因。能分清不能?第一个原因是:早就得了不退转定,怎么能从天上退下来呢?第二个原因是:早就得了不退转定,怎么能再到人间受生呢?所以只能是变化身。这是从八相成道的方面来说的。

  又诸菩萨从久远来,常忆宿住,书算数印工巧论中及于受用欲尘行中不能正知,不应道理。

  第三个原因说的是受学、受欲。“又诸菩萨从久远来,常忆宿住”,菩萨有宿命通,能忆念宿世情况,“书算数印工巧论”,他知道自己过去世已经学过这些,“书”是读过的书,“算数”就是算命、术数之类的,“印”是印刻等,“工巧论”就是工巧明这些,这些都是五明的情况,菩萨以五明成就,就是说,菩萨知道他过去世是修行过的,“于受用欲尘”他还知道自己过去世作错的事儿。这些他都知道。可是现在到人间了,他“不能正知”,就是都忘了,还得重新再学,“书算数印工巧论”还要重新再学,这算什么宿命通?根本就不是宿命通!这就矛盾了。以前有宿命通、有圣道,还知道受用欲尘的错误,可现在在人间又受用欲尘,这矛盾是怎么回事儿?这只能说他根本就不是佛的真身,这只是佛的方便示现,是变化身,示现的要去修学,去受用欲尘的。这都是为了度化众生而方便示现,示现出凡夫的情况,告诉我们凡夫,修行就能成道,我们凡夫这样就增加了信心:他是凡夫,他能修行成道,我也是凡夫,我也能成道!如果说他本来就是佛,我们会想:你本来就是佛,可我们不是呀~~我能行吗?。所以那根本就是变化身。

  又诸菩萨从久远来,已知恶说、善说法教,往外道所不应道理。

  诸菩萨久远劫来就通达佛法了,他已经明了了“恶说法教”和“善说法教”,哪是恶说,哪是善说,他清楚得很。但在这一生中,他还要去向六师外道请教,这不是胡涂吗?可见他并不是久远劫来就知道了。这根本就不合道理。所以,从他出家并向外道求教这一方面来看,他不是真佛,只是化身佛。这是第四条原因。

  又诸菩萨从久远来,已能善知三乘正道,修邪苦行不应道理。

  第五条原因是从修苦行来说。说,菩萨久远劫来就知道三乘正道,既然早就知道了,为什么还会有六年时间的邪修苦行?把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这是咋回事儿?所以,他只能是变化身。

  又诸菩萨舍百拘胝诸赡部洲,但于一处成等正觉,转正*轮,不应道理。

  第六、第七两条原因并在一起了。“又诸菩萨舍百拘胝诸赡部洲”,这是说,菩萨在修行的时候,是在各地行菩萨道的,成佛就应该到各地度化众生,因为他在各地都有有缘众生呀~~“百拘胝诸赡部洲”就是数百个南赡部洲那么大。菩萨他成佛了,为什么舍弃了其他洲而只在这一个地方说法度众呢?为什么只在这一个地方转*轮呢?这根本不合道理!就是说,佛是度一切众生的,可是你只在这儿成佛度众生,其他地方你不管了,这是不对的。所以说,只能说他是变化身佛而不是真佛、自性身佛。

  若离示现成等正觉,唯以化身于所余处施作佛事,即应但于睹史多天成等正觉,何不施设遍于一切赡部洲中同时佛出?

  如果说我们这儿的老比丘是真佛、是自性身的话,其他洲的会怎么说?人家也会说人家那儿的才是真身。“若离示现成等正觉,唯以化身于所余处施作佛事”,这一句话是说,只有我们这儿的佛是真身,其他地方的佛都是化身。对方也会这么说的。“离示现”就是不是示现,意思就是说这是真身、自性身,不是变化身。“唯以化身于所余处施作佛事”,在别的地方教化众生的是变化身。这样争论起来怎么办?佛是慈悲的,不是调斗人们来争吵的。“即应但于睹史多天成等正觉”,就应该只在兜率天成佛,这样不是更好吗?“何不施设遍于一切赡部洲中同时佛出”为什么他不在兜率天成佛,在其他的地方都是化身,这不是很公平吗?就是说,只有睹史多的是真佛,其余“百拘胝南赡部洲”的都是化身佛,同时都有佛,这是最好的了。

  既不施设,无教无理。

  无著说:可你小乘一直说这老比丘是真佛,其他地方的是化身佛。你这说法是既没有圣教依据,也不合理。完全是你的私心。这只是你自己在这儿安排,佛经中可没有这样说,没有圣教量的依据可是不行的。

  虽有多化,而不违彼无二如来出现世言;

  又有一个问题:很多的变化身佛,他们会不会打架?佛曾经说过,在一个世界只能有一尊化身佛,绝对不能有两尊佛同时出现于世,这样会给众生造成麻烦。无著论师在论文中就说了,“虽有多化,而不违彼无二如来出现世言”,虽然有, 很多的化身佛,这与“一个世界不能有两佛”的话不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呢?

  由一四洲摄世界故,如二轮王不同出世。

  因为佛说的一个世界里没有两位佛出现,就指的是一个四大部洲,一个四大部洲叫做一个世界,不是指很多的四大部洲叫一个世界。就象一个四大部洲没有两个转轮圣王出现世间,佛也是这样,没有二佛出现在一个四大部洲的情况。在一个四大部洲只有一位佛,所以这是可以的。从这儿也可以知道,在人间成就的只是变化身佛,不是自性佛。

  此中有颂:

  用颂子把这个道理再说一下。

  佛微细化身多处胎平等

  为显一切种成等觉而转

  “佛微细化身”,佛有这微细的化身,可以到南阎浮提去入胎,这微细的化身,可以“多处胎平等”,可以到遍于三千大千世界去入胎,但每个地方的都是平等的变化身,没有说这儿是自性身,到另一个地方的是变化身,没有这样的事儿,都是变化身。“为显一切种,成等觉而转”,这是为了显示佛的自在境界,所以他到各个地方化现成佛。“一切种”就是一切种智,这是佛智。“而转”的“转”,是化现、显现,显现出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这样,八相成道的佛我们就知道了是化身佛,不是真佛。

  为欲利乐一切有情,发愿修行证大菩提,毕竟涅槃不应道理,愿行无果成过失故。

  这是第八个理由。说佛当时在修行时发愿说要利益一切的众生,“为欲利乐一切有情”,后来等他成佛以后,没多久他就要涅槃了,这世界上还有很多众生在流浪生死,他能不管吗?他要是不管的话,他以前发的愿不就成空愿了吗?你最初发的愿岂不根本是谎话!所以说“不应道理”。“愿行无果成过失故”,成佛前你发愿,要度化一切有情,结果你没有做这件事,这是不对的。所以,入涅槃的只是化身佛。

  这是用八个理由来说变化身不是自性身。

  佛受用身及变化身,既是无常,云何经说如来身常?

  受用身、变化身是无常的,而自性身是常的,可是佛经上说佛身常住,这是怎么回事儿?明明受用身、变化身无常呀~~

  此二所依法身常故。

  我们之所以说佛身常住,是因为受用身、变化身所依的自性身是常住的,所以我们就说受用身、变化身是常住的。它们是自性身变现出来的,根本就是一个假相,所以你不能说受用身、变化身是无常的,根本就没有,哪儿有它的无常?既然不能说是无常的,那就说常好了,这常,也是自性身常!记住,我们说法身常住的原因,是自性身常住。

  又等流身及变化身,以恒受用无休废故,数数现化不永绝故;

  上一句是从法身常住因而说受用身、变化身常住。而这一句则是说受用身、变化身本身也有常的意义。论文中的“等流身”就是受用身,因为受用身是从自性身里流出来的,受用身比变化身殊胜得多,虽然受用身不是自性身,但和自性身是相等的。从自性身中等流出来,就是说受用身是等流身所表现出来的作用。现在说,受用身“恒受用无休废故”,就是说,受用身长期受用大法乐,没有停止的时候,一直在大富乐清净境界中受大法乐。从这个角度我们说它“常”。变化身呢,“数数现化不永绝故”,说,变化身有生灭怎么也说常呢?原来,…

《《摄大乘论》要义 彼果智分第十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因明讲记之一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