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攝大乘論》要義 彼果智分第十一▪P12

  ..續本文上一頁只有一尊佛,每一位菩薩所見到的都不一樣。

  四、別別而見自性變動可見故,

  這一個是指你現在是初地,看見的佛是一個樣兒,你登二地了,所見的佛又不一樣,你登叁地了,看見的佛又是一個樣,你登十地了,看見的佛又是一個樣兒。這是說你自見一個人。

  五、菩薩聲聞及諸天等種種衆會間雜可見故,

  在法會上,有菩薩、有聲聞,還有緣覺,還有其他的衆生,既然有這麼多的衆生來參加法會,所以這一定不是自性身,只能是受用身,這樣才能各有所見。

  六、阿賴耶識與諸轉識轉依非理可見故。

  “阿賴耶識與諸轉識轉依”,轉阿賴耶識是成自性身的,轉諸轉識成受用身。要是自性身就是受用身的話,就不該有阿賴耶識和諸轉識的轉依轉成身的不同了,經上說“轉阿賴耶識是成自性身的,轉諸轉識成受用身”,既然有這不同,就說明了自性身給受用身不一樣,不然不是釋迦牟尼吃飽了撐得胡說八道了嗎?既然釋迦牟尼是對的,當然就是我們錯了。

  佛受用身即自性身,不應道理。

  所以說,受用身不是自性身,它們是兩回事兒。

  何因變化身非即自性身?由八因故,

  這是說爲什麼變化身不是自性身。就是說,老比丘不是佛的真面目。這有八個理由。

  謂諸菩薩從久遠來,得不退定,于睹史多及人中生,不應道理。

  “謂諸菩薩從久遠來,得不退定”,菩薩從久遠劫來就在修行,要叁大阿僧祗劫才成佛的,在沒有成佛之前,他早就得了不退轉定。得了不退轉定,一定是聖者了。從大乘說,最少是忍位才能得不退定,按小乘說,至少得是叁果羅漢。他到這兒不是不修了,還是再修行著、上進著。現在好了,說“于睹史多及人中生”,到成佛之前的這一生,他從欲界睹史多天(即兜率天)沒了後再來到人間受生~~這根本不合道理呀~~我再說一下,就是說,他早就得了不退轉定,怎麼會重退到人間來受生呢?所以這只能是示現身、變化身。要是真身(法身)絕對不會這樣的。這是八因的第一、第二原因。能分清不能?第一個原因是:早就得了不退轉定,怎麼能從天上退下來呢?第二個原因是:早就得了不退轉定,怎麼能再到人間受生呢?所以只能是變化身。這是從八相成道的方面來說的。

  又諸菩薩從久遠來,常憶宿住,書算數印工巧論中及于受用欲塵行中不能正知,不應道理。

  第叁個原因說的是受學、受欲。“又諸菩薩從久遠來,常憶宿住”,菩薩有宿命通,能憶念宿世情況,“書算數印工巧論”,他知道自己過去世已經學過這些,“書”是讀過的書,“算數”就是算命、術數之類的,“印”是印刻等,“工巧論”就是工巧明這些,這些都是五明的情況,菩薩以五明成就,就是說,菩薩知道他過去世是修行過的,“于受用欲塵”他還知道自己過去世作錯的事兒。這些他都知道。可是現在到人間了,他“不能正知”,就是都忘了,還得重新再學,“書算數印工巧論”還要重新再學,這算什麼宿命通?根本就不是宿命通!這就矛盾了。以前有宿命通、有聖道,還知道受用欲塵的錯誤,可現在在人間又受用欲塵,這矛盾是怎麼回事兒?這只能說他根本就不是佛的真身,這只是佛的方便示現,是變化身,示現的要去修學,去受用欲塵的。這都是爲了度化衆生而方便示現,示現出凡夫的情況,告訴我們凡夫,修行就能成道,我們凡夫這樣就增加了信心:他是凡夫,他能修行成道,我也是凡夫,我也能成道!如果說他本來就是佛,我們會想:你本來就是佛,可我們不是呀~~我能行嗎?。所以那根本就是變化身。

  又諸菩薩從久遠來,已知惡說、善說法教,往外道所不應道理。

  諸菩薩久遠劫來就通達佛法了,他已經明了了“惡說法教”和“善說法教”,哪是惡說,哪是善說,他清楚得很。但在這一生中,他還要去向六師外道請教,這不是胡塗嗎?可見他並不是久遠劫來就知道了。這根本就不合道理。所以,從他出家並向外道求教這一方面來看,他不是真佛,只是化身佛。這是第四條原因。

  又諸菩薩從久遠來,已能善知叁乘正道,修邪苦行不應道理。

  第五條原因是從修苦行來說。說,菩薩久遠劫來就知道叁乘正道,既然早就知道了,爲什麼還會有六年時間的邪修苦行?把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這是咋回事兒?所以,他只能是變化身。

  又諸菩薩舍百拘胝諸贍部洲,但于一處成等正覺,轉正*輪,不應道理。

  第六、第七兩條原因並在一起了。“又諸菩薩舍百拘胝諸贍部洲”,這是說,菩薩在修行的時候,是在各地行菩薩道的,成佛就應該到各地度化衆生,因爲他在各地都有有緣衆生呀~~“百拘胝諸贍部洲”就是數百個南贍部洲那麼大。菩薩他成佛了,爲什麼舍棄了其他洲而只在這一個地方說法度衆呢?爲什麼只在這一個地方轉*輪呢?這根本不合道理!就是說,佛是度一切衆生的,可是你只在這兒成佛度衆生,其他地方你不管了,這是不對的。所以說,只能說他是變化身佛而不是真佛、自性身佛。

  若離示現成等正覺,唯以化身于所余處施作佛事,即應但于睹史多天成等正覺,何不施設遍于一切贍部洲中同時佛出?

  如果說我們這兒的老比丘是真佛、是自性身的話,其他洲的會怎麼說?人家也會說人家那兒的才是真身。“若離示現成等正覺,唯以化身于所余處施作佛事”,這一句話是說,只有我們這兒的佛是真身,其他地方的佛都是化身。對方也會這麼說的。“離示現”就是不是示現,意思就是說這是真身、自性身,不是變化身。“唯以化身于所余處施作佛事”,在別的地方教化衆生的是變化身。這樣爭論起來怎麼辦?佛是慈悲的,不是調鬥人們來爭吵的。“即應但于睹史多天成等正覺”,就應該只在兜率天成佛,這樣不是更好嗎?“何不施設遍于一切贍部洲中同時佛出”爲什麼他不在兜率天成佛,在其他的地方都是化身,這不是很公平嗎?就是說,只有睹史多的是真佛,其余“百拘胝南贍部洲”的都是化身佛,同時都有佛,這是最好的了。

  既不施設,無教無理。

  無著說:可你小乘一直說這老比丘是真佛,其他地方的是化身佛。你這說法是既沒有聖教依據,也不合理。完全是你的私心。這只是你自己在這兒安排,佛經中可沒有這樣說,沒有聖教量的依據可是不行的。

  雖有多化,而不違彼無二如來出現世言;

  又有一個問題:很多的變化身佛,他們會不會打架?佛曾經說過,在一個世界只能有一尊化身佛,絕對不能有兩尊佛同時出現于世,這樣會給衆生造成麻煩。無著論師在論文中就說了,“雖有多化,而不違彼無二如來出現世言”,雖然有, 很多的化身佛,這與“一個世界不能有兩佛”的話不矛盾。爲什麼不矛盾呢?

  由一四洲攝世界故,如二輪王不同出世。

  因爲佛說的一個世界裏沒有兩位佛出現,就指的是一個四大部洲,一個四大部洲叫做一個世界,不是指很多的四大部洲叫一個世界。就象一個四大部洲沒有兩個轉輪聖王出現世間,佛也是這樣,沒有二佛出現在一個四大部洲的情況。在一個四大部洲只有一位佛,所以這是可以的。從這兒也可以知道,在人間成就的只是變化身佛,不是自性佛。

  此中有頌:

  用頌子把這個道理再說一下。

  佛微細化身多處胎平等

  爲顯一切種成等覺而轉

  “佛微細化身”,佛有這微細的化身,可以到南閻浮提去入胎,這微細的化身,可以“多處胎平等”,可以到遍于叁千大千世界去入胎,但每個地方的都是平等的變化身,沒有說這兒是自性身,到另一個地方的是變化身,沒有這樣的事兒,都是變化身。“爲顯一切種,成等覺而轉”,這是爲了顯示佛的自在境界,所以他到各個地方化現成佛。“一切種”就是一切種智,這是佛智。“而轉”的“轉”,是化現、顯現,顯現出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這樣,八相成道的佛我們就知道了是化身佛,不是真佛。

  爲欲利樂一切有情,發願修行證大菩提,畢竟涅槃不應道理,願行無果成過失故。

  這是第八個理由。說佛當時在修行時發願說要利益一切的衆生,“爲欲利樂一切有情”,後來等他成佛以後,沒多久他就要涅槃了,這世界上還有很多衆生在流浪生死,他能不管嗎?他要是不管的話,他以前發的願不就成空願了嗎?你最初發的願豈不根本是謊話!所以說“不應道理”。“願行無果成過失故”,成佛前你發願,要度化一切有情,結果你沒有做這件事,這是不對的。所以,入涅槃的只是化身佛。

  這是用八個理由來說變化身不是自性身。

  佛受用身及變化身,既是無常,雲何經說如來身常?

  受用身、變化身是無常的,而自性身是常的,可是佛經上說佛身常住,這是怎麼回事兒?明明受用身、變化身無常呀~~

  此二所依法身常故。

  我們之所以說佛身常住,是因爲受用身、變化身所依的自性身是常住的,所以我們就說受用身、變化身是常住的。它們是自性身變現出來的,根本就是一個假相,所以你不能說受用身、變化身是無常的,根本就沒有,哪兒有它的無常?既然不能說是無常的,那就說常好了,這常,也是自性身常!記住,我們說法身常住的原因,是自性身常住。

  又等流身及變化身,以恒受用無休廢故,數數現化不永絕故;

  上一句是從法身常住因而說受用身、變化身常住。而這一句則是說受用身、變化身本身也有常的意義。論文中的“等流身”就是受用身,因爲受用身是從自性身裏流出來的,受用身比變化身殊勝得多,雖然受用身不是自性身,但和自性身是相等的。從自性身中等流出來,就是說受用身是等流身所表現出來的作用。現在說,受用身“恒受用無休廢故”,就是說,受用身長期受用大法樂,沒有停止的時候,一直在大富樂清淨境界中受大法樂。從這個角度我們說它“常”。變化身呢,“數數現化不永絕故”,說,變化身有生滅怎麼也說常呢?原來,…

《《攝大乘論》要義 彼果智分第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因明講記之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