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到天上去,他也不会想回台湾;到地狱去,他哪里都没办法回去。所以他想回台湾,应该是在鬼神道。所以我想以佛教的方式,「放蒙山」是最好的方式。当然他一定要用道教的方式,我们也表示尊重,因为众生的执着是各式各样的,尊重。
问:性宗是否就是禅宗?
答:我们这样讲,禅宗是性宗的一部分,性宗是很广泛的,天台、华严,只要是直趋真如、直趋心性的都叫做性宗。
问:这个修行要到什么阶位,才能够转定业?常诵念「灭定业真言」应该有所帮助?
答:我想是有帮助。但是你要转定业,你的想法要转变;如果你思想不转变,你说你会转定业,从缘起的角度我们很难相信。因为你的业力,是由你的意乐、你的愿望产生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愿望。你说:我都没有愿望,我只想保持原状。你都没有愿望,这就是你的愿望!你保持原状,我现在活得很好,我现在的生命都很好,我也不想要转变──那这个就是你的愿望。你心中的愿望,会影响到你的业力,愿望的转变来自于思想的转变。所以我们讲:经常听闻佛法,古德讲「有潜移默化之功」。潜移默化是什么意思?我们以前的老师上慧下天老和尚,他说:听闻佛法,就像草里的冬瓜,不见其大,但是每天在长。你看这个人他出了家以后,听了三年五年的佛法,你看他也没什么,但是他改变了。整天这样子熏熏熏,熏久了以后,他的思想改变了;思想改变,他的生命的愿望改变、他的行动改变、他的业力改变。
问:鬼神有五通,他的他心通是否能够听得懂不同的语言?
答:我看未必。他可以听得到声音,但是不一定知道里面的内容,不一定。
问:「楞严咒」是否只可以在清晨念,或者随时都可以念?
答:这个都是随可以时念的。印光大师在《文钞》上说:就算是生小孩的时候,你在紧急情况,都可以念观世音菩萨,小声念不要大声念,就是不恭敬的地方小声念。你上厕所的时候可不可以持〈往生咒〉?可以念,为什么不能念?但是不恭敬的地方不要出声,就差在这个地方。没有哪一个法门是受外境影响的,因为你这个法门的修行是在心中的道埸,但是为了尊重这个法门,在不恭敬的地方,不要出声,如此而已,念是一定要念的。
问:我们回向给一个人的时候,并不认识他,这样子的回向是否有效果?
答:你要是不认识他,你起码要知道他的名号。我看忏公师父放蒙山的时候,他都是放相片的,持名、观像,最好是有一张相片,然后再有一个名字,那是更好。
问:一个注重世间人格的人,在学佛以后,是否比一个不重视人格的人,更会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
答:这个也不能这样讲。他有世间的品德,他不一定有出离心。智者大师说:众生有四种:根利遮重,他这个人在家的时候乱七八糟,但他出家以后修行,直接发
菩提心,根利遮重;你看有些人他的善业很强,他根钝遮轻,他善根很钝,但是你要他发菩提心很困难、发出离心也很困难,但是他修习善业。所以这个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善根跟遮障这二个是独立的。
问:法师刚才上课的时候开示,以清净的愿力舍掉现在,才能得到未来,舍掉现在的色身,才能得到未来的色身,色身很快就会改变,请问改变指现世或来世呢?
答:如果你的愿力很坚定,而且你作了很大的加持,你今生就会有一些微细的改变,花报。诸位你有没有把你们过去在家的相片拿出来看一看,你跟现在的相片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差别?当然有些人改变很慢,那表示你这个人执着过去,你执着心很重。你如果一直执着的话,我看你要改变很难。改变的目的来自于「无住」,所以有时候改变的速度快慢,除了你的资粮力以外,你的智慧还是有关系的,不过你今生就会有一些花报,当然来生的改变就更大了。那如果你能够看得到来生,可能你自己都不认识了,那当然这个一切法是无常变化的。
问:如果以增上生来为未来生命作规划,我们应该如何发愿跟回向?
答:如果你来生是样来人世间继续修行,你一定要发愿来生做人,你到三恶道去你就完了,你到天上去你也完了,所谓完了就是菩萨道完了,你要发愿做人。第二个你来生要遇到善知识,这个非常重要,你遇不到善知识,你也完了。所以在台湾有些人弘扬这个圣道法门、增上生的,他很强调归依上师,他归依上师是摆在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前面。就是说你来生再来的时候,希望你不要忘记我,我要跟你在一起。当然临命终我们是到净土去,是忆念阿弥陀佛;那你如果是求增上生的人,那忆念上师、忆念三宝就很重要。你要是生长在一个没有三宝的地方,你就完了。有三宝的住世,你遇不到一个跟你有缘的上师,那你修行也是障碍重重,所以愿得好师,愿得三宝的住世,善得人身,这都是你要去发愿的。
问:这样的安排,有流转的危机,生命的增上凭借的是什么?
答:是有流转的危机,凭借的就是你坚定的愿力,愿力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讲「一切法无我」,今生的我跟来生的我不一样,是不是!你说西藏喇嘛,一世、二世这二个是不一样,「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那你说,这个生命跟这个生命转变了,那他们二个之间有什么共同点?诸位知道吗?他们二个有共同愿力,那个愿望在,就是他这一世,他所要完成的愿望,到了第二世的时候,那个愿望继续,到了第三世愿望继续,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所以菩萨可以放弃自我,但是菩萨不能放弃愿力,菩萨放弃愿力,他菩萨道的生命就结束了。他那个生命的变化,他所凭借的是那个坚定愿力的相续。那你说我这个人愿力很薄弱,很薄弱那你先到净土去。所以你要求增上生,你的愿力就是贯穿二个生命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你要发很坚定的愿,靠着你的愿力,把前世的生命跟今世的生命贯穿起来,他凭借就是愿力。
好,我们今天讲到这个地方。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摄大乘论讲记 第六四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