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己的眼睛挖出来,把眼睛挖出来!」她也不由自主地用自己的手把两眼挖出来,从此就失明了。
当时,她不只身体受到很大的伤害,心灵所受的伤害更是难以形容;经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她都一直在疗养,可是她的心灵还是不断地受到干扰,非常痛苦。
后来慈济的委员得知此事,就不断地去关心她,又把慈济的精神和种种活动告诉她,并且引导她听慈济的录音带,例如:慈济委员的现身说法,以及有关正见、正信的佛法。慢慢地,她耳边的声音渐渐减少,心也逐渐地平静下来了。
她说:「师父,很感恩您,我天天都收听慈济世界的广播节目,也天天听录音带,现在我已经好多了,我要感恩师父!因为是师父救了我、是慈济救了我。」
我说:「你现在不要再有得失心,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不要再追忆,未来的也不要想太多;你要虔诚地念佛,更要踏踏实实地生活,把握现在,不要再有挂碍。」她说:「我知道了,感恩师父。」然后女儿牵着她,很欢喜地告辞了。
这位求好心切的母亲,为了求孩子乖巧、用功读书而到处去祭祀求神。其实,教育应该是要「尽人事」,最重要的是必须以「身教」来教育孩子,以大爱来关心孩子,千万不可强求。
然而一般人对自己最亲最爱的人,总是希望百分之百的完美,如果稍微不满意时就无法接受事实,反而去求取空幻之法,因此做出伤害他人、不利自己的行为。
其实,人生一切都是业和缘的会聚,「种如是因,得如是果」,过去生的业因,既然于现在「业缘聚会」,就应坦然接受事实,不可怨天尤人,更不可迷信盲从。凡事不要太强求,强求所得到的只是痛苦,在痛苦中又产生迷惑。
佛教常谈到:惑、业、苦;惑就是无明,业就是造作,由于一念痴迷而做出愚行,则所受到的就是苦果。所以,大家要很谨慎,才能有「智信」的幸福人生!
正信的人生观
人生在世,每个人的际遇都不相同,如果我们经常羡慕别人,就会觉得自己不如人。因此不论遇到任何困境,我们都应该要勇敢地面对现实,不可抱着逃避的心态。
有一次,我行脚到屏东时,一位妇人带女儿来看我,从她女儿的外表看来,就知道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这位母亲哭着说:「最近我的女儿不知怎么了,精神总是恍恍惚惚的,要不然就是坐不住。师父,请您为她加持一下,让她赶快醒过来!」
我说:「有病就要看医生啊!」她说:「这需要看医生吗
师父,请您为我女儿加持一下,我求求您!」
这实在是错误的想法。其实,精神上有问题,不必怕被人家知道,更不要怕看医生。如果症状轻微时就让医师治疗,这种疾病是可以医治的;然而,大多数的人总是借故逃避。有些父母甚至有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如果带子女去看精神科,就会留下精神疾病的纪录,将来子女恐怕会因此而找不到好姻缘。
我们要知道,人来到世间时,就已经带着一分业来了。所以,人生这条道路要如何走,我们要很小心;如果没有看准、走好,就会经常绊到石头而摔倒。若不小心跌倒了,就要靠自己的力量,从跌跤的地方爬起来,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学佛也是一样,要有正知正见,绝对不要迷信。我们学佛,不是一味地求佛菩萨保佑,而是要学佛的慈悲和菩萨的大爱。
有句话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现在的果报,就是我们过去曾造了因。所以,不论是现在或未来,我们都要守好这一念心,并且「甘愿做、欢喜受」,勇敢地面对周遭的一切人事物。
渡河
有人就有烦恼,有事也会有烦恼——一切的烦恼,都在人事中。
佛陀在世时,有一次在河的对岸讲法。有许多比丘想渡河去聆听,但是,河边只有一条船。船主告诉比丘们:「我的船已经很旧了,你们这么多人要坐,会很危险!」由于比丘们急着要到对岸听法,根本无视船主的忠告,还是全部都上了船,船主只好勉为其难地开船。
当船行驶到河中心时,比丘们发觉船底渗水进来,大家开始感到恐慌!这时船主说:「我说过这条船已经很老旧了,你们却不听话。现在大家如果不能保持沉静,船沉的速度将会更快。」
大家听了,都冷静下来,不敢乱动。还好船主的经验丰富,请大家尽量减轻船身承载的重量,最后终于将人船平安地送达对岸。
比丘们见到佛陀,便述说刚才所发生的事。佛陀说:「当你们坐在船上时,非常担忧会发生危险,平常却没有警觉人生时时刻刻都有危机。一般人常烦恼未知的来世,其实,我们应该好好注意今生此世,注意现在的心念,要灭掉心中的贪、瞋、痴、慢、疑五种毒念。」
我们的身体,好比那艘已破漏的船一样;我们要尽量减轻船身的负担,而它最重的负担就是「贪、瞋、痴、慢、疑」,这是粗重的烦恼。我们若坐在一艘会漏的破船上,随时都有沉下去的可能,唯有修补漏洞、减轻破船的负担,才能安全地抵达彼岸。
不要只想着:来世是否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是要注意当下此刻,是否有烦恼?是否能以开阔的心胸待人处事?在别人的心目中,能否缩小自己?这者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注:比丘——梵语,意指出家受具足戒修行的男众,女众为比丘尼。
商队与响导
有个家族中的成员打算合组贸易商队,越过沙漠到另一个国家做生意。但是,沙漠一望无际、危机四伏,万一迷路了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他们聘请一位沙漠路径了若指掌的人当响导。
进入沙漠前,必须先越过一个山区。山区里有个野人村落,他们有「祭天」的习俗,每年一次用活人去祭天——在神坛上斩头见血来祭祀。商队经过村落时,村民刚好要找一个活人去祭天,于是把商队团围住,威肋他们交出一个人来,否则就要杀死所有的人!
商队的成员彼此都是亲戚,到底要找谁去送死?后来有人提议只有响导不是他们的亲戚,干脆把响导交给他们!于是大家硬把响导推出去,商队才顺利地通过村落。
商队匆匆离开山区,进入沙漠,但是分不清东西南北,根本不知要往哪里走?一群人在酷热的太阳下盲目地走来走去,走不出沙漠,过了几天,粮食和水都用完了,就陆陆续续地往生了……。
凡夫生活在充满烦恼、灾厄的世间,就如迷失在炎热的沙漠中,又似在险恶大海里浮浮沉沉;唯有「慧命」能引导我们超越人世种种的无明苦恼,到达光明安详的彼岸。可惜一般人通常是「看重生命」而「轻视慧命」,沉迷于物欲的享受或名利地位的追求,使得原本具足的佛性智慧被重重掩盖,生生世世沉沦在苦海之中。
发扬慧命的方法,就是「弃恶从善」——拼弃恶的贪头、行为,积极学习善法、实践善行。「行善」就是让人安定、让人幸福,在利益人群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的心。
希望大家时时心不离善、努力行善,这就是最直接、稳当的菩萨大道。
无明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人事、境界,不可能样样都很顺心;如果别人有什么动作或声音,让自己不顺心适意时,可能「无明关」就过不了,所以,要时时刻刻调整自己的心。
生活在人间,时时都离不开境界。譬如:在冬天喝到一杯热茶时,会觉得很温暖适意;但是,若在夏天饮一杯热茶,便觉身体发热难受。反之,在冬天接触到冷冻的礼物,也会本能地难以接受。
做人离不开事,离开了事相就难以懂事。面对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我们常会生起分别心;此时,若无法接受外在的事物,就会有一些关卡过不去。
所以,人一定要在人事、境界中磨练。如果能抱着一分欢喜、爱敬的心,不论对方有什么不友善的动作,我们都可以接受或以身作则加以感化。要耐劳、耐苦,才能克服困难的环境,生命中的每一关卡,就可以顺畅地通过;反之,如果常常以不平衡的心看待事物,生活就会很痛苦。
过去在日本有位武士,拜了一位名剑术家为师。有一天,这位武士问老师:「要练好剑术、成为一位名剑客,必须抱持什么心?」老师对他说:「只要抱着「过门沟」的心,就可以练好剑术。」
「门沟」是指日式两片门中的轨道,要跨过它有何困难呢?为什么要成为一个剑术家,只要抱着面对「过门沟」的心态,就可以练好剑术?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一分「平常心。」
所以,我们要时时抱着平常心面对一切人事物;如此,人生的话多难题,自然就能迎刃而解。
「心速」最快
曾经,某处警察局有一位警官举枪自尽;另外,有位支援某分局的警备队员,不知道什么原因,枪杀了直属小队长之后,举枪自□为什么好端端的一个人,会以这种方式结束生命?这一切,无不是从「心结」而生。
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天早上对弟子们说:「你们知道吗?世间千千万万无量的法,没有一样比「心」转得更快;也没有一件事是「心」所无法模仿的。因此,我们要照顾好这一念心,不好的心念一动时,我们就要很谨慎地降伏它。心如果能观照得好,万法的道理就在其中。」
大家都看过牡丹花吧?如果我问你们:「牡丹花长什么样子?」你们的心中,是不是很快就会浮现出一朵牡丹花?虽然现在不是牡丹花生长的季节,但是我们的心中却能马上「开出」牡丹花来,想想「心」是不是转得很快呢?
我若再问你们:「「一」字要怎么写?」相信你们很快就能写出来。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得很漂亮!写得很漂亮的人,一定花了一段时间练习。但是「心」不用练习,漂亮的「一」字很快就能在我们的心中「写」出来。即使是复杂的笔画,心也很快就模仿、显现出来,所以说心的变化十分灵巧。
因为心很灵巧、转动的速度又快,所以我们更要往好的方向思考。若能发心做好事,则每一样动作都能利益人群;假如方向有所偏差,不规矩的念头一生起,快速的心念就会带来许多罪恶。有句话说:「一念差,万念错;差之毫里,失之千里。」因此,我们要好好照顾这一念心。
心念转动之速,真的很可怕!运用得好,即心即佛;稍微偏差,即心即…
《尘尽光生·人生篇:智慧之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