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己的眼睛挖出來,把眼睛挖出來!」她也不由自主地用自己的手把兩眼挖出來,從此就失明了。
當時,她不只身體受到很大的傷害,心靈所受的傷害更是難以形容;經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她都一直在療養,可是她的心靈還是不斷地受到幹擾,非常痛苦。
後來慈濟的委員得知此事,就不斷地去關心她,又把慈濟的精神和種種活動告訴她,並且引導她聽慈濟的錄音帶,例如:慈濟委員的現身說法,以及有關正見、正信的佛法。慢慢地,她耳邊的聲音漸漸減少,心也逐漸地平靜下來了。
她說:「師父,很感恩您,我天天都收聽慈濟世界的廣播節目,也天天聽錄音帶,現在我已經好多了,我要感恩師父!因爲是師父救了我、是慈濟救了我。」
我說:「你現在不要再有得失心,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不要再追憶,未來的也不要想太多;你要虔誠地念佛,更要踏踏實實地生活,把握現在,不要再有挂礙。」她說:「我知道了,感恩師父。」然後女兒牽著她,很歡喜地告辭了。
這位求好心切的母親,爲了求孩子乖巧、用功讀書而到處去祭祀求神。其實,教育應該是要「盡人事」,最重要的是必須以「身教」來教育孩子,以大愛來關心孩子,千萬不可強求。
然而一般人對自己最親最愛的人,總是希望百分之百的完美,如果稍微不滿意時就無法接受事實,反而去求取空幻之法,因此做出傷害他人、不利自己的行爲。
其實,人生一切都是業和緣的會聚,「種如是因,得如是果」,過去生的業因,既然于現在「業緣聚會」,就應坦然接受事實,不可怨天尤人,更不可迷信盲從。凡事不要太強求,強求所得到的只是痛苦,在痛苦中又産生迷惑。
佛教常談到:惑、業、苦;惑就是無明,業就是造作,由于一念癡迷而做出愚行,則所受到的就是苦果。所以,大家要很謹慎,才能有「智信」的幸福人生!
正信的人生觀
人生在世,每個人的際遇都不相同,如果我們經常羨慕別人,就會覺得自己不如人。因此不論遇到任何困境,我們都應該要勇敢地面對現實,不可抱著逃避的心態。
有一次,我行腳到屏東時,一位婦人帶女兒來看我,從她女兒的外表看來,就知道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這位母親哭著說:「最近我的女兒不知怎麼了,精神總是恍恍惚惚的,要不然就是坐不住。師父,請您爲她加持一下,讓她趕快醒過來!」
我說:「有病就要看醫生啊!」她說:「這需要看醫生嗎
師父,請您爲我女兒加持一下,我求求您!」
這實在是錯誤的想法。其實,精神上有問題,不必怕被人家知道,更不要怕看醫生。如果症狀輕微時就讓醫師治療,這種疾病是可以醫治的;然而,大多數的人總是借故逃避。有些父母甚至有一種錯誤的想法——認爲如果帶子女去看精神科,就會留下精神疾病的紀錄,將來子女恐怕會因此而找不到好姻緣。
我們要知道,人來到世間時,就已經帶著一分業來了。所以,人生這條道路要如何走,我們要很小心;如果沒有看准、走好,就會經常絆到石頭而摔倒。若不小心跌倒了,就要靠自己的力量,從跌跤的地方爬起來,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
學佛也是一樣,要有正知正見,絕對不要迷信。我們學佛,不是一味地求佛菩薩保佑,而是要學佛的慈悲和菩薩的大愛。
有句話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現在的果報,就是我們過去曾造了因。所以,不論是現在或未來,我們都要守好這一念心,並且「甘願做、歡喜受」,勇敢地面對周遭的一切人事物。
渡河
有人就有煩惱,有事也會有煩惱——一切的煩惱,都在人事中。
佛陀在世時,有一次在河的對岸講法。有許多比丘想渡河去聆聽,但是,河邊只有一條船。船主告訴比丘們:「我的船已經很舊了,你們這麼多人要坐,會很危險!」由于比丘們急著要到對岸聽法,根本無視船主的忠告,還是全部都上了船,船主只好勉爲其難地開船。
當船行駛到河中心時,比丘們發覺船底滲水進來,大家開始感到恐慌!這時船主說:「我說過這條船已經很老舊了,你們卻不聽話。現在大家如果不能保持沈靜,船沈的速度將會更快。」
大家聽了,都冷靜下來,不敢亂動。還好船主的經驗豐富,請大家盡量減輕船身承載的重量,最後終于將人船平安地送達對岸。
比丘們見到佛陀,便述說剛才所發生的事。佛陀說:「當你們坐在船上時,非常擔憂會發生危險,平常卻沒有警覺人生時時刻刻都有危機。一般人常煩惱未知的來世,其實,我們應該好好注意今生此世,注意現在的心念,要滅掉心中的貪、瞋、癡、慢、疑五種毒念。」
我們的身體,好比那艘已破漏的船一樣;我們要盡量減輕船身的負擔,而它最重的負擔就是「貪、瞋、癡、慢、疑」,這是粗重的煩惱。我們若坐在一艘會漏的破船上,隨時都有沈下去的可能,唯有修補漏洞、減輕破船的負擔,才能安全地抵達彼岸。
不要只想著:來世是否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是要注意當下此刻,是否有煩惱?是否能以開闊的心胸待人處事?在別人的心目中,能否縮小自己?這者人生最重要的課題!
注:比丘——梵語,意指出家受具足戒修行的男衆,女衆爲比丘尼。
商隊與響導
有個家族中的成員打算合組貿易商隊,越過沙漠到另一個國家做生意。但是,沙漠一望無際、危機四伏,萬一迷路了就只有死路一條,于是他們聘請一位沙漠路徑了若指掌的人當響導。
進入沙漠前,必須先越過一個山區。山區裏有個野人村落,他們有「祭天」的習俗,每年一次用活人去祭天——在神壇上斬頭見血來祭祀。商隊經過村落時,村民剛好要找一個活人去祭天,于是把商隊團圍住,威肋他們交出一個人來,否則就要殺死所有的人!
商隊的成員彼此都是親戚,到底要找誰去送死?後來有人提議只有響導不是他們的親戚,幹脆把響導交給他們!于是大家硬把響導推出去,商隊才順利地通過村落。
商隊匆匆離開山區,進入沙漠,但是分不清東西南北,根本不知要往哪裏走?一群人在酷熱的太陽下盲目地走來走去,走不出沙漠,過了幾天,糧食和水都用完了,就陸陸續續地往生了……。
凡夫生活在充滿煩惱、災厄的世間,就如迷失在炎熱的沙漠中,又似在險惡大海裏浮浮沈沈;唯有「慧命」能引導我們超越人世種種的無明苦惱,到達光明安詳的彼岸。可惜一般人通常是「看重生命」而「輕視慧命」,沈迷于物欲的享受或名利地位的追求,使得原本具足的佛性智慧被重重掩蓋,生生世世沈淪在苦海之中。
發揚慧命的方法,就是「棄惡從善」——拼棄惡的貪頭、行爲,積極學習善法、實踐善行。「行善」就是讓人安定、讓人幸福,在利益人群的同時,也淨化了自己的心。
希望大家時時心不離善、努力行善,這就是最直接、穩當的菩薩大道。
無明關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遇到的人事、境界,不可能樣樣都很順心;如果別人有什麼動作或聲音,讓自己不順心適意時,可能「無明關」就過不了,所以,要時時刻刻調整自己的心。
生活在人間,時時都離不開境界。譬如:在冬天喝到一杯熱茶時,會覺得很溫暖適意;但是,若在夏天飲一杯熱茶,便覺身體發熱難受。反之,在冬天接觸到冷凍的禮物,也會本能地難以接受。
做人離不開事,離開了事相就難以懂事。面對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我們常會生起分別心;此時,若無法接受外在的事物,就會有一些關卡過不去。
所以,人一定要在人事、境界中磨練。如果能抱著一分歡喜、愛敬的心,不論對方有什麼不友善的動作,我們都可以接受或以身作則加以感化。要耐勞、耐苦,才能克服困難的環境,生命中的每一關卡,就可以順暢地通過;反之,如果常常以不平衡的心看待事物,生活就會很痛苦。
過去在日本有位武士,拜了一位名劍術家爲師。有一天,這位武士問老師:「要練好劍術、成爲一位名劍客,必須抱持什麼心?」老師對他說:「只要抱著「過門溝」的心,就可以練好劍術。」
「門溝」是指日式兩片門中的軌道,要跨過它有何困難呢?爲什麼要成爲一個劍術家,只要抱著面對「過門溝」的心態,就可以練好劍術?答案很簡單,那就是一分「平常心。」
所以,我們要時時抱著平常心面對一切人事物;如此,人生的話多難題,自然就能迎刃而解。
「心速」最快
曾經,某處警察局有一位警官舉槍自盡;另外,有位支援某分局的警備隊員,不知道什麼原因,槍殺了直屬小隊長之後,舉槍自□爲什麼好端端的一個人,會以這種方式結束生命?這一切,無不是從「心結」而生。
佛陀在舍衛國時,有一天早上對弟子們說:「你們知道嗎?世間千千萬萬無量的法,沒有一樣比「心」轉得更快;也沒有一件事是「心」所無法模仿的。因此,我們要照顧好這一念心,不好的心念一動時,我們就要很謹慎地降伏它。心如果能觀照得好,萬法的道理就在其中。」
大家都看過牡丹花吧?如果我問你們:「牡丹花長什麼樣子?」你們的心中,是不是很快就會浮現出一朵牡丹花?雖然現在不是牡丹花生長的季節,但是我們的心中卻能馬上「開出」牡丹花來,想想「心」是不是轉得很快呢?
我若再問你們:「「一」字要怎麼寫?」相信你們很快就能寫出來。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寫得很漂亮!寫得很漂亮的人,一定花了一段時間練習。但是「心」不用練習,漂亮的「一」字很快就能在我們的心中「寫」出來。即使是複雜的筆畫,心也很快就模仿、顯現出來,所以說心的變化十分靈巧。
因爲心很靈巧、轉動的速度又快,所以我們更要往好的方向思考。若能發心做好事,則每一樣動作都能利益人群;假如方向有所偏差,不規矩的念頭一生起,快速的心念就會帶來許多罪惡。有句話說:「一念差,萬念錯;差之毫裏,失之千裏。」因此,我們要好好照顧這一念心。
心念轉動之速,真的很可怕!運用得好,即心即佛;稍微偏差,即心即…
《塵盡光生·人生篇:智慧之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