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讲记 第四六卷▪P2

  ..续本文上一页、福德资粮等等。

  

  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生命都是自作自受。因为过去你的造作,创造今生的果报;你今生的造作,又创造来生的果报。这样的一个生命的等流,我们想要改变,你要先改变你的心态、改变你的心念,所以他的每一个度,都是在调整你的心态。布施调整我们悭贪的心态,持戒调整我们喜欢造作罪业的心态,忍辱调整我们忿怒的心态。心态的改变,果报就改变。在西方有一个谚语故事,它说:有一个人,他很想要知道天堂跟地狱有什幺差别?那他先到地狱去看。到了地狱,哦,大家在吃饭,每一个人筷子都很长很长,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夹饭菜,他抢饭菜的时候,他吃不到,因为这个筷子太长,结果地狱的人都活得非常痛苦。这个人看到地狱以后,他感到非常悲哀就离开了,他也改变不了他们。接下来他就到了天堂,诶,到天堂,大家也在吃饭,筷子也是很长,但是大家吃得很快乐。为什幺呢?同样筷子这幺长,他为什幺吃得很快乐?原来天堂的众生,筷子夹菜是夹给别人(哈),夹给别人,每一个人都吃得很快乐。所以我们心态决定我们的命运:你要是自私自利,你所招感的因缘、所造作的行为,都是跟痛苦相应;你真实发起这种利他的心,你就招感功德。所以真正的六度,它的重点在调整我们的心态,你的心态改变了,你的行为就改变,你的命运就改变。我们一个人如果只设定目标,你不行动,在原地打转,那我敢保证:你过去的生命,就跟你现在、未来的生命完全画等号。你说:我现在心态不改变,我未来会怎样?你不要去算命,我告诉你怎幺样好了。你以前所受的痛苦,来生完全再受一次。为什幺呢?因为你因缘法没有改变。所以只有修行人,他的过去不等于未来,因为他在调整。我们可以这样讲:一般没有学佛的人,他的生命就是不断的重复,他的前生跟今生也差不了多少,今生跟来生也差不了多少。你看佛陀说:「七佛出世犹为蚁子,八万大劫犹为鸽身。」你说:怎幺可能?这个蚂蚁做了七佛出世,它还做蚂蚁?在森林中的鸽子,它活了八万大劫还做鸽子?我说:牠有可能。它的心态不改变,它坚固的执着,他总是认为它是对的,它不知道如何听闻佛法,反省自己,把邪恶的功能消灭,善良的功能生起来,你说他命运会改变吗?而且佛陀讲得更可怕,佛陀说:它不是八万大劫,八万大劫是阿罗汉说的。佛陀说:它八万大劫之前还做鸽子。(呵──)所以,我们想要让生命往光明的地方去改变,我们应该从内心去改变,我们遵守佛陀的六度,我们因地的改变,你的未来是充满光明的。这个地方,是佛陀讲六度功德的主要意义,就是鼓励我们要去修学六度。就是,六度先从自己做得到的,不要一开始就挑战──我要把我的生命牺牲掉。就是说,你现在有三件衣服、或者有四件衣服,其中一件穿不到,还蛮好的,赶快布施出去。先把自己用不到的,布施出去。先从自己做得到的地方,先跨出一步,那你的生命就会有变化。

  

  庚五、修(分二:辛一问;辛二答) 辛一、问

  

  前面是讲功德相,其实前面佛陀讲这幺多,波罗蜜的六种功德,六种功德会归到六度,它有它灭恶、生善的功德。这以下开始怎幺修行,我们现在对六度有信心了,应该怎幺去实践?看这个「问」:

  

  云何应知修习如是波罗蜜多?

  

  大乘的六「波罗蜜」有这幺大灭恶、生善的效果,我们很想要让来生、明天活得更好,怎幺办呢?应该怎幺「修」呢?这个地方回答:

  

  辛二、答(分二:壬一总释列;壬二略广释) 壬一、总释列

  

  应知此修略有五种: 一、现起加行修,二、胜解修,三、作意修, 四、方便善巧修,五、成所作事修。

  

  正确的「修」行六度有「五种」方法:第一个是「现起加行修」,这是我们一般修习六度的主要方法。这个「现起」,就是你必须有身口意的「现起」,有这样身口意的「现起加行」,才能够修六度。比如说你布施,你不是坐在那个地方想就能布施,你必须要有实际的行动,有布施的人、有所受的人,有施者、受者,还有其中这些施的物品,要有身口意的「现起」,这是一般的。第二个「胜解修」。前面是实际的行动,这个是内心的「胜解」。就是我们学习大乘的经论,对六波罗蜜的功德,产生坚定的信解,对于修习的功德、不修的过失,透过闻思的智慧,产生坚定的理解,而产生信心,这个叫做「胜解修」。你现在听闻六度的功德,生起一念的信心,诶,这个也在修六度,这个叫做「胜解修」。第三「作意修」。这个「作意修」,就是以清净广大的意乐,来修行三种「作意」,这后面会说到,爱重作意、随喜作意跟欣乐作意。这个地方是讲愿望,前面胜解是讲信解,这个地方你要发出你的愿望,对于这个功德,要有一种增上意乐,叫做「作意修」。第四个「方便善巧修」。前面的胜解是信心,作意修是愿望,这个地方是约着破障。我们在修习六度的时候,往往会跟内心原来的习气相违背。那怎幺办呢?我们修习六度,有人不肯,那怎幺办呢?修习我空、法空的智慧,把这个障碍消灭掉。「方便善巧修」就是修无分别智,来破除心中的障碍。第五「成所作事修」。前面的四种修,都是菩萨因地所修的;这个「成所作事修」,是佛陀在果位上所修的,叫「成所作事修」。这个地方后面会说明。总而言之,要成就六度的功德,有五种的方法。这一段是总标,我们看第二段的「广释」:

  

  壬二、略广释(分二:癸一略释五修;癸二广作意修)

  

  癸一、略释五修(分二:子一指前四修;子二释成所作事修) 子一、指前四修

  

  「广释」当中分二:「略释五修,广作意修」。把这个「作意修」,菩萨要怎幺修意乐,把它开展出来。我们先看「略释五修」:

  

  此中四修,如前已说。

  

  子二、释成所作事修

  

  成所作事修者,谓诸如来任运佛事,无有休息, 于其圆满波罗蜜多,复更修习六到彼岸。

  

  前面的「四」种「修」,在「前」面「总标」的地方讲过了。现在讲「成所作事修」,就是十方「如来」能够「任运」的,他不必假藉作意。我们凡夫都是要作意,先知道六度的功德,然后再鼓励自己生起信心,然后再生起愿望,最后付诸行动,这叫「作意」。但是佛陀不须要这样的过程,他不须要作意,他不须要经过内心的思惟作意,就能够生起六度的「佛事」,而且内心对六度「无有休息」,动静一如,因为他没有作意,就没有疲累的相状。「于其圆满波罗蜜多,复更修习六到彼岸。」佛陀在自利的功德上,已经「圆满」了,但是他依止大悲心,再继续的「修习六」度,这个一般古德说,叫做「倒驾慈航」。就是说,明明他已经成佛了,但是他又示现一个菩萨身来修六度。为什幺呢?这叫「从本垂迹」,因为他要去做利他的事业。也就是说,我们菩萨的六度,主要是正约着自利来说,当然也有利他。菩萨的这个六度,包括自利跟利他;但是佛陀的「成所作智修」,完全只有利他。你说功德圆满没有再圆满,这个叫做「成所作智修」,就是利他的六度,倒驾慈航。这个地方是一个总标,我们看别释:

  

  癸二、广作意修(分二:子一辨彼修相;子二显得胜利) 子一、辨彼修相(分二: 丑一总标作意及其意乐; 丑二别释意乐所摄作意) 丑一、总标作意及其意乐(分二:寅一出三作意; 寅二列六意乐) 寅一、出三作意

  

  论主的意思,无著菩萨是要把这个「作意修」开展出来,就是你修习六度,应该有的心态是什幺?应该用什幺心态来修六度?「作意修」分二:「辨彼修相,显得胜利」。先看「辨彼修相」,「修相」当中有一个「总标」,再「别释」。先看「总标」:

  

  又作意修者,谓修六种意乐所摄爱重、随喜、欣乐作意。

  

  这个「作意」有三种作意、「六种意乐」。先看三种作意。菩萨要修「六种」作「意乐」,每一种意乐都摄持了「爱重、随喜、欣乐」。第一个「爱重作意」,对六度的功德,特别的「爱」乐珍「重」,这是偏重在自利。我希望离苦得乐,谁能帮助我呢?就是六度能够帮助你灭恶、生善,离苦得乐。所以你对这六度法门,如贫得宝想,特别的爱乐珍重,这是偏重一种成就自心的功德。第二个「随喜作意」。就是说这个功德我做不来,但是这个功德别人可以做,菩萨对于其他人所成就的功德,欢喜赞叹、随喜赞叹,这随喜修。这个随喜修是约着法,别人有这个法,我对这个法随喜。第三个「欣乐作意」,菩萨不但希望自己成就六度,他也普遍的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成就六度的功德。前面的「随喜」是约法,这个地方约人。前面的「爱重」,只是讲自身成就,然后对法的随喜;这个「欣乐」,我们希望每一个众生,也能够成就六度的法,这利他的功德。菩萨对六度的法门,应该保持三种的心态:第一个「爱重作意」,第二个「随喜作意」,第三个「欣乐作意」。我自身要成就,别人成就了我随喜,接着我希望所有的众生都成就,三种作意。这三种作意,每一种作意都必须具足「六种意乐」。我们看这个意乐:

  

  寅二、列六意乐

  

  一、广大意乐;二、长时意乐;三、欢喜意乐, 四、荷恩意乐;五、大志意乐;六、纯善意乐。

  

  这地方是把标题标出来,这以下会详细解释:

  

  丑二、别释意乐所摄作意(分二:寅一爱重作意; 寅二随善作意) 寅一、爱重作意(分二:卯一显意乐摄;卯二结修作意) 卯一、显意乐摄(分六:辰一广大意乐;辰二长时意乐; 辰三欢喜意乐;辰四荷恩意乐 ;辰五大志意乐;辰六纯善意乐) 辰一、广大意乐(分二:巳一别释意乐;巳二结名广大) 巳一、别释意乐(分二:午一布施;午二余度) 午一、布施

  

  这六种意…

《摄大乘论讲记 第四六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