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述要▪P14

  ..续本文上一页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令悟实相。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辩音菩萨请问于佛,菩萨依此三种方便修习圆觉,有几种修习?因为佛说过,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究竟于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呢?

  尔时世尊。告辩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辩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菩萨启请,佛允为答。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

  一切如来圆觉妙心,即一真法界性。于一法界中,无诸分别,无有能所。故曰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本无修习及修习者,即无能所分别也。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一切菩萨及末世界众生,于不觉而有始觉。始觉而后,以用功修习故,于是以幻修幻。若证究竟圆觉,则圆觉清净,无修习及修习者。今依于未觉,故须以幻修幻。所以说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轮者,碾碎义,转依义。碾碎者碾碎二障,转依者转迷证觉。以碾碎二障故,名曰清净。以能破一切烦恼,不被一切烦恼所破,故曰定轮。如是定轮,有二十五种。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于二十五种清净定轮中,先讲三观单修。今讲单修奢摩他。

  唯取极静,识心一念不动也。一念不动,则生智慧。其智慧喻如金刚,能破一切烦恼,不被一切烦恼所破。故曰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

  不起于座,便入涅槃。

  如此法门,勿须以幻除幻,便得究竟。故曰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菩萨起大悲心,怜愍如幻众生,故曰唯观如幻。

  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

  以佛力者,菩萨上求佛法也。变化世界者,菩萨下化众生也。菩萨自不作粗业,并教令众生不作粗业,名净佛国土。变化世界者,净佛国土也。

  菩萨净佛国土,行四摄六度一切万行。故曰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

  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故陀罗尼者,圆觉也。于圆觉不失寂念及诸静慧。圆觉者,无分别智,根本智,故曰不失寂念及诸静慧。

  前奢摩他,唯取寂静便得,不须起幻,不须起六度万行。今修三摩钵提,须随缘起幻,须修六度万行。虽修六度万行,却是随缘不失性。所以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

  此所谓菩萨虽行空寂而不证涅槃,虽入生死而不染世间。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便证实相。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

  诸幻化相,及与静相,俱名障碍也,故不应取著。不取作用者,不取幻相,不取静相也。

  独断烦恼,烦恼是住著心,挂碍心。不取幻相,不取静相,不取有相,不取无相,不取一切相则烦恼断尽。

  烦恼断尽,便证实相。

  实相者,无相无不相也。无相者性空,无不相者缘起。诸法缘起性空则无相,诸法性空缘起则无不相。无相无不相,是诸法实相。

  心不住有相,是实相无相;心不住无相,则实相无不相。心既无住,则不生烦恼。心不生烦恼,则不碍有相,不碍无相,不碍亦有相亦无相,不碍非有相非无相。故断尽烦恼证实相者,便得大自在。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先取至静,是先修奢摩他。修奢摩他一旦静慧发生,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照诸幻者,是修三摩钵提。所以便于静慧中,起菩萨行度众生。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证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以静慧故,证至静性,是修奢摩他。烦恼是生死因,生死是烦恼果。因既断自然无果,故曰断烦恼永出生死。此是修禅那。所以说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寂静慧是奢摩他。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是三摩钵提。后断烦恼,而入寂灭,是禅那。故此菩萨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已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以至静力,是奢摩他。断烦恼已,是禅那。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是三摩钵提。故此菩萨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后度众生建立世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及修禅那。

  以至静力,心断烦恼,是奢摩他。后度众生建立世界,是齐修三摩钵提及修禅那。故此菩萨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及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以至静力,资发变化,是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断烦恼是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境界。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以至静力用资寂灭,是齐修奢摩他禅那。后起作用变化境界,是修三摩钵提。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以变化力,种种随顺,是修三摩钵提,然后取于至静,是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以变化力种种境界,是先修三摩钵提。而取寂灭,是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在寂静而断烦恼。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以变化力而作佛事,是先修三摩钵提。安在(应为住字)寂静,是中修奢摩他。而断烦恼,是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是先修三摩钵提。断烦恼故,是中修禅那。安住至静,是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以变化力方便作用,是先修三摩钵提。至静寂灭二俱随顺,是齐修奢摩他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是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断烦恼,是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以变化力资于寂灭,是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住清净无作静虑,是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以寂灭力,是先修禅那。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是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以寂灭力,是先修禅那。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是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以寂灭力,是先修禅那。种种自性者,一切法以无性为性。故种种自性,即无性也,空性也。安住于静虑,中修奢摩他,而起变化,是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以寂灭力者,先修禅那。

  无作自性起于作用者,作有二种,作、无作。作法有起有灭。所以作法不应常作不息,如果常作,不应言有作。所以作法必是有起有灭,以对灭而言,故言作也。既然作法有起有灭,灭法不应更起。是知作法起灭,必以无作力而有作。无作力即是性空,性空随缘,方起于作。既然作由无作而起,故知作法即是无作。作法即是无作者,缘起即是性空也。故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是中修三摩钵提。清净境界归于静虑者,后修奢摩他也。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以寂灭力者,先修禅那。种种清净而作静虑起于变化,是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以寂灭力资于至静,是齐修禅那奢摩他。而起变化,是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以寂灭力资于变化,是齐修禅那三摩钵提。而起至静清明境慧,是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

  前三轮是单修,最后一轮是圆修。圆修者,圆教根机也。云何圆修?所谓圆修者,于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三种法门中,一修一切修也。

  云何一修一切修?空即无量,无量即空。诸佛如来证无上觉,于空知无量,于无量知空。于无量知空曰正,于空知无量曰遍知。圆觉慧者,无上觉正遍知也,智也,一切智境也。以圆觉慧…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述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