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如。无能无所,无我无法。如水起万重波,无波而非水。此即一大总相法门体也。故经云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一切法性平等不坏者,犹如波相虽息,水性不动也。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最后结论,悉如上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眼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身心皆如幻 身相属四大
心性归六尘 四大体各离 谁为和合者 如是渐修行
一切悉清净 不动遍法界 无作止任灭 亦无能证者
一切佛世界 犹如虚空花 三世悉平等 毕竟无来去
初发心菩萨 及末世众生 欲求入佛道 应如是修习
重颂长行文。偈中颂义,皆如长行文,览文自明,不另作解释。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
金刚藏菩萨具仪启请。启请之前,先叹得益。
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唯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金刚藏菩萨代众生发问,非是菩萨不知也。第一个问题,佛谓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因为断尽一切无明,方成佛道故。
第二个问题,假使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复说众生本来成佛?迷之与觉,不能同时俱有故。
第三个问题,假使十方异生,无明不是本有。本成佛道,然后起于无明。如此说来,成佛以后,仍应起于烦恼。那么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呢?
异生者,即凡夫也。凡夫起于无明,随业受报,轮回六道,故名异生。
唯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
无遮大慈者,即无缘大慈也。平等济度,宽容一切,行无缘之法施,名无遮大慈。
秘密藏,非佛说法有所秘密,而是众生不知不解,故曰秘密。请佛开秘密藏者,愿佛设诸方便,令菩萨晓了也。是知金刚藏菩萨所请三问题,非佛有所秘密,而是众生不了也。
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
令末世一切众生,借如来宣说之方便,得闻此圆觉经,永断疑悔。不信曰疑,信而复退曰悔。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世尊先叹后答。叹金刚藏所问,是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一切世界者,约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国土世间言。谛闲大师言三种世间为一、正觉世间,二、有情世间,三、器世间。
一切世间约现代语讲,世为时间,界为空间。一切世界,皆有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等,此等念念相续。念念相续之法,前念灭后念生,循环不已。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等,皆念念生灭,循环往复不已。以循环往复故,于是产生种种取舍。
但是所谓念念相续,实是虚妄的。何以故?我们说过,念念相续者,是前念灭,后念生。如果前念不灭,即有后念生,是不合道理的。因为前念不灭,则前后是一念,一念云何自己相续?故前念不灭,则无相续。
如果前念灭后念生,亦是不合道理的。因为灭法不能生,前念已灭,不能再生后念。所以后念之生,与前念没有关系。如果后念与前念没有关系,云何成为念念相续?所以前念灭后念生,或者前念不灭后念生,都不能构成念念相续。故于中种种取舍,皆是虚妄的。
所以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虚妄的。皆是轮回者,总说即是生住异灭。据文而言,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皆是轮回之见。
当知诸法缘起无性,无实体相,故法无轮回。轮回者,众生之妄见耳。
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未出轮回而辨圆觉者,未出生灭心轮回见而观圆觉,则见圆觉亦成生灭轮回矣。所以彼圆觉性,即同流转。
一切唯心造,见于六道轮回,唯是自见其心。所以既有生灭心轮回见,欲免轮回者,无有是处。
故知一切世界,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国土世间,始终生灭等,皆众生之生灭心轮回见也。若无生灭心轮回见,则知圆觉清净不动矣。
由此可知金刚藏三问,皆是以生灭心轮回见辨圆觉也。佛首先予以点破。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譬动目能摇湛水者,水本湛然不动,若目光摇动,或者目有病,则见静水摇动。
定眼犹回转火,如有人手持火把,抡臂圆挥。定目而视,犹如见一火环。
云驶月运,月夜仰观,浮云飞驶,月本不动。但观者,好像见月亮行走。
舟行岸移,我们坐在船上,明明船在行驶。但我们看来,觉得岸在移动。
这四个例子,都是说明,众生妄见与法相违。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
诸旋未息者,谓诸妄见未停止也。彼物先住者,谓欲水不摇动,火环不成,月不行驶,岸不移动尚不可得也。因为水摇火环月驶岸移,皆由妄见所致。如果妄见不息,欲求彼物不动,不可得也。
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
轮转生死垢心,一同于妄见虚妄不实。此生死垢心不除,用观佛圆觉,故圆觉亦同生死见矣。
生死无性,非为实有,众生垢心所见,见有生死。以妄见生死故,以致妄入生死。若以生死垢心观佛圆觉,则清净圆觉亦随生死矣。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三惑者,金刚藏菩萨三项疑问也。若以轮转生死垢心观圆觉,是故有汝金刚藏等,三项疑问也。
善男子。譬如患翳妄见空花患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无花非起灭故。
本来翳是一种目病,但此处作妄见解,莫作病会。因为病虽愈,尚有再生之时,而妄见既息,便不会再妄。犹如迷失方向,一旦觉悟了正确方向,便不会再迷向了。
譬如患翳妄见空花。
翳是虚妄,花是幻化,二者皆非实有。若法实有,方成相待。翳花二俱虚妄无有实体,故不成相待。同时妄息觉明,便不会再妄。故曰患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
据理可知,自性清净心,无性随缘而非有,随缘无性而不无,假说本来成佛。其实无始无终,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故自性清净心者,虽修治而不净,虽处垢而不染。以自性清净心,不可得也。
无明者,体即虚妄,唯是假名。假名无实亦不可得,岂可谓众生成佛,复有无明?或者谓无明众生本有?
故佛不可得,众生不可得。圆觉不可得,无明不可得。菩提不可得,烦恼不可得。生死不可得,涅槃不可得。不可得者,谓法无决定性也。
以一切法无决定性故,所以佛方便说众生成佛,破无明证圆觉,断烦恼证菩提,出生死入涅槃。然于中求其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等,皆不可得。
了达一切法无决定者,是名无上菩提。故觉之者成佛即日,迷之者劫隔恒沙。然觉之与迷,是一法界。何以故?唯是一心故。
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无花,非起灭故。
空花者体即虚妄,非为实有。故空花灭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因为花非实有,空本无花,所以非是花有起灭。
犹如无明虚妄,灭于毕竟空时,不可说言,毕竟空何时再起无明。
空本无花者,即说明花无实体也。既无实体,所以非起灭故。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花翳。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花翳。
生死涅槃,皆同空花之起灭。因为实无生死,亦无涅槃。生死无性即名涅槃,无性随缘复现生死。
圆觉者,妙湛总持不动,故离于空花患翳。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
空中无花,似是虚空暂有。因翳见有空花,似是虚空暂无。然空花虚妄,非为实有。故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故知圆觉不动,无明非有实体,所以无明不障圆觉,以无明虚妄无实体故。圆觉亦不离无明,以无明无有实体不可离故。
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如来圆觉者,即圆成实性。圆成实性者,即圆满成就诸法实性也。故如来圆觉,为虚空平等本性。平等者,圆觉清净不动也,无二无分别也。如楞严经云,空生大觉中。故如来圆觉随顺,为虚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如销金…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述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