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矿,金非销有。
矿中之金,本来如此,非是因销而有也。此用喻本来成佛。矿比虚妄烦恼缠缚,金性用比圆觉。金性本有,非因销有,言众生本来成佛。只为虚妄烦恼缠缚,未能圆显,仅名佛性,不名为佛。一旦圆满觉悟,犹矿石一旦清净,金性圆显,永不为矿也。佛亦如此,一旦圆满觉,无再成众生的道理。
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切无明皆幻化虚妄。故虽起无明,而佛性未染。既然无明是虚妄的,所以不应无明众生本有。既然无明虚妄非为实有,则不应言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亦不应言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无明烦恼。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一切如来妙圆觉心。
如来妙圆觉心者,一真法界性也。何谓妙?此一真法界性者,非有非无,非有而有,非无而无,有而非有,无而非无。如是者,谓之妙。
既然一切如来妙圆觉心即一真法界性,故于一真法界中,无有二法。若有二法,即非佛说。佛证无分别智,以无分别智施设说一切法。故于一法界中,一切法非有非无,非有而有,非无而无,有而非有,无而非无。
所以于一法界中,本无菩提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亦无虚妄轮回及非轮回。因为这些都是二法,都是定性法故。金刚经云,若有定法,即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于一法界中,一切法无性为性。无性能随缘,随缘不失性。以无性故,曰非有。以随缘故,曰非无。以无性能随缘故,所以曰非有而有,无而非无。以随缘不失性故,所以曰非无而无,有而非有。
是以经文云,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
声闻乘人所圆境界,彼谓已得涅槃。彼未入灭时,自谓有余涅槃。取灭以后,灰身灭智,自谓入无余涅槃。然此二种涅槃,皆有所得见,非妙圆觉。
身心语言皆悉断灭者,谓声闻乘人偏空滞寂不起化道,不度众生。故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亲证所现涅槃者,即如来无住涅槃。如来无住涅槃者,即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无二无别不生不灭,故名究竟涅槃。声闻乘人,以住著心,分别见,终不能至。
声闻乘人,尚不能得圆满觉,究竟涅槃。何况凡夫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呢?此是远责凡夫有思惟心,近责金刚藏三疑。
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萤火者,似火不能烧也。须弥山者,山中之王,入海八万四千由旬,出海八万四千由旬。取萤火烧须弥山者,极言, 其相差悬殊,终不能著也。
以下以法合之。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如来大寂灭海者,如来圆觉也。圆无际故曰大,无生无灭故曰寂灭,无量无边以海状之。以轮回心生轮回见,终不能至。
此是直诃金刚藏所疑。如前文言,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
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以轮回心生轮回见,终不能至如来大寂灭海。是故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须先断无始轮回根本。无始轮回根本者,无始无明也。云何断无始轮回根本?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也。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花。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花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
有作者造作也,凡有造作起心动念之思惟分别,皆从执有取相心起。以取相故,皆是六尘妄想攀缘之气分,非实心体。真实心体者,一真法界性也。一真法界性,无种种取相分别。
云何六尘缘气,皆是妄想?因为一切法缘起性空无有实体,故取相之想,皆是妄想。
既然有作思惟之有心,虚伪无实,已为空花。若用此虚伪无实之心,辨于佛果,岂非以空花复结空果吗?所以能辨之思惟心,所辨之佛果,俱成虚伪矣。
浮心者不实之心,故曰虚妄浮心。巧见者,虚伪不实之见也,故不能成就圆觉方便。不能为成就圆觉之方便。
最后诃金刚藏三问,非是正问。如是分别,非为正问。以迷说觉,觉亦为迷,岂是正问?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金刚藏当知 如来寂灭性 未曾有终始 若以轮回心
思惟即旋复 但至轮回际 不能入佛海 譬如销金矿
金非销故有 虽复本来金 终以销成就 一成真金体
不复重为矿 生死与涅槃 凡夫及诸佛 同为空花相
思惟犹幻化 何况诘虚妄 若能了此心 然后求圆觉
如来寂灭性,即圆觉也,妙圆觉性未曾有始终生灭等分别。
若以轮回心,思惟即旋复。轮回心,即种种分别取舍。若以种种分别取舍心思惟圆觉,则圆觉亦随旋复。
余如长行所释,不另。
于是弥勒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菩萨开秘密藏。令诸大众深悟轮回分别邪正。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于大涅槃生决定信。无复重随轮转境界起循环见。
于是弥勒菩萨,具仪请法。文中所述,总在领旨得益,上感佛恩。
无畏道眼,以权实智观一切法谓之道眼。以实智观一切法空曰慧眼,以权智观一切法假曰法眼。
世尊。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于诸轮回。有几种性。修佛菩提。几等差别。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
欲游如来大寂灭海者,入佛大圆觉也。
轮回根本者,总说即是无明,分别说即贪嗔痴。
种性者,后文自有解释。
唯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诸修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照曜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唯愿世尊不舍救世大悲心,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圆觉者,慧目肃清,照耀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
慧目者,佛之真空慧目,不同二乘偏空慧目。慧目肃清者,如实见一切法依他起如幻如化,不为外境所乱。如实见一切法,体性空寂,无性随缘圆满成就一切法。不见空,不见有,不见亦空亦有,不见非空非有。如是见,名如来无上见。
照耀心镜者,言佛智也。佛智如镜,如实照知一切。佛如实知一切法缘起性空,无性缘成。空是因缘空,因缘空故,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是因缘有,因缘有故,有而非有,非有而有。是故佛无上知者,离空,离有,离亦空亦有,离非空非有。
如是知见,是如来无上知见。故曰圆悟如来无上知见。菩萨修行,唯求开示悟入,如来无上知见。圆悟者,顿根人,一悟一切悟也。
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之义。令诸菩萨洁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轮回心悟实相具无生忍。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悟入实相,具无生忍。
诸法无性任缘,任缘无性。无性则无相,任缘则无不相。犹如水本无相,任器而方圆。诸法无相无不相,谓之实相。
实相无相,则“相”不可得。实相无不相,则“无相”不可得。诸法不可得,即是无生,故曰一切法无生。于此无生法,忍可者,名得无生忍。故曰心悟实相,具无生忍。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从无始际者,谓一念妄心起也。众生一念妄心起,于无生法执为实有,虚妄无实,故曰无始际。
有种种恩爱贪欲。
众生于六道中,有各种不同的恩爱贪欲,故曰种种。众生于三界中,生死相续转回不息,皆由惑业所致。总说无明发业,爱取能够润生。而爱力偏增,如水沃润,故润生位中,偏说于爱。
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一切种性者,卵胎湿化四生也。当知四生六道,六道括生不尽,四生括生始尽。何故六道括生不尽?例如中阴非属六道,而属化生,故知四生括生始尽。
一切种性,如卵胎湿化,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淫乃爱之最浊者。如经云爱有四种,爱、著、染、淫,淫者爱之浊者也。故曰一切种性,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爱者通于三界,淫者唯在欲界。色无色界,爱著偏重。欲界众生,染淫特重。
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欲者,贪求心也。若分别说,有其五种,故曰诸欲。五欲者,五根于五尘起贪求也。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贪触。故有谓五欲者,是眼耳鼻舌身,有谓是色声香味触。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立财色名食睡为五欲,当亦是尘之属。
贪求心即是爱性,而此爱性由五欲所助发,故曰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我们说过,爱能润生,爱性发故,所以能令生死相续。
十二因缘中,无明行为过去世因,识名色六入触受,为现在世果。爱取有为现在世因,生老死为未来世果。是故说爱性,能令生死相续。
欲因爱生,命因欲有。
经云,爱即无明。所以爱者无明也。无明为根本,以致自心变现根身器界。根身器界者,五根五尘也。五根贪著五尘,便生五欲。所以说欲因爱生。
因无明而有行识名色六入触受,根尘相接乃有诸欲。因诸欲求,复生爱取有。因爱取有以致生死相续不断,色身连持,…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述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