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这一分是直显实相理体。实相理体者,性相圆融,二谛融通。性是无碍之理,相是无尽之事。以理融事,以事契理,是谓实相理体。一合相者,即实相理体也。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微尘众多者,是其相也。微尘众实有者,则是究竟性也。法若究竟,则非一切法。故曰若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因为佛说微尘众者,只是假名也。所以佛说微尘众者,则非实有微尘众,而是假名微尘众也。
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
其中道理,寻上文同理可知。因为世界是微尘所成,微尘既是假相,故世界亦是假相也。
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
换句话说,若世界究竟,则是实相也。
一切法皆悉性空,其理无二,故曰“一”。性空则能随缘而起万法,万法同一性空,融通无碍,故曰合。此则一合相也。
古德谈一合相,多从理上解释。例如六祖谓:心有所得,即非一合相。心无所得,即是一合相。
此是从理上说。心有所得者,乃心有所住也,取著于相也。心有所住,取著于相,则如人入闇,不见实相。故心有所得,即是分别,即是执著,故非一合相。心无所得,则融通无碍,故为一合相。
佛国勤禅师亦说:但向十二时中,上不见有诸佛,下不见有众生,外不见有山河大地,内不见有见闻觉知,好恶长短打成一片。一一拈出,更无异见。此则一合相理,历然明矣。
此亦是从理上说。言修行人,不取相,莫分别,便是一合相理。
我们现在从事上说明一合相理,以配合古德之说。
例如微尘是一,而此一微尘即十方分合成。十方者,即上下东南西北及四维。
微尘者,非微尘也。何以故?以微尘即十方分合成,于十方分外,更无微尘可得。呼为微尘者,徒有其名而无实义也。故微尘者,不过十方分和合之假相。
微尘本空,由十方分和合而现假有其相,这便是一合相。
同理可知,三千大千世界亦是十方分和合而成。世界本空,因缘和合假有其相,故名一合相。
我们再举粗浅的例子说明。例如地球,实际上是山河大地人物等所合成。离开山河大地人物以外,实在没有个地球可得也。故地球即是一合相。
既然法性空,故不应有住生心。既然和合相假,故不应取著于相。心无所住,不取于相,如是方为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
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一合相是实相,实相无相,故不可说。但凡夫之人取相,故贪著其事,以为实有一合相也。菩萨不尔,以菩萨不取于相,不贪著其事故,所以不受其假相之福德也。
所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心无所住便是一合相理。不取于相,便是一合相理。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便是一合相理。心无贪著,便是一合相理。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金刚经旨在离相明性,若谓佛说我人众寿见,便是谓佛取相。若谓佛取相,便是谓佛未见性。若未见性,焉得名佛?故须菩提回答说,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佛于无名相法,而以名相说。故虽方便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只是方便假名而已。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发无上菩提心者,应知一切相假,应知一切性空。以一切相假,故一切性空。以一切性空,故一切相假。相假不异性空,性空不异相假。相假即是性空,性空即是相假。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莫生法相也。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文义准上自明,不另。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应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最后再度叮咛,假相福德,不及无相福德为胜。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不取于相,以相假故。如如不动,以性空故。若人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知见信解诸法相假性空,则能为人演说矣。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何谓有为法?有为法者,有生、住、灭三相也。简言之,生灭法即有为法也。故有为法生灭无常,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也。
云何是无生灭法,相假故无生灭,性空故无生灭,不可得法无有生灭,无有定法故无生灭。所以偈中之意,谓菩萨应如是观一切相假也。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于是这部金刚经,佛演说圆满。
这部金刚经,我们总算讲完了。最后我有几句话,要告诉各位。金刚经旨在显示法性。其实不只金刚经,七百二十多卷般若经,皆在显示法性。所以我们读金刚经,不可只解名相,而不求了悟法性。如果只知执相而求,可谓与金刚经咫尺天涯了。希望大家切记切记!(弟子慧修敬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