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讲记 第二七卷▪P3

  ..续本文上一页的时候,还不是很害怕,但是我们知道它是一条蛇,是一个有真实体性的蛇。那你认为这个蛇,它不是你心中的影像,是真实有的、离心别有的,这个叫做「自性遍计执」;然后你对着心中这个蛇的影像,安立名言:哦,它会咬人!它有毒液,咬到以后会死亡的。当我们开始用名言、思想,在这个蛇的影像当中产生计度分别,这个时候叫做「差别遍计执」,就是分别它的共相。因为这个蛇,是共于全世界的蛇,不是你看到这只蛇而已。当你看到第一只蛇的时候,是就着某一个时空的蛇叫自相;但是你开始去分别蛇的法,这个就是共相:所以这个遍计执,有自相跟共相的差别。

  

  辛三、圆成实(分二:壬一标;壬二释) 壬一、标

  

  圆成实性,亦有二种:

  

  壬二、释

  

  一者,自性圆成实故;二者,清净圆成实故。 由此故成圆成实性。

  

  「圆成实」就是真如,我空、法空的真如。这个真如理,在唯识学分成二种:一个是「自性圆成实」,一个是「清净圆成实」。「自性圆成实」,在天台宗的名词叫做在缠真如,「在」是存在的在,「缠」是缠绕的缠,在缠真如。在缠真如就是说,这个我空、法空的真如,被妄想所缠绕,为遍计执的妄想所缠绕,叫做在缠真如。它虽然存在,但是没有真实的作用。「清净」的「圆成实」叫做出缠真如(出离的出),我们经过戒定慧的修学,把心中的这个相似影像消灭,还给诸法一个真实的本来面目,这个时候,叫做出缠真如,它已经出离了妄想缠绕,它有真实寂静安乐的受用。

  

  比如说这个花,这个花是一个色法,我们接触花的时候,我们开始在花外表的名言上打转:这个花怎么样?漂不漂亮?多少钱……,等等。当你看到这个花的时候,你都是在自己心中的影像打转;但是它的真如是存在的,你不能说这个花的空性不存在,它空性的理还是存在,只是它不显现,因为被你的妄想所缠绕;虽然被妄想缠绕,但是它是存在,在缠的真如。等到你把心中的影像都消灭了,这个时候,你知道这个花是「即空、即假、即中」,它因缘法的本性是空的,它的依他起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这个时候叫出缠真如。在缠真如跟出缠真如,天台智者大师讲一个譬喻说:这个虚空,虚空叫做在缠真如,虚空虽然是我空、法空,它是无有少法可得,但是它对杂染法,没有对治力。说凡夫也有佛性,佛陀的心也有佛性,这二个有什么差别呢?凡夫的佛性叫在缠真如,就是他的佛性只有性德,没有修德,他的空性对黑暗,虚空对黑暗没有对治力,它遇到黑暗就变成黑了,所以它对杂染法没有对治力。佛陀的心,他是虚空当中多了一个太阳,他除了性德以外,还有修德,就是他除了佛性以外,还有修德,有无量无边的戒定慧的波罗蜜,所以他对杂染法有对治力。所以「自性圆成实」就像虚空一样,「清净圆成实」就像在虚空当中再多一个太阳,那你就知道这二个之间的关系了。这是讲到真如理,我空、法空的真如理,「亦有二种」:一个是存在,但是我们不能受用;一个是能够受用的。

  

  己二、广执所依(分二:庚一广遍计;庚二广分别) 庚一、广遍计(分二:辛一出四种;辛二出五种) 辛一、出四种(分二:壬一略标列;壬二随难释) 壬一、略标列

  

  前面是针对诸法的三相说明它的品类;这以下单单就着遍计所执,广泛说明它的品类。这当中有二科:第一个「广遍计」执,第二个「广分别」。先看「遍计」,「遍计」当中有「四种」跟「五种」的差别。先看「四种」,这当中有二科:第一个「略标列」,第二个「随难释」。

  

  复次,遍计有四种: 一、自性遍计;二、差别遍计; 三、有觉遍计;四、无觉遍计。

  

  「遍计」执「有四种」:前面二种「自性遍计」执跟「差别遍计」执说过了,一个是自相,一个是共相的遍计;在共相的「差别遍计」当中,我们又开出二种,就是思想上依止名言的遍计,又分成「有觉」的「遍计」跟「无觉」的「遍计」。我们看下一段:

  

  壬二、随难释

  

  有觉者,谓善名言;无觉者,谓不善名言。

  

  什么叫做「有觉」呢?就是这种遍计,它能够具足「善」巧的「名言」,它能够用「名言」,作很深入而复杂的思惟,这个地方指的是人道的第六意识。人道的第六意识,它能够对诸法的善恶,作很深入的思惟、观察。那「无觉」遍计执呢?是「不善」巧「名言」,它的内心不具足这种善巧名言,指的是三恶道的地狱、饿鬼、畜生的遍计执。就是畜生道它的内心非常暗钝,所以畜生道造的业,是无记业,它不能论善恶。你说老虎去吃一个兔子,这个是不是罪业?这个不是罪业,这是无记业。在永明延寿大师的《宗镜论》上说:畜生道所造的业,全部是无记业,它今生几乎不能创造因地,只能够受果报,它只是一种直觉。畜生道的心暗钝的状态,就很类似梦中跟精神错乱的状态。你说他精神错乱造的业是什么业?也是无记业,只有别报,没有总报的。你说他做梦,梦中意识也是无记业。为什么?因为第六意识太过暗钝,昏昧暗钝。畜生道的心也是一样,你看它的眼神,就是昏昧暗钝。它今天会去吃什么?或者被谁吃?那是在酬偿它前生的业力。所以畜生道,基本上没有创造因地的功能。我们讲得比较广泛一点:在整个依他起的生命当中,有六道的轮回,只有人道的第六意识有作用。有什么作用?有创造因地的作用。其他五道的第六意识,只是感受快乐、痛苦,干不出什么事出来。你看天人,天人的生命太过快乐,使令他内心太过散乱。佛陀说法,释提桓因来听法,听过就忘掉了;畜生、饿鬼、地狱,它的内心极度的痛苦,我们知道痛苦太厉害,修习太多无益的苦行,你也不能专心;只有人道,能够对你的生命作出重大的贡献。就是说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创造极大的善业、或者创造极大的恶业,都是在人间完成;其他的五道,都是在酬偿以前做人的时候的一个果报而已。所以佛陀只有在人世间出世,因为人世间的第六意识,它能产生很深入的思惟,就是善巧名言。所以人道是值得珍惜的,因为我们要对生命产生重大的扭转,有二个因素:第一个善得人身,第二个听闻正法。为什么善得人身呢?因为这个人身的第六意识,是一个「有觉遍计」执,他的觉性特别高,当然这个觉性特别高,造业力也就特别强。这个地方是把计度分别,作四种的分类,把「差别遍计」执,分成「有觉」跟「无觉」。好,我们休息十分钟。

  

  

  

《摄大乘论讲记 第二七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