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讲记 第二五卷▪P3

  ..续本文上一页凡夫的菩萨道,分成三类:第一个叫做事六度。就是你这个六度,都是在事相上执着,简单说就是心随境转。我们刚开始行菩萨道,就是仰仗一份大乘的信心,就是一个宗教情操、一个大悲心,但是没有智慧;所以我们在人事当中,我们这一念脆弱的菩提心,很容易被八风吹来吹去,使自己的菩提心很容易就退失掉,这个叫做事六度。第二个是理六度。理六度就是我们开始去自我反省,去观察外境,其实外境是如梦如幻的,它是由我们自己的心所变现的。这个理观就开始去观照,内心跟外境的执取慢慢的脱落,就是开始修无住的法,但这个时候它的事修会比较忽略,这个叫理六度,它偏重在内心的观想,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第三个是理事无碍六度。到了一定的阶段以后,他开始从观想当中出来,在人事中作种种的历练。在历练的时候,他的菩提心跟境缘接触的时候,多了一分的观照力,他内心看到境相的时候,能够知道这个影像是不真实的,是我们心所变现出来的,所以他能够无住;但是虽然无住,他还是可以生心,去做他该做的断恶、修善、度众生的事业;他还是在无住当中,作他最大的努力。所以说理事无碍六度,它整个理论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唯识无境的道理上;就是你要能够修习无住生心的观法,你一定要有唯识无境的理论作基础,否则你是观不起来的。这一段是说明破除遍计执而证入圆成实的方法。

  

  戊二、释名(分二:己一略释三性;己二广所执性) 己一、略释三性(分三:庚一依他起性;庚二遍计所执性; 庚三圆成实性) 庚一、依他起性(分二:辛一问所解法及所释词; 辛二答所释词摄所解法) 辛一、问所解法及所释词

  

  这一段是解「释三」相:「依他起、圆成实、遍计执」的名称。这一科我们稍微回顾一下,看六十六页,六十六页它的主题是「乙二、所知相」。「所知相」有一个(丙一)「问」跟(丙二)「答」。在「答」当中,先有一个总答(丁一),再别答(丁二)。「答」当中分二:(丁一)「总标」中:「此略有三种:一、依他起相;二、遍计所执相;三、圆成实相。」这是总答。(丁二)「别释」,各别的解释,针对三相各别解释。各别当中有六段:「一、出体;二、释名;三、释一异;四、辨品类;五、释妨难;六、释契经」。这一段的「释名」就是在六科当中的第二科,各别的解释三相的名称。

  

  我们回到第八十六页。这一科是讲到「所知相」的第二个重点「释名」,前面是「出体」。「释名」当中分成二大段:「一、略释三性;二、广所执性」。「略释三性」当中有三科:「一、依他起性;二、遍计所执性;三、

  

  圆成实性」。「依他起」当中又分成二小段:「一、问所解法及所释词;二、答所释词摄所解法」。

  

  这个科我解释一下。这个「三性」的说明都有一个问跟答,问都是问二个东西:第一个「所解法」,这个法是怎么成立的?第二个这个名称是怎么安立的?一个是法怎么生起?第二个名称怎么安立?回答的时候只有一个,就是从名称的安立,来解释这个法是怎么生起,就是名称跟法的生起是有关系的,你明白它的名称,就知道法怎么生起。这个当中,我们先看第一个「依他起」,第一个是「问所解法及所释词」:

  

  若依他起自性,实唯有识,似义显现之所依止。 云何成依他起?何因缘故,名依他起?

  

  「依他起」就是因缘所生法,就是有六根、六尘、六识。当根、尘、识的因缘法「摄用归本」的时候,「实唯有识」,把它收摄起来,其「实」就是一念的心「识」,一个明了分别的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但是我们凡夫跟根、尘、识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似义显现」的遍计所执,所以「依他起」是遍计执的「依止」处,就是你一定有依他起才会产生遍计执的。这样子讲,「云何成依他起?何因缘故,名依他起?」那「依他起」是怎么成立的?这是第一个问;第二个,什么理由安立做依他起?这个名称是怎么安立的?第一个是问这个法是怎么生起的?好,我们看回答的地方:

  

  辛二、答所释词摄所解法(分二:壬一由依他生;

  

  壬二由依他住) 壬一、由依他生

  

  这当中有二段:「一、由依他生;二、由依他住」。这个「依他」有二个意思:第一个是「依他」而「生」,第二个「依他」而「住」。先看「依他」而「生」:

  

  从自熏习种子所生,依他缘起故,名依他起。

  

  「从自熏习『熏』」这个「熏」应该改成「种」,「从自」类「熏习」的「种子」而「生」。这个「依他起」就是由「依他」而生。这个「依他起」是怎么产生的呢?是从一个「自」类「熏习」的「种子所生」的,所以依他起的法是有种子的,不像遍计执完全从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这个「依他起」是有实「种」,有真实的业力跟名言种子所生的,所以它是「依他缘起故」,它要依托种种的因缘而生。比如我们看这个「花」,我们刚开始总认为「花」是自己产生的,有它独立自主的体性,事实上不然,「花」的生起是依他,是由其他的因缘使这个「花」出现,它自己不能决定它的性质,不可以的。所以依他而生,就是说它的生起必须要假藉「他」,有外在的因缘而生起的,它自己不能决定它的性质,这依他而生。第二个「依他」而「住」:

  

  壬二、由依他住

  

  生剎那后,无有功能自然住故,名依他起。

  

  依他起生起以后,它自己没有能力使自己安住不动,因为它刚开始生起的时候,是靠其他的力量生起的,所以它不能决定;它的力量是剎那剎那生灭的,因为你是由种子所生,那种子是「剎那」生灭,这个果报自然「剎那」生灭,所以它没有能力使自己安「住」不动。这个叫「依他起」,就是依他而生,依他而住。好,我们休息十分钟。

  

  

  

《摄大乘论讲记 第二五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