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六章 常见问题答疑 基础篇 家庭篇 修行篇 疑难篇▪P4

  ..续本文上一页们会妨碍修行。这种态度是否正确?其实,应当深入观察,让自己分心的究竟是什么?

  常见有青年“修行者”执著地宣称:为了修行,我宁愿不要小孩!但很难听到他们宣布放弃婚姻与性,难道婚姻与性就不影响修行吗?

  有了孩子,才会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生养儿女是多么的不容易。从怀孕到生产,从生产到小孩上学、结婚、成家,成家之后,还要帮他立业,牵肠挂肚,万般呵护。没有孩子,不会知道为人父母的责任,也很难知道为人父母的辛苦。

  结论:婚姻、小孩可以成为各种烦恼的源头,但未必障碍人成为好的修行者。

  3、我们一家人常吵架,苦不堪言,如何维系下去呢?

  答:家是积聚善恶果报之处,家除了快乐、幸福一面外,也包括痛苦的一面。家庭里幸福多,还是痛苦多,取决每个人的因果,故人人不同。

  一般而言,一家人或多或少总会吵架,这是是理所当然之事,不然怎叫做家呢?家就是不自在义、痛苦义、烦恼义、恩怨义、因果义,家不吵架,不像家,吵大或吵小而已!只要有二人以上,就有人我是非,纠缠不清。

  中国有句谚语云:“清官难断家务事。”现在社会上,最扯不清的业障,就是家庭纠纷,最不易摆平。

  依佛法处断方式,略提四点:

  (1)、家庭是个共业,是有恩怨而相聚的,既知恩怨之业而来,佛陀告诉我们说:“应该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2)、家庭吵架闹纠纷,佛陀告诉我们说:“诸法本空,了不可得。”家是如幻如化,吵架也是如幻如化,纠纷也是如幻如化,眼前所呈现的一切,无非如幻如化,空幻不实,一切无非无常在演变,家庭吵架,冷战与热战也是如幻如化,了不可得,再如何的苦战也是无常的,绝对不是永恒不变的,何必被如幻如化骗了,何必被无常的冷热战骗了!

  (3)、家庭是种种业缘组合而成,每当遇到不如意或痛苦事,如果是学佛的三宝弟子,应把这些不如意事或痛苦事,当做修行的逆增上缘,能促成道心的坚固,知道苦才能猛然觉悟哩!佛经云:“十方三世诸佛,皆以苦为良师。”

  (4)、家庭吵架闹纠纷之际,心里要怀着报恩想,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兄弟弟妹有缘相聚,要爱惜亲骨肉之情分,是难遭难遇的。心里更应该如此而思惟,一家人从无始劫来,已经于六道轮回,一世一世而过,相聚又离散,何止投生在这个家一世而已呢?我们再纠缠轮回下去,绝对不是办法,在今生此世,彼此就不应该再继续结恶缘下去,好好结个善缘,彼此互让、互忍、互尊,解除彼此恩怨,无始劫来的一切恶因果,在今生了办,甚至大家共同归依佛门,共同为解脱生死轮回而努力。

  4、佛教是如何看待妇女的?

  答:佛教认为,众生平等;对妇女而言,在佛性上与男性是一样的。

  从学佛证果的观点上说,男女是平等的,女人除了必须转了丈夫身才能成佛之外,至于成罗汉、成菩萨,根本是没有男女差别的。

  男众出家修行,可证得阿罗汉果,女众出家修行,同样可以证得阿罗汉果。又如观音菩萨常现女身,也唯有女人的气质,最能近乎慈悲的菩萨精神,佛也常说“以慈悲为女”,所以不要有重男轻女的观念。

  有人问,佛说众生平等,为何又讲对女身应该厌离呢?

  对女身的厌离,要看你对女身是怎么看的?如果觉得女身挺好,不执着女身的相,也就无所谓厌离的问题。如果有感于女性本身的某些不足,如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不足,当然也会厌离女身。

  佛教也没有要我们一定要厌离女身,尤其在大乘佛教里,觉得男女本身就是一种假相,并不是真实永恒的。

  如《维摩经》中有段关于女身问题的对话非常精彩。当时,佛弟子中的第一舍利弗尊者,去看望维摩诘居士,天女就在天上散花,舍利弗心中不悦,维摩诘居士就介绍说:这位天女是大菩萨再来,不是一般的人!舍利弗就问天女:你修行这么长时间,怎么不转成男身呢?天女就用神通力量,把舍利弗变成天女,舍利弗也莫明其妙,搞不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天女就说:男女本来就是一种假相,诸法是无相的,只要你不执着女相,就没有这种高低的分别了。

  人的很多欲望,都是由于这种男女相的分别和执着才产生的,所以,关键是看我们从什么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5、学佛必须吃素吗?

  答:在家学佛不要求吃素。当然,如果条件充许,吃素是很好的。

  素食是中国汉传佛教所强调和鼓励的,南传、藏传佛教并无此规定。如果能够吃素的话,这是基于慈悲的立场,不是现代人为了健康和经济的原因。事实上,肉食既伤慈悲,也的确有损健康,所以,大乘经典如《梵网经》、《楞严经》等都强调素食,严禁肉食。

  (1)吃素的目的是什么?吃素是源自于大慈悲心,是因于对畜生道众生的悲悯,是对他们被残杀、被屠戮、被烧煮等惨烈遭遇的不忍。所以,虽然在家五戒和出家戒,虽没有禁止食肉,但《梵纲经菩萨戒本》中便将食肉列为菩萨戒。经云:“一切众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

  (2)吃素不是学佛的必须条件,而是学佛的必然结果。它不是用强求的,而是当自己慈悲心增长时,自然会发生的现象。但这种结果,也只是学佛当中的一种“副产品”,而不是学佛的目的。

  但如果还不习惯吃素的,或是慈悲心还不够大到能自然不忍吃肉的,练习吃素,可以培养增长慈悲心。此时,吃素是学佛的一种手段,一种增长慈悲心的手段,但这种手段也不是必须的,是自由选择的,而不是强制性的。

  (3)对于有心吃素,而环境因素不许可的人,可以暂时随顺因缘,或吃“肉边菜”。毕竟发心要比外相更重要,有“不忍吃肉”的慈悲心,要比强求吃素更重要,而爱护自他一切生命的慈悲心,又比不吃肉更重要。对环境有困难的人,当更努力在心性上修持。但还不能发心吃素的人,千万不要以这种论调当借口,来掩饰自己贪好吃肉的行为,更不可以此来反对、破坏别人吃素。

  7、家庭中的成员信仰不同,彼此应当如何相处?

  答:同一信仰的家庭最圆满幸福,但此事可遇而不可求;因为凡事皆有因缘果报,强求则往往会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如果家庭中有不同信仰的成员,应该有尊重包容的精神,尊重别人的选择;更不可批评、非议他人的信仰。自然界的风雨各不相同,但也都能遍洒人间,滋润成熟万物;宇宙间的星球各有运转轨道,也能彼此循环无间,呈现昼夜四季的风貌。

  面对不同信仰的家庭成员,宽容心与慈悲心,是溶化彼此隔阂的不二法门;多一些赞美的声音,多一些关怀的温情,多一些协助的行动,多一些忍耐的。

  人人皆有信仰宗教的自由,藉由尊重包容的平等观,才能避免困扰和纷争,不造成家庭情感的伤害,影响和乐的气氛。

  8、丈夫有了婚外情,妻子该怎么办,是否也可报复?

  答:丈夫有了婚外情,妻子最好的办法,是用宽容、爱心、等待来化解;如果为了报复配偶,也去搞婚外情,这是由于怨恨心的作祟,而非理智的行为。

  社会风气的开放,异性间的接触增加,因而产生很多婚外情,进而使美满的家庭破灭。以上海为例,由于婚外情的激增,在过去20年,上海的离婚率增加了20倍,该市的结离婚对比率约为25%左右,已经成为中国离婚率最高的城市。

  造成婚外情的原因很多,但最深层的因素,则是人对感情缺乏自控,因而沦为情欲的奴隶。

  婚外情对家庭的和谐及安定,是个非常大的危机,对当事人来讲,是心理上及人格上最大的污点。因为做一桩不该做的事,当时会有一种兴奋感,一种享受刺激的快乐,但这是非常危险的快乐。特别是在年纪大了以后,也许别人已经原谅自己,可是自己会为年轻时的莽撞、冲动、不懂事而感到遗憾。当然也有些人希望永远忘掉,再也不要去想它,但是,做过的事就是做过了,即使故意要忘掉,总是突然之间又在记忆中出现。

  所以,碰到外遇这种事,当事人最好及时回头,如果配偶尚未察觉也不要跟配偶说;如果是对方有了外遇,就要暗示他并且包容他、等他回头,才是维系美满婚姻之道。

  古人要求女人守贞节,是为家庭和乐、安定,女人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虽然觉得不太公平,而且吃一点亏,可是不会产生什么大问题。然而现在女人的外遇和男人一样,被认为是“不正常的正常现象”。甚至有人以为,男人有外遇,女人也有外遇,就变成是公平的、正常的,这好象已是值得同情、原谅的事了。

  但是,今天的女人若跟男人比较,还是家里更重要的主角。虽然女人在外面也一样赚钱养家,对家庭的贡献和男人相同;可是,在对于子女及家庭的情感上,她和男人并不相同。所以,女人不要为了报复男人而找外遇。即使有人引诱,也应该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家庭安全保障,为了儿女人格的正常发展,拒绝外遇。由此可知,男人固然不该有外遇,女人则更不必为了争取男女平等的理由,而主张可以有外遇了。

  万一丈夫有婚外情,不宜意气用事,动辄便闹离婚,或者采取对等的方式,也搞一段婚外情,凡此种种,不仅是愚痴的恶行,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站在佛教徒的立场,五戒中的不邪淫戒,是夫妻共守。因为邪淫不仅是家庭的问题,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这种罪业是很重的。

  如果当事人是佛教徒,则一定要学会慈悲包容,因为在包容别人的时候,问题往往就自然解决了。当然,这是需要耐心的,因为凡事皆有因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嘛。丈夫出轨,妻子自己是否也存在不是呢?这些,都是值得反省的。

  结论:面对婚外情,最好的解决方法是——“用爱再去把爱赢回来”,因为“换人不如换心”,衣服新为时髦,人则是老的好。

  9、在家信众应该如何经营钱财?

  答:佛教有所谓的“正命”,就是合乎五戒的经济生活。在人世间,小至个人生活,大至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安定,都与经济的关系密不…

《第六章 常见问题答疑 基础篇 家庭篇 修行篇 疑难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后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