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注解加以说明。就是说,我们前面也说过,我们修行的起点,我们不是从一种清净光明的心中开始修行。我们修行的起点,是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就是说,我们在一种已经染污了很多很多烦恼和罪业的心中,从这个地方开始修行的。从这个地方去栽培你戒定慧的善根。换句话说,我们修行就好象是逆水行舟,你必须去抗拒你无量的烦恼跟罪业。抗拒的意思就是说,你不是进步就是退步。所以,我们现在是在一种同生烦恼和罪业的心中,开始启动修行。那么假设我们今天没有这种精进的决心,你的修行的功德,一定被烦恼跟罪业所消灭。结果的时候,是烦恼跟罪业,强者先牵,它来主导我们的生命先到三恶道得果报。那么,我们今天所修的善根那,变成一个次要的实力,那可能是以后的因缘,才慢慢成熟。所以,你如果希望你今生的修行功德,临命终表现出来,那么应该怎么办呢,我今生的修行,我临终就看到效果,你如果有这样的规划的话,你应该要注意下面的话。常行精进,破烦恼恶,催伏四魔,出阴界狱。如果说,我们希望我们今天的念佛,要马上看到效果,那么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常行精进。你应该要以精进的决心,来破除我们心中的四种障碍。这个破烦恼恶是个代表了。事实上,我们身心世界有四种魔障。那么在修善之前,修习福德智慧两种善根之前,当然破障,忏除罪障是一个重点了。
我们生命当中的四种障碍,第一个是烦恼障,就是我们内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会有很多负面的情绪。假如说,我们遇到了如意的境界,我们就容易生起贪,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就容易生起嗔,遇到中庸的境界,就容易生起痴。那么,这样的烦恼的躁动,使令我们修诸善根都不能够成就。所以,你要能令你佛号的善根,止观的善根啊,在心中产生强大的势力啊,调服烦恼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你刚开始要在寂静的心中,栽培佛号,那么慢慢的佛号的势力强大以后啊,当烦恼活动的时候,印光大师说,不能念,要它念。烦恼不能断,要它断。你要提起你的佛号,来调服你的烦恼。转念念佛。那么,你第一个工作就是对现前的烦恼,要加以折服。调服现形烦恼,这是第一个。你不能够再跟着情绪而转了,就是说你自己要做你自己的主人翁,你自己要作主。我现在的心要起什么样的情绪,是我作主,不是烦恼作主。那当然,你要作主,你就必须调服它了。你要调服它,你就必须有法宝。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我们平常所熟悉的法宝,烦恼一活动的时候,提起我们的法宝,消灭它。
那么,这是第一个工作:烦恼障。第二个就是业障。业障有两个障碍,第一个是天魔。这个天魔就是鬼神障。就是说,我们可能前生啊,跟某一个有情众生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存在,那么对方刚好到鬼神道去了,那么他到天上去,他的福报很大,他也不会跟你计较,他到地狱去,他也没办法跟你计较。他要到鬼神那,这个问题就比较麻烦。因为鬼神世界,他有小小的神通,他看你修行,已经有资粮,有福报力了,他就跟你讨一些功德,可能会障碍你。所以,这个鬼神障的破除啊,就是持咒。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也劝勉我们念佛人那,要坚持大悲咒。破除鬼神障。
那么,第三个障碍是五蕴魔。前面的鬼神障是外来的,那么这个五蕴魔就是我们这个果报体,有什么障碍呢。经常有病痛,当然病痛,有的因缘是四大不调,你找医生就可以治好。但是,有的病痛,你找遍了所有的医生都没有法子的。就是这个病痛的背后有强大的业力在支持。当然,这个业力大部分来说是跟杀业有关系。所以,你必须要消业障,这个病痛才会好。所以我们对于五蕴的魔障,破除的方法是拜忏。把这个业消了以后,你的病痛就消失了。第四个是暴葬,就是死亡。我们这个三界的果报啊,在修行的角度来说,最严重的障碍就是死亡。就是我们寿命太短,我们不是无量寿。你可能活八十岁或者一百岁,那么比如说你今天三十岁开始学佛,到八十岁,五十年的时间。你好不容易内心当中修行上路了,有一点善根了,但是,你死掉了。死掉以后,你来生又开始糊里糊涂的。从小学到高中啊,一天一天的,跟着感觉走。好不容易遇到三宝了,又是四十岁了,五十岁了。那么,你开始修行的时候,又死掉了。死亡使令我们的善根中断,不能够累积起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生生世世的修行佛法,到现在还是一事无成的主要因素。这个分段生死产生一种退转的力量。藕益大师说,惑业未断犹坯器,经雨则化弃前功。就是我们断除烦恼,惑业求断,就像那么胚器,你做花瓶那,泥土先把它捏造成一个胚器,但是好没有烧,你好不容易塑造这个形状出来,经雨,下一场雨之后呢,这个泥土的形状啊,花瓶的形状又变成泥土了。经雨则化弃前功。白费一场。当然,你要避免死亡的出现,那求生净土,在极乐世界才叫无量寿,那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这段的意思就是说,生为一个三界的众生,我们刚开始要启动修行啊,你就要面对你的烦恼障,鬼神障,病痛的障碍跟死亡的障碍,四重障碍。那么,你要不修行,你就不感到有什么障碍。你就随顺你的烦恼去活动。但是,你开始立志要改造生命的时候,这四种障碍,或多或少就必须会现前。那么,你对于这种障碍的心态啊,就是要精进。用一种勇悍的心情去面对。你不能退缩。我们也可以讲讲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他面对障碍的一个心态。我们大家来共同的学习。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有一生是做一个王子,当中他做王子,是一个非常安乐的境界。但是,释迦牟尼佛他做王子的时候,他悲悯很多的这些苦恼众生,经常拿三宝去布施这些苦恼众生。那么,他把整个仓库的钱都布施光了。所以,他就要求去追求财宝,就带领随从到大海里面去寻宝。经过努力,好不容易把大海的珍宝找到了,满载而归,但是,在大海的途中啊,遇到的风浪就把船上的珍宝,全部都翻覆了,掉到大海里面去了。那么当然,我们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遇到障碍就选择放弃了。但是,释迦牟尼佛太子啊,他看到这个情况,他下定决心那,我一定要把这个珍宝找到,否则我决不放弃。他在经典上说,他用勺子就去舀这个大海的水。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把这个大海的水舀干,然后把珍宝找出来。我们要知道,其实我们的生命当中啊,力量最大的不是你的身体,是你的心力啊。你的心力是通十法界的。那么当然,我们今天的重点就是说我们先不要管说他能够舀多少水了。重点是他那一副坚固而不退缩的心力啊,使令魔王感到害怕。哎呀,他要把我大海的水舀干那,那我的龙子龙孙就死掉了。所以,龙王只好乖乖的把珍宝就还给释迦牟尼佛太子。那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可能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开始去栽培福德善根,或者智慧善根的时候,你的烦恼障碍了你,你有很多的负面情绪。哎呀,我不做了,我不修行了。第二个,病痛出现了。
第三个,鬼神障碍你,你的怨亲债主找上门。也可能死亡到来。那么我们生为一个业力凡夫,我们面对果报,我们没有选择权。我们不知道哪一个因缘会出现。但是,我们能够选择的就是我们用精进的心态来面对。这就是你一个人会成功失败的关键。以前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先生,他退休以后应邀到大学去演讲。讲完以后,大学生就问丘吉尔先生,你今生当中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你可不可以把你人生的经验当中,讲几句重要的话,来给我们年轻人做一个勉励。丘吉尔讲了三句话,就是一个人会成功有三个重点,第一个是决不放弃,第二个也是决不放弃,第三个也是决不放弃,不管你做什么。我们往往因为在过程当中,一时的挫折而枉失了大好机会,而事实上,很可能我们这个障碍冲过去以后,我们后面就是海阔天空。我以前打佛七的时候,我们曾经打过三七二十一天。那次的佛七,我印象深刻,当我们成就一个善根的时候,往往会把过去的障碍逼出来。我打到第十七天或者十八天的时候,身体出现一点障碍,内心里感到很多躁动的情绪不断地在干扰我。后来,那个主席和尚告诉我们一句话说,他说,你要成就光明之前,一定会有黑暗。那么,重点就是你要坚持下去。为什么呢?因为老和尚说,他说,你觉得很疲惫,但是对方也很疲惫。就是说,你不要以为你很疲惫,其实对方也很疲惫。因为,我那个老和尚是军官出身的,他是带兵打仗的。他说,带兵打仗啊,打到最后,已经不是打兵力了,不是打技术了,而是打心力。看哪一个指挥官坚持到最后。因为,你很疲惫,对方的军队也很疲惫。那么,看谁撑的过去了。其实,你说修行跟打仗是一样的。你面对烦恼障,业障,暴障,这些都不好惹。但是,问题就是说,你感到心力很焦瘁,但是它也感到心力很焦瘁,那么看谁撑的久。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可以回想我们以前的修行。很多都是我们的放弃而失败。
所以,修行的个性啊,最怕你今天想到去拜八十八佛,拜了一个月,哎呀,没有意思了,改拜大悲忏,拜了一个月,也没有意思,今天念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也没有什么感应,明天念观世音菩萨。结果一事无成。它这个精进的本质呢,精就是专一,进就是相续。所以,佛陀在精进的内涵当中,强调一个观念,佛陀说,滴水长流则能穿石。我们看到屋檐的水滴啊,它是这么的柔软,但是重点它能够在同一个点上,不断地点,结果可以把地板上穿出好几个洞,那个坚固的石头都能穿洞。所以,诸位要知道,其实你在修行法门能够成功啊,它的重点还不在那种猛暴性的修行,你说哎呀,我参加一个佛七,七天不睡觉,回去以后,全部都不念佛。这种效果不大。你今天这种猛暴性的修行,你倒不如每天当中你念一千声,但是你就不间断。风雨无阻,每一个法门都点点滴滴的,滴水长流。那么,你这种决不放弃的精神,你容易成功。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通过对资具的少欲知足以后,我们在修行当中的…
《八大人觉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